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卒中时,静脉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的益处与血栓溶解和动脉再通有关。在动物卒中模型中,阿加曲班是一种安全增加rtPA益处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还没有关于这种联合用药的人类资料。美国德州大学休斯顿医学院神经内科的Sugg等报道了阿加曲班tPA卒中研究的第一阶段,这是一项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以及获益人群.方法 将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阿加曲班治疗试验组(5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14d疗效、NIHSS和mRS的评分,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同时间段应用阿加曲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发病24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发病6~12h和13~24h 2个时间段应用阿加曲班,将患者分为A组28例,B组52例。7d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临床疗效。发病24h内不同时间应用对临床疗效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联用阿加曲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发病<4.5 h行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根据患者是否加用阿加曲班分为阿加曲班组56例和常规治疗组52例.2组治疗前、治疗后7和14 d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估疗效,...  相似文献   

5.
纤溶系统失衡参与了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大多数学者认为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纤溶活性降低,而部分学者认为其纤溶活性增高.亚低温是一种具有巨大潜能并通过多种机制发挥神经保护效应的治疗手段.动物实验证实,亚低温治疗能提高血浆纤溶活性并减少缺血区局部纤溶酶原激活物表达,但相关临床研究较少,而且多局限于亚低温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协同性的研究.
Abstract:
The imbalance in the fibrinolytic system participates in the pathophysic-logical processes of ischemic stroke. Most researchers consider that the fibrinolytic activity decrease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while others believe that it increases. Mild hypothermia is a therapeutic approach with great potential and plays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through a variety of mechanisms. Animal experiment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treatment with mild hypothermia may increase the plasma fibrinolytic activity and de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local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 ischemic area. Howere, the related clinical research studies are few, and most of them are limited in the safty and collaborative research of mild hypothermia combined with other treatment therapies.  相似文献   

6.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溶栓治疗被认为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结局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溶栓治疗导致的出血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t-PA的使用,人们正力图通过临床及影像表现等筛选出最适宜溶栓治疗的患。溶栓治疗前NIHSS评分过高、CT出现大面积梗死的早期征象等都被认为易导致溶栓治疗后出血概率增加的因素,因此寻找与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相关的生物标记物,也日益成为研究热点。下面对这方面相关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医院急性脑卒中治疗与预防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医院使用尿激酶(UK)和(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实施情况,为改进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调查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问卷形式调查北京地区医院脑卒中治疗相关的医疗资源方面的情况。结果北京地区被调查医院的总体结果:98.1%的医院有急诊室,92.6%的医院有24 h头颅CT,50%的医院有UK和(或)rt-PA静脉溶栓规程,7.4%的医院有卒中单元。有UK和(或)rt-PA静脉溶栓规程的医院与无此溶栓规程的医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的方面为:头颅CT、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神经科医生、神经外科医生、神经介入放射医生、动脉溶栓、颈动脉支架、颅内血管成形术、重症监护病房、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卒中单元、卒中治疗程序图或临床路径。结论北京地区医院应对其拥有的卒中相关医疗资源进行组织化,提高医院静脉溶栓能力,推广卒中小组、卒中单元、卒中治疗程序图或临床路径等治疗模式,以改进卒中治疗和改善卒中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发病在6 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其中超选择性动脉溶栓+静脉溶栓组(联合组)60例,同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动脉组)46例。动脉组用微导管超选择至病变动脉,输注rt-PA50 mg;联合组先静脉输注rt-PA,再经病变动脉输注rt-PA,总量<50 mg,在溶栓前和溶栓后6 h、24 h、7 d及30 d时,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前ESS评分,联合组为42±13,动脉组为43±10,治疗后24 h、30 d时,ESS评分联合组为82±23、89±25;动脉组为76±27、82±23。治疗后总再通率联合组为53%(32/60),动脉组为35%(16/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的发生率联合组为7%(4/60),动脉组为9%(4/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起病6 h内,动静脉联合溶栓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纤溶系统失衡参与了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大多数学者认为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纤溶活性降低,而部分学者认为其纤溶活性增高.亚低温是一种具有巨大潜能并通过多种机制发挥神经保护效应的治疗手段.动物实验证实,亚低温治疗能提高血浆纤溶活性并减少缺血区局部纤溶酶原激活物表达,但相关临床研究较少,而且多局限于亚低温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协同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是反映纤溶系统活性的两个重要指标。近年的研究发现,t-PA及PAI-1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文章综述了t-PA及PAI-1的生理生化特性、两者在纤溶系统中的作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以及脑血栓形成过程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龄(年龄≥80岁)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院神经内科发病4.5 h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7例,经头部CT或MRI证实。按发病年龄分为≥80岁组(47例)和80岁组(110例)。记录基线资料,包括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3.0~4.5 h)、应用抗凝药物等;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估溶栓后安全性和疗效,即7 d和3个月时的病死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率,静脉溶栓24 h、1周内和3个月的恢复良好率。结果 (1)与年龄80岁组比较,年龄≥80岁组的心房颤动比例和中位年龄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6%(28例)比32.7%(36例),83(81,85)岁比67(59,75)岁,均P0.01];其余基线资料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脑梗死病因亚组分型中,年龄≥80岁组心源性栓塞比例高于80岁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6%(28例)比32.7%(36例),P0.01];其余病因分型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年龄≥80岁组与年龄80岁组患者1周死亡率[分别为6.4%(3例)、6.4%(7例)]及3个月死亡率[12.8%(6例)、9.1%(10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颅内出血比例[10.6%(5例)、8.2%(9例)]和症状性颅内出血比例[4.3%(2例)、6.4%(7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4 h恢复良好率[38.3%(18例)、45.5%(50例)]和1周恢复良好率[53.2%(25例)、62.7%(69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80岁组3个月预后良好率低于80岁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1%(24例)比71.8%(79例),P0.05]。结论对于发病4.5 h内的高龄(年龄≥80岁)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选择适当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有利于增加安全性及早期获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加曲班治疗组(治疗组,58例)和常规常规脑保护治疗(对照组,64例)。治疗组给予静脉滴注阿加曲班,开始2d内60mg/d,24h持续静脉滴注,其后的5d内20mg/d,早晚各1次,10mg/次,同时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β-七叶皂甙钠、维生素E、胞二磷胆碱等脑保护治疗;对照组不用阿加曲班,其他同治疗组。两组治疗7d、14d后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并观察凝血常规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CSS、BI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阿加曲班联合脑保护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安全有效。作为对急性卒中的一种常规治疗,加拿大研究人员在全国60个医疗中心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阿克伐司,tP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女性卒中后的转归较男性差。以往的研究提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凝血和纤溶标记物存在性别差异。美国波士顿市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的kent等探讨了性别是否有可能改变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的治疗转归。  相似文献   

