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SD)对患者肢体感觉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HAD)评分分为脑卒中后抑郁组和非抑郁组,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康复治疗及感觉功能训练,抑郁组同时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BI)评定2组受累侧感觉功能和ADL能力。 结果2组患者的感觉功能及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排除未服抗抑郁药的5例抑郁组患者);抑郁组的感觉功能及BI评分结果较非抑郁组差(P<0.01);抑郁组中因故未服用抗抑郁药物的5例患者,其治疗前、后的感觉功能及BI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PSD可严重影响患者肢体感觉功能和ADL能力的康复;及时有效的抗抑郁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功能和ADL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抑郁症对偏瘫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应用美国流行病学调查中心的抑郁量表(CES-D)对脑梗塞1个月后的119例患者进行了抑郁发生率的调查,并分别于脑卒中后1、3和6个月时评定抑郁组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探讨抑郁症对偏瘫康复的影响。结果显示:①脑梗塞后1个月时抑郁症的发生率为44%。②脑梗塞后3和6个月时,抑郁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偏瘫肢体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均低于对照组,(P<0.01,0.05)。研究表明,抑郁症是影响脑卒中后偏瘫康复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王正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280-4281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内科的治疗基础上运用现代康复3个月。康复治疗组在康复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法、功能独立性评定法(FIM),进行肢体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对照组仅接受内科治疗,做定期跟踪康复评定,内容同康复治疗组。结果治疗后,康复治疗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改善,Fugl-Meyer评分、FIM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接受康复治疗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08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不同分为早期组56例及对照组52例,均按照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案治疗,早期组患者在发病15~30d时即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于发病3~6个月后接受康复训练。2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均进行运动功能评分(FMA)和ADL评分。结果:治疗前,早期组F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DL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3个月后,2组FMA评分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1、0.05),2组间比较,早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对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4月~2005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筛查伴抑郁障碍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观察3个月,观察其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ADL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BI)及HAMD的变化情况。结果入组时HAMD、FMA、MBI评分2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个月后各量表评分2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均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状态,对患者的肢体运动、生活能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正性作用,干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早期综合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的肌张力、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影响,以及痉挛分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相关性。方法:4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的药物治疗、针灸、理疗等,治疗组患者加予规范化的综合康复训练。所有病例共评定4次:入组时、脑卒中病程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BI)来评定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的痉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在入组时两组患者MAS评分、FMA评分和BI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在脑卒中病程3个月和6个月时,对照组患者的MAS评分高于同期的治疗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I评分在脑卒中病程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与其前一次评定时比较,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逐渐改善(P〈0.001);在脑卒中病程3个月和6个月时,治疗组的FMA评分和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减轻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痉挛和改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偏瘫侧肢体痉挛和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卒中课堂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心理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1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病区常规指导进行护理,干预组在病区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卒中课堂培训,两组病人在出院时、出院后的第3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中国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年)、改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Index)、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 BREF)进行测评,观察两组病人抑郁水平、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出院后第3个月,干预组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SDS、日常生活能力(ADL)、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病人出院后第3个月的肢体运动功能、SDS、ADL评分均优于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课堂能有效提高急性脑卒中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病人抑郁情绪,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社区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2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康复组172例和对照组110例,社区康复组进行康复治疗和随访,对照组只进行随访。于入组和治疗5个月后,应用Barthel指数(B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M)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5个月后,社区康复组和对照组的NIM和ADL评分比较,康复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新病例康复组和既往病例康复组NIM和ADL评分比较,新病例组优于既往病例组(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对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恢复作用显著:社区康复治疗介入时间越早对患者运动功能和ADL恢复的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康复组由同一康复医师进行评估并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社区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2组均于入组后第1天(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FMA评分和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和MB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康复组的FMA评分和MBI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社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患者家属配合功能训练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家属配合功能训练对于偏瘫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80例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除常规康复治疗外。教会患者家属脑卒中患者共性的康复方案,让患者家属在常规康复治疗时间之外每天给患者多2h的训练:出院后定期随访,做好患者家属的功能训练方法指导;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出院后自行功能训练。分别于入院时、住院2个月、出院后3个月对两组进行评定。评价指标采用Barthel指数法和Brunnstrom评分法。结果:2个月出院时两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均有改善。出院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较出院时明显提高.对照组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教会患者家属易懂可行且通用的康复技术有利于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与社区医疗服务结合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是卒中单元+社区医疗组(简称联合组)、卒中单元组及普通治疗组。