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核磁共振(MRI)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15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纳入者均分别实施计算CT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级情况及对各种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I级、II级病变的检出率均明显低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方法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0级、III级和IV级病变的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和软组织肿胀的检出率均远低于MRI诊断(P0.05),两种方法在诊断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间隙下增宽、关节强直方面的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采用MRI检查对早期病变和征象的检出率远高于CT,MRI检查的临床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与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人民医院2012—2015年诊治的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患者均在同日完成MRI和螺旋CT骶髂关节扫描,观察两种诊断方式在骶髂关节病变程度上的不同表现。结果CTⅠ级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率为15.0%,MRIⅠ级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率为36.0%,MRI明显高于CT诊断率,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5.826);在0级、Ⅱ级、Ⅲ级、Ⅳ级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方面,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增生硬化的诊断明显高于MRI,二者比较,P0.05,MRI对骶髂关节突病变、骨髓水肿的诊断明显高于CT,二者比较,P0.05,在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的诊断中,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与螺旋CT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方面优势各异,MRI有利于骶髂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病变的检出,CT有利于关节病变整体评估的检出,临床中可以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与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价值。方法对4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别实施CT、MRI医学影像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患者病变程度(0、I、II、III、IV级),并对骨质异常检出率进行比较,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CT、MRI检查II级及以上病变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I级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敏感性(32.61%)显著高于CT(1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异常检出率显示CT显著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相较于MRI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是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主要诊断方法;而MRI可以对关节软骨异常、脂肪沉积以及骨髓水肿的改变更好的显示,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将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及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情况。结果 CT扫描检出率为80.5%,MRI扫描检出率为100%,MRI扫描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CT扫描(P<0.05)。在≤Ⅱ级病变中,MRI发现例数显著多于CT扫描,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MRI能发现更多Ⅱ级前病变;≥Ⅱ级病变,二者之间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MRI显示明显优于CT,可用于其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662-3664
研究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采用X线、CT和MRI诊断的临床价值。临床纳入85例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CT以及MRI影像学检查,观察三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三种影像学检查在关节面侵蚀、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骨质囊变以及关节软骨肿胀上均有差异(P0.05);MRI在关节面侵蚀和关节面骨质囊变上与CT有差异,P0.05。三种影像学检查在0~Ⅱ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级、Ⅳ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0~Ⅱ级中于CT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CT以及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均具有诊断效果,其中MRI诊断率最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385-1387
目的比较分析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79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与MRI检查,将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CT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0级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而对Ⅰ级、Ⅱ级检出率明显低于MRI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对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侵蚀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而对骨髓水肿、腰5骶1关节突病变、关节面下骨质囊变检出率明显低于MRI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检查相比,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效果更好,优势较为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应用磁共振(MRI)与螺旋CT(MSCT)的诊断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均为某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符合1984年纽约修订的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于入院1周内同日完成MRI和MSCT骶髂关节扫描,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MSCT诊断结果示,50例患者中1级病变者16.0%,MRI诊断结果示,50例患者中1级病变者38.0%,MR I检出率明显升高,二者比较,P0.05。50例患者中,MSCT诊断关节面侵蚀、增生硬化分别为70.0%和90.0%,MR I诊断关节面侵蚀、增生硬化分别为44.0%和38.0%,MSCT诊断率明显高于MR I,P0.05;MR I诊断骨髓水肿和骶髂关节突病变分别为86.0%和80.0%,MSCT诊断骨髓水肿和骶髂关节突病变分别为52.0%和56.0%,MRI诊断率明显高于MSCT,P0.05。结论两种诊断方法各有优势,临床可将MSCT用于早期诊断,将MRI作为降低漏诊、误诊,提高诊断准确率的弥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71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均行MRI与CT检查,观察比较两组不同检查方法检测结果。