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动物市场从业人员SARS—CoV感染状况,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广州市某动物市场环境卫生状况进行现场观察,并对市场从业人员进行血清学调查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293份,其中男性209例,女性84例。SARS—CoV抗体阳性率为27.3%,接触动物类别和SARS—CoV感染情况有关,各类人员的抗体阳性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主营野生畜类、市场管理部员工、主营家禽家畜类、主营野生蛇类和主营冷冻食品类。另外环境较差的第二、三通道从业人员SARS—CoV抗体阳性率也较高。结论初步发现经营动物的种类是SARS—CoV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动物市场从业人员SARS—CoV感染与环境因素可能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SARS病人抗SARS—CoV的检出与病程、T淋巴细胞亚群数值变化及激素治疗间的关系。方法: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SARS病人系列血清标本的抗SARS—CoV和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值,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大多数SARS病人的抗SARS—CoV,需在发病10d后的系列血清可检出,其不随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减少,和激素治疗而转为阴性或明显降低。结论:SARS病人抗SARS—CoV的检出与病程有关,但与T淋巴细胞亚群数值的变化和激素治疗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了实验感染产生中和抗体以及输入SARS-CoV中和抗体对SARS-CoV感染恒河猴的保护作用。方法动物分3组,分别为SARS感染恢复动物组,输入抗SARS阳性血清动物组和SARS模型对照组,分别接种病毒,1—7d进行病毒检测和血清学检测,7d后安乐处死动物,进行病理检测。结果实验感染产生中和抗体,输入SARS-CoV中和抗体的恒河猴体内SARS-CoV复制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病理变化也比模型组轻。结论SARS—CoV中和抗体(包括被动免疫)是一种有潜力的SARS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SARS-CoV实验感染恢复猴,以及灭活疫苗免疫猴对SARS—CoV再次感染的疾病状况。方法动物分四组,分别为SARS感染恢复动物组,灭活疫苗免疫不同时间2组和SARS模型对照组。动物分别接种病毒,1~7d进行病毒检测和血清学检测,7d后安乐处死动物,进行病理检测。结果实验感染SARS-CoV猴和灭活疫苗免疫猴均产生了中和抗体,猴体内SARS-CoV复制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病理变化也比SARS-CoV模型组轻。结论SARS-CoV感染恢复猴对SARS-CoV再次感染有一定抵抗作用;灭活疫苗免疫是预防实验猴感染SARS—CoV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SARS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比较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SARS病毒(SARS-CoV)感染动物模型是否适用于SARS肺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阐述SARS肺纤维化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用比较医学的研究的方法,将SARS病人肺纤维化的发病特点及可能的机制同目前已经建立的SARS动物模型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病种的肺间质纤维化性改变都是从肺泡炎开始,在发展和修复过程中导致的肺纤维化倾向有共同之处。SARS中大约有7.8%的康复者中出现比较严重的肺纤维化后遗症。SARS肺纤维化发生早,病情进展快,病人可于数日内死亡,病理改变严重。SARS-CoV感染动物模型已经建成,出现了拟人SARS的临床、病理学和血清学改变。SARS肺纤维化在模型动物中表现也比较明显,纤维母细胞及胶原纤维明显增多。结论SARS—CoV感染动物模型可以用于SARS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Li J  Gao J  Xu YP  Zhou TL  Jin YY  Lou JN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2):833-837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CoV)相关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和CD209L在人8种不同器官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表达,分析两种受体表达水平与SARS器官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Western印迹、免疫细胞化学3种方法分析比较SARS—CoV相关受体,ACE2、CD209L在人8种不同器官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表达。结果人的各种器官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均表达SARS—CoV相关受体ACE2与CD209L,其中ACE2在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最高,在淋巴内皮细胞表达最低,而CD209L在淋巴内皮细胞表达相对较高。结论人的微血管内皮细胞是SARS-CoV作用的重要靶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淋巴内皮细胞的损伤可能分别由两种不同的SARS—CoV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7.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存在抗肺组织抗体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建立特异性的检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相关抗体的血清学方法。