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前庭康复训练配合心理干预对颈性眩晕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基础治疗和个体化前庭康复训练者为常规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进行心理干预者为干预组,疗程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总评分和眩晕症状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干预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3.33%(P0.05);两组患者HADS评分分别为(9.13±1.24)分和(12.81±1.56)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GQ O LI-74评分分别为(78.26±12.95)分和(63.93±13.04)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配合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医康复理疗联合心理干预对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CI)康复期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心境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开封市第二中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CI康复期患者93例,按康复干预方案不同,分为常规干预组(46例)、联合干预组(47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同时常规干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联合干预组在常规干预组基础上采用中医康复理疗联合心理干预。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神经功能[中国卒中量表(CSS)]、运动功能[运动功能量表(MAS)]、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心境状态[心境状态量表(POMS)]、生活质量[卒中特定生活质量量表(SS-QOL)]、康复治疗依从性。结果 干预6个月后,联合干预组CSS评分、负性心境评分低于常规干预组,MAS评分、MOCA评分、正性心境评分、SS-QOL评分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联合干预组康复治疗依从性(97.87%)高于常规干预组(82.61%),P<0.05。结论 中医康复理疗联合心理干预能改善CI康复期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调节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心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肌力恢复明显,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运动功能康复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颈性眩晕患者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均给予中西医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恢复期配合手法、日常生活活动指导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2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总积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2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性眩晕患者恢复期配合手法及日常生活活动指导等疗法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脑卒中药物、抗抑郁及康复治疗,心理干预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A)、Barthel生活能力指数(BI)评定、运动功能评分(FMA)检测。结果 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8周治疗后,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项评分比较:抑郁量表评分(HMAD)和运动功能评分(F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能力评分(NFA)和生活能力指数评分(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在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心理干预,疗程12周。采用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ISE)和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NOISE各因子分、总积极分、总消极分和SSPI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水平,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心理康复对截瘫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康复对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30例/组。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康复治疗,但治疗组更强调心理康复治疗,然后对两组进行治疗前后的指标评定。结果 治疗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1),抑郁指数积分明显下降。结论 心理康复对截瘫患者的恢复效果显著,应加强对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2):2331-2333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颈性眩晕76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揿针疗法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日常生活行为指导、心理干预、运动干预等临床护理路径。通过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组总显效率及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护理路径配合揿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能有效改善椎动脉供血情况,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直立性低血压是脊髓损伤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由于患者卧床时间长,脊髓损伤患者康复训练中经常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尤其是高位损伤患者更多见。随着康复理念的发展,我们对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宣教和治疗,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无人施加干预对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制定以直立床站立及下肢缠绕弹力绷带为主的护理措施。此项研究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改善疾病的预后,重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具有复发性、渐进加重性等特点,其发病与患者的人格因素、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均有关。患者常常由于病情极度敏感,遇到不良应激因素时容易自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有资料表明,影响抑郁症患者康复或导致患者自杀的因素中,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为主要风险因素。因此,在用药物控制和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尤为重要。2004年5-12月,我院分别对80例抑郁症患者家属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新护理模式下肿瘤患者康复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近20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居高不下。由于肿瘤本身及治疗的复杂性.仅用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很难满足人们对现代医学的需要。如何让肿瘤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减轻其躯体痛苦和心理压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年限,不仅是所有医护工作者所追求的,也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体现。正是基于新医学模式的影响,在积极治疗肿瘤患者的同时,加以相应的心理护理和心理干预就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对我国近年来的有关在肿瘤康复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和心理干预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心理应激与脑中风发生、发展的关系;心理治疗干预在脑中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110例急性脑中风患者分为干预组52例,采用药物 心理治疗干预(音乐电疗、心理疏导、放松训练);非干预组58例,予以单纯药物治疗。正常对照组80例。治疗前对所有被试者行生活事件量表(LES)Derogatis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脑卒中患者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判定。治疗后只测SCL-90及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并行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结果:脑中风患者治疗前LES、SCL-9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干预组SCL-90各因子分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0.05);治疗后神经缺损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以干预组明显(P<0.01),与非干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心理障碍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238)。结论:生活事件、心理因素是脑中风的主要诱发因素,其并发症、继发症的发生、发展与心理应激相关;及时、正确地治疗处理中风患者的情绪障碍是中风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综合康复护理技术在烧伤康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烧伤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烧伤救治已不再是单纯的治愈创面,保全生命,而是尽可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心理康复,使其早日回归社会。我科采用药物、浸浴、加压、按摩、心理等综合康复护理技术用于早、中、后期烧伤康复的治疗和护理,并开展了自我康复、家庭康复和职业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4,自引:7,他引:154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患者的症状和功能的评估方法。方法:在对179例颈性眩晕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参考有关康复评定资料,制订出《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该量表包括五大项: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每项均为分5个等级,全表满分为30分。并试用于46例颈性眩晕患者的评估,对该量表的效度及信度进行初步的研究,结果:该量表有可以接受的重测信度(r在0.6~0.9间,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自制健康手册,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参加讲座、观看科教片、教授胰岛素笔正确使用方法及专题辅导后,实施规范化的康复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后患者合理饮食运动、完全遵医行为、戒烟酒自觉性、规范胰岛素治疗等健康行为都有明显好转.结论 科学的健康教育,正确的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稳定,提高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54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或外科综合治疗、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治疗。结果 心理干预组总有效率94.8%,对照组总有效率88.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提高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程度,促进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陈隐漪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5):60-60,87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入选国内、外大样本的临床观察结果,提出如何对脑卒中后抑郁进行康复治疗。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患者除了药物治疗以外,应积极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包括早期神经功能的康复和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特点进行早期心理干预治疗。结论 对于脑卒中患者,早期的神经和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抑郁症的好转和痊愈对于加快神经康复速度也起到了促讲作用,达到使患者最大限度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方式,对改善脊髓损伤伴瘫痪康复患者的心理状态、康复效果的干预效果。方法 65例脊髓损伤伴瘫痪康复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干预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治疗性沟通系统,两组在干预前、干预6~8次后,分别用焦虑自评量表、自动思维问卷、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康复训练依从性问卷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后焦虑情绪、负性自动思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训练依从性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方式,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伴瘫痪康复患者的焦虑情绪、负性自动思维,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康复训练依从性,是临床脊髓损伤伴瘫痪患者心理护理中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到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所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或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等。颈椎牵引是治疗本病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探讨不同角度颈椎牵引对颈性眩晕的影响,我们对60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了分组对照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及实验组(行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干预),各32例,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2组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优于常规组(P0.05);2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干预能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