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以溴吡斯的明普通片为对照,通过多剂量口服给药后,评价溴吡斯的明缓释片的药动学和生物利用。方法 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2组,采用自身交叉对照实验,多剂量口服溴吡斯的明缓释制片或普通片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溴吡斯的明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结果 溴吡斯的明普通片与缓释片给药后,药动学参数如下:tmax分别为(2.00 ± 0)h和(4.00 ± 0)h; Cmax 分别为(25.477 ± 0.177)mg•L-1和(19.236 ± 0.446)mg•L-1;AUC0-∞分别为(321.424 ± 4.955)mg•h•L-1和(370.083 ± 12.229)mg•h•L-1;与普通片相比,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9.15%。结论 溴吡斯的明缓释片具有缓释动力学特征,与普通片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2.
溴吡斯的明N-三甲基壳聚糖包衣脂质体兔体内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N-三甲基壳聚糖(TMC60)包衣溴吡斯的明脂质体(PB-L)在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9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采用自身交叉对照实验,分别单剂量口服TMC60包衣PB-L、未包衣PB-L及市售PB普通片,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PB的浓度,用DAS2.1.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计算包衣PB-L及未包衣PB-L相对于市售PB普通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TMC60包衣PB-L、未包衣PB-L及市售PB普通片在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15.131±0.244)mg·L-1,(15.430±0.512)mg·L-1和(17.596±0.484)mg·L-1;tmax分别为(4.52±0.24)h,(4.05±0.15)h和(2.33±0.28)h;AUC0-∞分别为(252.928±5.014)mg·h·L-1,(222.644±4.243)mg·h·L-1和(196.553±2.982)mg·h·L-1;TMC60包衣PB-L及未包衣PB-L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28.682%、101.573%,经方差分析、双单侧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TMC60包衣PB-L比市售普通片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P<0.05),未包衣PB-L与普通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C60包衣PB-L可显著提高兔体内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3.
溴吡斯的明缓释片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溴吡斯的明缓释片与其普通片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2组,采用自身交叉对照实验,单剂量口服溴吡斯的明缓释片或普通片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溴吡斯的明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溴吡斯的明普通片与缓释片给药后,药动学参数如下:tmax分别为2 h和 ...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溴吡斯的明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和体内药代动力学,并研究其体内外相关性。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XD释放度测定第二法,以磷酸缓冲液为释放介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溴吡斯的明的累积释放百分率。6只新西兰兔采用自身交叉给药方案,单剂量口服溴吡斯的明缓释片和普通片后,采用HPLC-紫外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体内血药浓度。结果溴吡斯的明缓释片12 h体外累积释放率达98.6%,其体内药动学参数如下:tmax为(4.001±0.004)h;Cmax为(15.442±0.215)mg/L;AUC0-∞为200.557±3.357。Loo-Riegelman法计算溴吡斯的明缓释片体内外的相关性,其体内累积吸收百分率与体外累积释放百分数X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为:fa=0.485 1 fr+3.837 7,r=0.986 5,大于临界值r6,0.01(P<0.01)。结论溴吡斯的明缓释片释放行为的体内外相关性显著,通过体外释放行为可预测其体内释放动力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溴吡斯的明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和体内药代动力学,并研究其体内外相关性.[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XD释放度测定第二法,以磷酸缓冲液为释放介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溴吡斯的明的累积释放百分率.6只新西兰兔采用自身交叉给药方案,单剂量口服溴吡斯的明缓释片和普通片后,采用HPLC-紫外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体内血药浓度.[结果]溴吡斯的明缓释片12h体外累积释放率达98.6%,其体内药动学参数如下:tmax为(4.001±0.004)h;Cmax为(15.442±0.215)mg/L;AUC0-∞为200.557±3.357.Loo-Riegelman法计算溴吡斯的明缓释片体内外的相关性,其体内累积吸收百分率与体外累积释放百分数X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为:fa=0.4851,fr+3.8377,r=0.9865,大于临界值r6.0.01(P<0.01).[结论]溴吡斯的明缓释片释放行为的体内外相关性显著,通过体外释放行为可预测其体内释放动力学.  相似文献   

6.
