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外基质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的过程,也是基质重建的过程,一方面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另一方面又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使基质不和解,最终导致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胶原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胶原在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在兔的两次损伤再狭窄模型上,应用Masson染色方法,观察胶原在血管成形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含量变化与位置.结果胶原含量在血管成形术后第2d起开始减少,第4d最少,1周以后逐渐增加,12周观察结束时最多;早期2周内动脉壁胶原变化主要发生在中膜与内膜,而4周以后主要发生在外膜.结论血管成形术后1周内胶原的减少在平滑肌细胞迁移与增殖中起重要作用,之后胶原的增多是增厚内膜的主要成分,后期在外膜存在的增加及排列的不规则可能参与动脉重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大鼠腹腔肥大细胞(mastcell,MC)对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体重约2 0 0g ,雌雄不限,供采集MC和原代培养平滑肌细胞(smoothmusclecell,SMC)。采用梯度密度离心分离MC ,提取MC上清液(含MC释放的各种炎症介质)。用MC上清液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处理SMC ,实验分四组:对照组SMC在5mL含10 %小牛血清的DMEM中培养4 8h ;oxLDL组SMC在5mL含10 %小牛血清的DMEM中(含oxLDL ,终浓度为10 0mg L)培养4 8h ;MC上清液组SMC在5mL含10 %小牛血清的MC上清液(由含1×10 6 个MC的细胞悬液提取)中培养4 8h ;MC上清液+ox LDL组SMC在5mL含10 %小牛血清的MC上清液(由含1×10 6 个MC的细胞悬液提取)中(含oxLDL ,终浓度为10 0mg L)培养4 8h。采用油红O染色检测SMC泡沫化。RT PCR检测SMC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PCR引物序列Ⅰ型胶原为5′GACACTGAACCCTTTGTAATG 3′和5′GTGAAACTCCCGTCTGCT 3′,扩增片段长度为399bp ;Ⅲ型胶原引物序列为5′AGCGGAGAATACTGGGTT 3′和5′TGTAATGTTCTGGGAGGC 3′,扩增片段长度为2 88bp ;内参照采用βactin ,引物序列为5′GTGGGGCGCCCCAGGCACCA 3′和5′CTCCTTAATGTCACGCACGATTTC 3′,扩增片段长度为5 4 8b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SMC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 油红O染色显示MC上清液可加速SMC泡沫化。RT PCR结果发现,与对照组SMC相比,用oxLDL或MC上清液分别单独处理SMC 4 8h后,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均降低,用oxLDL和MC上清液同时处理SMC 4 8h后,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降低更明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对照组SMC细胞浆内有大量棕色颗粒,颗粒粗大而染色深,说明对照组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为强阳性;用oxLDL或MC上清液分别单独处理SMC 8h后,细胞浆内棕色颗粒少而染色浅,说明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用oxLDL和MC上清液同时处理SMC 4 8h后,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降低更明显。结论 MC在体外抑制SMC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表达,并且能协同oxLDL对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表达的抑制作用。因此MC释放的炎症介质也许参与了动脉粥样斑块纤维帽的重构。  相似文献   

4.
