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输血对癌症复发的影响令人关注.作者就自体或异体输血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存活时间和复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前列腺癌患者309例,均由同一外科医师施行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输血指术中和术后1个月内输注某种血液成份.患者分为2组:Ⅰ组94例,仅接受异体血70例,输血量平均2.51单位;接受自体血和异体血24  相似文献   

2.
肝癌根治术后早期肝内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肝癌根治性切除术的病例,研究肿瘤、宿主、治疗等因素与术后早期肝内复发关系.[结果]105例病例中早期肝内复发47例.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门静脉分支受侵、术前AFP≥100ng/L是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高危组2年复发率为56.70%,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58%、62.65%、21.48%:复发低危组2年复发率为23.70%,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38%、69.94%、47.85%.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肿瘤大小、门静脉分支受侵、术前AFP≥100ng/ml是影响病人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输血巳广泛应用于外科实践,然而具有一定的危险,诸如输血反应,代谢紊乱,凝血机能障碍和病毒传播等。近来,输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尤其是对肿瘤手术病人的免疫抑制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一、输血对肿瘤手术预后的影响 1982年Burrows等对122例结肠和直肠腺癌术后病人进行调查,发现输血组无复发存活率明显低于未输血组。在术后6~12月就出现差异,输血组累计5年无复发存活率51%,未输血组84%。输血时间(术前、中、后)和预后无关。Blumberg等对197例乙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 探讨pN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80例手术pN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380例患者中术后20例(5.3%)出现肿瘤复发,复发时间10.9±5.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多发病灶、被膜外侵犯、转移淋巴结数>5个以及淋巴结转移率≥0.4与肿瘤复发有关(P<0.05),而年龄、性别、原发肿瘤大小、是否为双侧病变、是否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以及BRAFV600E基因突变与肿瘤复发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被膜外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率≥0.4是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复发患者中,复发部位以Ⅱ区淋巴结最为常见,Ⅵ区淋巴结和残余腺体少见。[结论]被膜外侵犯、淋巴结转移率≥0.4与肿瘤复发有关,此类患者术后需加强随访。术前需要加强对Ⅱ区淋巴结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癌患者手术治疗后炎症细胞分布与预后的相关性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行手术根除治疗的肝内胆管癌患者60例,对患者的详细就诊资料、CD15、CD68炎性相关性因素及生存资料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分化程度、肿瘤复发、TNM分期、CA199、术中输血、手术方式、肿瘤和手术部位、术前转氨酶水平的情况是影响胆管癌预后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炎症相关因子CD15、CD68的表达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有关(P<0.05).结论 肝内胆管癌手术治疗的预后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复发、TNM分期、CA199、术中输血、手术方式、肿瘤和手术部位、术前转氨酶水平具有相关性,局部的炎症状态CD15高表达、CD68低表达是影响胆管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输血是临床应用广泛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但输血引起的术后肿瘤复发等后果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其作用是由血液成分中的一种或多种免疫抑制成分所引起的.近年研究表明,输血对受体的免疫调节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使移植成活时间延长,另一方面也可能引起肿瘤复发.有关输血对肿瘤患者预后影响的回顾性临床研究已相继开展;动物实验也在分子生物学水平取得了机制研究的新突破.在积极开展前瞻性研究的同时,应严格输血指征,提倡自体输血或成分输血,以减少输血对肿瘤患者预后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肝癌切除后肝内复发的特点、预防及监测(附6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肝癌切除后肝内复发的特点、预防及监测.方法对大肝癌手术切除后的病人,以AFP、B超、CT、肝动脉造影及碘油CT进行定期的复查监测.结果确诊肝内复发69例.总结其临床特点,肝内复发多在二年以内,复发高峰在术后半年至一年内;肿瘤直径越大,术后肝内复发越早,巨块型肝癌多在术后半年内复发;伴有门静脉癌栓、术前栓塞、放疗、化疗,围手术期输血,肝炎活动者易发生肝内复发.复发病灶以单结节及多结节为主,多为富血供型,碘油栓塞充填良好;肝内复发病灶以碘油CT发现的阳性率最高,余依次为肝动脉造影、CT及B超.