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患者弥散张量成像(DTI)皮层下灰白质微结构变化与整体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的独立相关性。方法 66例SIVD患者(其中认知障碍非痴呆组30例,认知功能正常组36例)行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RI)和DTI检查,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画钟试验(cDT)分别评价其整体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比较两组患者常规MRI上脑形态学指标及皮层下灰白质的DTI参数,分析与SIVD患者认知功能相关的影像学独立相关因素。结果与认知功能正常(NCI)组相比较,认知障碍非痴呆(VCIND)组侧脑室周围白质病变(PVLs)分级显著增加(P<0.01),半卵圆中心看似正常白质(NAWM)区和白质病变(WMLs)区、壳核及丘脑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显著增加(P<0.01),侧脑室前角NAWM、尾状核、壳核及丘脑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显著降低(P<0.05)。控制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后,PVLs、半卵圆中心NAWM区和WMLs区ADC值、壳核ADC值与MMSE呈显著负相关(P<0.01);壳核及侧脑室前角NAWM区FA值与MMSE呈显著正相关。脑腔梗数目、侧脑室后角NAWM区及尾状核头部ADC值与CDT呈显著负相关;侧脑室前角NAWM区和丘脑FA值与CDT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半卵圆中心NAWM和WMLs区ADC值与MMSE呈独立负相关;尾状核头ADC值和腔梗数目与CDT呈独立负相关。结论在非痴呆SIVD患者中,半卵圆中心白质结构的完整性是影响SIVD患者整体认知功能的主要因素,且独立于常规MRI上的脑结构改变;尾状核微结构的改变和腔梗的数目是影响SIVD患者执行功能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单发皮层下缺血性卒中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征及在弥散张量成像(DTI)上的改变,探寻单发皮层下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VCIND的微结构改变特点.方法 选择单发皮层下缺血性卒中患者50例,完成认知功能评定,分为VCIND组,单纯缺血性卒中无VCIND组(SCI组),无缺血性卒中及认知功能障碍志愿者组(NC) 12例.所有符合入组标准的受试者均行核磁T1、T2成像,DTI检查、Hachinski缺血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ADL)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及Hamilton焦虑抑郁量表评分.采集的原始图像采用统计参数图(SPM8)进行影像数据处理,分析VCIND患者在DTI像上与其他两组的微结构差异.采用基于提分析(VBA)方法对DTI图像的各项异性(FA)及平均弥散率(M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VCIND组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分平均(22.78士3.68)分,SCI组平均(26.87士0.82)分,NC组平均(26.11士0.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IND组的执行功能、计算、即时记忆、注意力、语言流畅性、延迟回忆、定向力评分与SC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IND组执行能力、延迟回忆领域得分明显低于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CI组比较,VCIND组FA值下降最明显区域主要在右侧前额叶眶额回内侧皮层,前扣带区域,MD增高区域在右侧眶额回;与NC组比较,VCIND组FA值下降区域主要位于双侧海马旁回,左侧前额叶皮层,左侧颞中回,右侧额下回、岛叶,左侧枕叶,右侧距状皮层,楔叶及额下回盖部;VCIND组在MD图上较NC组增高部位在左侧岛叶、额中回,脑室旁白质.结论 单发皮层下脑梗死VCIND的认知功能损害特点为多领域受损,以执行功能及延迟记忆较明显;DTI有辅助诊断筛查VCIND的影像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脑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事件相关电位(ERP)的特征、发病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41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观察组)、3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及32例健康者(健康组)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事件相关电位检查.结果 (1)MoCA总分:观察组为(19.82±1.38)分,对照组为(24.76±1.27)分,与健康组(26.04±1.1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语言、抽象思维、延迟记忆等5个亚项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而实物命名和时间地点定向力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P300潜伏期:观察组、对照组与健康组相比显著延长(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P300潜伏期与MoCA总分呈负相关(r=-0.64,P<0.01).结论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中认知功能亚项的评估以及P300潜伏期的检测,对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糖尿病脑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血压变异性(BPV)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02例,根据患者认知功能的不同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n=55)和对照组(n=47),对所有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PV、MMSE评分、MoCA评分,并对BPV与MMSE评分、MoCA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24 h SBP、24 h DBP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知障碍组患者24 h SSD、24 h DSD、24 h SCV、24 h DCV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组MMSE评分、MoC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PV指标与MMSE评分、MoCA评分均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BPV与自身认知功能呈明显负相关性,临床治疗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血压的控制,降低患者BPV指标,减少对患者认知功能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MRI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MRI表现与血管性痴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了皮质下多发梗死28例痴呆患者和33例非痴呆患者的MRI表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的影像学相关高危因素。结果:痴呆组中顶叶皮质下、内囊膝部和丘脑的梗死发生率,顶叶皮质下、侧脑室体旁前部、内囊膝部和丘脑平均梗死数目,4级LA的出现率以及所有脑萎缩指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但Logistic回归后,只有平均脑沟宽度、侧脑室指数和丘脑梗死的数目进入了方程。结论: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可能与脑萎缩的程度和丘脑梗死的数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河南医学研究》2016,(8)
