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非洛地平预防穿支皮瓣术后动脉危象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及单盲的原则将412例行游离穿支皮瓣移植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198例)行穿支皮瓣移植患者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非洛地平预防术后动脉危象,对照组(214例)行穿支皮瓣移植患者术后应用罂粟碱、肝素钠预防术后动脉危象。观察两组动脉危象发生情况、动脉危象救治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发生穿支皮瓣动脉危象例数及动脉危象救治疗效均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非洛地平应用于穿支皮瓣移植术后,能够降低术后动脉危象发生率,且药物不良反应少,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及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
李德强  陈劲  肖刚  张木春 《吉林医学》2014,(8):1630-163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游离皮瓣移植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方法:选取行游离皮瓣移植术的患者20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1 h后给予肝素钠、罂粟碱肌内注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 h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为84.5%,对照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为63.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危象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6%、10.7%,对照组分别为35.9%、37.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应用于游离皮瓣移植可有效提高皮瓣成活率,降低动脉危象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德强  陈劲  肖刚  张木春 《吉林医学》2013,(33):6957-695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游离皮瓣移植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方法:选择行游离皮瓣移植术的患者20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3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1小时后给予肝素钠、罂粟碱肌内注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小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为84.5%,对照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为63.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危象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6%、10.7%,对照组分别为35.9%、37.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应用于游离皮瓣移植可有效的提高皮瓣成活率,降低动脉危象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孔减压加滴血疗法治疗手部逆行岛状小皮瓣静脉危象的疗效。方法 18例患者采用微孔减压加滴血疗法治疗手部逆行岛状小皮瓣静脉危象。结果本组18例中皮瓣全部成活16例,皮瓣远端0.2 cm坏死1例,表皮坏死1例。结论微孔减压加滴血疗法操作简单、创伤小、效果好,是一种治疗手部逆行岛状小皮瓣静脉危象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肝素钙在血液透析抗凝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普通肝素 (UFH)作为抗凝剂常用于血液透析 (HD) ,其抗凝作用同时亦会增加出血的危险。而低分子量肝素钙(LMWHCa)同UFH相比其半衰期长 ,对KPTT、TT影响小[1] ,抗凝疗效及安全性较好。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将 2 0 0 1~ 2 0 0 2年在我院住院的 5 6例维持性HD患者 ,随机分为UFH组和LMWHCa组。UFH组 2 8例 ,其中男 17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44 3岁。LMWHCa组 2 8例 ,其中男 18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46 4岁。两组中慢性肾小球肾炎 15例、 16例 ;糖尿病肾病分别为 5例、 4例 ;复杂性肾结石并梗阻性肾病分别为 1例、 2例…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肝素钙在过敏性紫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过敏性紫癜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96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两组皮疹消退时间、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出现肾损害的时间及肾损害的发生率方面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在HSP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常规剂量不需要实验监测,对HSP有明显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用常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研究组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两组血流变情况,研究组患者临床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01);同时,在研究组心肌梗死患者中,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绞痛以及发生死亡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用尿激酶静脉溶栓、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效果,降低临床死亡率,有效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在临床中发挥积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路建设  张佩珍  方宁 《右江医学》2003,31(6):537-538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对传统抗心绞痛药 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不佳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3 8例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 ,5 0 0 0u/次 ,Q 12h ,连用 7d。结果  3 8例患者加用该药后 ,与治疗前相比 ,心绞痛日均发作次数 ,每次心绞痛平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含片日均用量、心电图ST段压低的导联数 (NST)和ST段压低数值总和(ΣST)均显著改善 (P均 <0 .0 1)。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安全、便利  相似文献   

9.
郭雯  严奉国 《浙江医学》2014,(5):437-437
