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HBV血清学标志物(两对半)和HBV-DNA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确定乙肝检测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健康体检者HBV血清学标志物,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法检测HBV-DNA,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76例HBsAg阳性血清中,HBV-DNA阳性321例,阳性率67.44%;乙肝大三阳HBV-DNA阳性率92.17%,小三阳HBV-DNA阳性率为61.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为92.17%,Hbe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乙肝两对半和DNA联合检验在乙肝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乙肝患者94例(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均检测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及乙肝病毒DNA。统计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比较HBV-DNA水平及阳性率,分析HBV-DNA与HBsAg、HBeAg关系。结果:94例乙肝患者中乙肝两对半检测大三阳27例(28.72%)、小三阳40例(42.56%)、其他27例(28.72%);大三阳乙肝患者HBV-DNA水平、阳性率高于小三阳及其他患者(P<0.05);HBV-DNA阳性患者中HBsAg阳性率(96.77%)高于HBeAg阳性率的(48.39%)(P<0.05)。结论:乙肝患者乙肝两对半检测以大三阳、小三阳为主,且与HBV-DNA具有密切关联,可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用PCR方法对180例各型乙肝患者及HBsAg携带者的HBVDNA检测,并与传统的乙肝两对半对照。结果:(1)PCR方法检出HBVDNA101例,阳性率为56.1%;(2)PCR方法诊断HBV感染敏感度高,且特异性高。提示:PCR方法检测HBVDNA能较准确地反映体内HBV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4.
血清HBV DNA是反映体内乙肝病毒复制的直接指标,是血液传染性的标志,也是决定抗病毒策略和考核抗病毒疗效的重要证据,荧光定量PCR是用于检测HBV DNA含量的常用方法。传统的乙肝抗原抗体系统即“两对半”检测已发展到定量技术,本文用Light Cycler^TM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对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损害为主的传染性疾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据统计我国有超过1亿的HBV携带者。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 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即通常所说的“两对半”,  相似文献   

6.
刘怡伶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5):2003-2004
目的:探讨血清中HBV DNA含量及乙肝标志物模式与乙肝后肝硬化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降低乙肝后肝硬化的发病率的方法。方法:收集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检测它的HBV DNA含量及乙肝两对半指标,按照两对半指标的模式进行分组,同时设对照组。结果:在58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共检出“大三阳”、“小三阳”及HBsAg(+)抗-HBc(+)三种模式,其中以“小三阳”及HBsAg(+)抗-HBc(+)为主,阳性率分别为53.45%和32.75%,除“大三阳”的HBV DNA的阳性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模式的HBV DNA的阳性率及三种模式的HBV DNA平均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血清中HBV DNA含量及乙肝标志物模式与乙肝后肝硬化有密切关系,乙肝患者应当结合乙肝两对半指标及HBV DNA含量的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Pre- S2 抗原与乙肝“两对半”的关系。方法:检测HBV感染者Pre- S2 抗原及乙肝“两对半”并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4 4 8例HBV感染者Pre- S2 抗原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阳性率为:(两对半模式) 1、3、5阳性组131例,检出Pre- S2 抗原阳性12 8例,阳性率97.7% ;1、4、5阳性组171例,检出Pre- S2 抗原阳性14 4例,阳性率83.2 % ;1、5阳性组131例,检出Pre- S2 抗原阳性10 9例,阳性率83.2 % ;单纯1阳性组5例,检出Pre- S2 抗原阳性3例,阳性率6 0 .0 % ;2、4、5阳性组3例,检出Pre- S2 抗原阳性1例,阳性率33.3%。结论:HBV感染者Pre- S2 抗原与乙肝“两对半”关系密切,它可以作为HBV病毒感染和复制的指标,并对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Pre-S2抗原与乙肝“两对半”的关系。方法:检测HBV感染者Pre-S2抗原及乙肝“两对半”并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448例HBV感染者Pre-S2抗原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阳性率为:(两对半模式)1、3、5阳性组131例,检出Pre-S2抗原阳性128例,阳性率97.7%;1、4、5阳性组171例,检出Pre-S2抗原阳性144例,阳性率83.2%;1、5阳性组131例,检出Pre-S2抗原阳性109例,阳性率83.2%;单纯1阳性组5例,检出Pre-S2抗原阳性3例,阳性率60.0%;2、4、5阳性组3例,检出Pre-S2抗原阳性1例,阳性率33.3%。结论:HBV感染者Pre-S2抗原与乙肝“两对半”关系密切,它可以作为HBV病毒感染和复制的指标,并对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同血液成份乙肝两对半结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ELISA法测定 176例病人血液不同成份乙肝两对半结果。表明除血球溶血液不宜作HBsAb、HBcAb测定外 ,其他各成份结果与血清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相似文献   