结论大肝癌切除范围的掌握、术中避免挤压肿瘤、手术切缘的处理、围手术期避免输血、术后局部化疗免疫治疗、术前避免栓塞放疗化疗、术后定期随访、定期肝动脉造影及碘油CT复查,对大肝癌手术切除后肝内复发的预防及早期确诊亚临床病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研究肝硬化、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门脉癌栓、术中输血、肝门阻断时间等与肝癌切除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进行肝癌切除术的12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用Log-Rank检验和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肝癌切除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术后1、2、3、5年复发率分别为54.17%、66.67%、81.40%、87.50%,平均复发时间为19.5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50%、73.17%、58.54%、27.64%,平均生存时间为42.9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χ2=11.159,P =0.005)、Child-Pugh 分级(χ2=7.715,P=0.028)、肿瘤≥5 cm(χ2=11.483,P=0.004)、门脉癌栓(χ2=22.271,P=0.001)与肝癌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χ2=8.993,P=0.003)、肿瘤≥5 cm(χ2=4.022,P=0.039)、门脉癌栓(χ2=5.023,P=0.027)与肿瘤复发有关。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χ2=7.339,P=0.025)、血清甲胎蛋白AFP﹥400 ng/ml(χ2=5.431,P=0.042)、Child-Pugh分级(χ2=13.389,P=0.002)、肿瘤≥5 cm(χ2=11.342,P=0.003)、门脉癌栓(χ2=52.167,P﹤0.001)、肝门阻断(χ2=5.801,P =0.037)、术中输血(χ2=14.959,P=0.001)等与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χ2=9.133,P=0.003)、Child-Pugh分级(χ2=4.799,P=0.028)、肿瘤≥5 cm(χ2=9.101,P=0.004)、门脉癌栓(χ2=11.126,P=0.001)、肝门阻断(χ2=3.985,P=0.046)与患者术后生存率相关。结论肝硬化、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5 cm、门脉癌栓、肝门阻断是影响肝癌患者切除术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行TURBt的NMIBC患者200例,对所有患者术后进行2年随访,分析影响NMIBC患者行TURBt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 术后无复发平均生存时间为(22.15±1.38)个月。随访结束后依据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38例)及未复发组(162例);复发组T1分期、多发肿瘤、低分化肿瘤、疾病再发率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肿瘤数目、肿瘤分级、发病状况是NMIBC患者TURBt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1,且P<0.05)。结论 NMIBC患者经TURBt治疗后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其中TNM分期、多发性肿瘤、低分化及再发性等是导致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干预中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绿激光汽化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绿激光汽化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患者117例术后随机分为早期膀胱灌注化疗组(Ⅰ组)和常规膀胱灌注化疗组(Ⅱ组).Ⅰ组63例,术后6小时内应用吡柔比星行膀胱灌注化疗1次,术后l周开始规律膀胱灌注化疗;Ⅱ组54例,术后1周开始应用吡柔比星常规膀胱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肿瘤复发率、肿瘤复发时间及灌注化疗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随访14 -52月,平均34月.Ⅰ组8例复发(12.7%),复发时间为(684±221)天:术后第1年0例复发,术后第2年5例复发,2年后3例复发;Ⅱ组15例复发(27.8%),复发时间为(526±260)天:术后第1年5例复发,术后第2年6例复发,2年后4例复发.两组比较,Ⅰ组的肿瘤复发率及术后第1年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肿瘤复发时间、术后第2年及2年后的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膀胱灌注化疗不良反应包括膀胱刺激症状、肉眼血尿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浅表性膀胱癌绿激光汽化术后早期应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可有效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率,特别是降低术后早期复发风险,且不增加灌注化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块切除、区段切除和腺叶切除3种手术方式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太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79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术中及术后情况,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计量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费用)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乳头区感觉异常等)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外观满意度)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种手术方式比较,手术费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块切除术组(n=108):(840.9±361.7)元,区段切除术组(n=96):(1 840.8±473.6)元,腺叶切除术组(n=75):(1 761.2±370.5)元,F=969.65,P0.001],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88、2.40、2.54,P=0.058、0.092、0.081),乳头区感觉异常及外观满意度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77、1.83,P=0.430、0.400)。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合并非典型增生、肿瘤直径、手术方式和肿瘤类型对术后复发均有影响(χ~2=3.98、6.68、8.56、21.34、20.24,P=0.046、0.010、0.003、0.001、0.001);将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45岁、合并非典型增生、肿瘤直径≥1 cm、周围型乳头状瘤(OR=2.27,95%CI:1.00~5.12,P=0.048;OR=4.73,95%CI:2.07~10.78,P0.001;OR=2.17,95%CI:1.03~4.56,P=0.040;OR=3.13,95%CI:1.25~7.82,P=0.015)和手术方式(以腺叶切除术为参照,肿块切除术是腺叶切除术复发风险的2.65倍,区段切除术是腺叶切除术的2.17倍)。