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移植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细胞(SC)对损伤早期脊髓组织的作用。方法 切割击造成脊髓半横断损伤(T8平面)模型。术后将实骚动物分为pSVPoMeat微基因修饰SC组(A组),SC移植组(B组),损伤对照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术后8h,取脊髓伤段标本,用地高辛(DIG)标记的C-fos探针行原位杂交,并分别用干湿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水、钙含量和比色法测量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脊髓损伤(SCI)后,伤段脊髓组织C-fos基因在各试验中表达顺序为,C>B>A>D,P<0.05。2.损伤脊髓段组织钙旮量,MDA含量明显增多,组织水肿严重,在各实验组中,水、钙受MDA含量为C>B>A>D,结论移植pSVPoMcat擞基因修饰SC对损伤脊髓早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押音;C-fos基因表达,稳定钙离子水平受降低M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移植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细胞(SC)对损伤早期脊髓组织的作用。方法 切割法造成脊髓半横断损伤(T8平面)模型。术后将实验动物分为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组(A组),SC移植组(B组),损伤对照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术后8h,取脊髓伤段标本,用地高辛(DIG)标记的C-fos探针行原位杂交,并分别用干湿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水、钙含量和比色法测量雨二醛(MDA)含量。结果 1.脊髓损伤(SCI)后,伤段脊髓组织C-fos基因在各试验中表达顺序为,C>B>A>D,P<0.05。2.损伤脊髓段组织钙含量,MDA含量明显增多,组织水肿严重,在各实验组中,水、钙及MDA含量为C>B>A>D,结论 移植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对损伤脊髓早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抑制C-fos基因表达,稳定钙离子水平及降低M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C)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120只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模型,随机分为三组: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移植组(A组),单纯SC移植组(B)组,损伤对照组(C组)。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动态观察SCI后GAP-43的表达,同时采用联合行为记分(CBS)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SCI损伤后1周,A,B,C三组间GAP-43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CI后2,4,8周,三组间表达顺序为A>B>C,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间A组在2周时达到最高峰,此后逐渐下降,12周时A,B,C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最好。结论;pWVPoMcat微基因修饰SC移植有促进SCI后GAP-43表达和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细胞 (Schwanncell,SC)对大鼠脊髓损伤 (spi nalcordinjury,SCI)后神经生长相关蛋白 - 4 3 (growthassociatedprotein - 4 3 ,GAP - 4 3 )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 12 0只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模型 ,随机分为三组 :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移植组 (A组 )、单纯SC移植组 (B组 )、损伤对照组 (C组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观察SCI后GAP - 4 3的表达 ,同时采用联合行为记分 (CBS)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SCI损伤后 1周 ,A、B、C三组间GAP - 4 3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SCI后 2 ,4 ,8周 ,三组间表达顺序为A >B >C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其间A组在 2周时达到最高峰 ,此后逐渐下降 ,12周时A、B、C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最好。 结论 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移植有促进SCI后GAP - 4 3表达和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细胞(SC)移植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采用切割法制备脊髓半模断损伤模型(T8平面)。实验动物随机植入pSVPoMcat微基因修饰的SC(A组)、SC组(B组)和损伤对照组(C组),每组40只。术后应用联合行为记分(CBS)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动态观察大鼠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术后3月行MRI观察,并用免疫组化对神经轴突进行神经中丝(NF)染色。结果显示,A组能抑制大学损伤后的GFAP表达;MRI发现,A组大鼠脊髓损伤(SCI)区脊髓信号已基本恢复正常,B组未恢复正常,而C组SCI有软化灶形成。与NF染色发现一致。A、B两组潜伏时波幅呈恢复的趋势,与A组接近正常,与CBS结果一致。提示,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移植能抑制SCI后GFAP的表达,促进神经轴突的生长并对神经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Po-5,flanking介导的21.5ku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iein,MBP)微基因(暂命名为pSVPoMcat)修饰雪旺细胞(SC)在鼠脊髓内存活及其基因表达。