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并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5月收治的肾移植术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对护理措施、经验进行总结。结果平均应用高效、广谱抗生素10~12d,辅以雾化吸入及严格系统化整体护理,26例患者痊愈出院,平均住院13d。结论肾移植并发上呼吸道感染在护理工作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综合的系统化整体护理,这是提高肾移植术后并发上呼吸道感染治愈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时7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骨髓抑制的患者给予联合抗感染、升白细胞药物等治疗,并给予保护性隔离、口腔护理、泌尿系统护理、出血护理、皮肤护理、高热护理、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无一例发生继发感染.发生口腔黏膜炎24例,消化道出血1例,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后均痊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15 d,白细胞升至(4.0~8.0) ×109/L.认为对肾移植术后并发骨髓抑制的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可使患者安全、快速地度过骨髓抑制的危险阶段,提高肾移植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尿瘘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肾移植术后并发尿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1例进行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手术治疗,2例行"D-J"管引流,经过15~62 d护理后,瘘口愈合.结论:做好肾移植术后并发尿瘘患者的精心护理是处理尿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护理.方法急性肾小管坏死是肾移植术后较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对26例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全部病例均控制病情,无肾移植失败.结论认为细致的心理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合理的医护措施,是处理该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术后患者并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并发上呼吸道感染的肾移植术后患者15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最小年龄45岁。入院时平均体温39.5℃。42℃,X线胸片检查均出现双下肺斑片状模糊阴影,肺纹理增粗。10例患者均行血、尿常规,痰涂片查霉菌或痰细菌培养用药敏协助诊断。高效、广谱抗生素平均应用5—7天,辅以喘定雾化吸入及严格系统化整体护理。15例病人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为10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9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消毒隔离、并发症护理、辅助检查护理、出院指导.结果 患者的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得到及时治疗和有效控制.结论 肾移植术后并发肺结核患者心理压力大,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协助完成辅助检查,早诊断和及时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坚持规律、全程抗结核治疗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总结9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并发淋巴漏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除1例因移植肾破裂大出血于术后3d死亡外,8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平均于术后10d淋巴液渗漏减少,拔除引流管后切口愈合好,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出院。术后随访6-18个月,患者移植肾功能良好,B超检查髂窝盆腔内无积液。认为肾移植术后并发淋巴漏患者的护理重点应为:做好心理护理,加强营养支持、病情观察、肾功能监测和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肺结核病的临床护理特点和护理体会总结.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收治的34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肺结核病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对症护理、用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用药护理、不良反应及疗效的观察、消毒隔离、饮食管理、正确留取痰标本、出院指导等.结果 本组患者21例完成疗程结核治愈,12例尚在治疗中并有好转,1例在治疗期间死亡.结论 肾移植术后并发肺结核病的护理,除了对症护理外,应加强用药护理和不良反应及疗效的观察是临床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癫痫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4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结果:经积极治疗及针对性护理,本组14例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结论:积极寻找肾移植术后并发癫痫的病因,针对病因采取相应药物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可有效控制并治愈癫痫.  相似文献   

10.