探讨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对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用大鼠腹腔肥大细胞上清液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平滑肌细胞48h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平滑肌细胞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平滑肌细胞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平滑肌细胞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降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处理组细胞浆内棕色颗粒比对照组少且染色浅。结果提示,肥大细胞在体外抑制平滑肌细胞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表达,并且能协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表达的抑制作用。肥大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斑块纤维帽的重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Ⅲ、Ⅳ型胶原在CP及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研究其在胰腺间质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例CP标本及6例正常胰腺组织中Ⅲ、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16例CP中,Ⅲ型、Ⅳ型胶原表达均为轻度以上深染,其中重度深染50%(8/16),中度深染31.25%(5/16);而正常胰腺组织Ⅲ、Ⅳ型胶原表达均为浅染。正常胰腺组织中Ⅲ、Ⅳ型胶原表达于基底膜、间质纤维、导管壁、血管壁,Ⅲ型胶原以间质纤维表达最明显,Ⅳ型胶原以基底膜表达最明显。CP组织中Ⅲ型胶原表达于基底膜、间质纤维、导管壁、血管壁,以间质纤维最明显;Ⅳ型胶原表达于基底膜、间质纤维、导管壁、血管壁,以基底膜最明显。结论Ⅲ、Ⅳ型胶原的表达增强在胰腺纤维化的形成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明γ干扰素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和防治再狭窄的体内机制。  方法:建立兔再狭窄血管模型。将60只新西兰纯种兔分为实验组(n= 30)术前1 天给予重组γ干扰素和对照组(n=30)术前不给干扰素。每组分别于术后1周、2 周和4周处死动物,每次10只。动态观察给予重组γ干扰素对损伤后不同时期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原位表达c-m yc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影响。  结果:γ干扰素显著抑制1 周和4周时内膜VSMC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88.50% 和58.89% ;显著抑制新生内膜VSMCc-m ycm RNA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1周91.45% 、2 周93.66% 和4 周52.92% 。  结论:γ干扰素抑制内膜VSMC增殖和再狭窄伴c-m yc癌基因表达的下调,为防治再狭窄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7.
平滑肌细胞与基质在静脉桥内膜增生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移植静脉桥内膜增厚过程中平滑肌细胞 (SMC)增殖、表型转化和细胞外基质积聚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方法 :将兔自体颈浅静脉桥移植到颈动脉 ,在术后 3,8,15 d和 2 ,6个月取血管桥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静脉桥中层 SMC在术后 3d表现受损并开始增殖 ,8d迁移到内层并形成新内膜层 ,SMC表型从正常成熟型向胚胎型转化。术后 15 d,SMC增殖率达高峰 ,2月后迅速下降 ,且绝大部分细胞从胚胎型转变为成熟表型 ,但在术后6个月 ,仍有少量胚胎型 SMC存在。新内膜层自形成后在整个观察期呈进行性增厚。内膜层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 : 型胶原、硫酸肝素、硫酸皮肤素。术后 2月基质大多堆积在内膜深层细胞稀疏区。结论 :静脉桥新内膜的形成起源于表型转化胚胎型 SMC的迁移 ,细胞增殖和基质积聚使新内膜增厚。而胚胎型 SMC在新生内膜的持续存在 ,可能促使基质不断堆积和新内膜层进行性增厚 ,易使移植静脉桥造成狭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IM对血管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制备兔血管再狭窄模型,21只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DIM组,观察各组颈总动脉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血管内膜C-myc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动脉各层结构正常;模型组动脉内膜层出现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增殖,血管内膜明显增厚,C-myc表达明显增加;DIM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程度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C-myc表达显著增强(P<0.05),而DIM明显降低C-myc的表达(P<0.01)。结论 DIM通过下调C-myc基因的表达而抑制血管内膜增生,有利于血管再狭窄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制作猪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模型,研究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时平滑肌细胞表型的变化. 方法:将12只家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支架组,每组各6只.正常对照组进行假手术,不做其他处理.支架组家猪于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各置入裸支架1枚(微创Firebird).取30 d后经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发生再狭窄的血管段,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取中层平滑肌细胞培养,电镜观察细胞形态与结构;Western blot测定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43、Cx40、a-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S100钙结合蛋白A4 (S100A4)的表达. 