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L-8 IL-17与支气管哮喘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白介素 - 8(IL - 8)及白介素 - 17(IL - 17)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搜集 3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及其缓解期和 2 0例健康者的静脉血 ,离心后取血清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 - 8、IL - 17的浓度 ,同时测定出所有受试者 (急性期治疗前后、缓解期、正常人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 - 8浓度 (70 1 5 3± 12 1 34)pg/L与缓解期 (2 2 8 5 3± 5 7 5 8)pg/L及对照组 (2 0 2 87± 31 14 )pg/L比较 ,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 - 17浓度 (76 0 1± 4 35 )pg/L与缓解期 (2 0 85± 3 6 8)pg/L及对照组 (16 30± 3 0 8)pg/L比较 ,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12 34±2 9)× 10 9/L与缓解期 (5 9± 1 39)× 10 9/L及对照组 (3 87± 0 83)× 10 9/L比较 ,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后 ,血清IL - 8浓度 (4 2 2 6 7± 88 9)pg/L明显低于治疗前 ;血清IL -17浓度 (4 4 0 2± 4 82 )pg/L也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清IL - 8、IL - 17浓度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γ =0 6 34、γ =0 5 94 )。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EC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激素治疗对哮喘患者血清ECP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荧光酶标法测定正常人及发作期哮喘患者应用激素治疗前后及缓解期哮喘患者血清ECP水平的变化。结果 正常人ECP含量为 4 82± 3 39μg/L ;35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治疗前ECP含量为 2 4 4 6± 34 0 μg/L ;治疗后ECP含量为 8 4 3± 5 4 2 μg/L ;4 5例缓解期哮喘患者ECP含量为 11 2 4±4 36 μg/L。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 ,缓解期血清ECP水平均高于正常人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血清ECP含量可以作为监测哮喘抗炎治疗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和白细胞介素 -8(IL -8)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 3 0例哮喘和 2 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ICAM -1和IL -8。结果 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血清sICAM -1和IL -8明显高于缓解期哮喘患者及对照组〔sICAM分别为 (3 47 81± 81 2 3 ) μg/L ,(2 2 4 85± 17 1) μg/L ,(2 0 4 5 5± 2 7 43 ) μg/L ,P =0 0 0 0 ;IL -8分别为 (2 6 78± 16 19)ng/L ,(5 3 8± 4 7)ng/L ,(3 63± 0 5 3 )ng/L ,P =0 .0 0 0〕 ,而缓解期哮喘患者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和白细胞介素 -8可能参与了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定喘穴注射氨茶碱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穴位注射疗法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其操作简便 ,疗效好 ,见效快 ,病人容易接受。我科从 1 998年 1 2月至 2 0 0 1年 2月运用定喘穴注射氨茶碱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病人 60例 ,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符合 1 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哮喘诊断标准 [1]的病人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0例 ,男性 1 5例 ,女性 1 5例 ,年龄 1 6~ 63岁 ,平均 2 7.40± 2 .33岁 ,对照组 30例中男 1 8例 ,女 1 2例 ,年龄 1 7~ 69岁 ,平均 2 6.1 0± 2 .0 3岁 ,两组均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实验观察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患者外周静脉血 T淋巴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选择急诊监护病房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 17例 (发作组 )和门诊随访稳定期患者 10例 (稳定组 ) ,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 ,用抗 CD3、CD95、CD2 5荧光单抗对 T淋巴细胞进行标记和记数。结果 :发作组 CD3T细胞总数 4 2 .6 3± 16 .37明显低于稳定组 6 2 .2 2± 2 3.90 ,t=- 4.2 83,P<0 .0 0 1;发作组 CD95 T细胞 14 .15± 11.0 6和稳定组 34.88± 9.82比较 ,t= - 8.796 ,P<0 .0 0 1,前者比后者显著降低 ;CD2 5 T细胞发作组 10 .89± 4 .1与稳定组 13.11± 3.0 2比较 ,t=-2 .10 5 ,P>0 .0 5无显著差异 ;CD3/ CD2 5活化 T细胞总数发作组 6 .2 6± 3.94与稳定组 10 .5 2± 3.4 1比较 ,显著降低 ,t=1.0 6 8,P<0 .0 5。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 T淋巴细胞凋亡率增加 ,总数减少和免疫功能紊乱 ,因此在治疗疾病过程中除对症处理外 ,另须配合使用减少凋亡和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 ,有利于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6.
