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1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文献记载名称较多,尚不统一,有胃瘫、残胃排空延迟症、胃麻痹等名称,是胃手术后近期并发症,不伴有吻合口或输出空肠袢机械性梗阻的残胃无力、排空迟缓。需与机械性梗阻鉴别,防止错误治疗。我院1999年9月—2004年9月收治胃大部切除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1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胃大部切除后,残胃功能性排空延迟症是一种继发性可复性胃功能失调综合征,它是胃手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其发病因素与患者精神因素、饮食不当、残胃本身有关,但其发病主要因素为残胃功能障碍及吻合口水肿。因此,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诊疗的关键在于减轻或消除此2种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3.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处理郭辉光吴孟然孙传东徐宏巩本刚(滨州地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滨州市256610)关键词胃手术;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胃手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是指不伴吻合口或输出空肠袢等机械性梗阻因素的残胃无力、排空延迟、经保守治疗可以恢复的一...  相似文献   

4.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是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是指胃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胃无力、排空延迟,经保守治疗可治愈。我院近年来通过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该症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残胃功能性排空延迟症高危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洪伦 《河北医学》1999,5(7):49-50
残胃功能性排空延迟症(FunctionalDelayedGastricEmptying,FDGE)是远端胃切除后常见功能性并发症。该症是指胃切除后多因素所致的“胃瘫”或“胃无力”,从而在无机械性因素情况下发生的“残胃排空障碍”。发病因素为综合性,本文...  相似文献   

6.
胃手术后残胃的功能性排空延迟症是胃手术后的近期并发症之一。本院近5年行各类胃手术245例,发生残胃排空延迟症14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6年12月共行各种类型胃手术245例,包括胃大部切除术,迷走神经切断术、胃癌根治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共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延迟症14例,占5.7%。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46~79岁,平均61.8岁。原发病中有胃癌9例、胰头癌1例、溃疡病4例。胃重建术式中,毕Ⅰ式3例、毕Ⅱ式9例、Roux-Y吻合术2例。放置胃管时间4~20天,平均9.3天。恢复进食时间11~21天,平均15.4天。术前合并症中有Ⅱ型糖尿病2例,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克%)2例,幽门梗阻1例。  相似文献   

7.
胃排空延迟症,也称胃无力症,是腹部手术后少见的早期并发症。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据报告发生率为3%-4%。若对本病认识不足,常易误认为吻合口或输出袢机械性梗阻而作不必要的手术探查。本院1992—2005年共发生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8例,均采用大剂量吗丁啉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是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是指胃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胃无力、排空延迟,经保守治疗可治愈。我院近年来通过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该症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胃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又称胃无力症、胃瘫是胃切除术近期并发症的一种。本病易误诊为输出端机械性梗阻,而误行手术治疗,故对本病的认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例胃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病人进行病因和治疗观察分析。结果:均发生于术后4~12天,胃大部分切除术胃空肠毕Ⅱ式吻合病人发病率最高,均经消化道造影、胃镜检查确诊,经保守治疗后均治愈。,结论:胃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多因素的,残胃和输出袢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消化道造影、胃镜检查对于排除机械梗阻和确诊有决定性意义,一般采取非手术治疗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11.
胃大部切除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是胃大部切除后继发功能性排空延迟所引起的一组症侯群,临床上时有发生,若处理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提高对本症的认识,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自1980.1~1993.12月施行胃大部切除术1329例,其中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2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治。方法对4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非手术治疗4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应坚持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痊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治。方法对4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非手术治疗4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应坚持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痊愈。  相似文献   

14.
马振栋 《微创医学》2002,21(5):645-646
胃术后残胃无力症也称为胃排空延迟综合征,是一种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胃术后常见的、通过非手术治疗可以恢复的早期并发症之一.但有时被误诊而导致不必要的手术,致使病情加重,甚至威胁生命.本文总结了近5年来共遇到的6例予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胃大部切除术致残胃无力症 (亦称残胃排空延迟综合征 ) ,是指胃各种术后的一种功能性残胃排空障碍 ,因发病率低 ,缺乏对本症的诊断经验 ,往往被误诊而反复手术 ,导致恢复延长。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但仍有因误诊而遭多次手术的报道。我院 1988~1998年间共收治残胃无力症 6例 ,均经非手术治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例中男 4例 ,女 2例。年龄 32~ 66岁。胃溃疡 1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例 ,胃窦癌 3例。1.2 手术方式  6例均行胃大部切除术 (胃癌行 RI式 ) ,B 式吻合 5例 ,B 式结肠后胃空肠吻合 1例。1.3 典型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1995年至 2 0 0 2年 38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 16例进行分析。结果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率 4 .1%。经保守治疗 ,全部治愈。结论 :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明确本病诊断的重要方法。术后残胃蠕动功能的改变及吻合口水肿是残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手术越大、越复杂 ,合并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贫血及电解质紊乱 ,可导致本病发病率增高 ,本病经保守治疗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例胃癌手术后出现的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经保守治疗可治愈。结论保守治疗对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病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施行的412例胃切除术后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胃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均发生于术后6~12d,行非手术治疗,10~28d均痊愈;结论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为多种因素综合所致,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确诊及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重要手段,非手术治疗均可痊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的病因,寻找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以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的26例,对其发生率、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及诱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胃镜、x线检查等对胃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的诊断有价值,经综合性非手术治疗,患者均在术后10~35天内恢复胃动力,部分患者可延迟至6~8周以上。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可通过综合性保守治疗恢复,不需再手术。  相似文献   

20.
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又称为“胃瘫综合征”。有文献报道发病率为0.2%~4.6%。我院8年间行胃癌根治术160例,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5例,发病率3.1%。就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