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龙脑樟果实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龙脑樟果实的挥发油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该挥发油进行成分析鉴定。结果共分离出50种化学成分,确认其中的42种,占总峰面积的99.536%;右旋龙脑的相对含量最高,占总峰面积的50.684%。结论龙脑樟果实部位挥发油中天然右旋龙脑的含量较高,可以作为工业化生产提取天然冰片的原料进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
龙脑樟枝叶中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龙脑樟Cinnamomum caraphora(L.)Presl枝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龙脑樟枝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提取物,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挥发性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首次从挥发油中鉴定出了34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53%,其中龙脑的含量最高,达到67.17%。结论:新鲜龙脑樟枝叶中龙脑含量很高,可以作为提取天然冰片的良好资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龙脑樟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龙脑樟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各挥发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从龙脑樟叶中提取出34种挥发油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35%,其中以龙脑含量最高。结论:龙脑樟叶中挥发油含量丰富,其中以龙脑含量最高,对于提取天然冰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不同产地龙脑樟叶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比较江西吉安、湖南新晃、浙江淳安、福建厦门4个产地龙脑樟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龙脑樟叶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江西吉安产龙脑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44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9.16%,其中右旋龙脑占53.17%;湖南新晃产龙脑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33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7.84%,其中右旋龙脑占32.71%;浙江淳安产龙脑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34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8.1%,其中右旋龙脑占41.89%;福建厦门产龙脑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25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9.58%,其中右旋龙脑占60.74%。结论:不同产地龙脑樟叶挥发油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不同采收期龙脑樟挥发油的得率及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龙脑樟挥发油的得率及质量。方法:采集不同生长年限、不同月份龙脑樟枝叶,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计算挥发油得率,利用GC-MS分析挥发油中主要类型成分,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右旋龙脑、异龙脑、樟脑的含量。结果:与3年生长期样品相比,生长期为2年的龙脑樟枝叶挥发油得率稍高,且成分类型更少,主成分右旋龙脑GC-MS峰面积占主要成分总峰面积的80%以上。2年期的龙脑樟叶中,11月底采集的龙脑樟鲜叶挥发油得率最高(1.37%);每个月份样品中右旋龙脑质量分数均70%,其中5月份样品中质量分数最高,达87%;樟脑的质量分数11月份最低,仅0.32%;但所有挥发油样品中均不含异龙脑。结论:龙脑樟的最佳采收年限为2年,最佳采收期为11月底至12月初。建立了一种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的可同时测定龙脑樟中3种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法,可为龙脑樟挥发油的质量评价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化学型樟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化学型的樟树叶挥发油和天然冰片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作用.