检测了 2 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探讨其在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哮喘病情、气道阻塞的关系。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及分组 :急性发作期组 ,为我院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月呼吸科门诊或住院的哮喘患者 ,共2 0例 ,男性 8例 ,女性 12例 ,年龄 2 1~ 75岁 ,平均(40 .4± 11.8)岁 ,哮喘诊断参考 1997年 4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稳定期组 ,指急性发作期组患者喘息缓解 ,体检双肺哮鸣音消失 2周后 ,共 2 0例 ,资料同急性发作期组。正常对照组 2 0例 ,选自我院健康体检者 ,男性 9…  相似文献   

7.
采用 Pharmacia Uni CAP系统检测 2 5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 17例治疗后血及诱导痰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 ECP)的含量 ,计数静脉血嗜酸粒细胞 ( Eos) ,测定肺通气功能 FEV1 。结果 :急性发作期哮喘血 Eos( 0 .2 75± 0 .2 63)× 10 9/L 较正常升高 ( 0 .0 68± 0 .0 2 8)× 10 9/L,P<0 .0 1;血 ECP浓度 ( 16.0 9± 13.68μg/L)高于正常对照和治疗后 ( 3.78±1.77μg/L;4.2 4± 2 .5 6μg/L) ,P<0 .0 1。发作期痰液 ECP浓度 ( 78.68± 5 3.95 μg/L)明显高于治疗后 ( 2 2 .5 4± 15 .83μg /L) ,P<0 .0 1。哮喘患儿血 Eos计数与血 ECP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r=0 .5 716,P<0 .0 1;与痰 ECP浓度无相关 r=0 .2 792 ,P>0 .0 5。血、痰 ECP含量与FEV1 呈显著负相关 r=-0 .430 9、-0 .40 5 0 ,P均 <0 .0 5。提示 ECP在哮喘气道炎症机理中起作用 ,是临床评价哮喘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药加小针刀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慢性病 ,笔者自 1997年 5月~2 0 0 1年 11月 ,运用中药内服加小针刀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4 0例 ,临床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 ,随机分为中药加小针刀疗法组 (治疗组 ) 4 0例和纯西药疗法组 (对照组 ) 32例。治疗组 4 0例 ,男性 17例 ,女性 2 3例 ;年龄 16~ 6 7岁 ,平均 35 .0± 10 .4岁 ;病程 2~ 14年 ,平均 7.80± 3.6 0年。对照组 32例 ,男 14例 ,女 18例 ,年龄 18~ 6 9岁 ,平均 36 .0± 9.8岁 ;病程 1~ 13年 ,平均 8.0± 3.4年。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配合镇静麻醉剂抢救重症哮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兰 《四川医学》2001,22(7):687-688
我院呼吸内科从 1997~ 2 0 0 0年间抢救重症哮喘 10例 ,在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无缓解的情况下 ,采用机械通气配合镇静麻醉剂治疗 ,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例重症哮喘患者 (按中华医学会1997年制定标准 ) [1] ,其中男 2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4 0±10岁 ,平均病程 15.1± 5.4年 ,急性加重平均 2 1.6±19.4小时。7例危重发作均在 72小时内出现呼吸衰竭 ,另外 3例哮喘发作后用药物治疗 1周以上不缓解 ,病情加重。10例患者皆为重症哮喘发作 ,在机械通气前均表现神志不清或恍惚 ,5例肺部满布哮鸣音 ,5例表现为沉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吸入激素对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肺功能及血皮质醇的影响。方法 测定 2 2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吸入中等量皮质激素BUD四周前后的FEV1% ,PEFR(L/min)及用峰速仪监测呼主峰流速 (PEF ,L/min) ,同时测定血皮质醇及咽拭子培养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 治疗后FEV1由 5 6 .77± 11.79%增至 6 5 .89± 11.97% ,PEFR由 4.40± 1.6 9L/min增至 5 .6 8± 1.71L/min ,PEFRV由 14.2 2± 9.99%降至 4.82± 4.6 2 % ,症状记分由 1.99± 0 .6 9降至 1.19± 0 .92 ,经t检验有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而血皮质醇由 14.92± 5 .99μg/dl降为 13.91± 5 .6 2 μg/dl,但无统计学上意义 (P >0 .0 5 ) ,咽拭子培养均为阴性。