结果:支架组血管内膜显著增厚,中层平滑肌细胞以长菱形平滑肌细胞(R-SMC)为主,而对照组以纺锤形平滑肌细胞(S-SMC)为主;支架组Cx43、S100A4表达较对照组增强,Cx40、α-SMA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S-SMC向R-SMC的转换可能参与了再狭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猪冠状动脉介入损伤后损伤局部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生程度与血浆组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制作猪冠状动脉介入损伤模型,测量介入手术前后血浆组织因子浓度以及损伤局部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迁移、增牛情况,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果 30例血管标本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平滑肌细胞增生,其中60%的标本达到再狭窄标准.再狭窄组术后血浆组织冈子水平显著高于非再狭窄组(术后30 min 688.36±91.57 ng/L比514.87±68.73 ng/L,术后24 h 706.09±89.59ng/L比539.22±70.51 ng/L,P均<0.05);血管损伤后血管段新牛内膜而积与术后各时点外周血组织因子浓度正相关(r30min=0.834,r24h=0.810,P均<0.05).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浆组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并且其升高程度与介入局部平滑肌细胞增生程度正相关,可能作为预测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一项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Ⅲ、Ⅳ型胶原在CP及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研究其在胰腺间质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例CP标本及6例正常胰腺组织中Ⅲ、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16例CP中,Ⅲ型、Ⅳ型胶原表达均为轻度以上深染,其中重度深染50%(8/16),中度深染31.25%(5/16);而正常胰腺组织Ⅲ、Ⅳ型胶原表达均为浅染.正常胰腺组织中Ⅲ、Ⅳ型胶原表达于基底膜、间质纤维、导管壁、血管壁,Ⅲ型胶原以间质纤维表达最明显,Ⅳ型胶原以基底膜表达最明显.CP组织中Ⅲ型胶原表达于基底膜、间质纤维、导管壁、血管壁,以间质纤维最明显;Ⅳ型胶原表达于基底膜、间质纤维、导管壁、血管壁,以基底膜最明显.结论 Ⅲ、Ⅳ型胶原的表达增强在胰腺纤维化的形成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研究颈动脉球囊损伤的大鼠模型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性衰老现象变化特点,为防治血管再狭窄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只,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实验组为造模后使用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试剂,对照组为造模后未使用抑制内膜生长的试剂.每组再随机分为5个亚组,每组4只,分别测量损伤后2 d、1周、2周、4周、6周时的增值细胞核抗原(PCNA)值、衰老相关性β半乳糖 (SA-β-Gal)值.结果 各个观察点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CNA、SAβ-Gal的阳性单位(PU)值显著下降(P<0.05);两组在不同时相点的PCNA、SA-β-Gal的PU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损伤后早期以血管内膜增生为主,中后期以细胞增生性衰老为主.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性衰老的现象可能是对抗血管再狭窄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平滑肌细胞凋亡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已有许多实验证明平滑肌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再狭窄、高血压血管壁重塑、动脉瘤以及冠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血管的病变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网膜素对氧化应激作用下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胶原Ⅰ、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系培养,细胞密度到达90%以上后,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氧化应激组、网膜素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抑制剂组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抑制剂组。其中,对照组不增加任何处理,氧化应激组加入叔丁基氢过氧化物(t-BHP,87.1μmol/L),网膜素组(87.1μmol/L t-BHP+600μg/L网膜素)、ERK抑制剂组、p38MAPK抑制剂组为在网膜素组基础上分别加入ERK抑制剂(PD98059,60μmol/L)和p38MAPK抑制剂(SB203580,100μmol/L),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胶原Ⅰ、Ⅳ表达量。结果应用MTT法,筛选t-BHP最佳作用浓度为87.1μmol/L;与对照组相比,氧化应激组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Ⅰ、Ⅳ型胶原表达显著下降(P0.01);与氧化应激组比较,网膜素组Ⅰ、Ⅳ型胶原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网膜素组比较,ERK抑制剂组和p38MAPK抑制剂组Ⅰ、Ⅳ型胶原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网膜素能改善氧化应激对人动脉平滑肌细胞Ⅰ、Ⅳ型胶原表达抑制的作用,可能通过此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ERK/p38MAPK途径可能参与网膜素的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大鼠腹腔肥大细胞 (mastcell,MC)对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体重约 2 0 0g ,雌雄不限 ,供采集MC和原代培养平滑肌细胞 (smoothmusclecell,SMC)。采用梯度密度离心分离MC ,提取MC上清液(含MC释放的各种炎症介质 )。用MC上清液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LDL)处理SMC ,实验分四组 :对照组SMC在 5mL含10 %小牛血清的DMEM中培养 4 8h ;oxLDL组SMC在 5mL含 10 %小牛血清的DMEM中 (含oxLDL ,终浓度为 10 0mg L)培养 4 8h ;MC上清液组SMC在 5mL含 10 %小牛血清的MC上清液 (由含 1× 10 6 个MC的细胞悬液提取 )中培养 4 8h ;MC上清液 +ox LDL组SMC在 5mL含 10 %小牛血清的MC上清液 (由含 1× 10 6 个MC的细胞悬液提取 )中 (含oxLDL ,终浓度为 10 0mg L)培养4 8h。采用油红O染色检测SMC泡沫化。RT PCR检测SMC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 ,PCR引物序列Ⅰ型胶原为 5′ GACACTGAACCCTTTGTAATG 3′和 5′ GTGAAACTCCCGTCTGCT 3′ ,扩增片段长度为 399bp ;Ⅲ型胶原引物序列为 5′ AGCGGAGAATACTGGGTT 3′和 5′ TGTAATGTTCTGGGAGGC 3′ ,扩增片段长度为 2 88bp ;内参照采用β actin ,引物序列为 5′ GTGGGGCGCCCCAGGCACCA 3′和 5′ CTCCTTAATGTCACGCACGATTTC 3′,扩  相似文献   

16.
