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蝶骨电极脑电图在颞叶癫痫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程度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的61例患者,根据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组和非CHD组。其中CHD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再分成轻、中、重度狭窄三个亚组。所有患者同时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双侧颈总动脉远端的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斑块,与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比较CHD各组和非CHD组间颈总动脉IMT、斑块的关系。结果CHD组患者的平均颈总动脉IMT及斑块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CHD组(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也明显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可以间接用来判断CHD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60岁以上老年人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85例老年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颈动脉血流动力学与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及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分级与冠脉狭窄指数、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 与无冠脉病变组比较,多支冠脉病变组双侧颈总动脉内径增宽(P<0.05);双颈内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增快(P<0.05);双椎动脉阻力指数明显增高(P<0.01).与无冠脉病变组比较,3个冠脉病变组双颈总动脉阻力均增高(P<0.05).与颈动脉0级组比较,颈动脉2级和3级斑块组冠脉狭窄指数均增高(P<0.01).3级颈动脉斑块组100%有冠脉狭窄,颈动脉2级、3级斑块组患者冠状动脉2支以上病变患者明显增加(P<0.01).结论 颈动脉管腔内径增大,血管最大血流速度增快和动脉阻力指数增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增高,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增高,冠脉病变支数增多,血管狭窄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冠心病(CHD)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45例拟诊 CHD老年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3支病变组,各组分别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及斑块数量、形态、大小,管腔有无狭窄阻塞等,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HD组颈动脉IMT和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60岁以上老年人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85例老年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颈动脉血流动力学与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及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分级与冠脉狭窄指数、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与无冠脉病变组比较,多支冠脉病变组双侧颈总动脉内径增宽(P〈0.05);双颈内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增快(P〈0.05);双椎动脉阻力指数明显增高(P〈0.01)。与无冠脉病变组比较,3个冠脉病变组双颈总动脉阻力均增高(P〈0.05)。与颈动脉0级组比较,颈动脉2级和3级斑块组冠脉狭窄指数均增高(P〈0.01)。3级颈动脉斑块组100%有冠脉狭窄,颈动脉2级、3级斑块组患者冠状动脉2支以上病变患者明显增加(P〈0.01)。结论颈动脉管腔内径增大,血管最大血流速度增快和动脉阻力指数增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增高.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增高,冠脉病变支数增多,血管狭窄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非冠心病组100例,冠心病组100例,其中单支病变组32例,二支病变组33例,三支病变组35例,比较冠心病组(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三组)与非冠心病组间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冠状动脉造影评分。结果冠心病组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较非冠心病组明显高(P<0.05);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较单支病变组明显高(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斑块积分呈正相关性,Gensini冠状动脉造影评分与IMT、斑块积分成正相关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成显著正相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随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增强而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因心绞痛、心肌梗死及胸痛待查入院且绝经后妇女9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在造影前后1周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管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所测得的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结果:冠状动脉单支和多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的颈动脉IMT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入选高血压患者136例,全部符合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分组:高血压1级(140~159/90~99mmHg)患者33例,高血压2级(160~179/100~109mmHg)患者60例,高血压3级(≥180/110mmHg)患者43例。136例高血压患者均先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颈动脉IMT测值分为IMT增厚组、颈动脉斑块组、颈动脉正常组。随后均接受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冠脉斑块狭窄程度分冠心病组、斑块轻度狭窄组、正常组。应用统计学分析高血压、颈动脉超声结果、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80.1%(109/136),其中IMT增厚39例(28.7%),颈动脉斑块70例(51.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75.9%(101/136),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72例(51.8%),轻度狭窄29例(21.3%)。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阳性符合率为81.4%(57/70)。高血压3级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阳性检出率与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高血压1级组患者血,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明显的预测价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冠心病重要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汕头地区老年人颈动脉彩超检查及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汕头地区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检测300例老年人颈动脉结构及血流状态,检测颈总动脉IMT和斑块,计算颈总动脉内-中膜横切面积。结果汕头地区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73.3%,随年龄增大,粥样硬化程度加重,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粥样硬化明显,且与病变程度成正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老年人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作出诊断,为社区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综合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作用与意义。方法对186例临床诊断为脑梗死及短暂性缺血发作(TIA)的患者,采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颈外动脉、椎动脉形态、走行,内-中膜厚度,管腔内血流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在186例患者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病例占96.7%,其中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病例占81.2%,伴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病例占38.2%,6例颈内动脉闭塞(单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检测颅外段颈动脉疾病方面可作为一种优良的检测手段,能够准确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管腔狭窄程度及狭窄部位,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以预防脑血管意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头晕患者颈动脉病变,探讨头晕患者高脂血症、高血糖症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头晕患者进行血脂、血糖分析,颈动脉硬化患者测量管径、内中膜厚度(IMT),观察内中膜厚度、斑块及管腔的狭窄、闭塞。结果随着血脂增高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斑块、管腔狭窄及闭塞发生率均显著增高。结论高血脂、高血糖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密切相关因素,颈动脉超声可以作为有效且准确的衡量工具。  相似文献   

11.