方法:120只大鼠分为3组,A组为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移植组;B组为高纯化SC移植组;C组为脊髓损伤(SCI)_对照组,伤后各组分别于2,4,8,12周(每组每次10只),取移植区脊髓切片,进行S-100蛋白,MB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地高辛(DIG)标记的hMBPF2 cDNA探针的原位杂交(ISH)测定。结果:伤后2,4,8,12周,A组S-100,MBP染色细胞和ISH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SH阳性细胞可见髓鞘形成,B组的S-100染色细胞逐步递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未发现MBP染色细胞以及ISH细胞,C组未发现任何阳性细胞,结论: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在鼠损伤脊髓内能长期存活并表达外源基因,且有助于受伤脊髓的髓鞘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氏细胞移植对损伤脊髓前角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细胞移植组(A组),单纯雪旺氏细胞移植组(B组),损伤对照组(C组)。对脊髓切片行Nissl染色,酸性磷酸酶(ACP)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染色,并用联合行为记分(CBS)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B、C三组前角神经元存活率呈显著性差异(A>B>C,P<0.01);A组ACP变化幅度明显降低(A<B<C);细胞凋亡率为C>B>A。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也出现了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氏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前角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并促进大鼠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SVPoMcat微基因修饰的雪旺氏细胞在鼠脊髓内存活及基因表达。方法 将3~4月龄的胎儿雪旺氏细胞(Schwann.cell,SC)以1×10~6密度在培养皿中培养24~48h,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技术将带有人Po-5’-flanking介导的髓鞘碱性蛋白微基因(pSVPoMcat)的质粒DNA导入这些培养的SC。3~5天后,将经转基因的SC(2.5×10~5 cells/ul)移植到半横断损伤的成鼠脊髓中。术后12周,对实验3组动物进行S-100蛋白,MB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DIG标记的hMBPE_2cRNA探针的原位杂交测定。结果 采用脂质体对体外培养的SC的基因转染率可达68%;3月后,pSVPoMcat修饰的SC在宿主体内仍存活并表达外源基因。结论 SC是表达外源性基因的良好载体细胞,而阳离子脂质体是转基因的有效介导物,pSVPoMcat微基因表达产物对SC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它们为脊髓损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骨折合并中枢和周围神经损伤后大鼠的血浆、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背根神经节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的含量变化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72只,随机平均分成4组:左侧胫骨骨折组(A组)、左侧坐骨神经损伤+左侧胫骨骨折组(B组)、T9-11脊髓横断+左侧胫骨骨折组(C组)和右侧大脑皮层损伤+左侧胫骨骨折组(D组).每组大鼠于伤后即刻、2 d、1周、2周及4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CGRP含量;于伤后1周、2周及4周对骨折处拍摄x线片,放射免疫法测定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背根神经节中CGRP含量;2周取骨折局部骨痂做HE染色. 结果 各组大鼠1周及2周X线片骨折线清晰,4周除B组外,其余各组骨折线消失.2周HE染色显示骨痂量变化:B组少于A组;C组及D组多于A组.各组大鼠在血清中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各时间点CGRP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脊髓背根神经节中CGRP含量变化:1周时,B组及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低于A组(P<0.01);2周时,B组及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高于B组(P<0.05),C组高于A组(P<0.01);4周时,与A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CGRP含量均升高,其中C组最明显(P<0.01). 结论 骨折合并周围神经损伤后,骨折愈合慢,而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及大脑皮层损伤后,骨折愈合快,提示合并中枢损伤能促进骨折愈合,此现象可能与CGRP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umar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hBDNF)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入大鼠体内后在脊髓损伤区的存活情况、hBDNF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2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hBDNF-大鼠MSCs (rMSCs)组和空载体- rMSCs组,每组60只.用Mlen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7d,于L4~5间隙蛛网膜下腔向hBDNF -rMSCs组、空载体- rMSCs组和损伤组分别注射等体积的hBDNF基因修饰rMSCs悬液、空载体基因修饰rMSCs悬液和PBS.