临床控制率 72 .7% (16 / 2 2 ) ,显效率 18.2 % (4/ 2 2 ) ,总有效率 90 .9%。结论  (1)中等量皮质激素吸入是目前哮喘治疗的推荐方法 ,而BUD最好。(2 )肺功能自身监测是指导用药和管理哮喘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哮喘儿童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发作期和缓解期的哮喘儿童血液流变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31例发作期患儿和其中 2 4例缓解期患儿 ,以及 30例正常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肝肾功能均正常 ,无高脂血症 ,缓解期儿童和正常儿童近 4周内无急性呼吸道感染。取静脉血EDTA抗凝 ,用FASCO - 30 0型全自动血流变快测仪按仪器说明书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哮喘患儿发作期全血粘度 (高、中、低切 )、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 (Hct) (8 2 1± 2 11、 9 5 1± 2 37、11 5 6± 2 83、 2 93± 1 16、 0 4 2 7± 0 0 6 3)与对照组 (4 78± 0 32、 6 0 3± 0 4 4、 8 2 7± 0 2 5、 1 4 8± 0 2 2、 0 388±0 0 2 4 )比较明显增高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缓解期上述指标 (5 90± 1 34、 7 33± 1 78、 9 74±1 5 6、 2 0 9± 1 0 2、 0 4 0 2± 0 0 5 5 )与发作期相比有十分显著的下降 (P <0 0 1) ,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纤维蛋白原浓度在发作期 (3 83± 1 14 )明显高于对照组 (3 2 8± 0 72 ) (P <0 0 5 ) ,在缓解期 (3 4 7± 0 93)已基本降至正常 (P >0 0 5 )。结论 :在发作期和缓解期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均存在血液高凝、高粘滞状态 ;在治疗中 ,除常规应用支气管扩张剂等外 ,还应加用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Pharm acia U ni CAP系统检测 2 5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 17例治疗后血清 ECP的含量 ,计数静脉血嗜酸粒细胞 ,测定肺通气功能 FEV1 。结果 :急性发作期哮喘血嗜酸粒细胞 (0 .2 75± 0 .2 6 3)× 10 9/ L 较正常升高 (0 .0 6 8± 0 .0 2 8)× 10 9/ L,P <0 .0 1;血清 ECP浓度 (16 .0 9± 13.6 8) μg/L 高于正常对照和治疗后 (3.78± 1.77) μg/ L;(4 .2 4± 2 .5 6 ) μg/ L,P <0 .0 1。哮喘患儿血嗜酸粒细胞计数与血 ECP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r =0 .5 716 ,P <0 .0 1)。血清 ECP含量与 FEV1 呈显著负相关 (r =- 0 .430 9,P <0 .0 5 )。结论 :ECP在哮喘气道炎症机制中起作用 ,反映哮喘活动情况 ,是临床评价哮喘嗜酸细胞炎症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尿酸血症在高血压病患者中较为多见 ,自 1997年7月至 1999年 7月 ,我们应用小剂量吲达帕胺联合降压治疗 10例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10例患者均为 1997年 7月~ 1999年 7月经门诊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男 8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5 1岁 ,血尿酸平均为 6 0 3 5± 70 4umol/l,血压平均在 141 5±7 8/ 96 5± 5 3mmHg ,其中 3例有痛风病史。1 2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为先用波依定 5mg、qd ;洛汀新 10mg、bid治疗 1m后 ,平均血压为 139 6± 6 47/ 82 9±2 9 …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病、难治病 ,虽然治疗哮喘的药物和设备不断问世 ,但此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呈世界性的增高。祖国医学将支气管哮喘归入“哮证”范畴 ,根据辨证将其发作期分为冷哮、热哮和虚哮三型。我们根据此分型对新疆维吾尔族哮证发作期不同证型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哮喘病人为 1994年 12月至 1997年 12月的门诊及住院的生活在新疆的维吾尔族患者 ,共 35 4例 ,均为发作期。热哮组 83例 ,男 34例 ,女 49例 ,年龄 18~ 6 0岁 ,平均年龄 (4 2 .2 6± 10 .6 6 )岁 ;冷哮组 117例 ,男 6 3例 ,女 5 4例 …  相似文献   

15.
