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从而有效降低贫血的患病率。方法对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定期保健的418名6个月、1岁、1岁半儿童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6个月、1岁、1岁半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6.11%、19.17%、1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8,P〈0.05);纯母乳喂养儿和非纯母乳喂养儿6月龄时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2.46%和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P〈0.05);母乳质量丰富与单一在6月龄时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6.50%、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8,P〈0.05)。结论母乳是婴儿理想的食物;6月龄时要及时合理地添加辅食;儿童系统保健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要广泛开展并认真做好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张家港市城区婴幼儿贫血状况,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方法 对辖区内5 304名系统管理的0~2岁儿童采集其左手无名指末稍血20ul,运用ABX Pentra 6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红蛋白检测.结果 张家港市城区0~2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4.91%,0岁组、1岁组和2岁组各年龄组别间贫血患病率有统计学意义,且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男女贫血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母乳喂养儿贫血患病率高于混合喂养儿、人工喂养儿,户籍儿童贫血患病率低于非户籍儿童.结论 张家港市婴幼儿贫血患病率逐渐降低,应大力宣传科学喂养,及时合理添加辅食.同时加强对非户籍儿童的营养保健管理,进一步降低0~2岁儿童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兴化市农村0~6岁儿童贫血状况。方法:对7572名儿童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儿童贫血患病率为9.02%,0~岁组最高为13.99%,6~岁组最低为5.47%;不同喂养方式的贫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贫血的发生与年龄、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情况等因素有关。加强0~6岁儿童系统管理有助于贫血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董敏 《中国农村卫生》2013,(3Z):361-362
目的了解江苏兴化市周庄镇幼儿贫血发生情况,分析其原因,以便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幼儿健康水平。方法以周庄镇1-4岁幼儿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检并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其血液血红蛋白(Hb)含量,并对照相关标准判断其贫血程度。结果1—4岁幼儿贫血患病率平均为9.46%,轻度贫血率为8.97%,中度贫血率为0.48%。男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9.15%和9.7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儿童贫血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1—2岁组幼儿患病率较高,3-4岁组较低。不同年龄组幼儿贫血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周庄镇1—4岁幼儿贫血患病率较高,尤其以1—2岁组为甚,考虑主要与其饮食结构有关,应加强儿童营养指导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3岁以下儿童营养性贫血状况.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乌鲁木齐的4个区(县)中的12个社区(乡)的2138名3岁以下儿童进行血红蛋白测定.结果 乌鲁木齐3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9.98%,男童和女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30.32%和29.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2,P>0.05);小于6月龄、6 ~12月龄、1~2岁和2~3岁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8.02%、39.44%、32.79%和2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89,P<0.01);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8.04%、33.10%、25.74%和32.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495,P>0.05);城区、农村和牧区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9.18%、20.80%和3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9.618,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蔬菜的摄入比例、肉类的摄入比例、母亲贫血是儿童贫血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乌鲁木齐3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较高,尤其是牧区,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改善贫血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特区0~3岁婴幼儿贫血状况及其与喂养方式的关系。方法对1216名接受儿童健康检查的0~3岁婴幼儿采集静脉血,采用Sysmex KX-21型全自动血球仪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AS 9.