方法:制备SARS患者肺组织包被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ARS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结果:SARS患者血清中存在SARS相关的抗人肺组织抗体,其阳性率达92.86%(26/28),正常献血员为11.43%(12/105),统计学分析表明,SARS相关抗体的检出率在患者和献血员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SARS患者血清中存在抗肺组织抗体,该抗体的存在提示机体免疫反应可能参与了疾病病理损伤过程;检测该抗体可能有助于SAR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测不同感染途径实验性感染BALB/c小鼠后的感染状况,了解H5N1病毒的感染特点,为更深入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通过口腔接种、污染饲料、腹腔注射、皮肤损伤途径感染6—8周龄BALB/c小鼠,定期安乐动物采血及各器官组织进行血清学、病原学、病理学检查,记录抗体变化、病毒分离情况及病理学改变。结果各途径感染小鼠感染后出现竖毛、弓背、觅食减少、体重减轻、精神呆滞及神经系统症状,肺组织病毒分离及RT-PCR阳性,病理表现间质性肺炎。感染后第7d动物血清中可检测到H5N1抗体。结论通过口腔接种、污染饲料、腹腔注射及皮肤损伤多种途径感染BALB/c小鼠,均能发生感染,提示呼吸道以外的感染方式不容忽视,有益于人类更好的防控禽流感;可通过多种方式建模,深入研究禽流感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门市定点收治SARS患者的某医院职工SARS血清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分别在流行终止后半年和1年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医院职工血清SARS冠状病毒抗体IgG。结果半年后的检测结果中,临床确诊病例组阳性率为82.6%,疑似及医学观察病例组5.9%,SARS病区医务人员组和其余人员组均为阴性,临床确诊病例组与其它组之间阳性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1年半后临床确诊病例组阳性率为73.9%,其他各组SARS—CoV抗体IgG阳性率无明显变化。结论临床确诊病例血清SARS—CoV抗体IgG阳性率较高,1年半后仍有89.47%检出SARS—CoV抗体。  相似文献   

10.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肺组织包被抗原的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肺组织包被抗原在不同个体以及猪、羊、大鼠中的种属特异性。方法:匀浆SARS患者尸检肺组织、非SARS患者肺组织以及猪、羊、大鼠肺组织后分别包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SARS患者及正常献血员血清中的IgG。结果:SARS患者及正常献血员血清用SARS尸检患者与非SARS患者肺组织包被抗原检测,两种组织包被抗原检测的阳性率间无统计学差异;而用非SARS患者肺组织包被抗原检测的阳性率和用羊、猪、大鼠肺组织包被抗原检测的阳性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SARS患者肺组织及非SARS患者肺组织中存在相同的抗原;其他动物中可能也存在该抗原,但可能因为其他抗原干扰而不适于用该方法检测。  相似文献   

11.
SARS冠状病毒N蛋白在免疫荧光诊断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u HP  Zhu ZY  Dong GM  Yao PP  An Q  Weng JQ  Lu YY  Xu F  Lu QY  Yan JY  Ge Q  Gong LM  Shi W  Li MH  Zhao Z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9):621-624
目的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在昆虫细胞中表达SARS—CoV N基因,产生无感染性的核蛋白,作为诊断抗原,用于检测血清中SAILS特异性抗体。方法 从一例输入性SARS病人血清中提取病毒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SAILS—CoV N基因,将它插入昆虫杆状病毒,构建重组昆虫杆状病毒,转染sf 9昆虫细胞,经丙酮固定,制成SARS特异性诊断抗原,建立检测病人血清抗SARS-CoV抗体的免疫荧光试验(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结果 此抗原仅与SARS阳性病人血清起反应,而与正常人及其他发热病人血清不起反应。经双盲试验,与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laque reduction neutralization test,PRNT)阳性的2003年SAILS病人血清的符合率为97.8%;检测2004年广东新发4例SAILS病人进展期血清均阳性,发病后第6天即可检出抗体1:40阳性,至第9天,升至1:640.结论 此法用于检测病人血清中SARS抗体,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试剂制备简单、安全,不需P3实验室,为诊断与研究SAILS提供新的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SARS患者康复期肺功能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患者康复期肺功能状态。方法随访康复出院的SARS患者89例,了解其症状、体征和并发症,测定肺功能。并对肺功能各项指标与临床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复查的时间距离发病时间平均为(2.90±0.44)个月(1.8~4.2个月),距离出院时间为(1.75±0.53)个月(0.5~3.4个月)。48例(53.9%)存在肺功能异常,多数为轻度异常,其中,单纯弥散障碍38例(42.7%),弥散障碍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7例(7.9%),弥散障碍合并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单纯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单纯1秒钟呼气容积(forcedexpiratoryvolumeinthefirstsecond,FEV1)下降1例。病程中有呼吸困难症状和康复期胸部CT异常者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oncapacityforcarbonmonoxide,DLCO)和肺总量(totallungcapacity,TLC)下降更明显。