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锁骨下静脉行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安置112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开宪  刘庆山 《中级医刊》1995,30(11):7-7,6
作者对112例患者经锁骨下静脉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其中成功109例(97.3%),发生局部感染、气胸及电极脱位各1例,穿刺到电极达右心房平均5分钟左右。认为锁骨下静脉应作为埋藏式起搏器电极植入的首选静脉。  相似文献   

2.
分析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21例,其中初次植入20例,更换1例。起搏电极导管插入途径,右头静脉8例次,右锁骨下静脉穿刺16例次,颈外静脉1例次。并发症:锁骨下静脉穿刺外套管弯折1例,起搏电极折断1例。随访2个月~9年,5例晕厥未再发作。全部病例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提高生活质量。锁骨下静脉穿刺将成为起搏电极插入首选方式。虽然生理性起搏符合人体生理需要,但非生理性起搏更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植入埋藏式起搏器的适应症、电极植入方法、电极导线固定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埋藏式起搏器安置术45例,均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植入电极,24例VVI(R)型,21例DDD(R)型。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结论:起搏器是目前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最可靠有效的方法,锁骨下静脉穿刺、电极的固定及囊袋的处理是基层医院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446例次临床总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电极导入途径和并发症。446例次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414例患者,平均年龄54±13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占45.4%,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占41.9%。起搏方式以心室按需型起搏为主占93.3%,生理性起搏占6.7%。电极插入经头静脉切开占59.2%,锁骨下静脉穿刺占34.6%。安置起搏器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主要并发症为电极移位和囊袋感染。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最可靠有效的措施,电极插入途径建议采用锁骨下静脉远端穿刺法。  相似文献   

5.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安置永久起搏电极的体会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赵建中,陈云雷,邹瑞秀埋藏永久起搏器通常采用切开头静脉置入起搏电极,由于该静脉较细,暴露较难操作不方便。自1988年至1994年我们应用穿刺锁骨下静脉导引电极技术安装永久起搏器40例,均获成...  相似文献   

6.
经皮锁骨下静脉穿刺置永久心脏起搏器体会王梦洪,罗雄(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南昌330006)多年来,安装永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是治疗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办法。永久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管的插入途径,过去主要采用分离切开头静脉或颈外静脉插入起搏导管。由于头静脉...  相似文献   

7.
安植埋藏式永久心脏起搏电极的径路繁多,本组经锁骨下静脉植入28例,迅速省时,安全准确,从穿刺引导入起搏电极平均10min,均置入顺利,此法勿需结扎远端静脉及切开缝合,无血种、气胸及空气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收到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分析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电极导入途径和并发症。4 5例次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4 1例患者,平均年龄(5 1±9)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占4 8.8% , 度房室传导阻滞占4 4 .0 %。起搏方式以心室按需型起搏为主占91.1% ,生理性起搏占9.8%。电极插入经头静脉切开占5 5 .6 % ,锁骨下静脉穿刺占4 4 .4 %。并发症发生率为8.7% ,主要并发症为电极移位和囊袋感染。  相似文献   

9.
我院从1979年12月至1998年11月共安置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8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见一般资料本组男性44例,女性38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54.05岁。见度房室传导阻滞62例,11度11型房室传导阻滞3例,病窦综合征17例,全部患者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前均有头晕、胸闷等不适,反复发生阿斯综合征30例,有晕厥史12例。1.2电极导管植入途径经左侧锁骨下静脉53例,右侧锁骨下静脉6例,经左侧头静脉18例,经右侧头静脉3例.左侧顿外静脉和右侧预外静脉各1例。起搏器埋值部位为左锁骨下区对例,右锁骨下区…  相似文献   

