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标准大骨瓣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标准大骨瓣与经典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44例,比较其预后。结果伤后GOS评分,标准大骨瓣组72例中,4~5分25例(34.7%),2-3分28例(38.9%),1分19例(26.4%);经典开颅组72例中,4~5分11例(15.3%),2-3分30例(41.7%),1分31例(43.1%),GOS1分及4~5分者两组比较,相差显著(P〈0.01)。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者预后明显优于经典骨瓣开颅术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研究组织化医疗模式下综合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整合为一个一级临床科室——脑系科,建立完善的多学科一体化治疗的组织化医疗网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8例,其中2004年8月至2007年12月在脑系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6例接受组织化医疗模式治疗,作为治疗组;2001年1月至2004年8月分散在我院内科、外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接受传统医疗模式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GCS分别为7.47±5.24、59.74±15.56和13.72±1.06,对照组则分别是16.18±9.89、34.00±10.54、10.84±1.58;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伤残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2.12%(41/66)、13.64%(9/66)、24.24%(16/66)、12.12%(8/66),对照组则分别为20.97%(13/62)、33.87%(21/62),45.16%(28/62)和32.26%(20/62),两组相比较,相差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采用组织化医疗模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改善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可能是一种适合我国基层医院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障碍类型,以及颅脑损伤受损程度、范围及距鉴定间隔时间与智力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82例颅脑损伤患者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82例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者中,以智力障碍为首位,共123例次(67.6%)。(2)伤残等级评定为Ⅶ-Ⅹ级者共142例(78.0%)。(3)智力损害程度与受伤时间距鉴定时间无相关性(X^2=0.41,P〉0.05),但与脑损伤程度有相关性(P〈0.05)。(4)有智力损害组的脑干损伤(30.9%)、脑内血肿(25.2%)的比例高于无智力损害组(分别为16.9%和11.9%;P〈0.01),≥2个脑叶损伤(61.7%)的比例也高于无智力损害组(34.9%;P〈0.05)。结论颅脑损伤所致智力障碍占第1位,脑损伤受损程度与智力损害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伤残等级以Ⅶ-Ⅹ等级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颅脑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婴幼儿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婴幼儿颅脑损伤患者的致伤原因、损伤类型、临床表现、救治方法和预后状况.结果本组年龄15 d~2岁婴幼儿150例,其中坠落伤79例,跌伤35例,共占76.0%;闭合性颅脑损伤126例;开放性颅脑损伤24例.合并颅内血肿62例(41.30%),并发颅骨骨折62例(41.30%).伤后所有婴幼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心率变化;伤后意识障碍147例( 98%);16例(10.70%)有大面积脑缺血表现.本组手术治疗54例,保守治疗96例.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恢复良好131例(87.33%);中残8例(5.33%);重残6例(4.0%);植物生存1例(0.67%);死亡4例,死亡率2.67%.结论婴幼儿颅脑损伤以坠落伤和跌伤较多见,加强监护是避免损伤的重要途径;婴幼儿颅脑损伤的主要临床特点是:生命体征紊乱明显;临床症状与病情不符;颅骨凹陷骨折和颅缝分离多见;外伤后脑缺血多见,且损害较重;组织修复能力强,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醉酒后颅脑损伤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醉酒后颅脑损伤的诊治特点。方法对醉酒后颅脑损伤的53例患者,从外伤因素、患者结构、诊断与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GCS 3-7分31例,治疗后恢复良好13例(41.9%),中、重残者7例(22.6%),植物状态生存1例(3.2%),死亡10例(32.3%);8-12分22例,治疗后恢复良好17例(77-3%),中残4例(18.2%),死亡1例(4.5%)。总死亡率达20.8%(11/53)。结论醉酒后易掩盖颅脑损伤的典型症状,增加了误诊率和死残率,而及时行头部CT检查,早诊早治,防治并发症,重视康复治疗等措施可降低醉酒后颅脑损伤患者的死残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中颅脑损伤所致轻度智力缺损和边缘智力司法鉴定的特点。方法:对236例交通事故司法鉴定中轻度智力缺损(轻度组)68例和边缘智力(边缘组)168例患者的鉴定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案例鉴定时均作头颅CT及脑电图检查。结果:轻度组有88.2%(60/68例)、边缘组有20.2%(34/168例)的患者为中重度以上颅脑损伤(x。=100.2,P〈0.01)。轻度组脑外伤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t=14.1)、昏迷时间(t=4.6)及头颅cT结论(x。=80.7)均明显重于边缘组(P均〈0.01)。轻度组有14.7%(10/68例)、边缘组有36.9%(62/168例)的患者智商检查和鉴定结论不一致。轻度组鉴定时的头颅cT软化灶()(2=41.5)、脑电图异常(X2=76.9)均多于边缘组(P均〈0.01)。结论:轻度智力缺损较边缘智力患者颅脑损伤程度重,头颅CT软化灶及异常脑电图改变多,智商低。  相似文献   

7.
