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结核分枝杆菌侵入蛛网膜下腔的软脑膜、蛛网膜所引的炎症改变,脑实质和脑血管亦常受累。结脑占活动性结核的1%。目前,虽有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方案,结脑的病死率仍达20%左右。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由于结脑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脑脊液(CSF)的改变缺乏特异性,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2.
成人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发病率仍较高。结脑治疗的成败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提高结脑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现将我院1952年~1986年各科所遇误诊的20例结脑病人加以分析。其中院外误诊16例(占80%),院内误诊4例(占20%)。误诊为上感5例,神经性头痛4例,伤寒3例,治疗肺结核中发生3例,急性尿潴留、急性肾盂肾炎2例,病毒性脑膜炎1例,颅内占位性病变1例,阑尾炎1例。误诊天数:最短7天,最长100天,平均39.9天。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或转移性脑瘤引起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内血肿,易予误诊,影响治疗和预后,国外报道较多。但颅脑外伤激发脑瘤出血致脑内血肿,尚未见有关报道。我们曾迂一例,误诊为外伤性慢性颅内血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29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堂忠  李强 《人民军医》2001,44(3):158-159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但不典型的病例,尤其是老年病人,极易误诊。我院1980-2000年共收治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97例,误诊29例,误诊率为29.8%,现就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MRI对于各型脑囊虫病征象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分析MRI对于不同时期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103例经手术或酶标试验确诊的脑囊虫患者。结果 根据MRI的特点将脑囊虫病分为4型:单纯脑实质型(74例)、脑室型(7例)、蛛网膜下腔型(6例)、混合型(16例)。结论 MRI对于各型不同时期的脑囊虫病诊断价值较高。对于蛛网膜下腔型应引起注意,特别是合并有脑室扩张者,以免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6.
我院儿科于1955年至1980年所收治的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下称结脑)40例在住院前被误诊,现就误诊原因探讨如下: 一般资料 一、结脑诊断标准: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结核接触史,胸部X线拍片,脑脊液检验和旧结核菌素试验。  相似文献   

7.
颅内蛛网膜囊肿核素脑池显像三例郑金兰,苗绍惠,马云川对3例颅内巨大蛛网膜囊肿患者进行了放射性核素脑池显像,并将其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从而了解核素显像在蛛网膜囊肿诊断中的价值。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3例。用美国TechnicareSigna438γ...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24例经CT确诊的中、小量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表现、CSF检查与CT结果进行对比分析。20例行CSF检查,其中10例CSF外观正常,镜检有少量红细胞,出血量越多血性CSF的可能性越大,出血位于丘脑者也易产生血性CSF。误诊为梗塞性脑血管病的7例与出血量小、全脑症状轻和出血部位有关;脑叶出血者局灶症状不典型、血液穿破脑表面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9.
祁吉 《民航医学》1992,2(3):24-24
1 脑池 脑池是蛛网膜下腔中宽大的部分,正常时是CT上可见的主要蛛网膜下腔结构。主要的脑池有枕大池、环池、鞍上池、四迭体池、大脑大静脉池、外侧裂池和纵裂池等。颅内病变对脑池的影响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新生儿正常CT 表现及常见病理表现。正常表现:新生儿脑的化学组成与成人不同,形态亦不同。胎儿第40周始具成人脑的形态,30周以前未形成脑沟,在第28周左右仅见到外侧裂和中央裂。特别是额、颞叶发育迟于枕叶,CT 上见额、颞叶萎缩表现,这种表现持续到婴幼儿期。颞叶未发育,则外侧裂宽和颞叶表面蛛网膜下腔轻度扩大,易误诊为蛛网膜囊肿和硬膜下水瘤。婴幼儿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及其漏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并分析其误诊、漏诊的常见原因。方法对100例经CT复查证实的蛛网膜下腔出血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中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CT表现为分布于脑沟、裂、池内的线状、带状、片状或铸型高密度影。纵裂池及小脑幕出血灶边缘一般较模糊。出血部位以侧裂池和脚间窝最多,分别为46例及56例,2例纵裂池出血首次误诊为硬膜下血肿;1例四叠体池出血因出血量少首次CT检查为阴性,通过适时CT复查得以确诊。