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氯芬缓解脊髓损伤后肌痉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脑损伤后遗症、脑血管意外后偏瘫、脊髓损伤后截瘫患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肌痉挛,对78例肌痉挛患应用巴氯芬(商品名脊舒)进行治疗,结果发现74例患肌力经改良Ashworth评分后平均降低1级,有效率达95%(74/78),证明脊舒作为一种骨骼松弛剂在治疗肌痉挛方面有较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巴氯芬结合运动疗法对颅脑外伤后偏瘫患者肌痉挛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颅脑外伤后的偏瘫住院患者20例,分别予巴氯芬口服并结合运动治疗3~6个月。服药前、服药中每2月检查1次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按修订Ash-worth评分评定肌张力,改良的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20例患者中显效1例(5.0%),有效9例(45.0%),好转8例(40.0%),无效2例(10.0%),总有效率为90.0%。MBI从(29.91±7.63)上升为(58.18±8.32)(P<0.01)。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巴氯芬结合运动治疗对控制颅脑外伤患者的肌痉挛有效,治疗时机以早期为宜。  相似文献   

3.
巴氯芬对脑血管病早期康复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巴氯芬对脑血管疾病后肌张力增高的改善,从而反映其对脑血管病后早期康复的作用。方法 将30例血管意外后早期肌张力增高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用国产巴氯芬抑制脊髓突触反射的传递和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结果 经Ashworth评分和Brunstrum分级评判,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差异,ADL指数改变差异不明显。结论 巴氯芬对脑血管病后肌张力增高,痉挛有改善作用,明显促进运动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影响巴氯芬缓解脑源性肌痉挛效果的原因,探讨巴氯芬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方法:选择2003-01/2004-07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30例服用巴氯芬缓解脑源性肌痉挛效果不佳的病例进行分析,服药前后以改良Asworth评分测定肌张力,运用SPSS11.1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同时分析其可能原因。结果:治疗前评分(4.33±0.66)分,治疗后评分(4.23±0.77)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服药前后痉挛缓解不明显。分析其原因为:①重度中枢神经系统损伤。②挛缩。③骨折。④脑积水。⑤副反应过强。⑥异位骨化。⑦癫痫。⑧深静脉血栓。结论:巴氯芬对较重的痉挛效果不理想,而轻、中度痉挛效果较好,故痉挛治疗应综合进行,早期合理体位摆放,减少痉挛出现,预防挛缩,防止异位骨化,早筛查发现骨折,尤其对脑损伤患者应及时监测脑室压力变化。另外不要忘记治疗原发病,改善脑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5.
用巴氯芬片剂治疗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肌痉挛是中枢神经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它可使四肢关节肌张力平衡失调、活动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影响较大。巴氯芬能有效地抑制脊髓神经终末突触,有效地控制肌痉挛,降低肌张力,是目前治疗肌痉挛的主要药物[1-2]。它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直接关系到康复治疗的效果。我们从1998年4月—1998年8月,对云南产巴氯芬片剂治疗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毒副作用进行临床研究。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试验的病例选择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西安红会医院截瘫治疗中心住院,自愿参加的截瘫患者13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20例,年龄在20—70岁之间,…  相似文献   

6.
巴氯芬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李林  林萍 《现代康复》2000,4(8):1174-1175
目的探讨巴氯芬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效果。方法对确诊的50例患儿按年龄给药,剂量为每日40~75mg,逐渐增量,10~15d为1疗程,分级标准采用改良的Ashuorth评分法。结果显效3例,有效12例,好转20例,总有效为35例,总有效率70%。并且1~3岁与4~6岁两年龄组间存在显性差异(P<0.001)。结论巴氯芬是目前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且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同时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巴氯芬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效果.方法对确诊的50例患儿按年龄给药,剂量为每日40~75mg,逐渐增量,10~15d为1疗程,分级标准采用改良的Ashuorth评分法.结果显效3例,有效12例,好转20例,总有效为35例,总有效率70%.并且1~3岁与4~6岁两年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巴氯芬是目前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且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同时应严密观察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环英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0):724-724
呃逆是横膈不由自主地间歇性收缩所致,顽固性呃逆是指呃逆持续时间大于24小时,甚至数周至数月不止,用一般方法治疗无效者。由于顽固性呃逆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非常痛苦。我院近年应用巴氯芬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我院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符合以下标准者为观察对象:①呃逆症状持续24小时以上;②用一般方法治疗无效者;③年龄和基本病因不受限制,但除外严重脏器功能不全导致呃逆者。共62例符合上述标准,按诊治先后顺序编号,单号为治疗组,双号为对照组。治疗组中完成治疗且…  相似文献   

9.
钙剂联合巴氯芬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我们应用钙剂联合巴氯芬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对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1-07~2005-07我科收治顽同性呃逆的患者80例:其中2001-07~2003-0940例为对照组,采用山茛菪碱(654-2)注射液治疗,男28例,女12例,年龄43~85岁,中位年龄68岁;2003-09~2005-0740例为治疗组,采用钙剂联合巴氯芬治疗,男26例,女14例,年龄45-88岁,中位年龄69岁。  相似文献   

