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MS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套叠的MSCT表现及临床意义。结果 32例病人的MSCT征象表现为:靶环征、肾形肿块及彗星尾征、双管征、漩涡征。其中小肠-小肠套叠6例,小肠-结肠型套叠10例,结肠-结肠型套叠7例。良性肿瘤10例,恶性病变17例,阑尾炎3例,慢性粘连2例。结论 MS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 CT 对于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 CT 检查资料。结果:16例患者存在腹部肿块影,12例表现为同心圆状变,4例平行结构样变,12例存在肠扩张并存在液平现象,4例存在腹腔积液;套叠部位分型为 6例(31.58%)小肠型,8例(42.11%)回结肠型和5例(26.32%)结肠型,套叠部位与术后病理结果完全一致。结论:CT 检查对于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辅助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成人肠套叠的的MD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手术证实为成人肠套叠的CT影像资料共48例。观察内容主要包括肠套叠部位、数目、套叠类型及CT征象、套叠处肠壁是否增厚或肿块形成、肠壁是否水肿与坏死等。结果本组48例50处肠套叠均为顺行套入,单处肠套叠46例(位于回盲部22例、回肠10例、空肠8例、升结肠4例、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降结肠型及直肠各2例),多处肠套叠2例。MDCT示肠套叠3层肠壁结构及肠管内脂肪48例50处、杯口征及靶形征42例44处,彗星尾征32例34处,漩涡征24例26处。肠壁均匀增厚并水肿12例,其中考虑合并肠壁坏死4例;肠壁不均匀增厚或和肿块形成、不均匀强化14例;肠壁均匀增厚并轻中度均匀强化6例。套叠处见多发囊状低密度灶并囊壁均匀强化4例;套入远端圆形脂肪瘤合并肠壁坏死2例;小肠冗长2例;肠壁正常8例;其中合并肠梗阻12例,合并腹壁疝2例。结论成人肠套叠MDCT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三期增强扫描结合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其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在成人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经手术证实的肠套叠患者19例,8例行平扫加增强检查,11例行平扫检查,分析肠套叠类型、套叠原因及套叠表现。结果:19例中共24处肠套叠,其中,1例4处肠套叠,2例2处肠套叠。小肠-小肠套叠10处,回-结型套叠8处,结-结型套叠6处;19例均为继发性肠套叠,淋巴瘤1例,错构瘤2例,多发息肉3例,单发息肉1例,腺癌6例,间质瘤2例,腺瘤2例,纤维瘤2例;CT表现为靶征20处,彗星尾征12处,“8”字形征9处,继发性肠梗阻4例。结论:多排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肠套叠,是成人肠套叠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64排螺旋CT诊断成人肠套叠的征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针对成人肠套叠的64排螺旋CT征象进行分析,从而评价64排螺旋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19例经手术证实为成人肠套叠的患者的64排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2例,女7例,年龄25~60岁(平均42.5岁).结果 主要直接征象有:①同心圆征或彗星尾征,17例;②血管卷入征,10例;③脂肪征,14例.主要间接征象有:①靶环征,3例;②肠梗阻,16例;③其他征象如邻近肠系膜或筋膜浸润,4例.结论 64排螺旋CT对诊断成人肠套叠具有重要价值,诊断成人肠套叠的特异性征象是同心圆征、血管卷入征和脂肪征.  相似文献   

6.