控制体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控制体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106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分为3组:①控温组(36例),将体温控制在35~36℃;②亚低温组(35例),体温控制在33~34℃;③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控温组预后良好率为52.8%(19/36),死亡率为19.4%(7/36);亚低温组良好率为51.4%(18/35),死亡率为17.1%(6/35);对照组良好率为22.9%(8/35),死亡率为37.1%(13/35)。控温组的良好率与亚低温组相比,相差无显著性(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控温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明显低于亚低温组(P〈0.05)。结论控制体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与亚低温治疗相仿,并可有效避免与后者相关的并发症,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之一,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内c-fos基因表达及血浆β-内啡肽的变化在二次脑损伤(SBI)中的作用。方法 1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颅脑损伤组和SBI组。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放免分析测定大鼠脑内c-fos蛋白与血浆β-EP的含量,并对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SBI组c-fos基因表达分别于伤后3h、24h出现两个高峰.伤后3~48hc-fos基因表达均明显高于颅脑损伤组及脑缺血组(P〈0.05)。SBI组大鼠血浆β-EP水平在伤后1h达高峰,至伤后48h仍未恢复正常(P〈0.05),伤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颅脑损伤组和脑缺血组(P〈0.05)。在伤后12hSBI组脑含水量达高峰;伤后3~48h明显高于颅脑损伤组及脑缺血组(P〈0.05)。伤后648hSBI组神经元损伤数目明显高于颅脑损伤组及脑缺血组(P〈0.05)。结论 伤后大鼠脑内c-fos基因表达增加、血浆β-EP水平明显升高参与了SBI后病理生理过程,提示两者同SBI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时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疗法治疗时程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于伤后立即进行亚低温治疗,共7~14d,乙组于伤后立即开始亚低温治疗,共48h,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甲组68例患者恢复良好率66.18%(45/68),死亡率17.65%(12/68);乙组68例患者,恢复良好率39.7%(27/68),死亡率38.24%(26/68),两组患者恢复良好率和死亡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本组病例未发生与亚低温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本结果提示,长时程(7~14d)亚低温治疗较短时程(48h)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颅脑损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72h内)进食对颅脑损伤后应激性胃粘膜损伤(SGML)的预防效果。方法62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伤后72h内进全流质饮食;对照组34例,常规禁食。结果观察组发生SGML5例(17.9%),对照组16例(47.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结果提示早期进流质饮食对颅脑损伤后SGML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的原因。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37例颅脑损伤术中发生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包括迟发性颅内血肿(18例),广泛严重性脑挫裂伤、脑肿胀(8例),创伤后呼吸困难、创伤性休克和术中低血压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6例)及晚期脑疝、血肿压迫时间长(5例)。出院时按GOS评定预后:良好7例,中残6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7例。结论明确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尽早采取相应措施,以取得较好疗效,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总结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过去10年来31例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的病因学、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多数为车祸致伤,重型颅脑伤占26例。原发TIVH17例,继发TIVH14例。脑室出血量按Graeb法分类:1~4分(轻度)12例,5~8分(中度)10例.9M2分(重度)9例。28例合并其他颅脑损伤。伤后6个月GOS评分:死亡14例,植物状态1例,重残2例,中残5例,良好9例。结论闭合性颅脑损伤后TTVH的发生率较低,反映了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目的 分析总结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的致伤原因、损伤类型、临床表现,以及救治方法和预后状况。结果 本组共458例,男性317例,女性141例。年龄1个月~15岁。车祸伤185例,坠落伤159例,二合计占75.1%。闭合性颅脑损伤357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01例。合并颅内血肿162例(35.4%);并发颅骨骨折221例,其中凹陷骨折82例。全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有生命体征变化253例(55.2%);癫痫发作107例(23.4%)。367例施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凹陷骨折复位术等手术治疗,另外91例保守治疗。恢复良好337例(73.6%);中残27例(5.9%);重残12例(2.6%);植物生存7例(1.5%);死亡75例(16.4%)。结论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原发性脑损伤表现重;生命体征紊乱明显;颅骨凹陷骨折和颅缝分离多见;囟门闭合前后临床特征不同;对冲性颅内血肿发生率低;癫痫发生率高;预后较成人好。  相似文献   

14.