结论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较高,可避免漏诊及误诊,并对其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把寻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婴幼儿脑外积液的MRI特征,明确脑外积液的病因及与脑发育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MRI确诊的46例年龄〈2岁的脑外积液患儿,分析其MRI特征。并按月龄分7组,在T2WI上测量脑外间隙宽度并与正常值对照。结果 引起婴幼儿脑外积液的主要原发病有感染性疾病、硬膜下或蛛网膜下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占67.4%(31/46例),原因不明占26.1%(12/46例)。脑外积液主要发生在大脑凸面的前部,以蛛网膜下腔积液多见,占80.4%(37/46例),硬膜下积液8.7%(4/46例),硬膜下和蛛网膜下积液并存10.9%(5/46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可致硬脑膜或软脑膜的信号在T1WI或T2WI上增高,常引起硬膜下积液或与蛛网膜下腔积液并存。硬膜下和(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常为硬膜下和蛛网膜下腔积液并存,并常见大脑表面静脉(皮质静脉)增粗、淤滞和出血,在T1WI上信号增高。HIE所致脑外积液为蛛网膜下腔积液,可见HIE所致的特征性改变,常有髓鞘化落后占63.6%(7/11例)。原因不明者多为双侧对称性的蛛网膜下腔积液。脑室扩大主要见于HIE和硬膜下或蛛网膜下出血。结论 婴幼儿脑外积液多有明确病因,以出血、感染和HIE为多见,积液的部位与脑发育的特性有关,MRI对明确脑外积液的性质,判断病因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软脑膜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临床起病较急。表现为剧争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及出血性脑脊液等。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常由脑动脉瘤破裂引起,再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命的并发症。首次出血的病死率高达40%,第二次出血的死亡率高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脂过氧化损害及茶多酚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脂过氧化损害及茶多酚的作用①230031合肥解放军第105医院刘家传刘承基②王芳②印红霞②杨贤强③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过氧化脂质;茶多酚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43.35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发生的脑血管痉挛,是脑动脉瘤...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4例典型的Dandy-Walker 综合征病人进行气脑造影,CT 和病理对照观察。其中3例将反汤氏位或立体气脑造影的第四脑室误认为正常而误诊为小脑后蛛网膜囊肿。这就反映了这些检查不能用来判断蚓部发育不良及后髓帆或髓帆缺如。尸检的研究表明,即使对于下蚓部完全不发育,如果小脑半球之间的裂缝狭窄,气脑造影和矢状CT  相似文献   

17.
MR相位对比电影法在蛛网膜囊肿诊断中应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法在蛛网膜囊肿与蛛网膜下腔扩大及囊肿与邻近脑池是否相通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运用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法和流动分析软件对21例影像学疑为蛛网膜囊肿或蛛网膜下腔扩大患者进行检查,并分析其相位幅度图像形态及博动情况,测定相应病变区在相位速度图上的搏动强度。结果:蛛网膜囊肿在相位幅度图上可不清楚显示囊肿与邻近脑池相分隔:同时可显示囊肿内搏动幅度。囊肿内反向流动信号及喷射信号改变,提示与邻近蛛网膜腔相通。而在四脑室扩大者,相位幅度图未见明显囊腔,可见与导水管相通。结论: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法对显示不同部位颅内蛛网膜囊肿的形态、与邻近蛛网膜下腔结构鉴别及了解囊肿内搏动情况判断与邻近脑池是否交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发脑转移瘤CT误诊的原因。方法:单发脑转移瘤CT误诊29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单发脑转移瘤误诊为胶质瘤14例,脑膜瘤7例,其它8例,术前无明确颅外肿瘤病史24例。误诊主要原因:临床无特异征象,术前无明确颅外肿瘤病史,病灶部位的影像无典型表现。结论:结合病史,仔细分析影像特征,颅外原发肿瘤的检测,特别是肺部CT检查,可提高单发脑转移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梁雪梅  刘瑶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9):1123-1124
便秘是指正常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的粪便过干过硬,且排便不畅,困难。脑出血是指原发于脑内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病变出血,以动脉出血为多见,血液在脑实质内聚集形成脑内血肿。颅内血管破裂的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时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出血后排便反射被破坏、长期卧床、脱水治疗、摄食减少,排便动力不足、焦虑及抑郁等因素易造成病人便秘,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因此脑血管痉挛的早期诊断较为重要,就CT成像在脑血管痉挛中的诊断应用价值和限度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