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古人著书,每有卷、篇之分,在古医籍中屡见不鲜。但是,有许多人对“卷”和“篇”的确切含义,不甚了解。这对从总体上理解全书的中心思想,无疑将带来一些困难。为此,对“卷”和“篇”两字的来历和功用,作一小议。王充《论衡·量知篇》载道:“截竹为简,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大者为经,小者为传记。断木为椠,析之为版,力加刮削,乃成奏犊。”由此可见,木版用于彼此通信。至于写书,  相似文献   

2.
与自然对话     
高峰 《气功》2011,(1):87-87
许多人都会陶醉于山水之中,杭州的“老市长”白居易中意西湖.写下了“未曾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明代大才子袁宏道说过“青山可以健脾”。这种对山水的热爱,是切身之感。清代文人金圣叹平生倒不见得怎么爱山水风物,但到了要砍头时,却遥望山水,说了一句“好山色”即告别人间。可见金圣叹能视死如归,却抛不下大好河山。  相似文献   

3.
养生之道就是“平衡之道”,能长期保持“平衡”状态,也就能保持“健康”状态,这话说起来并不难懂,可要做到却很不容易!许多人经常失去“平衡”的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4.
中青年中医,攻读经典著作,感到最难的,就是文字关。许多人形象地把这些难字比作“拦路虎”,为了解决这方面的实际困难,高等中医院校里,已经开设了《医古文》课程。这对帮助青年中医提高阅读古医籍的能力,无疑地是起了良好作用。可是,目前出版的《医古文》教材,只能示人以范例,若说是真正解决在阅读古医籍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帮助并不是顶大的。许多人常常在攻读古医籍中,为了查找一个字,翻遍目前可以找到的工具书,不得其解,困难之大是中医学者尽人皆知的。因此有人提出要把《医古文》作为中医院校“第一外语”,这种提法绝非过分。中医古籍中的字,一般  相似文献   

5.
《孟子·告子》日:“食色性也。“《礼记·礼运》日:“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向重视礼义道德的儒家,亦视男女之事为天性,并以之与饮食并举,所谓“大欲”,即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活需要。《内经·决气篇》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人类种族之生殖繁衍,亦从两性结合中来,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没有性的活动也就没有人类。  相似文献   

6.
上一期文章提到许多人虽也知道“养生之道就是平衡之道”,但却在实际生活中常常失去平衡,其原因有三,上次只着重谈了第一个原因(缺乏“关爱生命”的“人文意识”),今天着重谈谈第二个原因——缺乏“科学养生”的“丰富知识”。  相似文献   

7.
猪血--液态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海 《养生月刊》2004,25(2):118-119
猪血,许多人对它了解不多,价格又极便宜,因而少有关心。其实,猪血的营养非常丰富,含有许多种营养物质,故有“液态肉”之称。  相似文献   

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文中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正因为他的重要所以关于阴阳的争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阴阳有余于不足的看法也是百家争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朱丹溪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和张介宾的“阳常不足,阴非有余”理论。  相似文献   

9.
四川汶川大地震地动山摇,许多房屋倒塌,数万人死亡,情形惨烈,党和政府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但遇难的亲人不能复生!孩子失去父母引起的心理问题即使得到疏导,但孩子永远没有了父母!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可歌可泣,“大难见大爱”,痛定思痛,我们更应该从“大难”中“大醒”!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有的楼房仍然屹立不倒而其中的居民没有伤亡?  相似文献   

10.
四川汶川大地震地动山摇,许多房屋倒塌,数万人死亡,情形惨烈,党和政府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但遇难的亲人不能复生!孩子失去父母引起的心理问题即使得到疏导,但孩子永远没有了父母!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可歌可泣,“大难见大爱”,痛定思痛,我们更应该从“大难”中“大醒”!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有的楼房仍然屹立不倒而其中的居民没有伤亡?  相似文献   

11.
“大丁”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内经》原文“膏梁之变,足生大丁”中之“大丁”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大丁”应释为“薄厥”,即“中风病”。  相似文献   

12.
许多人和赵继才一样,说起陶红,总是习惯性地在名字前面加个“大”字,继而就会想起当年那部让她连捧“金爵”、“华表”和“金鸡”三项大奖的《生活秀》,片中那个风情万种、泼辣、独立的吉庆街老板娘“来双扬”让她一举成名。从此,我们记住了这个有几分“泼辣”的陶红。  相似文献   

13.
所谓试探法,是对症状相互矛盾,辨证困难之疑似症,采用药物等探其本质的一种诊治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其中的“寒之”、“热之”即属试探法。临床常用试探法包括补与攻的试探、阴阳的试探、小剂量与大剂量的试探。应用时应注意:详询病情、试探用药宜精简,不要轻易使用。  相似文献   

14.
胡玉芬 《气功》2011,(3):232-233
我年过九旬,至今还能坚持学习,笔耕不辍。许多人向我询问养生长寿之道,我只是和普通人一样,工作学习,早起晚歇,没有什么特殊养生。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则的涵义对中医治则涵义的认识,历来比较混乱。《内经》中没有“治则”一词,只在《素问·移精变气论》中提到:“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这里的“治之大则”显然是指辨证  相似文献   

16.
与唱歌跳舞踢毽子这样活泼外向的运动相比,新近兴盛起来的“地书”更注重观心养性,可谓中国文化精髓的浓缩,为许多人所喜爱。《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以,在公园闹中取静,修炼“静”功,内守精神,外示安逸,以静养寿,也不失为养生之法。  相似文献   

17.
岳美中提出“大病宜大药”,王国三老师对之深刻领悟并加以发扬,探求出大病宜大药特征,并提出“大病还需大药医”的学术思想。所谓“大病”,系指病情复杂之疑难危急重症;所谓“大药”.则根据药物的药性及药量两方面而论。面对“大病”,要辨准病位,详察病因,细究病机,然后用“大药”应之。  相似文献   

18.
1唐瘕原文:在肠中,痛,左右不化,泄,为唐瘦。唐瘤,马继兴先生释为“瘪瘪”[‘j。按.“瘤”指可移动之包块类,“搪”指大便稀薄,释塘瘤似未尽妥。“唐”有大之义,《说文》:“唐,大言也”。段玉裁注:“引伸为大也,如说尚书者云唐之为言荡荡也”。汉·枚乘《七发》:“淹沈之乐,浩唐之心,遁佚之志,其奚由至哉”。其中“唐”也训为广大,浩荡之义。《难经·五十七难》;“大瘤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圄而不能便,茎中痛”。此处“大瘤泄”正是汉简之“唐痛”,因此“唐”应训为大而非据。后世文献中因医书中有据泄一病,遂将唐瘤…  相似文献   

19.
虚劳是一种全身性的虚弱症候群,多因久劳而成,仲景谓有“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七伤之患(《金匮要略讲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下同),七伤日久,损及五脏六腑,病程长,病情复杂,辨证困难。然阴阳为“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索问·阴阳应象大论》),故虚劳辨证,唯当审其阴虚、阳虚。  相似文献   

20.
医苑之窗     
医苑之窗风靡日本的“菜汤保健热”近年来,在日本掀起一股“菜汤保健热”.从家庭主妇到公司高级职员,从一般百姓到政界要人,许多人都在体验用新鲜菜汤来祛病强身的效果。目前在许多日本家庭中,新鲜蔬菜汤已成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而且每餐喝什么样的汤还有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