移植后1,2,3,7和14 d分别取损伤脊髓组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的rMSCs在体内的存活分布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BDNF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hBDNF - rMSCs组和空载体- rMSCs组均检测到EGFP基因表达的绿色荧光信号;hBDNF-rMSCs组表达hBDNF蛋白,其表达水平随时间而变化,移植后2d即可检测到hBDNF蛋白表达,移植后7 d hBDNF表达量最高,此后逐渐下降;移植后2,3,7和14 d,hBDNF - rMSC组TUNEL阳性细胞数量最少,空载体- rMSCs组次之,损伤组相对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脊髓损伤后hBDNF基因修饰rMSCs经蛛网膜下腔移植能聚集生长在脊髓损伤区域,并表达hBDNF蛋白;hBDNF基因修饰rMSCs能够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氏细胞(SC)移植对脊髓损伤(SCI)后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组(A组),SC移植组(B组),损伤对照组(C组)。移植后12周,对SCI区的脊髓组织切片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甲基绿-派诺宁染色法和荧光原位标记法)以及Bc1~2和Fas蛋白表达的测定(免疫组化法)。结果在A、B、C组中,均发现凋亡细胞及Bc1~2和Fas蛋白阳性表达。体视学计量发现,细胞凋亡率为C>B>A;Bc1~2蛋白阳性表达顺序为A>B>C;Fas蛋白阳性表达顺序为C>B>A。结论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移植能抑制SCI后的细胞凋亡,而创伤则可诱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Caspase-3及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C组)、损伤组(SCI组)和丙戊酸保护组(VPA组)。采用改良的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VPA组术后即刻及其后每12h皮下注射VPA300mg/kg;C组和SCI组在相应时间点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伤后6h,每组取5只大鼠处死取材,每组其余大鼠分别在伤后24、48、72h取5只先行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随后处死取材。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及c-fos的表达。结果 BBB评分显示,C组运动功能未受影响,VPA组的BBB评分均高于SCI组,两者相比在伤后48h和72h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C组相比,SCI组和VPA组的Caspase-3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增加(P〈0.05),而VPA组的增加低于SCI组(P〈0.05);与C组相比,SCI组和VPA组的c—fos表达在伤后6、24、48h明显增加(P〈0.05),而VPA组的增加也低于SCI组(P〈0.05)。结论VPA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和e.fos表达,从而对SCI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还原型辅酶Ⅰ(NADH)对PC12细胞鱼藤酮损伤的分子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NADH对PC12细胞线粒体鱼藤酮损伤的修复机制,采用细胞毒实验、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在鱼藤酮损伤前后细胞增殖基因(c-myc、c-erbB-2)、抗凋亡基因(bcl-2)、抑癌基因(p53)、细胞快反应基因(c-fos)相关蛋白和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表明,鱼藤酮能明显抑制PC12细胞增殖,下调c-erbB-2、c-myc、bcl-2和p53基因的表达;NADH可以抑制鱼藤酮对PC12细胞线粒体的毒性作用,上调细胞bcl-2c、c-myc、c-erbB-2基因和PCR的表达,提示鱼藤酮可能通过控线粒体磷酸化过程和下调细胞增殖基因(c-rebB-2、c-myc)、抗凋亡基因(bcl-2),上调快反应基因(c-fos)表达致使细胞损伤,NADH抑制鱼藤酮对PC12细胞的损伤可能与bcl-2、c-myc、c-erbB-2和p53表达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cl-2,c-myc,p53与食管鳞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检测食管癌活检组织中bcl-2,c-myc,p53基因表达水平,病人接受放射治疗观察疗效,分析基因表达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bcl-2蛋白表达阳性者放射敏感性明显低于表达阴性者,p53蛋白表达阳性者略差于阴性者;c-myc基因表达与放射敏感性无关。结论 bcl-2,c-myc,p53等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及综合分析有助于食管鳞癌放疗疗效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益嗪抗运动病作用的神经中枢机理与脑细胞c-fos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正负交变加速度旋转刺激SD大鼠制备运动病模型,为运动病组;在脑益嗪组,SD大鼠预先注射脑益嗪,1小时后如运动病组进行旋转刺激;正常SD大鼠作为对照组。用c-fos基因探针对3组大鼠的大脑皮质、小脑皮质及脑干前庭区进行原位杂交。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组大鼠脑组织中Fos蛋白的含量。观察运动病组大鼠和脑益嗪组大鼠大脑皮质、小脑皮质和脑干前庭区脑细胞c-fos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大鼠实施刺激后这三种脑组织中c-fos转录水平增高及Fos蛋白含量均增高。在脑益嗪组c-fos基因表达水平和Fos蛋白含量均低于运动病组。结论:脑益嗪抗运动病的中枢机理之一可能与c-fos基因快速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8—MOP、ATRA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对Mc3细胞bcl-2和P~(53)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果:bcl—2表达分别为:对照组( );8-MOP组( );ATRA(-);8—MOP与ATRA联合用药组( );P~(53)表达分别为:对照组( );8-MOP组( );ATRA( );8—MOP与ATRA联合用药组( )。结论:①ATRA处理组细胞bcl—2的阳性表达明显下降,可能导致Mc3细胞发生凋亡;②P~(53)的表达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