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监测意识障碍(DOC)患者的脑电,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脑电背景活动及其特征性波形,比较不同意识水平以及不同预后患者在脑电成分上的差异,探寻DOC患者的脑电活动规律和睡眠期脑电活动的特征。 方法收集自2020年1月至4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例DOC患者,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评分,以及16 h以上的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分析DOC患者的脑电活动特征、睡眠脑电周期及成分。 结果不同意识水平的患者均有可能出现枕区α节律,健侧为优势侧,睁眼时均未被抑制;但意识水平好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现枕区α节律,预后较好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现睡眠纺锤波。 结论DOC患者是否出现枕区α节律以及是否出现特征性的睡眠脑电成分对意识水平及预后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睡眠脑电活动的周期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对DOC患者的临床治疗节律调节及睡眠意识相关性理解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EEG及BEAM在轻型颅脑外伤后的临床脑机能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75例轻型颅脑外伤病人进行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研究,结果表明,前组EEG及BEAM异常率明显高于后组,提示伴有意识障碍的脑外伤更易引起脑波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突发性耳鸣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放松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后效果,及对睡眠质量与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06月~2021年06月期间收治的突发性耳鸣合并睡眠障碍患者16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药物组患者84例给予艾司唑仑口服治疗,联合组患者84例增加脑电生物反馈放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脑电Alpha波频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联合组及药物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脑电阿尔法(Alpha)波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PSQI评分、Alpha波频率均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HAMA评分、HAMD评分、PSQI评分及Alpha波频率均低于药物组,临床疗效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 脑电生物反馈放松联合艾司唑仑能够有效消除突发性耳鸣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调节脑电波,提升患者睡眠质量,促进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精神分裂症未被提及和重视的病理新特征。方法回顾9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脑电地形图,分析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两组患者的脑波特点及各种脑波的功率值在各脑区的差异。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可见脑波有细微变化:a波波幅降低,波形和调节变差,对刺激的反应性降低,病情越重越明显。两组在脑波各频带功率值的比较中,a1频带在FPl、FP2、F3、F4、C3、C4、P3、P4、01、02、F7、F8、T4脑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a2、0、0及8频带在各脑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脑有渐进的退行性微损害及广泛的易感脑区,病情越重进展及衰退越快,雌激素在脑损害中起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新特征。  相似文献   