10.
何芸 《中外医疗》2013,32(10):8-10
目的对乙肝表面为阳性抗原的母亲所产下的婴儿,采集其脐带血,并对其乙肝两对半进行检查,通过对新生儿感染乙肝的情况以及乙肝两对半所具有的模式的观察,来对母婴之间乙肝的垂直传播进行有效控制,以降低感染乙肝概率。方法对标本进行离心,并将血清分离出来,采用酶联免疫的吸附试验,对乙肝两对半进行检查。结果脐带血616例新生儿乙肝两对半有352例为阴性乙肝两对半,为总数的57.14%,264例新生儿能够检测出至少1项为阳性,为总数的42.86%,选取同期对血清标本的乙肝两对半进行检测的2786例新生儿,将该研究中的乙肝两对半具体模式列表之后进行对比和匹配,采用χ2检验,结果显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脐带血以及临床中血清标本当中各自的乙肝两对半模式存在着显著差别。大大降低了新生儿的乙肝感染概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患者血清中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ALT与乙型肝炎病毒中DNA的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笔者对1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乙肝病毒DNA(HBV-DNA)含量、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及两对半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肝前S1抗原和乙肝两对半组合模式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HBV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进行分析发现,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1)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率为86.2%,模式(2)中,前S1阳性率为53.6%,模式(3)中,前S1阳性率为48.2%,模式(4)中前S1阳性率为75.9%,模式(5)中未检出前S1抗原。HBeAg阳性组前S1阳性率为83.8%,HBeAg阴性组前S1阳性率为50.8%。结论:前S1抗原与HBeAg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是HBV复制的可靠指标之一,与乙肝两对半同时检测可更准确反映HBV复制状况。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血清特异性抗原抗体和HBV DNA定量的检测。2002年1月~2003年3月,我们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定位,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并与乙肝血清标志物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血清标本存放时间对乙肝两对半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标本存放时间对乙肝两对半定性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对血清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 ,用酶标仪进行吸光度检测及S/CO值记录。通过对 2 90例血清标本在不同时间、存放条件进行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结果 在室温下保存的血清标本HBsAg从第 9d、HBsAb从第 5d、HBeAg从第 7d开始发生明显变化 (P 均<0 .0 1) ;在 4~ 8℃保存的血清标本HBsAg从第 14d、HBsAg从第 7d、HBeAg从第 14d开始发生明显变化 (P均 <0 .0 1)。在 -80℃低温冰箱保存的血清标本HBV血清标记物在 4个月内均保持稳定 (P均 >0 .0 5 )。结论 血清标本保存时间及条件直接影响乙肝两对半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妇乙肝两对半各项定值与母婴传播的相关性。方法:用时间分辨检测149例乙肝孕妇临产前及其所生婴儿(24h内,肌注乙肝疫苗前)两对半各项定值。结果:149例乙肝产妇所生婴儿有54例HBsAg阳性,母婴传播率36.24%(54/149)。其中模式1母婴传播率65.12%;模式2母婴传播率57.14%;模式3母婴传播率24.00%;模式4母婴传播率18.00%。结论:模式1母婴传播风险最高,模式2次之,模式3第3,模式4最小;当孕妇HBeAg值≥5PEIU/mL时,母婴传播风险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我区饮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目前HBsAg携带情况以及HBsAg阳性者乙肝病毒“两对半”感染模式。方法:应ELASA酶标法对10493名从业人员及766例HBsAg阳性者进行了HBV感染检测。结果:我区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为7.3%,略低于全国及邻近区的平均水平,但传染模式中具有传染性的大三阳、小三阳模式占HBsAg阳性数的63.19%。结论:对HBsAg阳性者要做好早发现、早治疗、早调离,对HBV未感染者应普及乙肝疫苗接种,增强抵抗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乙肝两对半检测HBSAg阳性患者进行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检测并对比分析,进而体现乙肝病毒PreS1检测的临床价值。芳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176例乙肝HBsAg阳性患者PreS1和两对半进行检测,比较各组PreS1及乙肝两对半结果,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血清乙肝病毒PreS1测定可以完善和补充乙肝两对半的检测,对HBV感染、复制及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血清HBV DNA与乙肝病型及e系统之间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HBV DNA与乙肝病型及e系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法对31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及乙肝患者进行血清HBV DNA检测,同时用ELISA法进行乙肝标志物测定。结果 各病型HBV DNA阳性率以慢性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最高,与急性肝炎肝硬变组比较差异显著;HBeAg阳性病例中HBV DNA阳性率以无症状携带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组最高,与慢性肝炎(中)、肝硬变组比较差异显著;在  相似文献   

19.
乙肝两对半试剂盒采用ELISA原理,适用于血清或血浆标本,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广泛应用于各类医院实验室。通过对临床乙肝两对半检测的观察,存在一些影响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检验结果的正确表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乙肝两对半各种模式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乙肝两对半检测中HBsAg阳性的各种模式,探讨其相应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4 480例受检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进行检测.结果 54 480例检测者中,HBsAg阳性者有7 520例,占13.8%,其中"大三阳"有1 641例,占21.90%,"小三阳"有5 019例,占66.74%.其余各种模式共有854例,占10.89%.结论 HBsAg阳性的13种模式中,"小三阳"所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