结果:与CT检查比较,MRI对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Ⅰ级检出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关节侵蚀、关节硬化检出率高于MRI检查,MRI对关节面骨质囊变、骨髓水肿及腰5骶1关节突病变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与CT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CT检查分辨率高,MRI可有效显示患者骨髓水肿、关节面骨质囊变等骶髂关节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MRI与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分别进行MRI和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下影像学表现、病变程度及骨质异常检出率。结果:MRI检查Ⅰ级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敏感性为38.33%,高于CT检查的21.67%,差异显著(P0.05),Ⅱ级以上病变,两种检查方法敏感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骨质侵蚀及骨质硬化中,CT检出率分别为71.67%、86.67%,明显高于MRI检出率的35.00%、63.33%,差异显著(P0.05);关节软骨肿胀检出率比较中,CT低于MRI,差异显著(P0.05)。结论:MRI与CT均可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进行诊断,在临床诊断中,可以将两种检查方式有效的结合,根据两者检查结果给出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临床检出率,为患者后期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9月-2016年8月一共收治76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X线平片、螺旋CT以及MRI扫描方式进行检查与诊断,对比三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和X线对比,CT和MRI检查技术对I级、II级强直性脊柱炎的检出率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MRI对比,X线和CT检查技术对0级强制性脊柱炎的检出率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平片、螺旋CT、MRI检查方式均能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进行一定的诊断,而MRI检查方式可以对脊髓、软组织病情进行直观性的显示,由于MRI检查方式的检查费用比较高,检查时间比较长,因此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多种方法结合检查可以互补彼此的缺陷之处,从而提高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卵巢癌的CT及MRI在诊断定性、分期及其对周围器官侵袭和转移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卵巢癌患者术前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合手术结果、病理诊断与临床分期对照分析。结果 (1)CT对卵巢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0.9%(55/68),MRI为92.6%(63/68),MRI优于CT(χ2=3.0235,P<0.05)。(2)MRI对卵巢癌的定性诊断优于CT(χ2=4.2531,P<0.05),分期诊断优于CT(χ2=5.7129,P<0.05)。(3)MRI对转移至肠道、子宫及输卵管、肝脏等远处及淋巴结的诊断敏感度显著高于CT(P<0.05);对转移至腹膜、网膜的诊断敏感度略低于CT(P<0.05)。CT诊断卵巢癌转移的诊断总符合率为75.4%(46/61),MRI为88.5%(54/61),MRI显著高于CT(χ2=10.1723,P<0.05)。结论 MRI对于卵巢癌定性、分期及肿瘤侵犯周围器官和转移的诊断显著优于CT,二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卵巢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螺旋CT与MRI扫描用于强直性骶髂关节炎诊断中,对其临床价值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2例强直性骶髂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及MRI扫描,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种诊断方式确诊率均较高,但MRI确诊率97.06%与螺旋CT90.20%相比,相对更高(P<0.05),MRI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0.98%、1.96%,与螺旋CT3.92%、5.88%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MRI对0级检出率为9.80%,与螺旋CT2.94%相比更高(P<0.05),MRI对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检出率均高于螺旋CT,但两种诊断方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与MRI扫描在强直性骶髂关节诊断及分级判断中均有较高确诊率,但MRI确诊率相对更高,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与MRI检查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8月17日至2018年8月17日收治的86例疑似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MRI、CT诊断。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MRI对肿瘤在肝内位置分布的诊断准确率为95.95%,显著高于CT的74.32%(P<0.05)。MRI对肿瘤分型的诊断准确率为95.95%,显著高于CT的78.38%(P<0.05)。MRI的图像优良率高于CT(P<0.05),MRI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均高于CT(P<0.05)。结论在诊断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时,运用MRI的诊断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肌骨超声、X线、CT、MRI及实验室指标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诊断效能,探讨肌骨超声诊断A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拟诊为AS的患者82例,均行肌骨超声、X线、CT、MRI、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检查,根据人类白细胞抗原检测结果,分为阳性69例(病例组)和阴性13例(对照组),分析并比较肌骨超声与上述其他检查方式在AS临床诊断中的效能。结果两组性别比、年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超声、CT、X线、MRI的AS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与X线、CT、MRI对AS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超声与MRI诊断AS炎症期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与实验室炎症指标在判断骶髂关节炎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肌骨超声可以作为诊断AS的重要影像学手段,特别是在AS炎症期,超声检出率可以媲美MRI。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脊椎结核CT、MRI诊断与鉴别特征及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脊椎结核患者80例,分别接受CT、MRI诊断。所有图像经工作站处理后由3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生进行评定,以符合病理及解剖结果作为阳性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脊椎结核病位阳性情况、脊椎结核侵犯程度、病理分期。结果CT、MRI及CT联合MRI诊断脊椎结核病位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CT联合MRI、MRI、CT。CT、MRI、CT联合MRI诊断骨质、椎间盘破坏、椎旁肿块或脓肿、硬膜囊外或椎管侵犯、脊膜强化、钙化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韧带下扩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骨质、椎间盘破坏、椎旁肿块或脓肿阳性率由高依次是CT联合MRI、MRI、CT。CT诊断硬膜囊外或椎管侵犯、脊膜强化阳性率最低,MRI、CT联合MRI阳性率相同。CT、MRI、CT联合MRI诊断渗出期、增殖期、干酪样变性期阳性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CT联合MRI、MRI、CT。结论脊椎结核CT、MRI诊断价值、特征不同,其中联合诊断能提高脊椎结核准确性,减少漏诊情况,同时联合诊断还能鉴别疑似病例,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6.