10.
巴氯芬对脑血管病康复期的疗效观察(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萍  龚玲  孙萍 《现代康复》1998,2(5):514-515
本组20例脑血管病康复期病人在神经肌肉促通运动方法治疗基础上配合肌松剂巴氯芬治疗。肌张力改善为87.5%.运动机能提高Ⅱ级以上为87.5%,服药8周后生活自理能力较服药前有显性差异P<0.05认为脑血管病康复过程中的痉挛期、共同运动期适当选用巴氯芬有助于运动机能向脱离共同运动独立站立期、近于正常期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组20例脑血管病康复期病人在神经肌肉促通运动方法治疗基础上配合肌松剂巴氯芬治疗,肌张力改善者为87.5%,运动机能提高Ⅰ级以上者为87.5%,服药8周后生活自理能力较服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脑血管病康复过程中的痉挛期、共同运动期适当选用巴氯芬有助于运动机能向脱离共同运动独立站立期、近于正常期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2.
巴氯芬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抗痉挛药物的时机及其对于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按肌张力增高程度将 8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轻度增高组 (A组 )和严重增高组 (B组 ) ,每组又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康复训练 ,试验组患者在康复训练的同时接受巴氯芬治疗 ;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 1个月后对 4组患者进行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评定。结果训练1个月后 ,4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ADL能力均有提高 ,但A组内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提高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 ;B组内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提高的程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肌张力轻度增高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无显著影响 ,只有当肌张力明显增高 (Asworth 3级以上 )并影响运动训练时 ,才有必要进行药物干预  相似文献   

13.
影响巴氯芬缓解脑源性肌痉挛效果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巴氯芬缓解脑源性肌痉挛效果的原因,探讨巴氯芬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方法:选择2003-01/2004-07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30例服用巴氯芬缓解脑源性肌痉挛效果不佳的病例进行分析,服药前后以改良Asworth评分测定肌张力,运用SPSS 11.1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同时分析其可能原因。结果:治疗前评分(4.33&;#177;0.66)分,治疗后评分(4.23&;#177;0.77)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服药前后痉挛缓解不明显。分析其原因为:①重度中枢神经系统损伤。②挛缩。③骨折。④脑积水。⑤副反应过强。⑥异位骨化。⑦癫痫。⑧深静脉血栓。结论:巴氯芬对较重的痉挛效果不理想,而轻、中度痉挛效果较好,故痉挛治疗应综合进行,早期合理体位摆放,减少痉挛出现,预防挛缩,防止异位骨化,早筛查发现骨折,尤其对脑损伤患者应及时监测脑室压力变化。另外不要忘记治疗原发病,改善脑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4.
肌肉松驰剂巴氯芬治疗脑源性肌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中国康复》1997,12(3):127-128
  相似文献   

15.
路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2):5318-5319
目的:观察巴氯芬治疗脑卒中并发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并发顽固性呃逆患者37例,对照组18例,用甲氧普胺针或爱茂尔肌注或穴位注射治疗;治疗组19例,口服巴氯芬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4.6%,治疗组总有效率10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巴氯芬是治疗脑卒中并发顽固性呃逆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评价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肌痉挛(muscle spasticity)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e,SCI)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限制患者活动、影响患者ADL独立的重要因素,是导致患者疼痛、抽搐而影响夜间睡眠的主要原因,可导致关节挛缩、行走困难及会阴清洁困难,临床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阵发性痉挛及肌强直。有关报道:60%的脊髓损伤患者会产生痉挛,有40%的患者因痉挛而影响康复治疗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鞘内注射巴氯芬(Baclofen)是一种食品药物管理改进对痉挛状态的治疗。虽然动物研究巴氯芬沿脊柱注射时有止痛的特征,但是鞘内注射巴氯芬还没有用于治疗人类的疼痛。并且那些研究的大多数已验证它用于与脊髓损伤相关的根性疼痛。我们已发现鞘内注射巴氯芬在一些患不与痉挛状态相关的慢性疼痛病人提供持续性止痛。这个药物多选择用于临床上的那种其他治疗失败或者产生不能耐受的副作用时有效,它不仅在动物的研究有效,而对鞘内注射吗啡产生耐受的病人也有效,并且注射后不产生运动功能障碍的止痛。这里我们显示一系列病例报道,附表显示了这些病例的摘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巴氯芬对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将80例顽固性呃逆病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巴氯芬治疗,对照组采用氯丙嗪、苯妥英、硝苯地平、东莨菪碱等常规治疗.应用Ridit分析,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58%(p<0.05),治疗组服药第1天起效率86%,对照组服药第1天起效率21%(p<0.01);治疗组疗程明显缩短(p<0.01),不良反应少.结论 巴氯芬是治疗顽固性呃逆较为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脑损伤后遗症、脑血管意外后偏瘫、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肌痉挛,对78例肌痉挛患者应用巴氯芬(商品名脊舒)进行治疗,结果发现74例患者肌力经改良Ash-worth评分后平均降低1级,有效率达95%(74/78),证明脊舒作为一种骨骼松弛剂在治疗肌痉挛方面有较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枢性肌松剂巴氯芬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霞  康海燕 《临床医学》2011,31(2):114-115
中枢性肌松剂巴氯芬作为国内外首选的抗痉挛药,其降低肌张力的神经康复治疗和临床减轻疼痛质量方面有很好效果,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其缓解儿童肌张力障碍、治疗中枢性顽固性呃逆及僵人综合征等方面最新应用及对巴氯芬鞘内注射疗法的效果做一综述,另回顾性分析巴氯芬所有报道的不良反应,以期对临床用药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