326例急性闭合性重型颅脑创伤早期死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通过对颅脑创伤早期死亡资料的分析和讨论,为以后有针对性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326例死亡(1周内)病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导致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 在所有1周内死亡的病例中,顽固性高颅压脑疝居首位,占82%;其他全身合并症8%;原发脑干损伤6%;急性失血性休克4%.而由顽固性高颅压脑疝导致的死亡病例数主要集中在伤后前2 d内,占58%.133例急救手术减压后的死亡均因术后二次出现顽固性高颅压所致.结论 由多种因素导致的顽固性高颅压是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准确地发现顽固性高颅压的原因,早期预防是降低重型颅脑创伤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颞顶部广泛对冲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46例额颞顶部广泛对冲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3~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标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并对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预后良好22例(47.83%),中度残疾6例(13.04%),莛度残废4例(8.7%),死亡14例(30.43%)。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迟发性颅内血肿、脑穿通畸形、脑积水、颅骨缺损综合征等。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是治疗额颞顶部广泛对冲伤(尤其是单侧)的良好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首次CT检查阴性的颅脑损伤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首次CT检查阴性而复查CT阳性的表现和原因。方法通过对首次CT检查阴性而复查CT阳性的54例颅脑损伤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与同期收治的325例首次CT及复查CT均为阴性的颅脑损伤患者(对照组)作比较。结果研究组首次CT检查阴性而复查CT阳性表现为迟发性血肿、脑挫裂伤、脑积水、硬膜下积液、弥漫性脑肿胀、外伤性脑梗塞等,可由不同原因引起。结论熟悉本类颅脑损伤首次CT检查阴性,而复查CT阳性的表现及原因,对于指导检查及治疗,改善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脑疝复位术救治外伤性颞叶钩回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疝复位技术或天幕裂孔切开术对外伤后嵌顿性颞叶钩回疝的救治效果。方法对56例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者应用脑疝复位技术或天幕裂孔切开处理嵌顿性颞叶钩回疝,并与29例常规手术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脑疝复位组56例中,恢复良好25例,中残7例,重残5例,迁延性昏迷4例,死亡15例;预后较好(良好+中残)者占57.1%(32/56),死亡率为26.8%(15/56)。常规手术对照组29例中恢复良好5例,中残2例,重残5例,迁延性昏迷3例,死亡14例;预后较好(良好+中残)者占24.1%(7/29),死亡率为48.3%(14/29)。两组患者死亡率及恢复较好(良好+中残)者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发生脑疝嵌顿时,对于单侧瞳孔散大时间在2h以上,或已经出现双侧瞳孔散大但持续时间在1h以内者,结合脑疝复位或天幕裂孔切开术,能显著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影响脑挫裂伤出血进展(HPC)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216例脑挫裂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HPC的危险因素。结果 216例脑挫裂伤中,84例发生HPC,发生率为38.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期吸烟、入院血清离子钙水平<1.12 mmol/L、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初始血肿体积>4.0 ml为HP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脑挫裂伤病人,如果存在长期吸烟史、血清离子钙<1.12 mmol/L、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初始血肿体积>4.0 ml,应注意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治HPC。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血浆组织因子(TF)水平,探讨二者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行开颅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5例,根据术后颅脑CT复查是否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分为非迟发性颅内血肿组85例,迟发性颅内血肿组30例.收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