按肿瘤类型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对于中央型乳头状瘤患者,年龄≥45岁、合并非典型增生、肿瘤直径≥1 cm是复发危险因素(OR=2.83,95%CI:1.44~5.58,P=0.003;OR=2.09,95%CI:1.03~4.26,P=0.040;OR=3.29,95%CI:1.02~10.61,P=0.047);对于周围型乳头状瘤患者,年龄≥45岁、合并非典型增生、肿瘤直径≥1 cm以及肿物切除和区段切除的手术方式是复发危险因素(OR=4.78,95%CI:1.26~18.16,P=0.022;OR=3.84,95%CI:1.19~12.39,P=0.025;OR=1.82,95%CI:1.03~3.19,P=0.038;OR=2.36,95%CI:1.17~4.76,P=0.016;OR=2.64,95%CI:1.38~2.05,P=0.003)。结论年龄、合并非典型增生、手术方式、肿瘤直径、肿瘤类型是导管内乳头状瘤复发的影响因素。乳腺腺叶切除术可以有效降低周围型乳头状瘤术后复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颅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颅脑肿瘤患者100例,依据术后DVT发生情况分为DVT组(17例),非DVT组(83例)。分析颅脑肿瘤患者术后DVT发生率,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DVT组幕上肿瘤、术后有下肢功能障碍发生率均高于非DVT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长于非DVT组,D-D、TC、TG水平高于非DVT组,PT长于非DVT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术后下肢功能障碍、术中输血、肢体肿胀、术后感染、手术时间、卧床时间、PT、D-D、TC、TG是颅脑肿瘤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且P<0.05)。结论 肿瘤位置、术后下肢功能障碍、术中输血、肢体肿胀、术后感染、手术时间、卧床时间、PT、D-D、TC、TG是颅脑肿瘤患者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结合上述危险因素行针对性干预,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预后影响因素以及复发后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收集184例HCC切除术后肝内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21项临床病理学因素以及复发后治疗方式对HCC患者肝内复发后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 表明,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较高(>100 ng/ml)、有微血管浸润、首次诊断复发时肿瘤的Child-Pugh分级为B或C级、有多个肝内复发肿瘤以及早期肝内复发(≤12个月)的患者预后不良.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表明,首次诊断复发时肿瘤的Child-Pugh分级、复发肿瘤的数目和复发时间是影响HCC患者复发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69例单个复发肿瘤患者中,经再次肝切除手术和局部消融治疗患者的复发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4和23个月,而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和未进行治疗患者的复发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和9个月,4种治疗方式患者的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次诊断复发时肿瘤的Child-Pugh分级为A级、单个复发肿瘤、复发时间较晚(>12个月)、经过再次肝癌切除手术或局部消融治疗的HCC肝内复发患者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复发性肝细胞癌行再次切除术后的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江西省人民医院1995年7 月至2003年7 月48例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行再次肝切除术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和复发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再次肝切除术前全身状况、复发的出现时间及生存期等,根据随访结果计算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并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48例患者再次切除术后中位生存时间36.3 个月,1、3、5 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3% 、45.8% 、27.1% ,1、3、5 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0.8% 、25.0% 、16.7%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TNM分期、原发肿瘤伴血管侵犯、复发间隔时间、复发肿瘤大小、复发肿瘤TNM分期、复发肿瘤伴血管侵犯影响再切除术后累积生存率;复发间隔时间、原发肿瘤TNM分期、复发肿瘤大小、复发肿瘤有无血管侵犯、复发肿瘤病理分级和AFP 水平影响再切除术后无瘤生存率。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间隔时间、复发肿瘤TNM分期是影响复发性肝癌再切除术后累积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间隔时间、复发肿瘤大小是影响其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内复发间隔时间短(≤24个月)、复发肿瘤直径>5cm、复发肿瘤TNM分期越晚,提示再次切除术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良性、恶性腹膜后肿瘤术前介入栓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腹膜后肿瘤供血动脉特点。  方法  选取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241例患者,分为良性腹膜后肿瘤组和恶性腹膜后肿瘤组。各组依据肿瘤长径分为A、B、C3组,其中A组>10.0 cm,10.0 cm≥B组>5.0 cm,C组≤5.0 cm。比较各组患者的肿瘤体积、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性。