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吴非飞  李正恭 《重庆医学》2003,32(4):495-495
目的:对临床诊断或拟诊断冠心病者作冠状动脉造影后对比分析。结果:心肌梗塞后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高;心律失常组;室性早搏(指成对、频发、运动后2min内出现,或同时伴有ST-T改变)相对意义较大;而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阳性率低。心绞痛组:休息心电图ST-T改变与活动平板试验阳性结果相似,约38%显示冠状动脉异常。结论:临床诊断冠心病宜慎重,除注重临床胸闷、胸痛、心律失常、活动平板试验外,还要2项以上冠心病危险因子,结合无创检查(如超声心动图),才考虑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对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查对于诊断冠心病意义的评价。方法分析我院1994-2004年以“冠心病”住院的236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表现。结果236例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为心肌梗死的68例;ST—T缺血改变的88例;心律失常的45例;有“冠心病”症状.但心电图表现正常35例。结论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高,特异性低。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心电图ST—T缺血改变、心律失常和心电图表现正常而有冠心病的常见症状时.要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而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3.
谭小强 《右江医学》2004,32(1):31-31
目的 探讨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存在ST T改变对可疑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9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有无冠心病易患因素分为两组 ,其中 :A组为有冠心病易患因素且存在ST T改变患者 5 2例。B组为无冠心病易患因素但有ST T改变患者 44例。两组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A组病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3 6例 ,阳性率为 69.2 3 %。B组病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 7例 ,阳性率为 15 .91%。结论 ST T改变在有冠心病易患因素患者的诊断中有重要地位 ,而单纯ST T改变不能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临床上常根据典型的胸痛、心电图ST—T改变、心肌酶谱正常而诊断。但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普及,却发现一些临床诊断明确的病例冠状动脉造影并无异常。现将我院2005--2010年收治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典型胸痛患者心电图有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不典型胸痛且心电图有ST—T改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冠咏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3例不典型胸痛且心电图有ST—T改变患者,冠脉造影证实有冠心病者占77.36%(41/53).冠状动脉正常组占22.64%(12/53),其中3例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3例为心肌桥,4例为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结论:不典型胸痛且心电图有ST—T改变患者误诊率仍较高,临床上仍应作冠脉造影,以明确冠心痛诊断.静息与胸痛时心电图有无动态改变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郑立文  毕力 《吉林医学》1997,18(5):282-282
心电图的阳性ST—T变化常做为诊断冠心病的一个指标,尤其是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心律失常的患者。但冠脉造影检查有时发现患者并不具有冠脉病变。我们对29例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进行分析。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72例病人中,男57例,女15例,年龄28岁~72岁(平均年龄49.6岁),心电图具有ST—T改变(ST段下移0.05~0.ZmV、T波倒置)者47例,单纯T波改变(T波低平、倒置,最深0.6mV)者25例,按照WHO有关冠心病、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临床诊断冠心病42例,心肌梗塞16例,可疑冠心病14例。伴随疾病:高血…  相似文献   

7.
国内十分重要的心电图学专著认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除持续存在ST—T改变外,还可表现为运动试验中的ST—T改变。这种心电图特征,临床又无引起ST—T改变的其他明显病因时,就可以诊断冠心病。近5年来随着我地区及我院开展冠脉造影后,对存在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持续ST—T改变者,冠脉造影正常的24例临床资料及误诊为冠心病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使心肌供血不足而产生的心肌缺血综合征.临床上常根据典型的胸痛、心电图ST—T改变而诊断。但随着冠脉造影检查的普及,却发现一些临床诊断明确的病例冠脉造影并无异常。现将作者近2年治疗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83例临床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病人ECG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3例ACS冠状动脉病变ECG检出阳性率为67.6%;非ST段抬高的ACS以多支中、重度血管病变为主。ST段抬高的前壁心肌梗死以前降支病变为主,下壁心肌梗死以右冠状动脉病变为主。结论ECG对ACS诊断价值较大,但单纯通过ST—T异常诊断冠心病易导致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初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决定是否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重要性。方法 对临床初诊为CHD患者的心电图和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表现有CHD临床症状的66名患者中,心电图检查无心梗及ST—T特征性改变者12人,冠状动脉造影后无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者12人,符合率为100%,心电图检查有心梗及ST—T改变者54人,冠状动脉造影后确定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者41人,符合率为76%。结论 对心电图表现无特征性改变、具有CHD临床症状的患者,行CAG检查可有效排除CHD;对心电图表现有特征性改变的CHD患者,及早行CAG检查。可为CHD患者尽早做出正确诊断,明确冠状动脉病变部位。为及早行介入疗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拟诊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与静息心电图改变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关系。方法从发作性胸部闷痛为主诉和(或)伴静息心电图改变的患者中,筛选出符合或者疑似心绞痛,经心脏超声、胸片等辅助检查排除了其他心脏病患者300例。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即1组为临床症状表现为非典型性心绞痛患者,心电图表现有非特异性ST—T改变;2组为临床症状表现为典型性心绞痛患者,静息心电图表现为正常:3组为临床症状表现为典型性心绞痛患者,静息心电图表现为缺血性ST—T改变。分别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300例患者造影阳性204例,1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28例(28%),2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76例(76%),3组冠状动脉造影全部为阳性(100%),1组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中2支或3支血管病变共16例(16%),2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中2支或3支血管病变共51例(51%),3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中2支或3支血管病变共92例(92%),1组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相关性高,而非典型性胸痛或者心电图仅有非特异性ST—T改变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低,而且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患者2支或3支病变的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2.
