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饮膳正要》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饮食卫生与营养保健专著,其首部完整英译本自2000年出版以来,国内鲜有相关研究。在回顾《饮膳正要》外译史的基础上,介绍其首部英译本的成书背景、体例和翻译策略,举例分析该译本的特点,并探讨译文中的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难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承载着深厚的中医古典医学智慧和中华文化内涵,其对外译介对于中医药跨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以文树德《难经》英译本为例,分析副文本元素在中医典籍丰厚翻译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副文本元素在中医典籍丰厚翻译中扮演着桥梁的角色,不仅有助于读者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促进读者对原始文本的理解深度和广度,还有助于保证翻译的准确性,提高译作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难经》经文的研读,针对其中关于针法的内容进行了系统归纳。《难经》在学术上与《黄帝内经》并重,但《难经》更注重于针刺手法,对于针法,《难经》强调双手配合针刺、发挥了《黄帝内经》的针刺补泻原理、迎随刺法、针刺补泻配穴方法,阐述了四时针刺技巧。因此认为,《难经》中所论述的针法对当今针灸临床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孙现鹏 《中医研究》2010,23(8):77-78,F0003
《难经》是中医学经典理论著作,年代久远,语义深奥,三国时吴太医令吕广始为其作注,此后,历代注释不下数十家。至宋金元时期,医家更重视对《难经》的研究,出现了一大批整理和研究的专著。如庞安时《难经解》、宋廷臣《黄帝八十一难经注释》、周与权《难经辨证释疑》、王宗正《难经注义》、王惟一《集注八十一难经》以及滑寿《难经本义》等,  相似文献   

5.
滑寿,字伯仁,一字伯休,晚号樱宁生。元末明初著名医家,著有《十四经发挥》、《诊家枢要》、《读素问钞》、《难经本义》等医学著作,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十四经发挥》为针灸学著作,《诊家枢要》则是脉诊专著。《读素问钞》是分类整理、择要类编《素问》之作,开节要类编《素问》之先河。《难经本义》则考证《难经》条文出处,详加点校,求其本义,使《难经》医理彰显于世,成为注释《难经》的典范之作。本文通过对《读素问钞》和《难经本义》两书的分析探讨,论述了滑寿对《内经》、《难经》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李云先生《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新校》的基础上,对《难经》一书在皇甫谧《甲乙经》中被引用的情况进行了粗浅的讨论和分析.初步的结论是:皇甫谧对于《难经》的引用是有选择性的,并非《难经》一书中所有关于针灸部分的内容均被其书穷尽性地加以引用.虽然尚缺乏更为有力的直接证据,但从相关信息初步推测,皇甫谧所引用的《难经》有可能是吴·吕广的《众难经注》.  相似文献   

7.
邵雷 《中医药文化》2003,20(3):11-11
分析有关文献,介绍王勃为尽孝道遵父命学医,求教曹元,有学习《素问》、 《难经》心得。他为《难经》作序,并对《难经》的成书和传承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难经铁鉴》为日本广冈苏仙所撰,此书全文注释《难经》,在《难经》众多注本中较有特色,并从《难经铁鉴》的作者与成书、主要内容、学术特色三方面论述此书的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难经》“命门”一词的由来、《难经》“命门”说的发生与解剖学方法的关系、《难经》“命门”贵于“心”的依据、《难经》以“命门”与何腑为表里、《难经》对肾与命门关系的认识、《难经》“命门”与《医贯》“命门”的本质区别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关于《难经》理论渊源的论述,历代颇多分歧,本文将其概括为三种观点,即“黄帝说”、“《内经》说”、“扁鹊说”。文章从历代史志书目著录、《难经》理论撰著形式及《难经》理论撰述内容三个方面,对《难经》理论渊源进行剖析,否定了前人提出的多种假说,提出《难经》一书的理论渊于先秦简帛医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内经》《难经》几个概念辨析江苏215003苏州市中医院欧阳八四高洁指导老师肖少卿主题词《内经》《难经》中医名词注释《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难经》在诸多方面阐发了《内经》的旨意,并大大丰富了有关内容,在主要观点上与《内经》保持了一致,但也涉及...  相似文献   