10.
基层医院埋藏式心脏起搏器62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植入埋藏式起搏器的病因、适应症,电极植入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62例患者平均年龄71岁,常规采用头静脉切开插入法及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安置电极,56例选用VVI型,6例选用DDD型起搏器。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劳动力得到提高。结论: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最可靠有效的措施,认为精确的电极定位和严格的囊袋处理是基层医院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根据体表定位标志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中应用的体会。方法 256例心脏病患者中,233例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23例穿刺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结果 穿刺锁骨下静脉233例中,231例穿刺1~4次成功,2例误穿入锁骨下动脉,继续锁骨下静脉穿刺获成功;2例发生气胸,改用腋静脉穿刺获成功。穿刺腋静脉23例中,19例穿刺1-4次成功,4例穿刺5次以上失败后改用锁骨下静脉穿刺获成功。均无穿刺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是安全、可靠、可行的,对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困难时改用腋静脉途径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2.
万镇  范修才  郑爱东 《当代医学》2010,16(34):95-95,8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植入埋藏式起搏器的病因、适应证,电极植入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310例患者平均年龄71岁,常规采用头静脉切开插入法及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安置电极,224例选用VⅥ型,86例选用DDD型起搏器。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劳动力得到提高。结论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最可靠有效的措施,认为精确的电极定位和严格的囊袋处理是基层医院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在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所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防治对策。方法:常规采取头流脉切开插入法及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安置电极,选用VVI型起搏器,用体外临时起搏器测试电极状态,植入起搏器。结果:所有病人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劳动力提高,出现并发症3例:1例电极脱位,再次手术,1例局部肌肉抽动,未作特殊处理,1例晚期起搏阈值升高,需调整起搏电压。结论:基层医院缺乏起搏器检测仪,用体外临时起搏器也可安全植入埋藏式起搏器,但应注意术后常见并发症如电极脱位、感染、皮囊溃破,局部肌肉的动,晚期起搏器阈值升高等问题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徐磊  柳梅丽 《西部医学》2007,19(4):573-573
目的探讨经右锁骨下静脉远端入路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意义。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去枕,穿刺右锁骨下静脉远端成功后置入导引钢丝,沿钢丝置入血管鞘,沿鞘管置入起搏电极至心房及(或)心室,调整电极位置测试电极达标,制作囊袋,埋藏起搏器。结果13例患者安置心脏起搏器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6~42个月无电极脱位、头昏、晕厥及阿斯综合征发作等。结论右锁骨下静脉远端穿刺入路安置心脏起搏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71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起搏电极安装永久起搏器的经验体会及操作过程。71例全部成功,由穿刺到电极达右房平均3~4min,2例误穿入动脉未发生并发症。对如何预防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常见并发症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安放起搏电极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郭勇  冯胜红  孙向阳  朱冰 《海南医学》2002,13(11):93-93
分析基层医院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电极置入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112例患者,平均年龄65岁,其中病窦综合征占52.7%,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占35.7%。起搏方式以心室按需型起搏为主占91%,生理性起搏占9%。电极置入经头静脉切开占26.7%,锁骨下静脉穿刺占72.3%。安置起搏器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为8%,主要并发症为电极移位和囊袋感染。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最可靠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院从2001-2003年共安置埋藏式起搏器24例,手术全部成功,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与方法:在安置埋藏式起搏器治疗缓慢心率失常24例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66±7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6例,房室传导阻滞8例,其中Ⅲ°AVB 7例,Ⅱ°1例.经头静脉7例,颈外静脉1例,锁骨下静脉16例.术前常规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于病窦综合征的病人,行食道调搏检查,测SNRT、文氏阻滞点,文氏阻滞点>130次/分可考虑安置AAI.所有病人安置起搏器均在放射科500mAX光机透视下进行,经静脉置入起搏电极到右心室和/或右心耳,测量起搏参数满意后固定电极,作起搏囊袋,将电极连接到起搏器,并将起搏器埋藏于囊袋中,分层缝合筋膜和皮肤,术后行监护,出院后程控和随访.  相似文献   

18.
经锁骨下静脉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导管电极滞留1例一院心内科杨树森孟繁超李为民赵进军肇东市医院内科徐炳柱近来,我们在对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并心动过缓患者实施经左锁骨下静脉临时心脏起搏时出现导管电极在锁骨下滞留,现报告如下。患者,男,67岁。以剧烈胸痛18h...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 86例经左锁骨下静脉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无X线透视下将起搏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盲插至右心室。结果  85例患者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 ,顺利将临时起搏导管送至右室 ,1例失败 ;在起搏期间有 8例患者发生电极脱位 ,重新调整后恢复正常 ;经X线透视观察大多数电极位于右室心尖部 ,少数位于右室中部及流出道。结论 在无X线透视下经左锁骨下静脉插入电极导管至右心室起搏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人工心脏起搏术:附18例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经皮锁骨下静脉穿刺导引起的电极安置人工心脏心搏器共18例,治疗不同病因所致伴有症状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全部获得尤其成功。其中经右锁骨下静脉径路14例,左锁骨下静脉径4例除1例发生气胸外,无电极脱位,心肌穿孔,导管新裂等并发症,并对手术成功的经验进行了探讨,认为该方法具有功率高,耗时短,损伤轻,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