Ji JS  Zhang SZ  Shao CX  He J  Xie SS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6):1129-1132
目的评价螺旋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并对肠套叠原发病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对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和浙江丽水市中心医院68例经手术证实为成人肠套叠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2例、女26例,年龄30-82岁(平均52.5岁),病程3d至13个月。结果68例肠套叠中,CT诊断出66例,达97.1%。主要直接征象有:(1)同心圆征或彗星尾征,66例;(2)血管卷入征,61例;(3)脂肪征,58例。主要间接征象有:(1)靶环征,19例;(2)肠梗阻,24例;(3)腹水,4例;(4)其他征象如邻近肠系膜或筋膜浸润4例,腹膜后淋巴结增大8例。螺旋CT对肠套叠原发病诊断的准确率为72.1%。结论螺旋CT对诊断成人肠套叠及其原发病具有重要价值,诊断肠套叠的特异性征象是同心圆征、血管卷入征和脂肪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成人肠套叠的CT影像特征,探讨其临床检验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6月22例肠套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术后病理证实为肠套叠。对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成人肠套叠的CT影像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结果直接征象:靶征22例,伴肾形征11例,彗星尾征7例,双肠管征4例;间接征象:22例患者肠套叠相关区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肠壁增厚表现,其中有5例患者邻近肠系膜(或筋膜)浸润,3例患者有后腹膜淋巴结影表现。结论成人肠套叠患者有独特的CT影像特征,可明显反映出肠套叠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而为诊疗工作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病理基础及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2例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结果 52例成人肠套叠的病因分别为:结肠癌33(63.5%)例,淋巴瘤4(7.7%)例,转移瘤1(1.9%)例,平滑肌瘤5(9.6%)例,脂肪瘤4(7.7%)例,结肠息肉3(5.8%)例,术后粘连2(3.8%)例。CT直接征象:靶征44例、肾形征7例、彗星尾征4例。CT间接征象:肠管壁增厚46例,肠梗阻43例。结论肠套叠的CT表现比较典型,其原发病变CT检出率高,部分病变可做定性诊断。因此,CT检查对成人肠套叠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病理基础及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后病理证实的65例成人肠套叠CT表现。结果:65例成人肠套叠的病因分别为:结肠癌38例,淋巴瘤7例,平滑肌瘤6例,脂肪瘤5例,结肠息肉4例,转移瘤3例,术后粘连2例。CT直接征象:靶征49例,肾形征11例,彗星尾征5例。CT间接征象:肠管壁增厚49例,肠梗阻46例。结论:肠套叠CT表现比较典型,其原发病变CT检出率高,部分病变可做定性诊断。因此,CT检查对成人肠套叠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CT及X线造影在婴幼儿肠套叠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婴幼儿肠套叠的影像学特点,合理选择检查方法,从而能更好地诊治肠套叠,防止漏诊、误诊。方法:回顾分析32例肠套叠患儿的CT或X线造影的表现。结果:32例肠套叠类型分别为回结型17例,小肠型5例,结肠型4例,复杂型6例,特征性影像学改变有:“靶环”征、“彗星尾”征、“杯口”征、“弹簧”征及“钳状”征。结论:婴幼儿肠套叠有特征性的影像学征象,因此合理选择CT及X线造影检查可提高肠套叠诊断正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对于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资料。结果:16例患者存在腹部肿块影,12例表现为同心圆状变,4例平行结构样变,12例存在肠扩张并存在液平现象,4例存在腹腔积液;套叠部位分型为6例(31.58%)小肠型,8例(42.11%)回结肠型和5例(26.32%)结肠型,套叠部位与术后病理结果完全一致。结论:CT检查对于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辅助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成人肠套叠的CT的征象。方法:对14例急性成人肠套叠进行全腹部CT平扫,部分病例加增强扫描,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14例急性成人肠套叠CT直接征象分别为:靶征8例、彗尾征或肾形征4例、漩涡征或肿块样改变2例。间接征象分别为:肠壁增厚7例、近段肠腔扩张9例、肠梗阻3例、邻近肠系膜或筋膜浸润3例。结论:CT扫描能提高急性成人肠套叠的CT早期诊断并有利于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进一步观察B超诊断肠套叠的价值及病因。方法:利用B超检查了5例成人肠套叠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病人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30-45岁,平均36.4岁。结果:检查中发现套入部均起自小肠,5例均由肿瘤引起。超声表现为肠套叠部位可见同心圆征(横切面)和套管枪征(纵切面),中心部有可流动的内容物,且可见实性肿物回声,伴有近端肠管扩张。