198 9~ 1998年 10年间 ,我院共收治新住院精神病患者 10 0 1例 ,在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过程中 ,有 2 6例 (2 .60 % )出现尿糖异常 ,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6例中男 2 3例 ,女 3例 ;年龄 2 3~ 61岁 ,平均(3 8.3 8± 9.43 )岁 ;入院检查尿糖均阴性。1.2 用药情况  (1)氯丙嗪组 18例 ,初始用药量 2 5~ 2 0 0mg·d-1,平均 (10 9.72± 60 .11)mg·d-1;有效用药量 2 0 0~ 70 0mg·d-1,平均 (5 19.44± 13 4 .10 )mg·d-1;尿糖异常时用药量 15 0~70 0mg·d-1,平均 (480 .86± 15 3 .5 3 )mg…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在北京协和医院学习期间收集该院 1998年 10月~1999年 8月门诊哮喘患者 2 6例 ,其中男性 12例、女性14例 ;年龄 16岁~ 6 5岁 ,平均 38 1岁± 4 2岁。哮喘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 1997年标准。 2 6例患者病情处于缓解期 ,不吸烟 ,近半月未用茶碱、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 ,不伴其它疾患。对照组 12例 ,选不吸烟、无哮喘及其它疾病的健康者。男性 5例、女性 7例 ;年龄 2 2岁~ 6 4岁 ,平均37 4± 5 2岁 ,与哮喘组相比无显著差异。1 2 方法取空腹静脉血 10ml,肝素 2 0U/ml抗凝 ,用Percoll液…  相似文献   

17.
陈丽阳 《广西医学》2003,25(9):1647-1648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总IgE及外周血嗜酸细胞的变化在哮喘发作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哮喘发作期患者 2 5例 ,健康体检 1 0人。采用免疫发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总IgE的水平 ,应用伊红染色方法检测外周血嗜酸细胞总数 ,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 :2 5例患者血清中总IgE的含量为 (1 94 8 6 3± 5 2 1 5 9)ng ml,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组 (2 6 7 1 6± 1 0 8 2 8)ng ml(P <0 0 0 1 ) ;患者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 (987± 2 2 6 )× 1 0 6 L ,亦显著地高于正常组 (1 2 3± 35 )× 1 0 6 L(P <0 0 0 1 ) ,哮喘患者血清总IgE与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呈正相关 ,r=0 72 5。结论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总IgE和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 ,参与支气管哮喘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扎鲁司特在支气管哮喘治疗前后对血清IL - 5水平的影响 ,探讨其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 5 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 (哮喘组 ,其中 30急性发作期 ,2 0例非急性发作期 )治疗前后、2 5例正常人 (对照组 )的血清IL - 5水平。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非急性发作期血清IL - 5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IL - 5水平又明显高于哮喘非急性发作期 (P <0 .0 1)。哮喘组治疗前血清IL - 5水平比治疗后显著增高 (P <0 .0 1)。结论 血清IL - 5促进EOS的分化、粘附 ,增加嗜碱粒细胞释放组胺 ,导致气道炎症的发生。观察血清IL - 5水平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支气管哮喘前后的动态变化对于评价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情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抗炎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肝素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雾化吸入肝素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价值 ,笔者对 4 7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将观察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选择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 4 7例 ,男 2 9例 ,女 18例。年龄 2 7~ 69岁 ,平均 ( 4 8.5± 12 .5 )岁。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病学会哮喘学组制定的哮喘诊断标准[1]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2 6例 ,对照组 2 1例。两组病人的基本情况、病情和基础肺功能相仿。具有出向倾向或病史的患者不能入选本观察实验。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如下治疗 :吸氧 2L/min ;静滴地塞米…  相似文献   

20.
王怀政  徐虹  龙伟 《黑龙江医学》2003,27(6):454-455
据 1996年WHO估计 ,到 2 0 10年 ,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第 2号杀手〔2〕。本文结合文献 ,对我院 2 0 0 0- 12~ 2 0 0 2 - 0 6收治的 8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80例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 (CCMD -Ⅲ )中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其中 ,女性 5 1例 ,男性 2 9例。年龄 18~ 79岁 ,平均(43 5± 8 5 9)岁 ;病程 1个月~ 10年 ,平均 (2 7 9±6 7)个月 ;平均住院次数 (1 6± 0 5 )次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2 4项 )评分 (HAMD≥ 2 1分 ) ,平均 (36 5±7 5 )分 ;职业 :干部 32例 ,工人 2 1例 ,农民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