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其进行性发展会导致患者右心室功能减低,而对右心室功能的评价在患者病情评估、治疗决策、疗效和预后判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一批心功能定量检测新技术。现就常用定量检测技术在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右心室功能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右心室功能的准确评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鉴于右心室几何形状复杂,传统影像检查方法对于其功能评价的准确性受到制约。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及应变率成像(SRI)技术的临床应用,多层螺旋CT时间分辨率提高及对比剂注射方案的优化,CMRI电影及相位对比技术的发展,放射性核素的各种新技术在心脏形态和功能评价中取得突破,使得影像技术客观、准确、定量地评估COPD病人右心室功能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右心室功能的准确评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鉴于右心室几何形状复杂,传统影像检查方法对于其功能评价的准确性受到制约。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及应变率成像(SRI)技术的临床应用,多层螺旋CT时间分辨率提高及对比剂注射方案的优化,CMRI电影及相位对比技术的发展,放射性核素的各种新技术在心脏形态和功能评价中取得突破,使得影像技术客观、准确、定量地评估COPD病人右心室功能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继发右心功能不全,增加病人死亡风险。COPD病人右心室功能改变的精准及多方式影像评价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超声心动图、CT、心脏MR成像、放射性核素等成像技术是目前无创性评价COPD右心室功能改变的主要方法。就COPD导致右心室功能改变的机制以及各种影像技术的应用进展及其优劣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其右心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将医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纳入观察组,另外选择90例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对两组受检者右心功能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右房室瓣环侧壁收缩期组织速度及右心室面积变化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右心室侧壁基底段纵向应变率及右房室瓣环收缩期位移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右心室面积、右心室基底段内径、右心房左右径和上下径、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及胸骨旁长轴切面右心室流出道近端内径、剑突下右心室侧壁厚度及肺动脉内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组织多普勒a波峰值、组织多普勒e波峰值、右房室瓣舒张晚期A波峰值、右房瓣舒张早期E波峰值及E/e值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E/A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心动图可有利于临床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右心功能,从而为临床治疗及评估患者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s,COPD)是一类重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空气滞留于肺泡腔内,从而发生呼气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残气量增多,其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存在于中央气道、外周气道、肺实质和肺的血管系统,诊断和检测传统上多依赖于临床肺功能检查(PFT)。美国胸科协会(ATS)在2004年颁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近年来胸部CT评价COPD的研究发展迅速, 但缺乏一致性认识。为此,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牵头组织心胸学组专家, 参考国际COPD的诊疗现状, 结合我国胸部CT临床实践, 经反复讨论形成以下共识, 包括COPD临床诊断, 胸部CT检查前准备及扫描方案, 胸部CT定性、定量、功能评价, COPD急性加重及合并症的胸部CT评价以及胸部CT结构化报告。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与气道和肺部慢性炎症、氧化应激(氧化/抗氧化失衡)、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等有关,其中氧化应激直接损伤气道和肺组织,导致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促进炎症反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极其重要作用。抗氧化治疗可增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应激损伤,维持氧化/抗氧化动态平衡。但需对氧化应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更深层次探讨,从而为抗氧化治疗药物的研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规范管理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门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30例,全部符合2014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所有患者均给予规范管理12个月后,评估患者症状、肺功能。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规范管理有效。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需要严格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呈进行性恶化性发展,随病情进展将发生肺血管结构重塑、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甚至导致死亡。CT肺动脉成像(CTPA)通过测量肺动脉及右心室各径线,可观察双肺及胸腔的情况,从而对COPD的病变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同时能够提供右心改变的信息,完成诊断并评估其严重程度。当CTPA联合超声及MRI检查时,可为临床选择治疗决策提供更多信息。就CTPA在COPD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摘要目的本研究摘要目的是评价低剂量CT迭代重建技术(IR)替代常规剂量CT定量评估伴或不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气管。方法 50例病人(平均年龄69.2岁,1 s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0T MR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心脏功能及形态学改变的评估作用.