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0~3岁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25.49%;高峰在6~12月龄组;各年龄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629,P0.0001)。早产儿组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3,P=0.027)。完全母乳喂养组贫血患病率(16.25%)显著低于部分母乳喂养组(34.04%)及人工喂养组(35.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9175,P0.01)。完全母乳喂养持续6个月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10.06%,低于其他喂养时间组。在4~5月龄添加谷类、蛋类辅食、4~6月龄添加动物内脏类辅食、7~8月龄添加肉类、蔬菜类辅食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低于其他时间段,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0~3岁婴幼儿营养性贫血问题非常严峻,婴幼儿贫血与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中国南方10个县级市学龄前儿童贫血流行状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描述学龄前儿童贫血状况与分布特征。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合作项目”围生保健监测的常规报告及儿童随访研究项目。采用WHO推荐的儿童贫血诊断标准。研究对象为2000年浙江、江苏两省10市64466名3.5~6.5岁儿童,计算患病率并描述其分布特征。结果 贫血患病率为21.39%(13789/64466,95%CI:21.07~21.71),以轻度贫血为主(占99%以上)。贫血患病率,女童高于男童,5岁后显著高于5岁前,母亲文化程度低、职业为农民及新生儿期为人工喂养儿童贫血患病率较高,单胎与多胎、低出生体重与正常出生体重者的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我国南方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与母亲文化程度、喂养方式等可干预的因素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本地区不刚喂养方式与婴儿体格发育及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方法将1999年2月~2004年2月在我院儿保门诊实行档案化管理的280名0~12月婴儿,按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对其体格发育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在3月和12月婴儿生长第1和第2关键期,人工喂养组男女童体格发育优于母乳喂养组(P〈0.05),6月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人工喂养组也明显低于母乳喂养组(x^-=4.3124,P〈0.05):结论本地区母乳喂养存在误区,母乳喂养儿体格发育和贫血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阿勒泰市3岁以下哈萨克族小儿的贫血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该地区符合研究标准的793名哈萨克族小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基本信息、血样本和饮食习惯等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1岁组、2岁组和3岁组儿童贫血患病率依次为65.5%、75.4%、52.9%;血红蛋白(HGB)在各年龄组内的水平依次为(101.80±18.95)g/L、(95.80±18.81)g/L、(106.00±21.81)g/L;混合喂养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低于单纯母乳喂养儿童;饮用自来水/渠水的儿童贫血患病率低于饮用井水的儿童;习惯经常喝浓茶或奶茶的儿童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很少或不喝浓茶或奶茶的儿童;习惯经常食用新鲜蔬菜和冬至菜的儿童的患病率低于极少食用者。添加辅食时间在0—3月内、3~6月内、6—9月内和9~12月内的贫血患病率分别为55.9%、64.3%、70.3%和77.4%。结论阿勒泰市哈萨克族儿童的贫血患病率较高,HGB水平在各年龄组之间存在差异,儿童贫血与其特定的饮食习惯和结构有较大关系,早期添加辅食可有效降低贫血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儿童缺铁性贫血住院患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导致儿童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的病因、贫血程度等危险因素,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以减少IDA对儿童健康的不利影响。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本院儿科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114例IDA患儿。结果本组中,IDA高发于婴、幼儿(76.32%,87/114),并且患儿的贫血程度与年龄相关(P-0.000);男性(75/114,65.79%)较女性(39例,34.21%)多,并且男孩贫血程度重者居多(P〉O.05);农村儿童较城市儿童患病率高,且贫血程度重(P〈0.05)。114例重度贫血患儿中,55例为农村患儿(48.25%),41例为城市患儿(35.96%);母乳喂养但未按时添加辅食导致的IDA患病率(64.04%,73/114)较人工喂养、混合喂养的高,贫血程度重(P〈0.05)。IDA的病程越长,贫血程度越重(P=0)。114例IDA,住院病例中,有合并症者居多(94/114,82.46%),合并感染者次之(57/114,50%),其中以合并呼吸道感染为多见(40.35%)。结论IDA贫血程度与年龄、居住地、喂养方式及病程关系密切,可能与合并症、性别有关。IDA对健康影响大,对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黄浦区半凇地区婴儿母乳喂养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城市社区婴儿母乳喂养现状及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更好地宣传母乳喂养。方法对上海市黄浦区半凇地区的436例6个月龄的婴儿喂养状况、生长发育状况、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同时对影响乳母泌乳量的可能因素及影响母乳喂养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结果显示,本组母乳喂养率为95.6%,但4个月母乳喂养率为77.7%,6个月为47.2%;纯母乳喂养率4个月为32.1%,6个月为22.5%。