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维族)、汉族妇女宫颈糜烂与单纯疱疹病毒(HSV)活动感染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对79例维族、128例汉族不同程度(Ⅰ、Ⅱ、Ⅲ度)宫颈糜烂病人和29例维族、41例汉族正常对照进行血清HSV-1型和HSV-2型特异性IgM、IgG抗体检测,同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上述病例和对照宫颈分泌物中HSV-DNA。结果维、汉族不同程度宫颈糜烂病人HSV-1IgM阳性率(活动感染率)分别为27.8%和26.8%,正常对照维、汉族分别为20.7%和21.9%,民族间、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间以及不同程度糜烂组间HSV-1活动感染率差异无显著(P>0.05)。维、汉族病例组HSV-2活动感染率分别为36.7%和32.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3.8%和9.8%(P<0.05),而维、汉族间不同程度糜烂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维、汉族病例组HSV-2原发感染率为16.5%和13.3%,宫颈分泌物HSV-DNA检出率维、汉族病例组分别为36.0%和31.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3.8%和7.3%(P<0.05)。在病例组中,其HSV-DNA检出率随糜烂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结论新疆维、汉族妇女宫颈糜烂的产生和HSV-2活动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汉族妇女中p21codon3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DNA抽提试剂盒从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标本中抽提基因组DNA,其中宫颈癌患者226例(鳞状细胞癌215例,宫颈腺癌11例),正常对照组196例;用错配扩增突变检测PCR的方法测定p21codon31单核苷酸多态基因型。结果: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p21codon31AGA(精氨酸)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7.0%vs 24.0%,P<0.05,OR=1.9,95%CI=1.0~3.4);宫颈鳞状细胞癌与对照组之间的AGA/AGA、AGA/AGC和AGC/AGC等位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GA/AGA(OR=2.5,95%CI=1.4~4.5)和AGA/AGC(OR=1.8,95%CI=1.6~2.8)等位基因型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宫颈腺癌与对照组之间p21codon31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p21codon31AGA(精氨酸)等位基因可能是汉族妇女患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流行病学研究已表明,生殖器肿瘤的病原可能是病毒。第一个考虑的病毒是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但作者先前曾检测433例具有HSV-2抗体的妇女,并未获得血清抗体水平与宫预肿瘤和/或瘤前损害间的直接关系。并且在检测瘤细胞中的特异性病毒DNA时,亦未证实此点。最近,在一些妇女的瘤前损害和恶性肿瘤细胞中却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颗粒、抗原和DNA,强有力证明HPV与宫颈癌密切相关。作者鉴于Hansen等人的假说:生殖器肿瘤可能常常是由  相似文献   