目的比较不同危险程度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顺德区大良医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9例,根据脑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分为轻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每组33例。3组患者均进行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及认知功能测定,观察3组患者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及认知功能情况。结果高危组右侧大脑中动脉流速、基底动脉流速方面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Mo CA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病情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越高,说明认知功能障碍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严重程度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探讨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患者白质微结构改变与执行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2年3月至2019年5月于北京天坛医院接受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并证实存在WML病灶的34例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排除焦虑抑郁,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对所有WML患者进行评分,将其分为WML无认知功能障碍组(WML-cognitive normal,WML-CN)、WML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WML-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n dementia,WML-VCIND)、WML伴痴呆组(WML-dementia,WML-VAD),并使用Stroop色词干扰测验、数字连线测验、数字符号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等量表对其执行功能进行评价。另外选择MRI扫描无WML病灶的17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所有入组对象均采用德国西门子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全脑DTI扫描,对原始数据进行全脑基于体素的分析(voxel based analysis,VBA),分析四组被试全脑及感兴趣脑区DTI的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 anisotropy,FA)、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值,并与WML患者执行功能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在执行功能测验中,与认知功能正常者(WML-CN组、NC组)相比,WML伴认知障碍的患者(WML-VAD组、WML-VCIND组)在Stroop色词干扰B时间[(65.54±6.24)s和(43.67±0.95)s、(76.75±2.13)s和(43.67±0.95)s、(65.54±6.24)s和(43.66±1.81)s、(76.75±2.13)s和(43.66±1.81)s]、Stroop色词干扰C时间[(88.58±6.76)s和(61.63±1.31)s、(96.37±1.47)s和(61.63±1.31)s、(88.58±6.76)s和(66.31±8.19)s、(96.37±1.47)s和(66.31±8.19)s]、TMTA时间[(40.47±2.76)s和(30.92±0.47)s、(44.24±1.43)s和(30.92±0.47)s、(44.24±1.43)s和(31.99±2.07)s、(40.47±2.76)s和(31.99±2.07)s]、TMTB时间[(88.66±6.55)s和(80.34±0.61)s、(96.70±1.72)s和(80.34±0.61)s、(88.66±6.55)s和(83.10±5.91)s、(96.70±1.72)s和(83.10±5.91)s]、数字符号测验得分[(39.25±5.63)分和(47.00±2.55)分、(31.27±3.93)分和(47.00±2.55)分、(39.25±5.63)分和(48.86±4.34)分、(31.27±3.93)分和(48.86±4.34)分]、言语流畅性测验得分[(8.94±1.00)分和(11.71±0.47)分、(6.64±0.81)分和(11.71±0.47)分、(8.94±1.00)分和(10.86±0.69)分、(6.64±0.81)分和(10.86±0.69)分]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WML伴认知障碍的患者中,WML-VAD组在Stroop色词干扰B时间、Stroop色词干扰C时间、TMTA时间、TMTB时间、数字符号测验得分、言语流畅性测验得分较WML-VCI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ML-CN患者部分执行功能评分如Stroop色词干扰C时间、言语流畅性试验得分较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胼胝体膝部、下纵束等的FA值与Stroop色词干扰B测验、Stroop色词干扰C测验、TMTA时间呈负相关(r=-0.436^-0.471),与数字符号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得分呈正相关(r=0.428~0.573);胼胝体膝部、上/下纵束、下额枕束等MD值与Stroop色词干扰B测验、Stroop色词干扰C测验、TMTA时间呈正相关(r=0.432~0.609),与数字符号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得分呈负相关(r=-0.424^-0.630,经校正,均P<0.003125)。结论WML伴认知障碍患者执行功能显著下降,且白质微结构破坏越严重,执行功能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脑小血管病变患者影像学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46例脑小血管病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行认知量表评分后,完成常规颅脑MR和DTI检查.勾画出感兴趣区包括双侧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和半卵圆区,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FA)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小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量表各项得分均低.脑小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额叶、颞叶、顶叶和半卵圆区FA值降低,ADC值升高(P<0.05).FA值的降低以额叶、半卵圆区最明显.ADC值升高以颞叶最明显.结论 脑小血管病患者在额叶、半卵圆区的FA值明显降低,DTI可为早期诊断与评估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提供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认知功能与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关系。方法 收集130例SIVD患者(SIVD组),依据认知损害程度分为皮质下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组(SVMCI组)及皮质下血管性痴呆组(SVaD组),另选取60例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采用MMSE、蒙特利尔认知测评量表(MoCA)及临床痴呆量表(CDR)评价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痴呆程度测定。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Hcy浓度。然后,对指标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 SIVD组受检者血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IVD组受检者血Hcy水平随着痴呆程度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SIVD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与自身痴呆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MMSE及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高水平Hcy与SIVD的发生、发展相关,高Hcy血症是SIVD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340例SIVD患者(SIVD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60例,根据头颅MRI将SIVD组分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LI)组(n=124)和脑白质疏松(LA)组(n=216),按照Fazekas的评分标准将LA组LA严重程度分为3级;采用血液分析仪检测所有受试者MPV值,比较SIVD组及其亚组与对照组之间MPV水平的变化,并分析MPV与LA程度的相关性.