小儿肝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小儿肝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 ,比较CT、MRI诊断准确性。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母细胞瘤3 0例 ,分别行CT/MRI检查。CT检查平扫 /增强为 3 0 /12例 ,MRI检查 2 0例。结果 肝母细胞瘤的定位准确率 ,CT检查为 97% ,MRI检查为 10 0 %。定性准确率 ,CT检查为 93 % ,2例术前定性误诊 ,MRI检查为 95 % ,1例术前定性误诊。比较两种检查方法 ,CT与MRI对肿瘤均能明确作出定性诊断 ,两者之间无差异 (P >0 .0 5 )。但MR由于多轴位成像 ,显示毗邻关系清晰 ,定位诊断准确 ,优于CT。结论 CT与MRI相结合 ,能更全面提供临床诊疗信息 ,有利于鉴别诊断 ,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少罕见局灶性肝病变(FLL)的诊断价值及“快进快出”造影模式对少罕见FLL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就诊的FLL患者的超声造影资料,人群发病率<0.05%的病变纳入本研究少罕见FLL组,共纳入61个少罕见FLL病灶,其中33个病灶经MRI/CT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四格表评价超声造影、MRI/CT检查以及两者联合对少罕见FLL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并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检查方式之间诊断准确性的差异。 结果61个少罕见FLL中,超声造影正确诊断病灶良恶性的敏感度为51.9%(28/54)、特异度为85.7%(6/7)、阳性预测值为96.6%(28/29)、阴性预测值为18.8%(6/32)、诊断准确性为55.7%(34/61)。33个同期行MRI/CT检查的少罕见FLL,超声造影良恶性诊断的诊断准确性略高于MRI/CT检查(48.5% vs 39.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MRI/CT联合对少罕见FLL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69.7%)高于单独MRI/CT检查或超声造影,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11,P=0.013;χ2=3.070,P=0.046)。对于呈现“快进快出”造影模式的少罕见FLL,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18.8%(6/32)。实际工作中,超声医师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后超声诊断原始报告的诊断符合率为56.3%(18/32),高于单独超声造影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00,P=0.002)。 结论超声造影对少罕见FLL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与MRI/CT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对于“快进快出”造影模式的少罕见FLL的诊断,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与探讨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18F-FDG PET/CT+头部增强MRI几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与差异。  方法  回顾分析32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及头部增强MRI影像资料,分析18F-FDG PET/CT联合头部增强CT、18F-FDG PET/CT联合头部增强MRI对肺癌分期的影响;比较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头部增强MRI 3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价值;比较18F-FDG PET/CT与头部增强MRI,肺癌脑转移瘤漏诊组与未漏诊组囊变、水肿表现的差异。  结果  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18F-FDG PET/CT+头部增强MRI这两种组合检查方法在检出肺癌脑转移瘤方面,对肺癌分期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5.58,P < 0.01);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头部增强MRI三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率分别为7.34%、12.23%、19.88%;3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867,P < 0.01);肺癌脑转移瘤18F-FDG PET/CT与MRI比较漏诊组与未漏诊组发生囊变、水肿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7,P > 0.05;χ2=0.023,P > 0.05);漏诊组、未漏诊组出现囊变率为31.70%(13/41)、41.67%(10/24);漏诊组、未漏诊组出现水肿率为56.09%(23/41)、54.17%(13/24)。  结论  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18F-FDG PET/CT+头部增强MRI检查均能够提高肺癌脑转移瘤的检出率,对精确判断肺癌分期,掌握脑转移瘤详细情况,降低脑转移瘤的漏诊率有重要作用,检出价值最高的是18F-FDG PET/CT+头部增强MRI联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脊柱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0例疑似脊柱损伤患者实施计算机断层扫描(CT)、MRI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MRI对脊柱损伤的诊断效能及对不同类型脊柱损伤的诊断符合率。结果MRI诊断脊柱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T(P<0.05)。MRI对韧带损伤、椎间盘损伤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CT(P<0.05)。结论MRI用于脊柱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显著,可灵敏、准确的检出脊柱损伤,还可对脊柱损伤类型进行鉴别区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CT靶重建联合MRI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118例孤立性肺结节周围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靶重建以及MRI扫描进行分期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病理特征,最终以术后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以及诊断价值。结果CT靶重建提示T1期患者38人,T2期患者35人,T3期患者30人,T4期患者15人,早中期患者73人,准确率91.21%;MRI扫描诊断提示T1期患者39人,T2期患者33人,T3期患者32人,T4期患者14人,早中期患者72人,准确率90.00%;CT靶重建联合MRI扫描诊断提示T1期患者42人,T2期患者37人,T3期患者29人,T4期患者10人,早中期患者79人,准确率98.75%。CT靶重建在肿瘤内部空洞特征、周围特征分叶征的检出率高于MRI扫描方式(P < 0.05);MRI检查对于患者的淋巴结、血管断面、侵润、积液、胸膜凹陷征的检出率高于CT靶重建检查;CT靶重建检查对于患者的病灶钙化检查率高于MRI检查(P < 0.05)。CT靶重建联合MRI扫描对于孤立性肺结节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特异性和敏感度均高于各项单独检查。结论CT靶重建联合MRI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特异度和灵敏度都高于各项单独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