4.
单纯性疱疹病毒Ⅱ型母婴垂直传播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蓉  赵欣  陈孝琴  刘兰女  敖黎明 《生殖与避孕》2002,22(2):121-122,126
目的 :研究孕妇及胎儿单纯疱疹病毒 型 (HSV- )的感染及其母婴传播。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 (PCR)对 5 74例妊娠晚期孕妇的宫颈分泌物测 HSV- 型 DNA;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其中的 5 3 1例孕妇分娩时抽取母血及新生儿脐血测 HSV- 型Ig G、Ig M抗体。结果 :孕妇血 HSV- 型的 Ig G阳性检出率为 3 7.48%、Ig M阳性检出率为 1 0 .92 % ;胎儿脐血 HSV- 型的 Ig G阳性检出率为 2 9.3 8%、Ig M阳性检出率为2 .6 4 % ;孕妇宫颈分泌物 HSV- 型阳性检出率为 0。新生儿畸形 1例 ,为先天性耳聋。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存在 HSV- 的活动感染 ,及母婴宫内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5.
不孕妇女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宫颈沙眼衣原体 (CT)感染对生育的影响。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 ,对 2 16对不孕夫妇宫颈分泌物、尿道分泌物进行 CT- DNA检测 ,并观察宫颈 CT感染对围排卵期宫颈粘液葡萄糖含量及性交后试验的影响。结果 :2 16对不孕夫妇衣原体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 :女性 32 .4 % ,男性 30 .1%。宫颈 CT感染妇女围排卵期性交后试验与未感染妇女比较 ,每高倍视野的活精数明显减少 (P<0 .0 5 ) ,围排卵期宫颈粘液葡萄糖含量明显减少 (P<0 .0 1)。经治疗后宫颈 CT转阴的妇女 ,围排卵期性交后试验每高倍视野的活精数明显高于治疗前 (P<0 .0 5 ) ,宫颈粘液的葡萄糖含量亦明显高于治疗前 (P<0 .0 1)。治疗后宫颈 CT持续阳性妇女 ,围排卵期性交后试验与治疗前比较 ,每高倍视野的活精数无明显变化 (P>0 .0 5 ) ,宫颈粘液的葡萄糖含量亦无明显变化 (P>0 .0 5 )。结论 :宫颈 CT- DNA感染是不孕的一个重要因素 ,导致不孕的原因 ,可能与患者宫颈粘液葡萄糖含量降低 ,影响精子在宫颈粘液中的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妊娠过程中宫颈粘液中前列腺素E(PGE)和前列腺素F_(2α)(PGF_(2α))的浓度决定宫颈的成熟过程。宫颈管内的PGF_(2α),可能使未成熟的宫颈变软,也有看法认为是内源性PG释放的结果。为研究宫颈成熟的机制,本试验收集99例妊娠妇女的宫颈粘液,单独分析抽样前24h内有性交史及有细菌性阴道炎妇女的宫颈粘液。用有短而密的细管的宫颈刷收集宫颈粘液,称出取样前后刷的重量以计算粘液湿重。放此刷于甲基肟盐溶液中,窀温下过夜阻止PGE复合物降解,PGF_(2α)较稳定不形成甲基肟复合物,离心(3000rpm,10min)-70℃存放上清液,放免法测定PGE和PGF_(2α)。结果用t检验比较各组间及孕期不同阶段的均数。  相似文献   

7.
子宫颈微小浸润癌3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子宫颈微小浸润癌(MIC)的临床特点,探讨采用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锥切)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经宫颈锥切确诊为MIC3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锥切病理、后续处理及预后.结果 31例MIC患者中,24例有宫颈细胞学结果.所有患者均有阴道镜活检结果,其中1例(3.2%)子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CINⅡ),17例(54.8%)为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CINⅢ),13例(41.9%)怀疑早期浸润癌.根据锥切病理,23例被确诊为I a,期宫颈浸润癌(I a,期宫颈癌组).8例为I a2期宫颈浸润癌(Ia2期宫颈癌组),I a.期宫颈癌组中,3例(13.0%)有生育要求且切缘阴性的患者宫颈锥切术后接受严密随诊,1例(4.3%)切缘阳性但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进行了再次锥切,其余19例(82.6%)无生育要求的妇女接受了全子宫(或加双附件)切除.I a2,期宫颈癌组的8例患者全部进行了根治性子宫切除.随诊中除1例保留子宫的患者细胞学提示异常、经阴道镜宫颈活检诊断为CINⅢ外,其余患者未见病变复发,保留子宫的4例随诊期间共发生3例次妊娠.结论 阴道镜活检对于MIC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价值,但MIC的确诊必须通过宫颈锥切病理.MIC的锥切后处理主要基于锥切病理,同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生育要求和切缘状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自1974年1月至1977年3月451例宫颈涂片中有异常细胞,并进行了阴道镜检查的结果。这组病例中30例为妊娠妇女,其中4例可疑有癌病变,6例排除了浸润癌,20例有不典型病变。在4例可疑癌变的患者中,1例阴道镜检查可疑有明显浸润癌(但肉眼观察正常),作宫颈锥形切除,病理诊断为宫颈鳞状细胞癌。另3例考虑不能排除早期浸润癌,故其中1例作宫颈锥形切除,2例作活检,病理均诊断为宫颈原位癌。排除浸润癌的6例中,2例于终止妊娠前,在阴道镜指示下作了活检,病理诊断为重度不典型增生,继续妊娠至终期,产后8周经阴道镜和细胞学复查均无异常。另4例于终止妊娠时作电烙,病理诊断为中度至重度不典型增生,其中3例经细胞学随访均为阴性,1例失访。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口服避孕药(OC)对HPV DNA阳性妇女发生宫颈鳞癌危险的影响,行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作者选取1985~1997年间国际肿瘤研究机构(IARC)8项有关宫颈浸润癌(ICC)及2项有关宫颈原位鳞癌(ISC)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患者,排除宫颈腺癌及腺鳞癌的病例。并设立已知无与宫颈癌危险因素相关疾患(其它肛门及生殖器肿瘤、乳腺、口腔、食道、肺、膀胱和肝脏肿瘤及吸烟相关疾病)的非宫颈癌人群作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生殖器疱疹是由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或2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引起的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在发达国家,近年来HSV生殖器感染率普遍呈上升趋势~([1])。在我国,HSV-2血清学阳性率约为10.80%~23.56%~([2-3])。一项加拿大的研究显示,妊娠妇女中HSV-2血清学阳性率为17%,发生率为7.1%~28.1%~([4])。而妊娠期生殖器疱疹引起的不良后果主要为新生儿HSV感染~([5])。加拿大  相似文献   