结论SARS患者康复期存在轻度的肺功能损害,以弥散障碍为主,其次是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SARS冠状病毒包膜(M)蛋白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融合蛋白,并对其进行血清学鉴定。【方法】克隆编码SARS冠状病毒M蛋白的基因,并在原核系统中表达GST-M融合蛋白,用Western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GST-M融合蛋白。【结果】10份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均能识别M-GST融合蛋白,并在Mr=52000附近出现特异性结合带;而10份正常人血清不与M-GST融合蛋白起反应。【结论】本研究获得了SARS冠状病毒GST-M融合蛋白,它可与SARS患者的恢复期血清产生特异性的结合反应,为研究SARS冠状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和制备重组疫苗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RT-PCR方法,观察SARS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coronavirus,SARS-CoV)在SARS患者粪便中的排出状况。方法以2003年5月16日至23日在本院住院的46例临床确诊SARS患者为研究对象,连续留取粪便标本共103份,提取RNA后采用14对SARS-CoV特异性引物,对每份标本同时进行7次套式RT-PCR扩增,只要有1次RT-PCR结果阳性即判定该标本为阳性。结果在46例患者中,有17例(37.0%)患者的粪便SARS-CoV套式RT-PCR扩增结果为阴性,29例(63.0%)为阳性。粪便SARS-CoVRT-PCR结果阳性时SARS患者的病程为(31.76±10.78)d(12~64d),其中最长1例为64d,系2次连续留取的粪便标本均为阳性、每次标本用2个不同引物RT-PCR扩增结果均为阳性。结论SARS-CoV在患者粪便中排出的时间可长达发病后64d,平均32d,对SARS患者恢复期的消毒隔离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出院后血清特异性抗体IgG、胸片和肺功能的跟踪观察,了解SARS急性期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对其的影响。方法定期跟踪77例SARS患者出院后的血清特异性抗体IgG、胸片和肺功能,将其分为两组继发下呼吸道感染组和非继发下呼吸道感染组,比较两组IgG的动态变化和出院后胸片与肺功能恢复的差异性。结果继发感染组的特异性抗体IgG于第2周高于非感染组,于第8周和第10个月感染组低于非感染组。两组数据均于发病后逐渐增高,于第4个月达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与发病后时间呈高度相关(r=0811),配对t检验显示感染组的IgG明显低于非感染组。病程第6个月,非感染组66例中,42例胸片已恢复正常;感染组19例中,仅1例胸片正常。10例非感染组中,仅1例有轻度弥散功能障碍;7例感染组中,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重度弥散功能障碍1例,中度1例,轻度3例。结论SARS患者急性期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者,康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比非感染组低,肺部病灶吸收速度和肺功能恢复速度较均缓慢。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北京地区临床诊断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康复者出院后进行定期临床随访,动态观察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肺功能和肺部影像学的变化。方法383例SARS患者康复后1年内定期进行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肺功能和肺部影像学检查,合并有肺弥散功能异常的康复者定期进行肺功能和胸部影像学复查,动态观察肺功能的恢复情况。部分合并有骨关节疼痛的患者进行股骨头磁共振检查。结果383例中有311例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为阳性(812%),1年内动态观察康复者血清特异性抗体有明显下降。特异性IgG抗体为阳性的康复者中有85例(273%)合并有弥散功能(DLCO)异常,67例合并有肺部影像学异常。其中40例DLCO异常的康复者1年内肺功能和肺部影像学动态观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78例进行股骨头磁共振检查的康复者中18例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改变(231%)。结论临床诊断为SARS的康复者中可能有部分为误诊病例,SARSCoVIgG抗体水平在出院后1年内逐渐降低,合并有肺纤维化改变的SARS康复者在一定时期内可明显吸收和好转,部分康复者合并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改变。  相似文献   

17.
为总结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合并呼吸功能不全病人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的经验与体会,评价其在早期对SARS病人呼吸功能改善的作用,收集并比较因呼吸功能不全而使用持续无创双相正压面罩通气(BiPAP)治疗的25例SARS病人,治疗前与治疗24h内相关呼吸参数和生理指标的变化,初步分析NIPPV早期对SARS病人氧合功能影响。结果NIPPV后24h内多数病人的气促和呼吸困难有不同程度缓解,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明显减慢,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氧合水平用改良呼吸指数(MRI)显著升高(P<0.05)。提示NIPPV早期应用对SARS合并呼吸功能不全病人的氧合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血清中SARS相关抗体的抗原特异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IgG抗体,并采用抗原抗体的预孵育,吸附血清中抗原特异性抗体,检测其抗原特异性。结果:SARS患者血清与SARS患者肺组织以及非SARS患者肺组织均有相似的反应性。阳性血清与非SARS患者肺组织孵育后,其中抗SARS患者肺组织抗体被吸收,吸收率为100%。结论:本组SARS患者血清中存在抗肺组织抗体,其对SARS致病机制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