婴儿的平均断乳时间为(6.37±3.44)个月。3个月后,人工喂养婴儿的患病率增加,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母乳内含有婴儿所需的各种营养,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母乳喂养能促进母婴感情深化,降低婴儿的患病几率。因此,要积极倡导母乳喂养,提高城市社区婴儿母乳喂养率,改善婴儿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2014年与2009年江苏省昆山市6月龄儿童健康状况。方法利用昆山市妇幼保健网络收集儿童体检资料,获得6月龄儿童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和喂养方式等信息,对2014年与2009年的6月龄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并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昆山市6月龄儿童身高(67.97±2.48cm),t=-2.520;体重(8.51±1.03kg),t=-6.388;母乳喂养率(17.78%),χ2=550.385;贫血患病率(22.22%),χ2=150.615;以上数据均高于2009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纯母乳喂养儿童的身高(67.75±2.53cm)<混合喂养的儿童(67.91±2.43cm)<人工喂养的儿童(68.06±2.58cm),其体重(8.49±1.06kg)>混合喂养的儿童(8.47±1.04kg)>人工喂养的儿童(8.43±1.05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901、-6.388,均P<0.05)。结论应将预防儿童贫血纳入昆山市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内容;进一步加强母乳喂养宣传,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荣成地区儿童3个月至5岁不同年龄组儿童超声骨密度的异常情况,为预防儿童骨强度不足提供依据。方法本院对本市系统化管理的儿童,随机抽取已排除影响骨代谢性疾病的3个月至5岁儿童4879名,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测胫骨中段骨密度,根据同年龄、同性别骨密度Z值的评分数分成正常、轻度骨强度不足、中度骨强度不足、重度骨强度不足。结果荣成地区3个月至5岁儿童骨强度z值为(-0.4692±1.5235),骨强度不足检出率为9.65%,其中女童骨强度不足检出率(12.47%)高于男童(7.04%,P〈0.01);3个月至1岁组人工喂养儿(19.90%)高于母乳喂养儿(6.60%,P〈0.01);不同年龄组骨强度不足检出率分别为:〈1岁组为10.64%,1岁组为5.90%,2岁组为8.72%,3岁组为8.63%,4岁组为12.22%,5岁组为12.11%。以1岁组为最低,骨强度不足随年龄段不同有所波动,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58,P〈0.01)。结论荣成地区3个月至5岁骨强度不足检出率不同,女童高于男童,人工喂养儿高于母乳喂养儿。超声骨密度仪测定儿童骨密度变化,对防止儿童骨发育不良和钙营养缺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湖北省贫困农村学龄儿童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为探讨影响贫困农村儿童生长发育与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取湖北省浠水县6所小学6~9岁学龄儿童789名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与1992年湖北省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比较,儿童的身高平均增长了3~7cm,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体重平均增加了1kg,其中仅9岁组儿童差异有显著性(P〈0.05);体重指数(BMI)仅在9岁年龄组男女儿童之问差异有显著性;农村儿童贫血患病率为39.8%,男(41.3%)高于女(37.2%),也高于1992年湖北省儿童的贫血患病率(24.6%)。儿童的骨密度与身高、体重均呈非常显著正相关(r=0.26,0.35,P值均〈0.01)。结论湖北省贫困农村学龄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仍不理想,应加大营养监测和干预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贺容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6):1398+1411
目的探讨6个月左右婴儿贫血与不同喂养情况的相关性,以改进喂养状况,预防营养性贫血。方法将2009年某院儿保儿童255例6个月左右婴儿进行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检查,观察不同喂养方式与婴儿贫血的关系、贫血程度及不同喂养方式贫血患儿红细胞参数的差异性。结果 6个月婴儿贫血检出率为25.88%,3种不同喂养方式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P﹤0.05),纯母乳喂养贫血检出率(37.7%)高于人工喂养(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P﹤0.01),其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贫血患儿Hb﹤100g者中,混合喂养儿发生率(44.44%)高于人工喂养儿(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P﹤0.05)。不同喂养方式贫血患儿红细胞参数比较:纯母乳喂养儿MCH低于人工喂养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P﹤0.05),混合喂养儿MCH低于人工喂养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P﹤0.05),纯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纯母乳喂养及混合喂养儿的营养指导,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云和县0-2岁儿童贫血现状,预防贫血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方法对辖区内1 603名儿童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0-2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0.02%。贫血患病率以0岁-组为高(25.82%),随着年龄的增长,贫血患病率逐渐下降。