方法:将大鼠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造成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组、阳性对照药雷公藤多苷组(8.1 mg·kg~(-1))、龙脑樟挥发油组(80mg·kg~(-1))、脑樟挥发油组(80 mg·kg~(-1))、异樟挥发油组(80 mg·kg~(-1))、天然冰片组(80 mg·kg~(-1)),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给药35 d,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每周称量动物体重,每4 d测量1次关节肿胀度,结束时测定大鼠的胸腺指数、脾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度、细胞因子TNF-α,IL-2,IL-6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各给药组大鼠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足肿胀抑制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异樟挥发油组、脑樟挥发油组、龙脑樟挥发油组、天然冰片组,对细胞因子IL-2,IL-6的含量降低尤为明显,抑制率均在38%以上,对细胞因子TNF-α和IL-2的含量影响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对细胞因子IL-6的生成抑制脑樟挥发油组显著优于龙脑樟挥发油、天然冰片,后两者显著优于异樟挥发油,各给药组的动物体重、胸腺指数、脾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樟的不同化学型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炎症均有抑制作用,但药理活性强弱和作用机制存在一定差异,提示药用植物的不同化学型值得深入研究,临床应用中应考虑药用植物化学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不同干燥方法对龙脑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干燥方法对龙脑樟叶品质的影响,为确定天然龙脑樟工业化提取工艺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然阴干、恒温干燥、真空干燥及真空冷冻干燥4种干燥方法分别处理龙脑樟鲜叶,观察干燥叶的外观形态及粉末显微结构;采用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纯化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右旋龙脑、樟脑及异龙脑含量。结果:自然阴干叶组织中存在较多的类椭圆形油滴,直径0.29~1.04μm,单位面积数目1~5个/μm2,挥发油提取率和右旋龙脑含量最低,分别为2.20%和97%;恒温干燥叶组织内存在大量类方形或长方形油滴,挥发油提取率显著高于自然阴干29.28%(P0.05),真空干燥叶组织内存在大量不规则或椭圆形油滴,单位面积数目显著多于自然阴干(P0.05),挥发油提取率及右旋龙脑含量分别显著高于自然阴干23.42%和0.63%,真空冷冻干燥叶组织内存在大量类圆形油滴,单位面积数目最多,挥发油提取率及右旋龙脑显著高于自然阴干56.76%和1.44%。结论:不同干燥方法对龙脑樟叶中油滴数目、挥发油提取率及化学成分含量等有较大影响。干燥效果以真空冷冻干燥最好,其次为真空干燥、恒温干燥和自然阴干。综合分析设备投资、生产成本及干燥效果,表明天然龙脑樟工业化提取采用恒温干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紫朱凝胶剂中冰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紫朱凝胶剂中的冰片进行定性鉴别;提取挥发油,以龙脑为指标成分,水杨酸甲酯为内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紫朱凝胶剂中龙脑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显示清晰,分离度佳;龙脑在14. 55~363. 7 mg·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在90%~110%,RSD 5%。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紫朱凝胶剂中冰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联用分析鉴定龙脑樟挥发油(VOCC)的化学成分的方法,探讨VOCC对大鼠颈总动脉的张作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无水硫酸钠脱水-4 ℃冰箱中重结,通过GC-MS对VOCC进行成分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与鉴定,色谱峰面积采用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将大鼠颈总动脉血管环制成无内皮和含内皮2种标本,以苯肾上腺素(PE)为血管收缩剂,观察VOCC对大鼠离体血管环预收缩的作用。结果:共分离得到45个化学成分,鉴定得到相似度在90%以上的40个化合物,占总VOCC的99.86%,天然冰片的相对含量最高,占总VOCC的93.49%;VOCC能抑制PE所致的颈总动脉收缩,且无内皮依赖性,VOCC对劲总动脉血管的舒张作用呈明显剂量依赖性。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天然冰片得到了基线分离,此方法可用于天然冰片原料和制剂的定量分析;VOCC对PE诱导的血管收缩具有显著拮抗作用,提示其具有较好的扩血管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合成冰片和天然冰片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冰片为临床常用的内服或外用中药,来源有天然与合成之分,含右旋龙脑(d-borneol)的天然冰片,传统认为是冰片中的正品。合成冰片是经化学方法合成而得,除含有龙脑外,还含有大量异龙脑(龙脑的差向异构体),目前大多中成药均使用合成冰片。近年,在湖南等地发现从樟属植物中可提取纯度95%以上的右旋龙脑,增添了一种新的天然冰片药物资源[1],临床和制药选择时,需对其安全性进行较系统的研究。