对7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骨髓抑制的患者给予联合抗感染、升白细胞药物等治疗,并给予保护性隔离、口腔护理、泌尿系统护理、出血护理、皮肤护理、高热护理、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无一例发生继发感染。发生口腔黏膜炎24例,消化道出血1例,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后均痊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15d,白细胞升至(4.0~8.0)×10^9/L。认为对肾移植术后并发骨髓抑制的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可使患者安全、快速地度过骨髓抑制的危险阶段,提高肾移植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致ARDS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24例患者,15例痊愈出院,2例放弃治疗,7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致ARDS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早提供呼吸支持,加强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营养支持,这些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健康人咽部菌群密度为参考[1],研究呼吸道感染在治疗过程中咽部菌群密度的变化和临床症状改变的相关性分析,探讨以咽部菌群的密度变化来评估分析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方法 采集10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62例咽部菌群正常,60例咽部菌群异常)和219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研究咽部菌群密度的变化与临床症状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62例咽部菌群正常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其治疗与不治疗在症状改善和痊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咽部菌群异常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其治疗组和不治疗组的CP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219例下呼吸道患者(其中121例细菌性肺炎、74例重症肺炎及24例肺脓肿患者)的治疗观察,发现当咽部菌群在治疗过程中恢复正常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改变符合率分别为92.6%,86.5%和87.5%。结论 咽部菌群密度在健康人群之间保持着一定菌群种类和数量的稳定,但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会导致咽部菌群失调; 如何合理有效地治疗呼吸道感染应结合咽部菌群密度的变化来评估,这样可减少患者使用抗生素的天数,同时避免诱发耐药菌的产生和呼吸道菌群的失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防哮颗粒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哮喘缓解期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各30例,中药对照组口服固本咳喘片,西药对照组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组口服防哮颗粒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三组干预前后安全性指标、呼吸道感染次数、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及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结果:三组患儿干预前后生命体征、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治疗组干预后呼吸道感染次数、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优于干预前(P<0.05,P<0.01);治疗组干预后呼吸道感染次数、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优于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P<0.05,P<0.01)。结论:防哮颗粒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可提高哮喘缓解期患儿的免疫功能,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院内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谱及其危险因素、危险期和护理对策。方法定期监测164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尿液的病原菌情况,统计多种因素与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谱和发生率的关系。结论肾移植术后3~13d是院内泌尿系感染的危险期。病原菌以真菌、肠杆菌科菌为主。急性排斥反应、急性肾衰及其治疗、留置导尿管、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等是影响病原菌谱及发生率的主要因素。护理上应加强护士素质的培养,严格正规操作;减少或缩短医源性操作;做好宣教,合理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15.
【】 目的 探讨肝移植ICU病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特点,及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对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作用。方法 总结和分析肝移植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3-2012年3月17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感染原因及耐药特性,总结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出的菌株对常用抗菌药呈现出多重耐药的现象。其中对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喹诺酮类(环丙沙星)、青霉素类(哌拉西林)、头孢类(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均达到100%。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显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肝移植受体术后死亡率高,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前应用广谱抗生素(碳青霉烯类为主)、术中失血量大(≥3000ml)、呼吸机支持时间长(≥72h)、ICU滞留时间长、术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都是造成感染死亡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 肝移植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强,肝移植病员术前及术后大量使用抗生素,术后常规使用免疫抑制剂,在ICU的术后过渡期等原因会发生鲍曼不动杆菌院内获得性感染,治疗较为棘手,因此在使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同时,必须对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力度,做好隔离措施,以促进患者恢复,避免引发交叉感染,保护其他易感患者。  相似文献   

16.
总结1例心脏移植术后突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从神经系统监测,术后容量管理,积极预防和应对感染,多学科协作呼吸道管理,密切监测出血征象,抗排异药物管理,多种方式加强皮肤护理,早期唤醒结合目标导向个体化康复共8个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并实施。患者术后44天顺利出院,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上颈段颈椎不稳手术患者呼吸功能评估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敏  吕莉 《护理学报》2007,14(3):52-53
总结60例上颈段颈椎不稳手术患者的呼吸功能评估及护理体会.术前和术后予支配呼吸肌的神经系统评估和呼吸功能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损害多由于呼吸肌瘫痪引起,一般不会出现"三凹征",值得注意.术前、术后予上颈段颈椎制动,本组行颈围固定16例,枕颌带牵引34例,颅骨牵引10例;加强有效的呼吸、排痰训练和呼吸功能锻炼;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密切观察术后切口情况,预防伤口渗液、渗血压迫气道和脊髓神经.经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本组不完全性四肢瘫痪的3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完全性四肢瘫痪的17例患者7例部分得到恢复,10例麻木、疼痛缓解,四肢瘫痪无变化.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脑梗死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1 945例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内感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取护理干预前脑梗死患者972例发生医院内感染114例次,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1.6%,发生的首要部位是下呼吸道、泌尿道和上呼吸道;护理干预组脑梗死患者973例,感染73例次,感染率7.4%,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P<0.01)。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脑梗死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心脏疾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的呼吸道护理经验。方法对32例心脏疾病伴肺高压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术后合理应用呼吸机,保持有效供氧,加强肺高压监护和呼吸道护理。结果 30例患者术后肺动脉压力控制理想,治愈出院。2例死亡,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和肺部感染。结论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保证有效供氧,可以降低心脏疾病伴肺动脉高压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