统计其中70例术前介入栓塞腹膜后肿瘤的供血动脉情况。  结果  良性肿瘤组A、B、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A、B组术中出血和术中输血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腹腔腹膜后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为腰动脉、髂内动脉、肾上腺动脉、膈下动脉、肠系膜动脉分支,盆腔腹膜后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为髂内动脉分支。  结论  术前介入栓塞能有效降低恶性腹膜后肿瘤外科术中出血风险、减少输血,提高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良性腹膜后肿瘤未见显著效益,但可以为外科术前明确肿瘤供血情况。术前介入栓塞中重点为寻找腰动脉、髂内动脉、肾上腺动脉、膈下动脉、肠系膜动脉分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04-2007-12-31我院收治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68例,分析宿主情况、肿瘤情况和治疗因素与小肝癌术后早期无瘤生存率的关系。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应用Cox回归模型确定影响小肝癌术后复发预后的因素。结果:68例患者中早期肝内复发20例。术后1和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3%和70.6%。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大小、门脉瘤栓、肿瘤部位和术中输血是影响小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肝癌切除术后患者早期无瘤生存与否取决于宿主情况、肿瘤情况和治疗因素。  相似文献   

17.
乳癌术后局部复发是常见的病症,它标志着乳癌治疗的失败,常是全身转移的前驱症状。为了探讨乳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总结本院从1985年1月到1996年12月间收治的46例局部复发病例,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6例均为女性,年龄30-68岁,平均47岁。46例均经1-5年以上门诊复诊和随访。一、术后复发时间:1/2-1年复发者9例,≥1-3年复发者14例,≥3-5年者15例,≥5以上复发者8例。82.6%的局部复发出现在最初5年内,最长为术后8年。二、复发部位:胸壁复发者11例,腋淋巴结复发者23例,胸壁及内乳淋巴结复发者9例,胸壁复发及对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表浅性膀胱癌肿块数目、病理分级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2例表浅性膀胱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2例中,40例术后复发,术后5年内的复发率为32.79%。初诊时肿瘤为多发者即3个及3个以上肿瘤、G3级的肿瘤术后复发的平均时间、5年内的复发率分别高于单发或双发者、G1或G2级的肿瘤。结论膀胱癌肿瘤数目、细胞分级是影响表浅性膀胱癌预后的重要因素,多发肿瘤、G3级肿瘤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复发,及时行膀胱切除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联合经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老年T1b期肾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辽宁省肿瘤医院因罹患T1b期肾癌而行肾部分切除术的22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1~12 h先在介入手术室行DSA超选择性肾肿瘤靶动脉栓塞,然后再行经腹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对于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所需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组织病理学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并且术后进行随访统计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改开放病例,无死亡病例,仅1例因肿瘤切除过程中出血较多,采用动脉夹暂时阻断肾动脉主干,阻断时间约为14 min。术中手术时间为(152.22±7.34) min,术中出血量为(102.27±66.82) ml,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1.45±0.60) d,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2.91±0.75) d,术后住院时间为(6.27±1.12)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术中和术后输血率分别为4.54%和4.54%。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12~36个月,暂未发现肿瘤复发与转移。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联合经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老年T1b期肾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分析宫颈癌术后阴道断端复发放疗的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以期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2005—2011年间本院收治的105例宫颈癌术后阴道断端复发患者,按照复发时间分为3个组:A组6~12个月复发,B组12~24个月复发,C组≥24个月复发。所有患者复发后均行放疗,其中96例联合化疗。比较组间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及影响预后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曲线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1%、31.4%,中位生存时间为42个月。3个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C组优于A组(P=0.010)。肿瘤最大径<4 cm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4 cm者(P=0.000)。复发病灶局限于阴道断端治疗中位生存时间为47个月,超出阴道断端为32个月(P=0.005)。结论 放疗可以作为宫颈癌术后阴道断端复发的挽救性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显著。复发时间、肿瘤大小及肿瘤侵犯范围是影响宫颈癌术后阴道断端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