陈云  王欣  齐惠英 《职业与健康》2009,25(8):890-891
目的研究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205例疑似冠心病的病人行颈动脉的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无冠心病组52例)和总冠心病组(单支病变64例,双支病变48例,3支病变41例)。结果对照组及总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冠状动脉单支和多支病变与对照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IMT≥0.85mm及(或)粥样斑块发生率来预测冠心病的特异性为81.6%,敏感性为75.3%,阳性预测率为71.1%。结论测定颈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总积分对冠心病的预测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在冠心病严重程度评估中颈动脉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与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对比三组间颈动脉血管后壁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结果:单支病变组IMT水平、斑块发生率均低于冠心病组,多支病变组各项指标均略微高于冠心病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支病变组IMT水平、斑块发生率均略高于单支病变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冠心病病变的严重程度在早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中能够有效的预测出来。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质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关系。方法对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65例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回声强度、颈总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内径,并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4组,再根据超声检查动脉硬化斑块性质分为硬斑和软斑2组,同时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升高,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也随之增加,且呈正相关;中、高浓度纤维蛋白原组软斑发生率明显多于低浓度组。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有关,血浆纤维蛋白原可能决定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而且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可能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2例老年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在医院治疗的52例单纯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及其类型以及动脉狭窄程度。结果试验组左右两侧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SV)、颈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管阻力指数(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斑块检出率、软斑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硬斑、混合斑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动脉狭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了解患者动脉狭窄情况与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造成高血压患者血管狭窄、引起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其病变性质是治疗该病的关键[1]。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血管的内-中膜、斑块形成及血管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均可清晰检测,是早期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依据[2]。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及血流动力学特征进  相似文献   

16.
马国平 《现代保健》2009,(16):19-20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332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颅外段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颈动脉壁的病变性质和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332例脑梗死患者中有243例(73.28%)颈动脉颅外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BIF),其次为颈总动脉(CCA);梗死灶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较对侧严重。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防止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颈动脉彩超是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筛查的简单、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60例可疑非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43例,无冠状动脉病变17例.同时超声检查颈、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颈、股动脉的IMT和斑块发生率高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P<0.05),其粥样硬化的程度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正相关.对左、右颈动脉和左、右股动脉的IMT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进行秩和检验,相关系数分别为0.466、0.312、0.273、0.378;颈、股动脉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823、0.738.颈、股动脉斑块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0.47%和76.47%以及53.49%、70.59%.结论 外周动脉IMT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灵敏度较高;但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灵敏度较低;外周动脉斑块预测血管病变支数的灵敏度较高,对非心肌梗死冠心病多支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超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168例经过CT、MRI检查证实脑梗死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将同期住院非脑血管疾病患者16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的彩超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168例患者有134例(79.76%)彩超诊断颈动脉颅外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对照组160例有6例诊断出颈动脉颅脉外段存在粥样硬化,2组彩超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是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是颈总动脉。梗死灶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高于健侧(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高,为了早期诊断、早期预防,临床上建议使用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筛查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对110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及110例相应年龄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斑块的发生部位及性质,血流充盈缺损及管腔狭窄及闭塞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02例(92.72%),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8例(1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均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主干,两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尤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软斑、混合斑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对110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及110例相应年龄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斑块的发生部位及性质,血流充盈缺损及管腔狭窄及闭塞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02例(92.72%),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8例(1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均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主干,两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尤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软斑、混合斑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