倪艳  于鸿 《吉林医学》2009,30(17):1963-1963
目的:探讨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性。方法:对160例有ST—T改变的患者行18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并对ST—T改变与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60例ST—T改变有动态变化的患者确诊冠心病例数为42例,符合率70.0%,而100例ST—T改变始终无动态变化的患者确诊冠心病例数为40例,符合率40.0%。结论:ST—T改变无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可靠性小,应尽早行冠脉造影明确诊断;ST—T改变有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CHD)可靠性大,对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健 《伤残医学杂志》2013,(11):210-212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中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探讨心房纤颤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62例房颤患者均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冠脉狭窄≥50%诊断冠心病。持续性房颤26例,阵发性房颤36例;37例无体表心电图ST-T改变,25例有体表心电图ST—T改变。结果:26例持续性房颤中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50%者12例(46.2%);36例阵发性房颤中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50%者4例(11.1%)。25例心电图有缺血型ST—T改变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150%11例(44%);37例无缺血型ST-T改变,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150%者8例(21.6%)。结论:不能盲目以冠心病作为中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改变的原因及其临床归宿,即存在还是一个误区。方法:随机抽取1993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因胸痛而住院病人共1440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分析静息心电图持续性ST段异常的可能原因。结果:12导联心电图正常者293例,异常者1147例,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两名均异常者(真阳性)800例,均正常者(真阴性)186例,有107例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者静息心电图为正常,有347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而静息心电图异常被诊断为冠心病。包括心肌病、高血压、糖尿病、电解持紊乱等。结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概念理论上存在,实际上可能并不存在。即使有十分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多数情况下心肌的血液供需之间处于平衡状态,可不存在临床缺血的症状(心绞痛),也可能不发生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但这是一种低水平的平衡,任何一个轻微活动使平衡破坏,临床出现心绞痛,心电图可出现缺血性改变。而持续性ST—T改变或许不是由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而应寻找其他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有典型心前区疼痛和高血压史患者的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对80例有典型心前区疼痛史伴心电图ST-T改变,临床拟诊断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35~78岁。结果 8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冠状动脉狭窄直径≥50%)39例(48.75%),阴性41例(51.25%);冠心病组39例患者中,心电图ST-T改变29例(74.36%),非冠心病组41例患者中,心电图ST-T改变20例(48.78%)。结论 临床依据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应慎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分析520例静息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正常108例,其中心电图正常者40例,异常者68例,包括AMI溶拴后6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肥厚型心肌病2例,高血压病13例,风湿性心瓣膜病3例,心律失常16例,单纯ST—T改变23例。冠状动脉造影异常者412例,心电图正常者81例,单支血管病变31例,双支血管病变45例,三支血管病变5例;心电图异常者331例,其中冠状动脉先天畸形3例,9例.心电图改变轻微。结论: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仍有很高的价值,但仍有1/4—1/5的患者发生误诊和漏诊,心电图正常不能排除冠心病,心电图异常并非都是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仍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  相似文献   

17.
对临床诊断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97例行冠脉造影检查并与临床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阳性59例(60.8%);典型心绞痛46例及心电图ST-T动态改变或动态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者造影阳性35例(76.1%)显著高于不典型心绞痛6例(18.8%)。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方法。严格掌握心绞痛诊断及心前区不适时常规心电衅动态变化是提高冠心病临床诊断正确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运动平板试验心电图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行运动平板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所得主要病变血管将患者分为右冠组11例、左前降支组21例及回旋支组18例,分别对三组患者运动平板试验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各组患者运动平板试验中ST段改变导联的差异.结果 右冠组:下壁导联(Ⅱ、Ⅲ、avF)ST段改变者明显高于其他导联ST段改变者;左前降支组:前壁导联(V4-V6)ST段改变者明显高于其他导联ST段改变者;而回旋支组各导联ST段改变者未见统计学差异.三组间比较,ST段改变导联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运动平板试验的心电图可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大致定位,临床可参考治疗.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和几种检查手段诊断效果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和几种检测手段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国内近10年来发表的临床诊断或拟诊冠心病。且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和/或动态心电图、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超声心动图的病例,对其归纳分析。结果 在临床诊断或拟诊冠心病19180例病例中,有66.6%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作为对照,核素心肌显像的诊断灵敏度为88.7%,静息超声心动图为65.7%,负荷超声心动图为74.2%,负荷心电图69.2%,运动心电图74.3%,动态心电图为63.0%。结论 建议对有胸痛、胸闷主诉且静息心电图有ST—T阳性改变的患者,临床进行冠心病诊断时应当谨慎,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静息心电图(ECG)上ST—T改变于冠脉造影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探讨心电图ST—T改变能否作为诊断冠心病的诊断依据。方法选择冠脉造影结果均为阳性的冠心病患者156例,回顾性分析其心电图结果,同时对病变的冠状动脉进行分组,观察心电图与不同病变动脉之间的关系。结果全部156例CAG阳性患者ECG出现ST-T改变的有104例,阳性率为66.6%;单支病变64例,ECG阳性为36例,阳性率56.2%;双支病变53例,ECG阳性为33例,阳性率62.2%;三支及左主干病变39例,ECG阳性为33例,阳性率84.6%。在57例左前降支单支病变中出现前壁心电图ST—T改变的有18例,定位符合率为31.5%。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的病例中心电图ST-T改变的阳性率更高。结论静息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要和其他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相结合;心电图相关导联ST-T的改变对心肌缺血的定位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