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服刑人员伪装精神疾病的特征,为提高对伪装精神疾病的识别提供依据。方法对12例伪装精神疾病服刑人员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伪装精神疾病服刑人员均为小学及初中文化程度的男性,年龄〈30岁者占75.0%,因逃避劳动改造伪装精神疾病者占66.7%;伪装精神症状主要有幻听、幻视66.7%,行为做作或冲动41.7%,不能料理生活41.7%,迫害妄想33.3%,且幻听、幻视症状多变,妄想症状单纯空洞。结论伪装精神病服刑人员均为男性,文化程度较低,年龄较小,伪装精神症状具有简单、易模仿、夸张等特征,在临床鉴别工作中应加以甄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监狱服刑人员中各类精神疾病患病率及治疗、控制状况,为制定医治管控措施,有效开展监狱精神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采用白拟服刑人员精神疾病筛查提纲及服刑人员精神疾病普查径记表对江苏某监狱的3217名服刑人员进行调查,并由参加普查的精神病医院医务人员对可疑人员逐一进行精神检查,明确诊断。结果服刑人员各类精神疾病患病率21.45‰(69/3217).依次为精神分裂症(10.26‰)、情感性精神障碍(4.66‰)、人格障碍(3.42‰)、心因性精神障碍(1.5‰)、精神发育迟滞(0.62‰)、神经症(0.3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0.31‰)。其中30.43%曾有过自杀行为或自杀观念,50.72%曾与周围其他服刑人员有过激烈的争吵或肢体冲突。仅31.88%的患者接受住院治疗。结论监狱服刑人员中精神疾病患病率较高,罹患各类精神疾病人员的行为控制或辨别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或消失,存在诸多的监管安全隐患问题,职能部门应根据其特征制定有效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115例住院慢性精神病人精神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115例长期住院慢性精神病人,使用慢性精神病人标准化精神病评定量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结果表明,阴性症状随病程和住院时间延长而增加。研究认为头部外伤,吸烟和嗜酒与其认知功能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女性服刑人员精神疾病的鉴定状况,为服刑人员精神疾病鉴定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对108例女性服刑人员精神医学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服刑人员精神疾病鉴定多见于青壮年,暴力型犯罪高达75.00%。犯罪原因主要为家庭矛盾,如婆媳关系不和、夫妻感情不好、妯娌关系的矛盾等。伤害对象多为丈夫、公婆、妯娌等。刑期较重,无期及死缓徒刑占46.87%。送鉴原因主要为情绪障碍、言行异常、不服从管教、违反监规、人际交往差等。鉴定诊断疾病种类依次为癔症22.22%、情感性障碍21.30%、应激相关障碍12.96%、精神分裂症11.11%、人格障碍7.41%等。结论女性服刑人员精神疾病鉴定构成有其自身特点,与心因相关的精神疾病及抑郁症比率较高,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比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背景:随着各种违法犯罪现象的持续增多,研究导致违法犯罪发生原因成为目前比较重要的课题,而在这些原因中犯罪者的个性和社会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目的:探讨男性服刑人员的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及时矫正服刑人员的不良个性及心理。设计:以服刑人员为研究对象,以正常人为对照,观察对比,调查研究。单位:一所医学院医院的心理科。对象:选择2001-12/2002-03在贵州省第一监狱男性服刑人员575名为研究组;以同期贵阳市云关乡附近的农民及工人265名为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文化程度与实验组匹配。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并将两组结果予以比较。主要观察指标:两组艾森克个性问卷,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比较。结果:研究组艾森克个性问卷显示内外向、神经质、精神病质维度评分(9.97&;#177;2.32,12.00&;#177;2.62,11.04&;#177;2.44)明显高于对照组(9.28&;#177;2.77,10.25&;#177;2.68,8.03&;#177;2.51)(P&;lt;0.01),掩饰性维度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研究组艾森克个性问卷量表各维度各型人数均明显高于或低于对照组(t=2.05~3.06,P&;lt;0.01)。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中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以及9个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23~7.89,P&;lt;0.01)。结论:与一般成年人相比男性服刑人员具显著的外向型人格特征、情绪不稳定、精神病个性倾向以及严重的心理问题,提示在改造罪犯的同时应矫正服刑人员的不良个性及心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原因及护理防范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查阅病史的方法了解6例精神科住院猝死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猝死发生季节及时段、抗精神病药物服用情况、患者死亡时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猝死发生在冬季4例,春季1例,夏季1例;猝死发生时段:17:00~17:30者2例,14:10者1例,22:10~4:00者3例;本组患者服用氯氮平3例,地西泮1例,氯丙嗪1例;行保护性约束5例.结论:保护性约束、进食差、肥胖等因素可导致患者猝死,应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以降低其猝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服刑人员服刑能力司法精神病鉴定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156例服刑人员服刑能力的司法精神病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6例服刑人员中男性占94.87%,委托鉴定的原因中失眠、言语行为异常占78.85%,抢劫罪和盗窃罪共占61.54%,刑期或残余刑期多为5 a-20 a,无服刑能力者占56.41%,有服刑能力者占43.59%;鉴定为精神疾病者占58.97%,神经症、人格障碍及无精神疾病者占41.03%.应激相关障碍者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重复鉴定结果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易出现精神心理问题,鉴定为精神疾病者多无服刑能力,对拘禁性精神障碍不提倡保外就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由司法机关调查被鉴定人既往精神状况的相关材料与鉴定的医学诊断结论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2002年~2003年我院完成的130例精神医学司法鉴定案例的调查材料与鉴定医学诊断结论的关系,并按刑事案、民事案及被害案分为三组进行比较。结果 130例被鉴定案例中刑事案105例,民事案8例,被害案17例。三组案例既往精神状况调查材料均来自不同方面,以被鉴定人的亲属为主要来源。民事案组的调查材料来自邻居、同事与司法机关的比例最低,且一致性也最低;刑事案与被害案两组的调查材料多来自邻居、同事与司法机关,其调查材料与鉴定结果一致性较高,三组材料来源的差别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孤证仅有5例。结论 虽然调查所得既往精神状况材料在多数情况下可信,且与鉴定检查所见相符而被采纳,但其中部分案例的调查材料也存在相互矛盾和不确定性及孤证等问题,在鉴定过程中应正确、客观、合理地评价来自各方的调查材料。  相似文献   

9.