方法:使用15头健康中国小型猪,采用木瓜蛋白酶及胰蛋白酶建立早期COPD动物模型,自建模开始第0、5、10、15、20周行心脏MRI扫描,测量并分析心脏功能参数及各形态学指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同期进行肺功能测量,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肺功能各指标与心脏形态学、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在早期COPD的病程中,舒张末期右心室肌质量、右心室与左心室肌质量比均增大,造模组各周舒张末期右心室肌质量、右心室与左心室肌质量比与造模前均存在显著差异(P均=0.001);右室舒张末期容积随疾病进展而逐渐减少,但仅造模前与造模后第20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右室射血分数(RVEF)在造模第20周末与造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舒张末期右心室肌质量与呼气气道阻力(Re)、吸气气道阻力(Ri)、功能残气量(FRC)、肺总量(TLC)均相关(r=0.422、0.381、0.360、0.262,P均<0.05);舒张末期右心室与左心室肌质量比与Re、Ri、FRC、TLC均相关(r=0.401、0.350、0.357、0.283,P均<0.05);右室舒张末容积与Ri、FRC、TLC均呈负相关(r=-0.343、-0.343、-0.259,P均<0.05).结论:MRI可评估早期COPD引起的心脏功能及形态改变,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及舒张末期右心室与左心室肌质量比是重要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胸内科临床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一直以来均属于重度危险性疾病,一旦发病需要及时迸人重症监护病房迸行针对性护理诊疗.根据临床资料显示,全球范围内每年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患者将近300万人,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现代疾病死亡率中也排名前五位.我国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一般年龄稍长,患者临床诊疗及康复周期较...  相似文献   

14.
右心室心腔几何形状复杂、解剖结构特殊,准确评价其功能一直是难点。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右心室结构功能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右心功能在循环系统疾病发生、发展、预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骨骼肌功能障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见的合并症, 也是导致COPD患者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常规胸部CT扫描不仅可以评估COPD患者的肺部病变, 而且可以通过定量分析胸部骨骼肌了解COPD的严重程度。本文主要对胸部CT定量评估COPD骨骼肌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西宁地区D-二聚体检测,探讨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对西宁地区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D-二聚体进行分析。结果:D-二聚体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D-二聚体明显下降(P〈0.01)。结论:西宁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D-二聚体水平的监测,在疾病的治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霁峰  黄慧俐  俞洋 《西南军医》2012,14(3):449-450
目的通过对6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肾功能的分析,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肾功能不全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1)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67例50~6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肾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2)对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依据COPD分期进行比较;(3)对肾功能异常的COPD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1)在观察组67例COPD患者中,肾功能不全总发生率26.87%,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2)出现肾功能不全的COPD患者,随COPD分期不同,肾功能分期存在统计学差异;(3)治疗前后,肾功能异常患者的肾功能随COPD的病情得到控制而有所改善。结论调查病例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情况存在统计学意义,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肾功能不全发病风险大于正常人群,进一步考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慢性肾功能不全存在一些共同的致病因素、相互影响的机体病理变化,同时COPD患者长期接受相关治疗也成为导致该类病患肾功能受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骨骼肌功能障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见的合并症,也是导致COPD患者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常规胸部CT扫描不仅可以评估COPD患者的肺部病变,而且可以通过定量分析胸部骨骼肌了解COPD的严重程度。本文主要对胸部CT定量评估COPD骨骼肌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Tei指数在评价海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右心室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在我院2006年至2007年住院的海员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中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38例,正常对照组98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右心Tei指数、肺动脉收缩压等.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右心室等容舒张时间(IRT)及等容收缩时间(ICT)明显延长,射血时间(ET)明显缩短,右室Tei指数明显升高(P<0.01);(2)肺动脉高压组间比较显示肺动脉高压的程度对右室Tei指数有一定影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右心大小组间比较显示右室扩大的Tei指数增大,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Tei指数是评价慢阻肺患者右心室收缩舒张功能简便、敏感、综合的多普勒超声新指标;(2)右心室Tei指数受压力负荷增加影响大,受容量负荷增加影响小,其右室功能受损程度与肺动脉收缩压升高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黄湘予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9):1715-1715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实施系统有效的护理,降低其发病的频率,减轻发病的程度,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对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如进行心理护理、呼吸功能锻炼、合理氧疗、有效排痰、适当运动、营养指导、健康教育等。结果:通过对11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系统有效的护理,112例患者咳嗽、咳痰、气喘症状明显改善,在未进行氧疗时SPO2可达95%,有效率95.7%。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可延缓疾病发展,能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