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早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减重组(39例)和对照组(30例)。减重组除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每周6次,每次15~30min,起始减重量为体重的30%~60%,平板速度0.25m/s;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减重组患者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得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步行功能、步速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早期应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更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运动、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偏瘫患者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探讨早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平衡、步行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24例随机分为减重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减重组除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2周,每周5次,每次20~30 min,起始减重量为30%, 平板速度为0.2 km/h;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Rivermead下肢运动功能评价、Berg平衡量表、步速和耐力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减重组Rivermead下肢运动功能和Berg平衡量表得分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减重组步行分级、步速和耐力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12名患者中有5名需要借助手杖或步行架保持平衡、辅助行走,而减重组仅有2名患者需要助步器. 结论早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等综合应用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运动和平衡功能,将成为脑卒中偏瘫后步行功能重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减重组30例,行减重步行训练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30例,仅行常规康复训练。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法肌张力评级和Holder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训练前、后评定。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2组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肌张力评级和步行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减重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肌张力评级、步行功能分级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加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步行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矫正带结合助行器和减重平板训练分别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共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均进行下肢针对性康复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减重组和矫正带组。对照组由家属辅助自主步行训练;减重组采用减重平板进行步态训练;矫正带组使用下肢矫正带辅助进行步态训练,3组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下肢功能评定。结果:3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比较,FMA(下肢功能)评分、患肢最大负重比值、10m步行速度、6min步行距离、FAC分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减重组治疗后与矫正带组治疗后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减重组和矫正带组两组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P0.05)。结论:下肢矫正带结合助行器训练和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康复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两者均优于对照组常规步行康复训练的效果,佩戴下肢矫正带可以提高下肢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36例ISCI患者(分类为ASIAC或D),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减重组(各18例).所有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减重组还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接受减重平板步行训练3个月.在训练前后对患者进行ASIA下肢运动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步行能力评定、10 m步行速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结果 减重组患者ASIA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10 m步行速度的恢复好于对照组(P<0.05).康复治疗前后减重组与对照组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能够提高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辅助步行设备配合减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6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减重支持步行训练;治疗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佩戴功能性电刺激辅助步行设备进行减重支持步行训练。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FMA、BBS、FAC各项评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FMA、Berg、FAC评定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的FMA、BBS、FAC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辅助步行设备配合减重训练能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较传统方法结合减重训练更有利于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早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7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共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2组患者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及步行速度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经8周治疗后,发现其FAC分级及步行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量支撑平板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SCI)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20例胸段不完全SCI患者(分类为ASIA C或D)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减重组各10例,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神经营养等药物,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及针刺等;减重组患者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及早接受重量支撑平板步行训练.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ASIA下肢运动评分,FIM步行能力、10 m步行速度及ADL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ASI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减重组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而FIM步行能力、10 m步行速度及ADL能力2组均有提高(P<0.05),其中FIM步行能力及10 m步行速度减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量支撑平板步行训练能显著提高不完全SCI患者的步行能力和步行速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骨骼肌萎缩与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20例胸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减重组各1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减重组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及早接受减重平板步行训练3个月。在训练前后对患者进行大腿周经测量、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步行能力评定、10m步行速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减重组患者还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前后进行下肢大腿中部肌肉MRI检查。结果减重组患者训练后,MRI示下肢肌肉均较训练前相对肥大。减重组步行能力、10m步行速度的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减重组与对照组大腿周经、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减重平板步行训练不仅能够改善脊髓损伤引起的下肢骨骼肌萎缩,而且能够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简易减重步行装置在康复治疗中的实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简易减重步行训练装置提高偏瘫、截瘫患者步行功能的临床实用性。方法38例偏瘫、截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正规减重组(n=14)、简易减重组(n=14)。正规减重组患者应用标准减重平板步行训练仪进行步行训练,简易减重组患者应用自制的简易减重步行装置进行步行训练。采用功能独立性测量(FIM)步行功能评定、10m步行速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两减重组患者训练6个月后,步行功能评分、10m步行速度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正规减重组与简易减重组患者训练后步行功能评分与步行速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简易减重步行训练装置进行步行训练,能够取得与标准减重平板步行训练仪相似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6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减重步行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分、功能性步行分级法(FAC)及Barthel指数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其Fugl-Meyer评分、FAC分级及Barthel指数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应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结构性速度依赖性平板训练、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和常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恢复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5例随机分为结构性速度依赖性组(15例)、减重组(15例)和常规组(15例).在治疗开始和治疗结束时对3组患者进行步行功能性分级和最大步行速度评定.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3组患者步行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01),但结构性速度依赖性训练组较减重步行训练组和常规步行训练组的步行功能的改善更为明显(P<0.001).结论对于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结构性速度依赖性训练较减重步行训练和常规步行训练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1年以上,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级≥Ⅲ级的脑卒中患者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除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步行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AS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及独立功能评定(FIM)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FIM、FMA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FAC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A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应用减重步行训练,能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动反馈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减重平板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减重平板训练时辅以运动反馈,每次训练10~20min,每周训练6次,共持续训练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步态分析系统评估各组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及下肢关节活动度。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步速、步宽、患侧及健侧摆动相百分比、步态不对称性指数及髋、膝关节最大屈曲活动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发现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治疗组步宽[(20.79±4.03)cm]、患侧及健侧摆动相百分比[分别为(40.52±6.21)%和(37.91±8.34)%]、步态不对称指数(0.06±0.08)、髋、膝关节最大屈曲活动度[分别为(12.62±3.84)°和(41.57±13.52)°]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减重平板训练结合运动反馈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对提高其步行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减重平板步行训练中的平板速度调节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平板速度的调节对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个体最大平板速度上加速,维持一段时间后再减慢平板速度。对照组逐渐有限的增加平板速度。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用Fugl-Meyer法评定下肢运动功能、进行步行功能分级和最大步行速度评定。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在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分级和最大步行速度上均有明显改善(P〈0.001)。结论: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在个体最大平板速度上加速接近正常步速,维持一段时间后再减慢平板速度比有限的增加平板速度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ADL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减重步行训练组(63例)及对照组(69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减重步行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减重步行训练。2组患者于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评分(BI)评定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ADL水平;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每月均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AD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减重步行训练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第2,3个月时,发现减重步行训练组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不仅有利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及ADL能力恢复,而且还有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尽早对其实施减重步行训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减重步行训练结合脑功能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11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减重步行训练及脑功能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采用Fugl-Meyer评定法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评定、功能性步行量表(FAC)、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下肢运动功能、半衡功能、FAC、MB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改善(P<0.05).结论 结合减重步行训练和脑功能治疗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更好地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镜像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相应常规康复干预,镜像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对照组患者则辅以假镜像视觉反馈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检测2组患者踝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并同时采用Brunnstrom分期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患者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偏瘫侧下肢Brunnstrom分期、患侧踝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下肢FMA、FAC、BBS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发现2组患者上述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镜像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镜像视觉反馈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减重步行训练配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偏瘫患者63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组为治疗组(32例),常规康复治疗组为对照组(31例).经过6周训练,每周训练5次,训练前后进行如下评定:(1)功能性步行量表(FAC);(2)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 Meyer量表);(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4)Berg平衡量表.结果:治疗后步行能力FAC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下肢运动能力及平衡能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减重训练配合常规康复治疗比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有更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强化躯干训练配合蹲起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躯干强化训练组(观察组)与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接受常规药物与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强化躯干训练配合蹲起训练。患者平衡功能的评定采用平衡障碍严重程度分级和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量表,步行能力的评定采用Holden功能步行分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躯干强化训练配合蹲起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