背景随着各种违法犯罪现象的持续增多,研究导致违法犯罪发生原因成为目前比较重要的课题,而在这些原因中犯罪者的个性和社会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目的探讨男性服刑人员的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及时矫正服刑人员的不良个性及心理.设计以服刑人员为研究对象,以正常人为对照,观察对比,调查研究.单位一所医学院医院的心理科.对象选择2001-12/2002-03在贵州省第一监狱男性服刑人员575名为研究组;以同期贵阳市云关乡附近的农民及工人265名为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文化程度与实验组匹配.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并将两组结果予以比较.主要观察指标两组艾森克个性问卷,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比较.结果研究组艾森克个性问卷显示内外向、神经质、精神病质维度评分(9.97±2.32,12.00±2.62,11.04±2.44)明显高于对照组(9.28±2.77,10.25±2.68,8.03±2.51)(P<0.01),掩饰性维度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艾森克个性问卷量表各维度各型人数均明显高于或低于对照组(t=2.05~3.06,P<0.01).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中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以及9个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23~7.89,P<0.01).结论与一般成年人相比男性服刑人员具显著的外向型人格特征、情绪不稳定、精神病个性倾向以及严重的心理问题,提示在改造罪犯的同时应矫正服刑人员的不良个性及心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服刑人员的应对方式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将某监狱240名服刑人员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该监狱160名工作人员设为对照组,对两组采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应对方式问卷解决问题、合理化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暴力型罪犯自责、求助因子分显著高于财产型罪犯(P〈0.01),退避、合理化因子分显著低于财产型罪犯(P〈0.05或0.01);服刑时间一半及以下者自责、合理化因子分显著高于服刑时间一半及以上者(P〈0.01)。结论服刑人员面对应激事件时常采取退避、幻想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暴力型罪犯应对特征不稳定,财产型罪犯善于外部归因来维持心理平衡;随着服刑时间的增加,服刑人员倾向于自我说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患者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性格特征。方法对46例双相障碍患者父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测评,并与中国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症状自评量表测评患者父母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均分、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常模(P<0.05或P<0.01);强迫症状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效度量表评分,患者父母均高于常模,但父亲组只有诈病量表评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母亲组只有校正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量表评分患者父母癔病及轻躁狂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常模,精神分裂、社会内向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常模,差异均有显著或极显著性(P<0.05或0.01);父亲精神衰弱因子分极显著低于常模(P<0.01)。结论双相障碍患者父母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强迫症状评分偏高可能反映了患者父母的固有素质特征;双相障碍患者父母具有外向、不稳定的性格特点,性格特征与患者的某些临床特征具有某种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北京市丰台区流动人口精神卫生健康状况,为政府制定相应精神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丰台区三个乡的六个自然村中650名流动居住人口,采用问卷调查表及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流动人口文化水平较低,精神卫生知识匮乏,对精神卫生知识了解者仅占12.3%。了解渠道单一,其中53.13%为电视、24.15%为报纸书籍宣传资料、17.33%为健康讲座社区宣传、97.04%希望获得法律法规的帮助、91.74%希望获得预防治疗康复知识、54.05%希望获得福利与保障政策、24.30%希望获得精神疾病诊疗机构情况。流动人口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精神疾病患者,在住院患者中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流动人口对精神疾病知识了解极少,精神健康知识需求非常迫切;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提高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并将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管理体系之中,是我们今后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对197名男性服刑人员(研究组)和193名当地男性居民(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除敌对、恐怖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0.01);应对方式问卷解决问题及求助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因子分与应对方式问卷解决问题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抑郁、焦虑因子分与自责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与求助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因子分与退避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结论服刑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水平与其采取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异位妊娠心理状态调查分析及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此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方法选取2006年1—12月收治的144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评定分析。结果在144例异位妊娠患者中,紧张和恐惧为91.7%;年龄在26~35岁发病率为63.2%;学历为中学及以下的发病率最高,占84.7%;未生育发病率为72.2%。结论针对异位妊娠患者的发病状况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刘素花  刘桂萍  韩慧 《全科护理》2012,10(10):870-872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河南省449名本科护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本科护生SCL-90评分为136.11分±39.11分;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20.5%;SCL-90评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0.05);强迫症状、焦虑、精神病性因子的得分高于全国青年常模(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幻想的应对方式是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OR=8.870),解决问题是保护因素(OR=0.069)。[结论]本科护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在本科护生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其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开放式病房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对152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SCL-90评分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人际关系、敌...  相似文献   

17.
杨德本  林正蓉 《华西医学》1995,10(2):178-179
本文报告脑动脉硬化所致精神障碍27例,其中幻觉想症状群9例(33.33%),情感障碍症状群6例(22.22%),感知综合障碍症状群5例(18.52%),紧张症状群4例(14.81%),遗忘症状群3例(11.11%)。由此我们提出:对发病年龄45岁以上或绝经后期妇女,无精神创伤等诱因,首次出现这些不同类型的精神障碍时,应与功能性疾病鉴别,以利于本病的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岗女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56名下岗女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下岗女工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总均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或0.01)。结论下岗女工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其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有关单位以及职能部门应高度关注下岗女工的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