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儿童急性白血病肝功能损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白血病化疗过程中肝功能损害的病因,测定了56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后肝功能,提高了药物性肝脏损害及白血病细胞肝脏浸润的诊断方法。56例患儿中36例有肝功能受损,其中29例43例次发生药物性肝脏损害,白血病肝浸润9例,2例肝浸润时均无骨髓、中枢等复发证据。4例发生病毒性肝炎。对不同类型肝损害进行治疗,各种肝脏损害恢复时间平均为:药物性8.1天,白血病肝浸润7天,病毒性肝炎30天。结果表明:急淋患  相似文献   

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最常见的血液恶性疾病,亦是目前治疗效果相对较好的恶性疾病。通过正规化疗,5年持续完全缓解率已达80%,但在长期化疗药物治疗中,常常由于肝功能异常而中断治疗,影响化疗。现就我院近3年收治的140例ALL患儿中至少1次出现肝功异常的66例进行临床分析,以确定病因,采取不同对策,提高疗效及长期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4.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 《中国小儿血液》2000,5(4):145-147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肝功能损害的病因、临床特征,为肝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长春市儿童医院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住院诊断肝功能损害的患儿575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血、尿、便及咽部分泌物标本,采用血培养法进行细菌检测及鉴定;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弓形虫、巨细胞病毒、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支原体DNA、轮状病毒、肠道病毒RNA病原检测;ELISA法做乙肝三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抗乙型肝炎e抗原的抗体(抗HBe)、抗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抗体(抗HBc)、乙肝核心抗体IgG和IgM(HBcAb-IgG和HBcAb-IgM)],甲型肝炎抗体,丙型肝炎抗体检测;质谱法进行血遗传代谢病筛查并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婴儿组304例,幼儿组139例,学龄前组71例,学龄组61例,各年龄组间比较,婴幼儿组占比例最高.感染性疾病占78.6% (452/575),非感染性疾病4.3%(25/575),婴儿肝炎综合征中未明确病原的占17.0%(98/575).感染性疾病中,有211例检测出了病原,其中病毒感染189例(89.2%),细菌感染13例(6.1%),支原体感染8例(3.8%),弓形虫感染1例(0.5%).病毒感染所致肝功能损害中,巨细胞病毒感染94例(49.7%),EB病毒感染58例(30.7%),肠道通用型病毒感染6例(3.2%),单纯疱疹病毒感染2例(1.1%),轮状病毒感染15例(7.9%),EV71病毒感染8例(4.2%),柯萨奇A16病毒感染3例(1.6%),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3例(1.6%);巨细胞病毒感染多发生在1月龄~1岁患儿组,EB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大于1岁患儿组.非感染性疾病中,药物性肝功能损害7例(1.2%),遗传代谢性疾病3例(0.5%),先天性胆道闭锁4例(0.7%).肝损害程度:轻度340例(59.1%),中度204例(35.5%),重?  相似文献   

6.
尿系列蛋白检测诊断急性白血病肾脏损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24例AL患儿检测尿系列蛋白(β2-MG,AIb,THP,IgG),血β2-MG及THP,肾功能(BUN,Cr,UA)。结果显示尿系列蛋白排泄量增高者89.5%(17/19),非常显著高于血β2-MG及THP升高者17.6%(3/17)与肾功能异常者15.8%(3/19),并表明AL并发肾脏损害者为70.8%(17/24)其中有肾损害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异常者12.5%(3/24),仅实验检查有肾  相似文献   