12.
《难经》对积聚的论述奠定了后世积聚病辨治的基础。《伤寒杂病论》继承了《难经》关于积与聚的鉴别诊断;脉诊上,《金匮要略》在继承《难经》结、沉伏脉基础上提出了积聚可见细而附骨脉,并详细阐述了以脉象判断病变部位的方法;《伤寒杂病论》在《难经》五脏积基础上,提出了癥瘕、癥病、干血痨、脏结、痞证等病证名称并提出了证治方药,创立了鳖甲煎丸、桂枝茯苓丸、大黄■虫丸、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半夏泻心汤等方药。《伤寒杂病论》对《难经》积聚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邵雷 《医古文知识》2003,20(3):11-11
分析有关文献,介绍王勃为尽孝道遵父命学医,求教曹元,有学习《素问》、《难经》心得。他为《难经》作序,并对《难经》的成书和传承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4.
早在五十年代就有人对《伤寒杂病论》序文中“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的说法提出异议,认为“索问”、“九卷”二书各有八十一篇,其“八十一难”非今日之《难经》,这就否定了《伤寒杂病论》与《难经》的学术源流关系。今从《伤寒杂病论》对《难经》脉法的应用及其发展,探讨两者的学术源流关系,这对于研究中国医学史和仲景辨证论治体系的形成,是不无裨益的。《难经》出现在《内经》之后,对脉学多有发挥,创造了比较完整的脉诊体系。而《伤寒杂病论》则是把《难经》脉法运用于临床的第一家,以下几方面可资说明。  相似文献   

15.
第一讲《难经》的概貌《难经》是一部重要的古典医籍。全书用问答体裁,辑为八十一难,以阐明《内经》的要旨为主。在《内经》的基础上,对脉学、经络学、脏象学、疾病学、腧穴学、针法学等,均有进一步的发挥。它继承了先秦的医学成就,对中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历代医家都很重视此书,向以《内》《难》并称。为了帮助读者学习《难经》,首先对它的概貌作一简单介绍。一、《难经》的名义《难经》书名,最早见载于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称为《八十一难》;梁·阮  相似文献   

16.
《难经》是否为传世本《黄帝内经》的解经之作在学术界存有争议。为厘清《难经》与传世本《黄帝内经》的关系,本文试从经脉学说形成与演变过程的角度切入,通过比较分析《难经》与《素问》“三部九候”概念和“独取寸口”诊断技术的差异,发现:《难经》中“三部九候”是在“寸口”一处动脉搏动部位进行分区和分层后形成的示意概念,与《素问》中的实体概念外延不同;《难经》“独取寸口”脉象的解析是基于血脉理论中的“循环说”与横向分布理论,“独取寸口”脉法通过诊察“寸口”一部,映射出全身内外上下气血异常部位以知病之所在,通过诊察“寸口脉”与“肾间动气”共同决其死生,补充了《素问》中“独取寸口”脉法以定死生之功;《难经》与《素问》在脉诊理论与技术差异背后的由来可能与扁鹊医学在两汉时期的演变有关系。  相似文献   

17.
《难经》是中医学历史上继《黄帝内经》之后又一部重要医学典籍,在中医学术发展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唐·杨玄操注《难经》序中提出《难经》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所撰,后世多宗此说。但也有学者认为《难经》成书于汉代,更有人认为成书于六朝,乃至唐代,见仁见智,各不相同。该书采用问答体裁,对《内经》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解释和发挥,并有许多独创而鲜明的学  相似文献   

18.
《难经》的三大创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难经》是《黄帝八十一难》的简称,在中医经典著作的地位中,仅次于《灵枢》和《素问》。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难经》的阐述比《灵枢》、《素问》还要深刻。如首创独取寸口诊法、左肾右命门说、井荥输经合配阴阳五行法等,都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就依次谈谈《难经》的这些创见。  相似文献   

19.
一、《难经》作者及其时代《难经》为什么叫《难经》?难是问难,即从《内经》中提出问题来解答的书。《太平御览》引《帝王世纪》说:“皇甫谧曰黄帝命雷公岐伯论经脉,旁通问难八十一,为《难经》。”惟《伤寒论》序称撰用《八十一难》则汉末已有《难经》。《隋志》称二卷,《旧唐志》称《黄帝八十一难》一卷,秦越人撰。按秦越人史称扁鹊。据《史记·扁鹊传》所记扁鹊非一人一时之事,学者认为扁鹊系名医之称  相似文献   

20.
《难经》为中医的重要经典名著之一 ,历代医家多奉之为“医经之心髓 ,救疾之枢机。”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云其“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等医籍创作了《伤寒杂病论》 ,可见《难经》(《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 ,通观全书 ,在整体观念、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判断预后等方面 ,无不贯穿着《难经》的学术思想 ,兹就此浅析如下。1 整体观念《金匮》在天人相应、五脏相关两方面体现了《难经》、的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