本实验对该来源冰片和现用合成冰片的毒性进行了较系统的对比研究,对两种冰片进行了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1材料1.1药品:天然冰片和合成冰片,均为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龙脑樟中内生真菌bn12菌种进行鉴定,并对其的挥发性代谢产物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形态学结合ITS序列分析法对菌种进行鉴定,采用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内生真菌bn12的ITS序列与格孢菌目Pleosporales中格孢菌科Pleosporaceae的真菌相似度最大,并且与Cochliobolusnisikadoi ITS序列同源性比较高;龙脑樟内生真菌bn12的挥发性代谢产物中含有龙脑以及大量的吲哚类物质.结论:内生真菌bn12属于座囊菌纲的格孢菌科真菌,具有产生龙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血栓心脉宁片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批次血栓心脉宁片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应用GC-MS分析鉴定了血栓心脉宁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从批号110603药品中分离得到42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36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龙脑(43.25%)、异龙脑(30.03%)及麝香酮(7.95%).从批号110309药品中分离得到40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3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龙脑(43.37%)、异龙脑(30.14%)及麝香酮(7.71%).结论:两个批次的血栓心脉宁片挥发油化学成分基本一致,表明该药性质稳定.该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为血栓心脉宁片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药冰片在动物体内转化为樟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给小鼠等动物灌服冰片后,对冰片在其体内转化为樟脑的情况进行初步的定性研究.方法:将天然冰片、冰片(合成龙脑)和异龙脑配成混悬液后,给小鼠灌服,30min后处死小鼠,取肝脏和血浆,经过(肝脏匀浆、)萃取、离心等处理后,取上清液注入GC-MS进行定性分析;给小鼠、大鼠、家兔灌服天然冰片后,在不同时间点取样,经处理后对樟脑进行分析.结果:GC-MS法可很好的分离和定性龙脑、异龙脑和樟脑等成分;小鼠灌服天然冰片、冰片(合成龙脑)和异龙脑后30min,小鼠体内均检测到樟脑色谱峰;灌服天然冰片后在不同动物体内樟脑的含量基本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呈一定规律性的变化.结论:冰片(天然冰片、冰片(合成龙脑))和异龙脑在小鼠、大鼠、家兔体内有转化为樟脑的趋势,动物体内的樟脑含量随时间而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黑皮油松及樟子松松针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黑皮油松及樟子松松针挥发油成分组成,进一步确定二者差异性。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方法对挥发性组分进行分析,进而对含量较高的成分进行比较。结果:黑皮油松松针挥发油共鉴定27种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石竹烯(36. 88%)、乙酸龙脑酯(14. 46%)、β-蒎烯(9. 76%);樟子松松针挥发油共鉴定38种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γ-衣兰油烯(11. 82%)、α-蒎烯(9. 34%)、石竹烯(7. 59%),杜松烯(7. 68%)、左旋乙酸冰片酯(7. 12%)。结论:黑皮油松与樟子松松针挥发油组成均以烯烃类物质为主,并含有少量醇类和脂类物质。且都含有α-蒎烯、乙酸龙脑酯、石竹烯、γ-榄香烯、α-衣兰油烯、α-杜松醇、T-杜松醇、冰片、β-蒎烯等物质,但含量差异较大。为黑皮油松及樟子松松针挥发油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邵长柳  唐漫群  刘炳楠  钟文蔚  庞玉新 《中草药》2023,54(17):5580-5589
目的 建立龙脑樟Cinnamomum camphora chvar. borneol“发汗”处理GC-MS指纹图谱与“发汗”前后龙脑樟粗提物中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优选得到最佳“发汗”工艺;结合GC-MS代谢组学探究“发汗”前后龙脑樟的成分差异,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直接堆积的方法对新鲜龙脑樟枝叶进行“发汗”处理;基于GC-MS建立“发汗”前后龙脑樟中d-龙脑的含量测定方法;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年版)结合NIST17.L标准质谱库构建“发汗”前后龙脑樟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和共有峰定性分析;通过SPSS 19.0软件、Origin 2021软件及SIMCA 14.1等软件对“发汗”前后龙脑樟成分进行多元数据分析。