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再狭窄形成的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从不同目的基因及转录因子诱骗策略方面总结了近几年来针对平滑肌细胞的基因治疗,重点介绍了诱骗治疗策略的原理、特征、应用及前景,并对载体的选择和输送转染方式进行了回顾,指出了基因治疗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人单纯疱疹Ⅱ型病毒感染对培养的牛主动脉平滑机细胞形态及合成胶原的影响,用50%组织培养感染量的病毒悬液于37℃感染培养的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于倒置显微镜和电镜下观察平滑肌细胞形态改变,以3H-脯氨酸掺入平滑肌细胞合成的3H-羟脯氨酸的量作为测定胶原的指标。结果发现,感染24h后,平滑肌细胞逐渐出现细胞变圆、肿胀和局部坏死脱落等形态改变;感染24、36和48h后平滑肌细胞胶原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提示人单纯疱疹Ⅱ型病毒可能作为一种局部损害因子,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合成,损害中滑肌细胞,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平滑肌细胞PCNA和P27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27表达变化规律。方法30只400~500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手术组(n=24)行球囊损伤大鼠胸主动脉术;对照组(n=6)不行球囊损伤,作为正常对照。于术后2d、7d、14d、28d取胸主动脉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进行形态学、PCNA和P27表达水平检测。结果(1)正常动脉壁不表达PCNA,球囊损伤后开始表达,术后2d时中膜表达显著(24.08±2.35);术后7d出现新生内膜,PCNA在内膜高度表达(35.32±3.46)而中膜表达已明显下降(9.47±1.56);后内膜、中膜表达均逐渐下降,28d时形成显著的新生内膜(0.173±0.030)mm2,管腔狭窄;(2)正常动脉壁显著表达P27(19.29±1.54),球囊损伤后中膜表达迅速下降,2d达最低水平(2.93±0.55),后逐渐回升;14d、28d新生内膜中可见P27表达,并逐渐增多;(3)P27表达与PC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868P<0.001)。结论球囊损伤大鼠主动脉后管壁P27表达下调伴随PCNA表达上调,血管平滑肌细胞恢复增殖能力并向内膜下迁移并过度增殖,从而形成显著的新生内膜、管腔狭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对培养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胶原蛋白合成、分泌及Ⅰ、Ⅲ型前胶原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和转移生长因子β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氚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氚脯氨酸参入及Northern杂交分析。3HTdR,氚脯氨酸参入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PDGF能促进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和胶原蛋白合成、分泌;PDGF能上调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和转移生长因子βmRNA表达。结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能通过上调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和转移生长因子βmRNA表达促进平滑肌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分泌。  相似文献   

20.
凝血酶及抑制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上海第二医科大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戴秋艳综述郑道声审校凝血酶作为细胞内一系列信息反应的中介,在血管损伤后血清平滑肌细胞增生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仅就凝血酶及抑制剂的特性、作用机理及其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关系作一综述。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