11.
奥平治疗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近年来,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其发生与单纯疱疹病毒-型(HSV-2)和人乳头状病毒(HPV)有关〔1,2〕。奥平栓(α-干扰素栓)具有抑制病毒复制的功能,我院自1996年6月至1998年6月采用奥平栓治疗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患者23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人均经宫颈多点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多数病人是在肿瘤荧光诊断仪或阴道镜指导下进行宫颈活检的,全部患者的切片在治疗前均经过了一位病理科资深医生的复查确认。23例患者中年龄最小26岁,最大35岁…  相似文献   

12.
早产是新生儿死亡和病率的首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明确对经阴道超声扫描诊断宫颈缩短行宫颈环扎术在早产率、新生儿及母亲不良结果方面的有效性。使用主题标题“环扎术”“宫颈”“子宫宫颈功能不全”“子宫宫颈环扎术”和关键词“宫颈环扎术”“宫颈功能不全”搜索pre -MEDLINE和MEDLINE(1996~ 2 0 0 2年 )、EMBASE(1980~ 2 0 0 2年 )以及Cochrane图书馆中有关对经阴道超声发现短宫颈≤ 2 .5cm的妇女作或不作宫颈环扎术进行比较的研究。由两个作者独立确定资料的符合性和摘取 ,可能时作meta -分析。作宫颈环扎术与不作宫颈环扎术…  相似文献   

13.
宫颈鳞状细胞癌化疗前后Bcl-2、VEGF变化与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奈得铂(S)、异环磷酰胺(I)、硫酸培洛霉素(P)并用(SIP疗法)化疗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cl-2、VEGF变化的关系.方法 以2000年1月至2002年9月日本北里大学痛院妇产科收治的4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IP疗法治疗1~2个疗程,MRI判断疗效;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有效组与无效组化疗前后组织标本中Bcl-2、VEGF阳性表达率.结果 有效组化疗前后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9/28)和35%(1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931,P<0.05).无效组化疗前后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6/20)、40%(8/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396,P>0.05);有效组在化疗前Bcl-2阳性表达率为67%,明显高于无效组30%(X2=6.6997,P<0.05).有效组化疗前后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25/28)和42%(1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623,P<0.05).无效组化疗前后VEGF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490,P>0.05).有效组在化疗前VEGF阳性表达率(89%)明显高于无效组(55%)(X2=7.3143,P<0.05).结论 化疗前高表达的Bcl-2、VEGF预示着宫颈鳞状细胞癌采用SIP化疗有效;1疗程结束后组织标本中Bcl-2、VEGF的快速降低对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多疗程化疗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癌的病毒病因虽经长期研究,但迄今仍不明。一般认为疱疹病毒-2型(HSV-2)和巨细胞病毒(CMV)与宫颈癌的发生可能有关,近年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宫颈湿疣有发展为宫颈癌的可能,因而已引起了普遍重视。但是,由于一些临床医生和病理工作者对宫颈HPV感染的诊断标准认识不足,致使本病误诊率很高,从而延误治疗,故有必要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概括。一、宫颈HPV感染的诊断 HPV乃乳多泡病毒科(Papoviridae)的重要成员,属DNA肿瘤病毒,繁殖于皮  相似文献   