15.
rtPA动脉内溶栓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明显的疗效,rtPA是一种新型溶栓药物,文章阐述了该药物的溶栓原理、用量、方法以及动脉内给药的优越性和溶栓并发症问题。  相似文献   

16.
齐学军 《山东医药》2011,51(20):57-58
目的评价阿加曲班注射液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有效性。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加曲班治疗组和降纤酶治疗组,分别用药治疗7d,7d后两组同时应用胞磷胆碱钠和血塞通治疗,疗程为7d,总观察时间为3个月。采用MESSS评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阿加曲班组与降纤酶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第14天和3个月后MES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阿加曲班组治疗后第14天和3个月后MESSS评分均低于降纤酶治疗组(P〈0.05或P〈0.01);3个月后两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注射液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致死率和致残率第一位的疾病,严重危害人们健康,而缺血性脑卒中占80%以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治疗很具挑战性,毕竟与心电图快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急性脑卒中除了临床症状外,还需要急诊头颅CT来区分缺血性还是出血性脑卒中;另外,AIS的治疗时间窗非常短暂,目前惟一证实有效的治疗是及时恢复闭塞血管的再通。年,试验证实了静脉用重  相似文献   

18.
在出现不可逆性神经细胞损伤之前迅速安全地再通血管、恢复血流以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是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 )的主要治疗目标。目前,在AIS早期开通血管的方法主要是静脉溶栓,但由于其治疗时间窗短、血管再通率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原因,效果常不令人满意。近年来,随着机械取栓装置的研发及介入技术的发展,使得AIS的治疗时间窗显著延长,血管开通率显著提高,临床转归显著改善,机械取栓治疗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预后与颅内闭塞血管能否及时再通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致力于提高AIS治疗效果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研究,从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动脉及静脉联合溶栓、血管腔内成形术、支架成形术、机械碎栓到机械取栓,颅内大血管的再通率显著提高~([1-3])。特别是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已成为治疗AIS的新方法~([4-5])。血管内机械取栓术能显著提高大血管闭塞的再通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动脉溶栓组31例,静脉溶栓组12例.动脉溶栓组患者在发病6 h内经DSA证实为颅内血管闭塞,并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尿激酶总量<75万U);静脉溶栓组患者于发病3 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