患者女,51岁。因“右舌缘溃烂伴疼痛6个月”人院。患者6个月前右舌缘刺痛,有针尖样大小的溃疡,3个月前开始疼痛加剧,溃疡面逐渐增大,于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64层CTA断层图像虚拟技术在结肠肿瘤诊断及指导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Brilliance 64层CT对10例术后病理标本证实的结肠癌(8例)和结肠息肉(2例)进行容积扫描。Mimics软件用MC(Marching Cubes)算法对肠管进行面及用虚拟内镜法重建三维图像及基于CTA二维图像对大肠及周围结构等各种组织进行三维重建。分析病变部位、大小及形态,将影像结果与病理对照。结果 10例三维成像效果良好,图像诊断与病理符合率100%。虚拟内镜与CT仿真内镜显示基本一致。虚拟结肠镜结合多结构数字模型重建,可以提供更多信息,有助于病变的准确定位,能准确反映其复杂的解剖结构及空间毗邻关系。结论虚拟结肠镜结合多结构数字模型重建,不仅无创、有效,更能准确反映病变定位及其复杂的解剖结构及空间毗邻关系,清晰显示肠壁及肠外的转移情况,对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和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重建技术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颈动脉体瘤的颈部血管CT成像(MSCTA)、容积重建(VR)和多平面重建(MPR)的表现以及其中5例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征象。结果11例病变均为单发并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CT平扫呈等密度软组织肿块,形状多较规则;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表面有丰富血管网,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增大,其中3例瘤体较大并包绕颈动脉生长。MSCTA清晰显示肿块与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的关系,并与5例DSA表现基本相似。结论MSCTA对于颈动脉体瘤有重要诊断价值,且对于指导临床选择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3例疑为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诊行CTA检查,观察其原始图像及VR,MIP、MPR后处理图像,部分病例同DSA、3D TOF MRA或手术所见对照。结果 发现64例动脉瘤患者共69个颅内动脉瘤(5例患者为2处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28例,大脑前动脉3例。前交通动脉14例,大脑中动脉6例,大脑后动脉1例,后交通动脉11例.椎基底动脉6例:并发瘤内血栓3例:钙化2例;件脑实质血肿15例,脑室积血11例,脑血管痉挛5例。CTA表现与手术结果、DSA、3D TOF MRA基本一致。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充分显示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瘤颈大小、与载瘤血管及临近血管、骨结构的关系、有无瘤内血栓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获得丰富的影像信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并可作为术后复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病例。对28例病例行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三维重建,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其中9例有DSA对照。结果 28例支气管动脉三维图均像能够清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起源、走行的路径和血管直径。12例肺癌病例由支气管动脉供血,未见肺动脉供血,16例支气管扩张病例显示支气管动脉主干明显扩张、迂曲。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支气管动脉成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特点,从而指导相关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临床疑诊肺栓塞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分析所获得的相关CT资料,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并随访确诊肺栓塞24例,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出24例累及152处肺动脉及其分支,其中左、右肺动脉主干4处,肺叶动脉52处,肺段动脉82处,亚肺段动脉14处。152处病变中偏心性充盈缺损为58处,中心性充盈缺损为49处,完全梗阻性充盈缺损为21处,附壁血栓型为24处。漏诊0例,误诊0例,诊断准确率达到100%。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能全面地显示栓子的位置、形态、范围和程度。结论: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及时、准确、无创,是临床诊断肺栓塞的首选筛查办法,有望成为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对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且无心肾功能异常的患者50例行64层容积CT肺动脉成像检查,根据对比剂使用剂量将其随机分为2组:常规剂量组注射对比剂剂量80 ml;低剂量组注射对比剂40 ml后随即注射生理盐水40 ml,注射速率都相同。两组患者CT扫描参数相同,均使用非离子对比剂碘海醇370 mgl/ml,注射速率为4 ml/s。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主治医师分别对两组不同剂量对比剂成像的肺动脉图像,采用双盲法进行独立分析、评价。影像质量按5级评价,并测量肺动脉与相邻肺静脉内对比剂浓度的CT值差。结果两组肺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均显示均良好,两组间肺动脉与相邻肺静脉内对比剂浓度的CT值差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CTPA图像质量评价显示,常规剂量组5级图像8例,4级图像11例,3级图像6例,低剂量组5级图像7例,4级图像13例,3级图像5例,两组均未见1级、2级图像。两组间图像质量没有显著性差异,都可达到诊断要求。结论 64层容积CT肺动脉成像采用40 ml的低剂量对比剂可使怀疑肺栓塞患者的肺动脉各级分支显影,对图像质量没有影响,能够达到诊断要求,并降低对比剂毒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内脏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DCTA)在腹腔内脏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MDCTA诊断的腹腔内脏动脉瘤28例(其中包括10例经内脏动脉造影(DSA)确诊。结果 28例患者中发现动脉瘤31枚,其中脾动脉瘤9枚,肝动脉瘤6枚,腹腔干动脉瘤5枚,肠系膜上、下动脉瘤分别为5枚和1枚,肾动脉5枚。VR、MIP、MPR可准确、清晰地显示瘤体位置、形态、范围、瘤壁、载瘤动脉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VE可清晰显示腔内血栓和钙化。结论 临床诊断内脏动脉瘤极为困难,MDCTA是简单、快速、无创、安全、可靠的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内脏动脉瘤方面,具有分辨率高,快速,准确,经济等优点,对腹腔内脏动脉瘤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可替代DSA检查,它提供的详尽信息为尽快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动态CT血管造影(320-CTA)技术在出血性颅内动脉瘤快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64例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急诊320排CTA检查,并在48小时内进行DSA检查的病例,评估320排CTA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64例患者经320排CTA检查发现71个动脉瘤,DSA检查发现69个动脉瘤,以DSA作为标准,320排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准确率为97.2%(69/71),假阴性率为2.8%(2/71).结论:320排CTA具有无创、快速、准确等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可将其作为出血性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首选检查,其结果为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螺旋CT仿真支气管镜(CTV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患者进行CTVB检查,并与轴位影像、MPR等后处理技术及纤维支气管镜(FOB)所见对照分析。结果:CTVB能够显示至亚段支气管腔内的结构及病变,酷似FOB所见,并可通过阻塞部位对远端支气管进行观察。25例中央型肺癌中,观察到34处管腔异常。5例气管癌、3例食管癌、甲状腺癌气管侵犯以及3例良性气管狭窄的准确地显示了狭窄的程度及范围。8例气管、支气管异物亦作出了正确诊断。结论:CTVB能够较真实地反映气管、支气管腔内的解剖结构及病变,可以部分代替FOB检查,不能显示粘膜改变及组织活检是其弱点,结合轴位图像及其他三维处理技术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淋巴瘤(PHL)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PH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CT、肝动脉造影表现。结果 4例病理组织学检查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免疫组化结果均为B细胞表型。临床主要表现均有右上腹部疼痛,其中3例有淋巴瘤B症状(发热、盗汗、体质量减轻)。3例合并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1例为肾移植术后2年。4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3例手术后LDH降至正常。4例CT平扫肝内病变为边界欠清的低密度影,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病灶强化不明显,实质期病灶边界清晰,可见周边或伴分隔状轻度强化。4例肝动脉血管造影均表现为肝内轻度肿瘤染色,供血动脉纤细,肝动脉受压移位明显,未见“抱球征”及明显增粗的肿瘤血管。结论 PHL的临床、CT及血管造影表现缺乏特异性,三者相结合有助于其诊断。血清LDH水平检测可以作为评价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