溴新斯的明多囊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溴新斯的明多囊脂质体(neostigmine bromide multivesicular liposomes,NB-MVLs)与溴新斯的明(neostigmine bromide,NB)注射剂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 12只健康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组,分别单次皮下注射给予SD大鼠NB-MVLs或NB注射剂(0.15 mg/kg).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NB的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分析.结果 NB-MVLs与NB注射剂给药后,测得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35.56±4.62) mg·h· L-1和(15.97±5.22) mg·h·L-1,峰浓度(Cmax)分别为(2.49±0.31) mg/L和(4.61±0.91)mg/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2.40±0.89)h和(0.45±0.11)h,半衰期分别为(15.14±6.81)h和(1.79±0.27)h,AUC0-t、AUC0∞及Cmax采用DAS 2.1.1软件进行双单侧t检验和[1-2α] 90%可信区间考察,Tmax采用Wilcoxon非参数检验,生物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NB-MVLs与NB具有生物不等效性.结论 将NB制成多囊脂质体后,生物利用度明显提高,释放药物平稳缓慢,NB-MVLs与NB具有生物不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阿魏酸哌嗪分散片与阿魏酸哌嗪片在人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二者是否等效. 方法 18名志愿者随机交叉单次口服阿魏酸哌嗪分散片或普通片200mg后,采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两者的药动学参数,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分散片和普通片的药-时曲线符合口服吸收一室模型.T1/2ke分别为(0.57±0.45)和(0.57±0.46)h;Tmax分别为(0.35±0.22)h和(0.31±0.13)h;Cmax分别为(2.99±1.46)mg·L -1和(3.01±1.55)mg·L-1;AUC(0~T)分别为(2.20 ±1.12)和(2.07±1.00)mgh·L-1.阿魏酸哌嗪分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06.80±15.65)%,经方差分析、双单侧t检验及(1-2α)置信区间法统计分析,各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阿魏酸哌嗪分散片与普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盐酸吡格列酮分散片与普通片的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试验设计随机等分成两组,单剂量口服30mg两种制剂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格列酮的血药浓度。结果:盐酸吡格列酮分散片和盐酸吡格列酮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AUC0-24分别为(13.80±4.11)μg·h/mL和(13.14±3.50)μg·h/mL,AUC0-∞分别为(14.68±4.27)μg·h/mL和(14.00±3.77)μg·h/mL,Cmax分别为(1.99±0.61)mg/l,和(1.82±0.50)mg/L,Tmax分别为(1.51±0.73)h和(1.68±0.82)h,两种制剂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差异。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5.35±15.44)%。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分散片与普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溴新斯的明普通片与缓释片在新西兰兔体内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6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成2组,进行双交叉自身对照试验.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兔血浆中的药物浓度,采用DAS 2.0软件处理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溴新斯的明缓释片与普通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达峰时间(peak time,Tmax)分别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进口补铁药力蜚能为参比,比较自制多糖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8只毕格犬,采用单剂量(3.0mg·kg-1)、随机、自身交叉对照试验设计,空腹灌胃给予自制多糖铁与力蜚能,采集 24h内动态血浆标本,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铁质量浓度并计算ρmax、tmax、AUC0~t、AUC0~∞相对生物利用度等相关参数.结果:多糖铁胶囊和力蜚能胶囊的ρmax分别为(2.63±0.94)、(2.29±0.76)mg·L-1,tmax 均为(4.00±0.00)h,AUC0~t 分别为(34.25±11.26)、(34.36±13.65)mg·h·L-1,t1/2 分别为(20.40±8.36)、(24.81±11.74)h,AUC0~∞分别为(64.39±33.99)、(72.86±39.08)mg·h·L-1.结论:多糖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7.689%.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缬沙坦分散片与胶囊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单剂量空腹口服缬沙坦分散片和胶囊各80 mg,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清中缬沙坦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DAS 1.0统计软件处理,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缬沙坦分散片与胶囊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Cmax、Tmax、AUC0-36h分别为:(3.715±1.895) h和(3.585±1.901) h、(1.797±0.539)μg/ml和(1.848±0.647)μg/ml;(2.350±0.489) h和(2.425±0.438) h、(10.786±3.794)μg·h-1·ml-1和(10.52±3.961)μg·h-1·ml-1。分散片与胶囊比较,分散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1.6±40.7)%。结论: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氟比洛芬口崩片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6只受试兔随机分成2组:单剂量交叉口服氟比洛芬口崩片1片(50 mg/片)和普通片1片(50 mg/片),于一定时间采集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4 h内的血浆药物浓度.采用DAS2.0软件对有关参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氟比洛芬口崩片和普通片T_(1/2)(h)分别为(7.072±1.102)和(6.338±1.913),C_(max)(μg/ml)分别为(11.473±0.542)和(11.558±0.437),T_(max)(h)分别为(0.292±0.102)和(0.917±0.129),auc(0-t)(μg/ml·h)分别为(77.441±10.677)和(76.741±11.890),AUC(0-∞)(μg/ml·h)分别为(84.836±12.588)和(83.305±16.980).氟比洛芬口崩片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7%.结论 氟比洛芬口崩片与普通片具有生物学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复方姜黄素(姜黄素、胡椒碱)普通片(普通片)和复方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分散片(分散片)家兔体内药动学特性的异同.方法:1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普通片和分散片2个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液质联用技术测量两组家兔分别灌服普通片和分散片(姜黄素42mg·kg-1)后0、5、10、20、30、45、60、90、120、150、180、240、360和480min内血浆含量,DAS2.1软件计算单次给药后姜黄素的药动学参数.结果:药后5~480min内,分散片兔姜黄素血药浓度均高于同一时间的普通片;分散片与普通片姜黄素均不符合一、二、三室模型;与普通片相比,分散片AUC0-480、Cmax、tmax均有显著性增加(P<0.01),Vd、MRT0-480、MRT0-∞,和t1/2均有显著性减小(P<0.01),AUC0-∞、CL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对生物利用度为474.70%.结论:分散片较普通片有生物利用度高、、药后血药浓度与峰浓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口感良好的溴吡斯的明口腔崩解片,并优化处方。方法采用溶剂蒸发-沉积法制备固体分散体掩盖药物苦味,以崩解时间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结果制备的口腔崩解片表面完整光洁,口感良好,能在30s内崩解完全。在水中0.5min内的药物溶出率约为8.5%,释药量约为2.5mg,低于苦味阈值(约3mg);在0.1mol/L盐酸介质中,2min累积溶出率大于95%。结论制备的口腔崩解片处方合理,工艺可行,方便患者服用。  相似文献   

15.
钟敬波  邢维鹏 《中国热带医学》2007,7(7):1213-1214,1222
目的 制备司帕沙星分散片,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以崩解时间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确定最佳处方,并与普通片进行了体外溶出度的比较.结果 最佳处方在1min内全部崩解,溶出速度远大于普通片,符合分散片的各项质量指标.结论 司帕沙星分散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