结果 “发汗”4 d,15 ℃,RH 60%(S5组)为最佳工艺,该条件下的d-龙脑含量显著高于“未发汗”S10组含量;“发汗”组与“未发汗”组、不同“发汗”组之间,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差异;构建的指纹图谱共标定9个共有峰,分别是α-蒎烯、莰烯、α-水芹烯、桉叶油素、樟脑、d-龙脑、β-石竹烯、α-葎草烯、丁香烯,10批样品相似度均≥0.982;龙脑樟“发汗”前后差异代谢物共计10种,d-龙脑和樟脑上调,α-thujene、γ-松油烯、4-异丙基甲苯、4-萜烯醇下调。结论 “发汗”可以提高d-龙脑含量,一定程度缓和天然冰片产量低的问题,缓解其资源短缺现状,为解决天然冰片产业化难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建立的GC-MS指纹图谱和d-龙脑含量测定方法便捷可行、重复性好,且仪器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道地产区阳春砂不同种质类型的果实品质进行分析和比较,为其种质资源的评价及优良品种选育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的中药材性状鉴定方法观察与描述阳春砂不同种质类型(长果、圆果、黄苗仔)果实的性状特征;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测定种子团中挥发油的含量,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结合质谱数据库检索系统对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鉴定,运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质量比;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种质类型阳春砂果实中樟脑、龙脑及乙酸龙脑酯含量。结果阳春砂不同种质类型的果实外观性状特征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形状、大小、果皮厚度及种子团粒数等方面。长果、圆果和黄苗仔的挥发油含量分别为3.45%、3.33%、3.15%;乙酸龙脑酯含量分别为1.56%、1.19%、0.92%;樟脑含量分别为0.16%、0.15%、0.14%;龙脑含量分别为0.26%、0.12%、0.09%。三者的乙酸龙脑酯及挥发油的含量均达到了现行版《中国药典》的要求。结论阳春砂不同种质类型果实的挥发油含量及组分存在一定的差异,长果的挥发油、乙酸龙脑酯、樟脑及龙脑的含量最高,圆果其次,黄苗仔最低,表明阳春砂不同种质类型的果实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产地栽培辽细辛的挥发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栽培辽细辛挥发油的成分差别,为正确评价不同产地细辛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仪对不同产地栽培辽细辛的挥发油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本溪、桓仁、宽甸、新宾、通化5个产地辽细辛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9,59,66,64,62种成分,占其挥发油总量的96.67%,97.13%,97.74%,97.09%,97.54%。在被鉴定的成分中有33种成分是5个产地栽培辽细辛挥发油所共有的,其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结论:不同产地栽培辽细辛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别,活性成分的积累与环境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冰片的药理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冰片 ,古称龙脑香 ,可分为天然冰片与合成冰片两大类。天然冰片主要为右旋龙脑 ,是冰片中的正品。合成冰片则是经化学方法合成而得 ,除含有龙脑外 ,还含有大量异龙脑。异龙脑是龙脑的差向异构体 ,天然冰片与合成冰片的差异是两个异构体的比例不同。传统中医喜用龙脑 ,但由于龙脑香的来源有限 ,目前的中成药多使用合成冰片替代天然冰片。冰片在临床上的应用极为广泛 ,仅2000版中国药典收录的含有冰片的成药就有苏合香丸、复方丹参滴丸等20余种。本文就有关冰片的药理实验研究进行概述如下。1药效学研究1.1提高生物利用度1.1.1提高其他药物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市售单叶蔓荆子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单叶蔓荆子挥发油;测定挥发油的含量、折光率、旋光度及相对密度,并运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市售的单叶蔓荆子挥发油得率为0.156%~0.222%,相对密度为0.924~0.980,折光率为1.472~1.505,旋光度为-40.8°~-13.7°;广西玉林产单叶蔓荆子分离鉴定出32种化合物,江西产分离鉴定出28种化合物,共有成分13种;共有成分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55.67%、69.39%。结论:市售不同产地的单叶蔓荆子挥发油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组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中药冰片的商品种类及其历史源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古今中药文献的查考,系统阐述了中药冰片的药用历史和品种发展情况,认为龙脑冰片最早以"龙脑"之名记载于《名医别录》。机制冰片在鸦片战争前后由德国、日本输入中国,国人1948年在香港研制成功并生产机制冰片,于1950年在广州生产,为目前商品冰片的主要来源。艾片是2010年版药典新增品种,我国在18世纪就有用艾纳香提炼成冰片的实践,艾片之名始见于《增订伪药条辨》。天然冰片是2005年版药典新增的品种,1987年首先在江西吉安发现由龙脑樟新鲜枝叶经蒸馏冷却可得到天然冰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