母乳喂养儿贫血患病率为16.69%,低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儿童贫血率;贫血儿童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的婴幼儿,身高、体重评价在均值以下者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贫血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疾病,要提高对儿童贫血危害程度的认知,以降低贫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上海某社区母乳喂养现状,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3月某辖区内300名6月龄~3岁的婴幼儿家长为调查对象,对儿童6个月内的母乳喂养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婴幼儿母亲年龄在31~40岁的占比明显高于≤20岁、21~30岁、>4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作稳定占比明显高于自由职业、无工作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顺产占比为86.33%,高于剖宫产的13.67%;足月占比为95.00%,高于未足月的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3、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结果表明,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社会/网络因素、政策因素等,各项因素内部占比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该社区0~6月龄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混合喂养率和人工喂养率,影响纯母乳喂养的因素涉及个人、环境、社会/网络、政策因素等多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健康宣教,不断提升母乳喂养知识的认知,从而提升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月龄婴、幼儿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接受规范4:2:1保健的1254例1~6个月(A组,n=540)、6~12个月(B组,n=360)、12~18个月(C组,n=354)儿童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其母乳喂养、辅食添加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含量,同时回顾性追踪母亲孕期保健资料,对采集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总检出率为19.86%(249/1254),其中A,B,C组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6.11%(141/540),19.17%(69/360),11.02%(39/354),随年龄增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下降。单因素分析显示,A组婴儿中,纯母乳喂养儿(n=414)和非纯母乳喂养儿(n=126)缺铁性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2.46%(93/414)和38.10%(48/12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组纯母乳喂养儿中,及时和过晚添加辅食儿(n=309 vs n=105)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6.50%(51/309),40.00%(42/10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母亲孕期保健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249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中,孕妇孕晚期缺铁性贫血为78例(31.5%)。结论婴、幼儿饮食结构不合理和母亲孕晚期缺铁性贫血,是导致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影响因素。加强围生期保健,提倡婴儿期母乳喂养的同时注意适时(4~6个月龄时)添加辅食,是减少婴儿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更好的做好中外幼儿健康保健工作。方法以1995年上海市儿童(0~6岁)正常评判标准为依据,对本社区幼儿(中国籍与东亚藉)进行身高、体重比较分析。结果中国籍与东亚藉幼儿的体重、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国籍幼儿与东亚藉幼儿的体重、身高在3岁年龄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国籍幼儿男、女的体重、身高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东亚籍与中国籍幼儿体重、身高生长发育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母乳喂养现状及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深圳市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以及对2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专人负责,统一表格、标准和要求,进行统一规定的儿童体格检查和母亲喂养方式的1人1表问卷调查。【结果】小于4月龄儿童母乳喂养率为66.69蹦,纯母乳喂养率为46.5%,混合喂养为12.4%。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为产妇的营养状况,哺乳方式,习惯,哺乳时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以及有无缺乳家族史。母乳喂养组的~6月龄婴儿体重以及女婴身长均明显大于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P〈0.05或0.01),母乳喂养婴儿独坐,叫爸妈的发育时间明显早于人工喂养儿(P均〈0.01);母乳喂养组支气管炎及肺炎的发病率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P〈0.05)。而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血红蛋白、血红细胞数,婴儿独走发育时间,婴儿感冒、腹泻、佝偻病的发病率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母乳喂养对婴儿早期的体重身长、运动和语言发育优于人工喂养,且有利于婴儿肺炎和支气管炎的防治,应大力提倡科学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和喂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