结论:B超对成人肠套叠有特异性诊断价值,它除能发现肠套叠的基本声像图外,还能发现引起肠套叠的肿瘤,且肿瘤直径大都在3~4厘米,说明肿瘤的大小是引起肠套叠的一个重要条件。B超对成人肠套叠还有一定的定位价值。B超根据肠套叠和粘连性肠梗阻的声像图特征,对其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成人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方法:对成人肠套叠14例患者明确诊断后行手法复位、右半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空回肠部分切除术等手术治疗。结果:14例肠套叠类型中空回肠型4例,回结肠型6例,结结肠型4例。经手术治疗后均痊愈,无1例死亡。结论:成人肠套叠由于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各异,术前诊断尚有一定困难,临床误诊率高,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认识,争取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肠套叠是指部分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肠套叠,前者多发生在2岁以下婴幼儿.而继发性肠套叠是由肠壁或肠腔器质病变所诱发,成年人多见.目的 讨论肠套叠的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成人肠套叠诊断困难,钡剂胃肠道造影诊断率高.CT检查被认为最有价值,典型的CT表现为靶征、彗星尾征.小儿肠套叠典型的病例根据病史及体检即可诊断,关键是对于早期不典型的病儿应争取及早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成人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着重研究其对成人肠套叠及其原发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该研究整群选取并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4月—2015年4月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52例成人肠套叠患者;手术方法为传统开腹手术,术式为:单纯病变切除术,连同病变在内的部分肠切除术,包括相应的系膜及区域淋巴结在内的肿瘤根治术. 术前以多层螺旋CT轴位薄层扫描(平扫或平扫+增强)结合多平面重组技术,分析肠套叠CT征象,查找其原发病灶.结果 手术结果显示,有49例属于顺行性肠套叠,3例属于逆行性肠套叠,其中回肠-结肠型肠套叠26例,结肠-结肠型肠套叠11例,小肠-小肠型肠套叠12例,结肠-直肠型肠套叠3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良性病变23例,恶性病变28例. 术前CT诊断肠套叠47例,准确率为90.38%,正确诊断出原发病变38例,准确率为73.08%. 结论 多层螺旋CT对于成人肠套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发现其原发病变,对于其后期诊治起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用纤维结肠镜治疗肠套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98年以来 ,我们应用奥林巴斯纤维结肠镜复位治疗 4例成人肠套叠均获成功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为成年男性 ,年龄 2 8~ 6 8岁 ,发病时间为 12h~ 7d ,4例患者均行纤维结肠镜明确诊断 ,其中 3例为原发性肠套叠 ,1例继发于结肠肠套叠。1.2 临床表现 本组 4例患者主要表现反复右下腹痛、恶心、便血、腹部包块 ,偶有呕吐。临床均诊断为“肠梗阻”拟剖腹探查。1.3 治疗方法 肠镜检查常规术前准备 ,将肠镜插入升结肠 ,见紫红色肠管套入升结肠 ,套入部肠管粘膜充血、水肿、糜烂。调整肠镜角度 ,反复注水冲…  相似文献   

18.
王劲 《西部医学》2008,20(4):771-771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13例,误诊15例,均经手术证实,属小肠-小肠型套叠7例,回肠-回肠型套叠17例,结肠-结肠型套叠4例;肿瘤性20例,其中恶性14例。28例均行手术治疗,26例治愈,2例死于感染性休克。结论成人肠套叠以肠道肿瘤最多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钡盐灌肠、B超、CT对诊断有一定价值,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9.
成人肠套叠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病理基础与CT表现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5例成人继发性肠套叠的CT表现及其病理改变。结果 15例成人继发性肠套叠的病因分别为:结肠癌9例,淋巴瘤1例,转移瘤1例,小肠息肉2例,慢性阑尾炎2例,15例肠套叠病人的GT表现为:靶征,彗星尾征及肾形肿块。结论 CT能很好地显示肠套叠的套人部,因此可为手术者制定详尽的手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人慢性肠套叠的CT表现及其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2 8例成人慢性肠套叠的病人,全部均为继发性,2 7例良性病变,其中息肉15例,平滑肌瘤6例,腺瘤2例,4例脂肪瘤;1例为腺癌。分析其CT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①成人慢性肠套叠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史长,可自行复位,肠壁血运障碍发生率较少;②成人慢性肠套叠CT表现为靶形肿块,肾形肿块或慧星尾征,CT发现原发病变7例。结论:成人慢性肠套叠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可以明确诊断,但对原发病变的发现及定性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