5.
240例脑梗塞脑电图的“阳性标准”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用阳性标准对240例梗塞患者的EEG进行分析。方法对经CT扫描确诊的脑梗塞患者进行了清醒脑电图描记,用脑电图的“阳性标准”综合分析其脑波变化,结果脑波阳性率高低与检查时间,病程是否有过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病灶深浅及肢瘫程度有关,而与梗塞为单侧性或双侧性,患者为老年或非老年无关,大血管分枝脑梗塞的脑波均匀阳性,且均呈现为局限性慢波,结论脑梗塞早期作EEG检查有重要价值,用脑电图诊断的“阳性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意识障碍患者的GCS评分、脑电图分级及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67例急性起病的意识障碍患者分别进行GCS评分、脑电图监测及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检查,采用Synek分级标准进行视频脑电分级,随访3个月用GOS量表进行预后评估。结果 GCS评分、脑电图分级及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N20)与预后具有相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尤其GCS评分、脑电图分级及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对重症监护室意识障碍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936例脑血管病患者用脑电图、脑电地形图、体感诱发电、脑干听觉诱发电等电生理指标进行检测,并与多普勒超声血流、CT、核磁共振结构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提示:高血压患者早期在临床上无明显不适的感觉,而电生理指标、TCD有半数已经出现程度不同的机能异常,高血压I期以机能紊乱为主,背景EEG,BEAM基本节律表现为去同步化,不规则脑波。TCD以高动力学即血管痉挛,流速增快为主。随病程发展到Ⅱ、Ⅲ期时则异常程度加重,背景脑波出现广泛或局限θ活动TCD有动脉硬化征象,流速变慢,PT异常。其它类型脑血管疾病(TIA、脑梗塞、脑出血)其异常率也不一样。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其指标的特点及敏感性也不同,根据这些特点可对脑血管病采取合理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国人6Hz正相棘波群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78例出现6Hz正相棘波群患者的临床及脑电因资料。结果与国外资料相比,本组6Hz正相棘波群的频率、波幅、出现方式、优势部位等基本一致,但两侧性出现率、合并14Hz正相韩波率、少儿出现车刚明显较低。脑电图上可见6Hz正相棘波群,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情感障碍的患者,采用抗癫痛药物治疗效呆显著。结论:典型6Hz正相棘波群应视为一种癫痈性脑电波。具有该棘波群的反复发作性情感障碍,可诊为癫痫进行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患者的脑电生理监测在司法鉴定和医疗决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34例临床确诊为VS患者进行脑电生理连续监测,分析其脑电图构型特征,进行脑功能评估和预后判定,指导临床司法鉴定和医疗决策.结果 本组25例(73.53%)EEG表现为各导广泛弥漫性中高幅不规则慢波,以δ波为主调节律,混有多形性θ波,a波基本消失,频率及波幅差异较大.9例(26.47%)EEG表现为低至中高波幅a节律为主,可伴有多形性的δ、θ波.7例(20.59%)EEG表现双侧半球或一侧半球的某些区域阵发性出现尖波、棘波及棘慢综合波.4例(11.76%) 通过声、光及疼痛刺激,观察到刺激后的脑电反应表现为各波段绝对功率增高,以δ、θ波增高明显.结论 通过分析VS患者的脑电生理构型特征,判断脑功能受累的程度,评估其脑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对指导司法鉴定和医学决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失眠3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并评价脑电生物反馈对失眠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9-01~2010-12期间收治的32例失眠患者采用脑电波反馈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病人睡眠质量进行评定,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病人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各波功率值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后脑电波总波功率以及β波值均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而且也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脑电波反馈进行治疗后,失眠病人SCL-90总分值、各因子分值以及PSQI分值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失眠病人的脑电波,在提高失眠病人的睡眠质量方面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昏迷患者脑电图构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探讨昏迷病人脑电图构型昏迷程度及预程度及预后之间接关系。方法对过去 17上间84例昏迷病人的脑电图进行研究。结果脑电图显示广泛性慢波,弥漫性波一侧偏胜,β-昏迷,纺锤-昏迷、α-昏迷,三相波,平胆波,广泛性周期性复合慢波,周期性一侧痫样主电,爆发-抑制(1)例。结论:分析昏迷病人的脑电色型对确定昏迷程度及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1929年由Berger.H首次发表脑波研究以来,脑波就成了精神、神经重要的临床检查内容,在精神病的诊断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至今未发现特异性脑波,虽然有时也出现脑波异常的躁郁病人。本文对目前躁郁症中脑波的研究加以概述,对今后的方向作一展望。 躁郁症患者的脑波特征 1.觉醒时的脑波:忧郁症患者大多数a波图像清晰。躁狂症a波周数高,而忧郁症低。与缓解期相比,忧郁病态中a波增加。双相抑郁症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本文对10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进行视频脑电图描记,进行多导同步视频分析.结果 视频脑电图异常46例,异常率46%.其中轻度异常33例,大多表现为背景脑波频率变慢,出现高幅θ、δ波及活动,伴短程出现,中度异常11例,脑波表现为在高幅δ、θ波长程阵发,11例中度异常中4例背景上偶发尖波、棘波、棘慢波综合;重度异常2例.脑波表现为各导联出现较多的棘波或棘慢波综合.结论 视频脑电图检查即可长时间监测脑电情况,又可同步监测患儿临床特征,并且脑电图操作方便,无痛无创,易于被儿童接受,在多发性抽动症早期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全身性肌张力障碍接受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了解不同表现形式肌张力障碍治疗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从2008年4月至2015年4月就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并接受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患者临床特点,对患者的治疗靶点及特点进行分析,采用Burke-Fahn-Marsden肌张力障碍运动(BFMDR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分别对术后初期、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后症状改善率做评估。结果23名患者接受脑深部电刺激植入后,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初期改善程度从25.6%~85.7%,平均改善达52.5%;3个月时患者改善程度从40.0%~78.6%,平均58.1%;1年后患者改善率从37.8%~94.7%,平均达到77.1%,23例患者中18位患者的症状在长期随访中均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占74.9%。16例患者接受B-GPi靶点刺激,2例患者采用B-Vim,另外5例为B-STN。结论随着对肌张力障碍疾病认识的更深入和细致,选择不同的手术靶点为不同运动形式的患者实施脑深部电刺激治疗,以提高全身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症状改善率,从而达到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1引言人类脑电活动的混沌特性具有神经生理基础,神经元是高度非线性组织,他们通过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神经网络,他是产生脑电活动的物质基础。脑电活动是神经元动作电位的时空累积,加之人脑中巨量的神经元及更多数量的神经连接,使得脑电波信号表现出混沌行为。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脑内神经元过度兴奋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短暂的部分或整个脑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癫发作时脑电活动发生显著变化,出现性放电,这一非线性系统的各种特征量随之也产生变化。目前,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多次见到有关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CJD)的临床研究报道上有这样的描述:CJD的脑电图特征是周期性三相波。将脑电图出现周期性三相波作为诊断CJD的一项依据,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观点。CJD的脑电图特征应是周期性脑波而不是周期性三相波。周期性脑波是指在慢波背景上,周期性出现某种高波幅的电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原发性和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均可以使用苍白球内侧部脑深部电刺激治疗,两种病因导致的疾病可能存在相同的病理基础.运动障碍疾病发生和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均与局部场电位有关.本文拟探索原发性肌张力障碍和继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苍白球内侧部局部场电位特点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本文纳入3例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和4例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均...  相似文献   

18.
无体征性基底节区脑梗塞的脑电地形图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例无体征性底节区脑梗塞的患者和2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人进行了脑电地形图分析。结果发现健康人各脑区脑波的主频均数在9Hz以上,以α2频段为主;而病例组各脑区脑波的主频均数在8.5Hz以下,以θ、δ频段为主。且于病侧额中央区显示焦点性高功率,与健侧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提示脑波的主频分布及各脑区的相对功率可作为评价脑功能的生理指标。并在底节区脑梗塞的患者中,脑电地形图有其相应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与方法对21例各种脑外伤引起的持续性植物状态病人进行神经功能和脑电生理学评估。随后对病人均行深部脑刺激术治疗,并随访10年。刺激电极放置在中脑网状结构2例,丘脑板内核群19例。结果8例病人清醒,能按吩咐闭眼和张口,但仍卧床。对此8例病人进行持续脑电图监测,发现脑电波呈去同步化且尽管潜伏期延长,但还是能够记录到脑干反应第Ⅴ波和视觉诱发电位N20,且疼痛相关的P250波幅超过7 mV。此8例病人平均生存时间6.1年,其余13例为3.1年。本组4例(19%)生存时间超过10年,与未经深部脑刺激术治疗的持续性植物状病人生存期相比,明显提高。结…  相似文献   

20.
抽动——秽语综合征56例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56例抽动—秽语综合征脑电图分析发现,脑电图异常率为57.1%,以轻度、中度异常较多见(84.4%),提示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可能有脑功能障碍。其脑电图改变特点主要为背景脑波慢波化,并有阵发性多量的中高幅θ活动或极高幅δ活动。有部分病人(8.9%)出现棘、尖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