15.
为测定米非司酮对健康的足月妊娠妇女促使宫颈成熟和引产的最佳剂量和评价母体、胎儿及新生儿对米非司酮耐受性,收集1992年5月-1995年11月法国8个研究中心的足月妊娠妇女,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单胎妊娠,头先露,孕龄37~41周加3 d,宫颈不成熟,48 h以内(胎儿或母体因素)有引产指征,年龄>18岁,同意引产者.排除对象:有阴道分娩禁忌证,曾用过皮质激素治疗,肾衰,糖尿病患者或在前15 d内服过阿司匹林或非甾体类抗炎药者,胎膜破裂作过每日2次检查者,有感染体征或前12h内宫颈自然成熟者.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接受50,100,200,400或600 mg米非司酮或安慰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EZH2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78例和宫颈鳞状细胞癌78例组织中EZH2的表达.结果 EZH2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鳞癌中表达率依次增强,分别为0、48、7%、78.2%.鳞状细...  相似文献   

17.
官颈癌是在全球妇女中发病率位居第2位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人数约50万,死亡人数约23万,其中80%的宫颈癌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由于官颈癌的发病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目前国际上对HPV疫苗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无论是防止HPV感染的预防性疫苗的开发、应用,还是旨在清除宫颈癌细胞的治疗性疫苗的实验研究,均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现将近年有关HPV疫苗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薄层宫颈涂片检查在妊娠期应用的必要性及异常细胞学涂片对产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对 734例孕妇和 318例同龄非孕者普查的薄层宫颈涂片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孕妇组感染性病变检出率 10 .2 2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5 .97% (P <0 .0 1)。孕妇组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发生率 5 .0 4 % ,与对照组相似 ;对孕期存在宫颈上皮病变的妇女在产后 6~ 12周重复宫颈涂片 ,进行再评估 ,有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 19例 ,15例病变程度降低 ,4例病变程度无进展 ,无浸润癌发生。结论 :妊娠期需常规行细胞学涂片检查 ,产前涂片异常者 ,产后应再次评估  相似文献   

19.
宫颈粘液过氧化物酶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29例月经周期正常妇女的宫颈粘液过氧化物酶进行了30个周期的研究。在月经周期不同时间测定宫颈粘液过氧化物酶(CMPx)活性及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和孕酮(P)。结果表明:在排卵前三天酶活性明显下降,至排卵后一天开始上升。卵泡期,酶活性与E_2呈负相关(r=-0.67);黄体期,酶活性与P呈正相关(r=0.79)。本研究提示:1.CMPx在排卵周期具有特定的变化规律,其变化受体内激素水平影响,可作为预告排卵的指标。2.如简化测定方法,可为自然避孕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人子宫颈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CDK) 2、热休克蛋白 (HSP) 60的表达状态 ,并探讨它们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 2 5例宫颈癌组织、11例宫颈癌旁组织及 16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DK2、HSP60的表达。结果 :CDK2、HSP60蛋白定位于宫颈癌细胞的胞质中 ,在宫颈癌、癌旁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76.0 %、2 7.3%、31.3%和 84 .0 %、4 5.5%、37.5%。CDK2及HSP60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较癌旁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CDK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与宫颈癌的分化密切相关 ,可通过改变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异常增生发挥作用 ,HSP60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与宫颈癌的分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