前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卒中单元模式治疗,普通治疗组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出院后联合组患者通过社区医疗服务形式继续接受定期康复指导,卒中单元组仅进行随诊观察。分别于入选、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抑郁情绪,并对各组患者评定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3组患者入选时,其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及抑郁情绪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出院时联合组、卒中单元组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均明显优于普通治疗组(P<0.05);出院3个月后,发现联合组、卒中单元组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均较出院时进一步改善,且以联合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卒中单元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出院时抑郁情绪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3个月后联合组、卒中单元组抑郁情绪明显好转,且以联合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卒中单元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卒中单元与社区医疗服务结合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及抑郁情绪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脑卒中药物、抗抑郁及康复治疗,心理干预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A)、Barthel生活能力指数(BI)评定、运动功能评分(FMA)检测。结果 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8周治疗后,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项评分比较:抑郁量表评分(HMAD)和运动功能评分(F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能力评分(NFA)和生活能力指数评分(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在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进行社区康复的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选择在当地医院进行治疗后转到社康中心进行后期康复治疗的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其8个月的社区康复治疗和训练,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在治疗前、治疗4个月后以及治疗8个月后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指数评定和生活质量指数(QLI)进行评分,比较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前、后患者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进行训练治疗8个月后,患者的ADL评分(93.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3.6分),而且患者的ADL评分也达到了9.1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6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有效的社区系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社区康复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平衡功能,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阶段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康复组给予正规的3阶段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康复治疗。两组在入选时、发病后1,3,6个月时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①发病后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康复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②3个月时康复组上肢的评分增加值明显高于1个月及6个月,下肢1个月时的评分增加值明显高于3个月及6个月(P〈0.05)。结论规范的3阶段康复治疗可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其中上肢运动功能在发病后3个月内、下肢在发病后1个月内恢复最快。  相似文献   

15.
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统一标准入选的8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治疗组除常规临床治疗外,严格按照“十五”攻关课题“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治疗方案”进行康复训练,直至病程6个月末:对照组不做任何正规康复训练。分别于病程1个月、3个月、6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恢复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在入组时,上肢、手及下肢的运动功能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1个月时上肢和下肢功能差异出现显著性意义(P〈0.05);3-6个月时差异更加显著(P〈0.01);同时手功能也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在入组时ADL能力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1个月时差异出现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3—6个月时差异更为显著(P〈0.01)。结论:三级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偏瘫患者不同时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早期、中期介入神经康复治疗,探讨其对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46例经过CT或MRI确诊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卒中后康复介入时期分为早期组(病程小于1个月)、中期组(病程大于3个月小于6个月),于康复治疗介入前、治疗后2个月、4个月时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早期组、中期组ADL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早期康复组不论是康复治疗2个月、4个月时ADL评分较中期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一定作用,早期神经康复介入治疗能够显著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PSO)的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0例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按病情分别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及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运动康复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各40min,1次/d,疗程2个月,治疗8周后,用HAMD抑郁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等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汉密顿抑郁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等有明显改善。结论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卒中单元综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在卒中单元中选取29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A组,184例)和一般治疗组(B组,106例),在武汉市东西湖区医院神经内科普通病房随机选取62例脑卒中患者为普通对照组(C组)。治疗前以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Barthel指数法和Fugl—Meyer法对3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3组的Barthel和Fugl—Meyer积分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A组和B组的评分均显著高于C组(P〈0.01),且A组的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 卒中单元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工艺制作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认知功能和ADL能力的作用。方法: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A、B 2组各30例,均按脑卒中常规治疗,并给予抗抑郁药物及常规康复训练等治疗。A组增加刺绣、剪纸及贴画等手工艺制作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Barthel指数(BI)对患者抑郁程度、认知功能和ADL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个月时2组MMSE和BI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HAMD评分明显下降。治疗6个月后A组MMSE及BI评分继续上升;HAMD除体重、日夜变化及睡眠障碍单项分与2个月时比较变化不明显外,其余各单项分仍持续下降(均P〈0.05)。B组与治疗2个月时比较,仅BI有上升。结论:辅助手工艺制作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增强患者康复治疗的主动性,进而整体康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抑郁情绪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997~2004年间住院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进行老年认知功能量表(SECF)、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检测.SECF≤90分236例中SDS≥50分为抑郁组(72例);SDS〈50分为非抑郁组(164例).2个月后复查4种量表.记录患者入院时SECF、ADL、SAS,以及SECF、ADL、SAS和SDS前后差值共7个变量,分别以其中1个变量为因变量,其他6个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结果 抑郁组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及ADL能力的提高有助于降低焦虑、提高认知功能(P〈0.05).改善焦虑情绪、提高认知功能有助于减轻抑郁、提高ADL(P〈0.05).SDS与ADL差值、SAS与SECF差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 住院康复治疗中减轻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应同时进行,能起到互相促进作用,更好地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