7.
8.
9.
CXCR4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L)骨髓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43例初诊未治急性白血病患儿(实验组)和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对照组)骨髓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情况。结果1.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细胞表面CXCR4的相对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ALL组CXCR4的相对荧光强度明显高于AML组(P<0.05)。3.髓外浸润组患儿初诊时CXCR4的相对荧光强度明显高于非髓外浸润组。(P<0.05)。4.实验组患儿CXCR4的相对荧光强度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8(P<0.05)。结论1.CXCR4在儿童急性白血病初诊时为高水平表达,提示它可以作为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检测指标。2.CXCR4的表达在ALL明显高于AML,说明它与急性白血病的类型具有一定相关性。3.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细胞表面CXCR4的高表达与髓外浸润密切相关,并且和初诊时高白细胞计数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血清IL— 3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在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如何恰当选用IL— 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测定 34例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IL— 3水平 ,1 6例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儿ANLL与ALL之间IL— 3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完全缓解 (CR)后 ,血清IL— 3水平与治疗前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0 .0 5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治疗后高危型 (HR)组比标危型(SR)组血清IL— 3水平明显降低。经治疗CR后 ,有 1 0例IL— 3水平明显升高 ,6例明显降低 ;IL— 3变化与临床分型、获得CR时间及治疗效果有关。结果表明 ,IL— 3与白血病 (AL)治疗有关。建议 :在高危急淋患儿或完全缓解时间 >4周、骨髓衰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儿应用IL— 3和化疗联合治疗。对缩短完全缓解时间及减少继发耐药 ,缩短骨髓抑制期时间 ,减少感染并发症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 (AL)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临床价值 ,检测2 8例AL患者 4 8份标本的MDR1基因 ,并对其中 2 0例患儿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 ,小儿急性白血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其MDR1的阳性率不同 :化疗前的阳性率为 2 5 % ,MDR1阳性与MDR1阴性患者的完全缓解率 (CR)分别为 33%和 92 % (P <0 .0 1) ,耐药组的阳性率为 80 % ,而非耐药组的阳性率为 16 % (P <0 .0 1)。复发组的MDR1阳性率为 75 % ,而持续缓解组的MDR1阳性率为 16 % (P <0 .0 5 )。正常人MDR1阳性率为零。结果表明检测MDR1对判断化疗效果和估计预后均有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可为临床合理选择化疗方案提供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2O例正常儿童及40例急性白血病(AL)患儿化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浓度。结果;在AL诊断时,TNF-a水平显著升高1当患儿获得部分缓解至完全缓解时,TNF-a水平呈梯形降低,其最低值仍高于健康儿童(P<O.01~0.05);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TNF-a水平在任何阶段都比1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儿低(P<0.o1);TNF-a水平和临床疗效之间显示负相关性。因此,作者们认为测量TNF-a水平可作为一项判断AL疗效和预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了30例ALL骨髓细胞GCR为7873±3002位点/细胞;17例ANLL为6113±1622位点/细胞(P<0.05)。形态学分型L1型17例,GCR为7267±3178位点/细胞;L2型13例,GCR为7650±3362位点/细胞(P>0.05)。临床分型标危型ALL14例,GCR为8998±1963位点/细胞;高危型9例为5847±3885位点/细胞(P<0.05)。对18例ALL经联合化疗完全缓解前后比较发现,GCR分别为8115±3258位/细胞和4669±2106位点/细胞(P<0.01)。本实验同时测定了ALL和ANLL患儿血浆皮质醇浓度,平均分别为112.20±41.14ng/mi和104.65±43.49ng/ml,相关系数分别为r=0.15和0.11,说明GCR表达水平不受皮质醇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抗硷血红蛋白法测定了39例急性白血病患儿胎儿血红蛋白(HBF)含量。结果示:2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HbF平均值为3.15%,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HbF平均值为5.21%,均有轻度增高,且经统计学处理,ANLL较ALL为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相关分析示HbF含量与缓解后初次复发的时间的负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发病危险度的估计表明HbF水平与急性白血病复发或死亡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血清和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与儿童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的发展有关。在疾病治疗前及复发期,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明显升高,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时,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2受体含量明显升高,因此,血清和脑脊液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可作为疾病活动与否69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Neutropenic enterocolitis is an acute, life-threatening inflammation of the small and large bowel, often seen in children with malignancies during periods of prolonged or severe neutropenia. During the period 1990-1995, 180 children were treated at the authors' center f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using a standard chemotherapy protocol. Among them, 11 children (6.1%) aged 4 to 12 years, were diagnosed clinically to have neutropenic enterocolitis. Eight had severe neutropenia (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 &lt; 108/L and 5 had prolonged neutropenia (&gt; 7 days duration). The symptoms included diffuse abdominal pain (10 children), oral mucositis (7), hematochezia (7), diarrhea (6), hematemesis (5), and right lower quadrant tenderness (4). Three children had radiological evidence of free intraperitoneal gas and an additional 3 children were found on surgical exploration to have cecal perforation. Laparotomy was performed on 8 children (73%), 4 of whom survived. Among the 3 children managed conservatively, 1 died awaiting surgical exploration, while the other 2 did well. The overall survival was 55%. The authors recommend an approach to management that respects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17.
18.
探索应用TCRr基因重排标志及改良的极限稀释定量PCR法检测小儿ALL微小残留病(MRD)的可行性,探讨其追踪骨髓MRD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改良极限稀释定量PLR法。结果:敏感度平均为4拷贝。对14例初治阳性病人在诱导达到缓解(CR)时的MRD定量检测结果显示,骨髓复发组MRD定量值平均为0.343%,未复发组为0.004%(P<0.01)。14例中6例CR时MRD阴性,4例在追踪期内持续阴性,2例转为阳性(分别为0.017%、0.020%),化疗后MRD渐减少至转阴;3例CR时MRD平均值为0.077%,在缓解期MRD值渐减少,其中2例临床持续缓解,1例骨髓无复发但发生睾丸白血病,1例CR时MRD值较高,2例持续高值,2例MRD值渐增高,此5例均复发。结论:CR时MRD阳性的病人应持续监测其水平,若持续高值或逐渐增高,复发的可能性大,应加强化疗以防复发。采用极限稀释定量法检测ALL的MRD有简单、敏感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分析急性白血病基因组多态性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采用 1 0种随机引物对急性白血病进行RAPD分析和选择特征引物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 :急性淋巴白血病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各自有特征的RAPD标记 ,可以在DNA水平判别各类型白血病。RAPD标记可能用于白血病的基因分型 ,微小残留病检测等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