结果SIVD组MP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校正年龄因素后,LI组和LA组MPV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LA组MPV水平显著高于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LA组进一步分组后显示,LA等级越高者,MPV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MPV水平与LA等级呈显著正相关性(rs=0.596,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各项危险因素后,MPV水平与SIVD的发病仍密切相关(OR=3.461,95%CI:2.653~4.515,P<0.01).结论 MPV增高可能是SIV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MPV水平与LA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疾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血尿酸(Uric acid,U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依据认知功能评定结果及相应的诊断标准将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疾病患者60例分为两组:30例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VMCI)患者(VMCI组)和30例认知功能正常患者(对照组)。取患者外周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UA水平,对所得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VMCI组血清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性别SIVD患者血清UA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可能是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疾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认知功能障碍与听觉P300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300靶刺激中的P3波用于评估皮质下缺血性血管认知功能障碍(VCI)的价值.方法测试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痴呆(SIVD)组43例、非痴呆的认知功能障碍(VCND)组34例与认知正常组38例P3波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结果在Cz和Pz区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IVD组的潜伏期[(400.43±3.57)ms、(309.76±3.96)ms]明显延长(P《0.05),波幅[(4.23±0.34)μV、(5.87±1.54)μV]明显降低(P《0.05).在Cz和Pz区域,VCND组的潜伏期[(400.26±5.55)ms、(396.12±5.23)ms]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延长(P《0.05);而波幅[(18.22±0.29)μV、(8.85±0.2)μV]较正常对照组在Cz区域明显降低(P《0.05),但在Pz区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3波可作为诊断SIVD的重要客观指标:P3波潜伏期作为皮质下缺血性VCND的辅助诊断指标可能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疾病(SIVD)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认知损害特征。方法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定65例SIVD和30例正常老年对照组;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Hcy水平。结果SIVD的Hcy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其吸烟率、饮酒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分别为P<0.01,P<0.05)。SIVD整体认知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主要表现在定向、回忆、语言、注意、逻辑记忆、执行等方面(P<0.05~0.001)。结论Hcy升高、吸烟、饮酒可能是SIVD的危险因素;SIVD表现为多区域认知损害,其定向、注意、逻辑记忆、执行等方面损害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2005年2月~2006年11月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其中认知正常62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组(CIND)58例,研究两组人口学特征、中风危险因子、血清学、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头颅CT和(或)MRI影像学等资料.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教育水平、年龄、心脏病、高血糖、左侧大脑半球病变、颞叶病变、病灶大小、静息病灶数、脑萎缩、脑白质疏松、BI评分、丘脑病变及陈旧病灶数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关(P<0.05,P<0.01);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大小、丘脑部位病变、陈旧病灶数目、急性期高血糖、年龄与认知功能损害明显相关,OR值(95%CI)分别为8.32(8.32~24.50)、6.39(2.46~16.62)、2.54(1.03~6.25)、1.53(1.05~2.23)、1.12(1.05~1.20).结论 病灶大小、丘脑部位病变、陈旧病灶数目、高血糖、年龄与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损害相关,可能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出血病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与白质缺血性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脑出血病人136例,按照神经心理学评估结果分为认知损害组和认知正常组.其中认知损害组69例,存在VCI,认知正常组67例,无认知损害.比较2组不同区域病灶数量、病灶直径、白质病变程度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与上述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2组幕下区、顶枕区和颞区的病灶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认知正常组比较认知损害组的NIHSS评分较高(P<0.01),白质病变程度、基底核区与额区的病灶直径较大、病灶数目较多(P<0.01),改良MBI评分较低(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质病变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VCI程度可以通过脑出血病人白质缺血性病变程度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丘脑各向异性及平均扩散率变化特点,以及与认知状态的关系。【方法】对34例SIVD患者(SIVD组)及同期26例进行体检的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DTI扫描,测量丘脑部分各向异性(FA)、主各向异性(PA)及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及SIVD组左右丘脑的FA值、PA值及平均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SIVD组双侧丘脑的FA及PA值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平均ADC值明显增高;丘脑的FA值与MMSE评分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498,P=0.003。【结论】测量SIVD患者丘脑各向异性和扩散率是评价神经环路损伤的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丘脑DTI的各参数变化有助于SIVD的早期预防及治疗,阻止或逆转认知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