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浦鹏飞 《海南医学》2012,23(4):129-131
椎管内麻醉是将药物注入椎管内某一腔隙,可逆性阻断脊神经传导功能或减弱其兴奋性的一种麻醉方法,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脊膜外腔阻滞.本文就椎管内麻醉方法的近期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等研究的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刘杰  李波 《中外医疗》2010,29(6):42-42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的脊神经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09年7月期间曾行椎管内麻醉出现并发症的40例患者进行分析,评价其术中临床表现,并随访观察1个月,比较各种麻醉方法的术后随访观察结果。结果术中共有45例患者出现触电感或痛感,5例患者未出现明显临床感觉异常。大多患者随访观察1个月后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仅有1例患者因出现大小便失禁而未愈。结论椎管内麻醉患者出现的触电感或痛感是椎管内麻醉出现的最主要的并发症,麻醉医师应提高穿刺水平,严格规范操作,减少脊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1病例资料椎管内麻醉目前仍是基层医院最常用的麻醉方法 ,笔者单位共实施了18000多余例,出现2例明显神经损伤,现报告如下:例1,1974年.赵某某,男,23岁,拟行阑尾切除术,术前患者全身情况好,采用腰麻,在L3、L4间隙穿刺,经反复穿刺后成功,注入配制的5%普鲁卡因,麻醉效果好,手术顺利。术后3d,患  相似文献   

5.
1 病例资料椎管内麻醉目前仍是基层医院最常用的麻醉方法,笔者单位共实施了18000多余例,出现2例明显神经损伤,现报告如下:例1,1974年.赵某某,男,23岁,拟行阑尾切除术,术前患者全身情况好,采用腰麻,在L3、L4间隙穿刺,经反复穿刺后成功,注入配制的5%普鲁卡因,麻醉效果好,手术顺利.术后3d,患者诉说右下肢麻木,无力,分析原因神经损伤并发症,立即采取消炎,减轻水肿,有利于神经恢复的维生素类药物治疗,住院5个月后出院.2年后随访,痊愈,从事正常工作生活.  相似文献   

6.
椎管内阻滞麻醉是将药物(局麻药、阿片类)注入椎管内某一腔隙,可逆性阻断脊神经传导功能或减弱其兴奋性的一种麻醉方法.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可延迟手术应激反应,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血栓栓塞发生率,从而降低高危病人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联合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并评价联合椎管内麻醉 (CSEA)和硬膜外麻醉 (EA)用于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68例择期健康足月妊娠产妇随机分为CSEA组和EA组。观察局部麻醉药用量、感觉阻滞 (针刺法 )、运动阻滞 (改良Bromage评分 )、术中疼痛 (VAS评分 )、新生儿状态 (Apgar评分 )、镇痛和腹壁肌肉松弛质量、术中低血压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CSEA组局麻药用量较EA组小 (P <0 .0 1) ;感觉阻滞平面达T6及最高平面的时间短于EA组 (P <0 .0 5 ) ;镇痛满意率CSEA组为10 0 % ,EA组为 76% ;运动阻滞评分CSEA组高于EA组 (P <0 .0 1) ;腹肌松弛满意率CSEA组 94% ,EA组 5 3 % (P <0 .0 1)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 ;术中收缩压 (SBP)下降至最低值的时间CSEA组短于EA组 (P <0 .0 5 ) ,SBP下降的幅度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无术后头痛。EA组寒颤、恶心呕吐发生率较CSEA组高 ,但两组比较并无差异。结论 CSEA效果更确切 ,不良反应少 ,是剖宫产较为理想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剖宫产手术后PCEA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足月单胎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和硬膜外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进行剖宫产,术后均连接PCEA,PCEA采用相同配方,总剂量为150 ml,术后两组均连接PCEA,总剂量控制在150 ml,镇痛药均为0.75%罗哌卡因30 ml,0.9%氯化钠注射液112 ml,芬太尼0.4 mg。观察两组产妇在术后2 h(T0)、4 h(T1)、8 h(T2)、12 h(T3)、24 h(T4)、48 h(T5)、72 h(T6)的活动和静息VAS情况和Blous次数,比较两组产妇的下床时间、肠排气时间、泌乳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静息VAS评分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T1评分结果高于硬膜外组,T2、T3评分结果低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VAS评分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T1评分结果高于硬膜外组,T2、T3、T4评分结果低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T1Blous次数高于硬膜外组,T3、T4、T5Blous次数低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下床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肠排气早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泌乳时间早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瘙痒发生率、腰痛发生率均高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硬膜外两种椎管内麻醉,在术后应用PCEA均安全有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后应用PCEA的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后应用PCEA后产妇泌乳和肠排气恢复较早,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椎管内麻醉后神经并发症的临床现状,提出可行的预防方案.方法对600例患者详实记录术前情况、麻醉操作过程,并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患者神经并发症发生的具体情况,对神经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600例患者椎管内麻醉的神经并发症主要是暂时性神经根激惹(TNS),其发生率为18.3‰;主要危险因素是术后应用PCEA镇痛,其优势比(OR)为5.514(95%CI为1.447~%21.017%).结论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腰硬联合阻滞可引起相关并发症,对术后应用PCEA镇痛可能导致的神经并发症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椎管内复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EA)与脊麻硬膜外阻滞复合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的镇痛效果、胎儿娩出时间和对母体血流动力学和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180例产妇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90例,分别行EA和CSEA,硬膜外腔注药均用1.73%碳酸利多卡因,用0.5%布比卡因1.5ml行脊麻。结果:从阻滞开始到手术的时间、胎儿娩出时间CSEA组明显短于E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优良率CSEA组为100.0%,EA组为84.4%。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用药量CSEA组明显少于E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麻黄素使用CSEA组为20例(22.2%),EA组为16例(17.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SEA兼有脊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适用于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1.
赵庆允 《中原医刊》2006,33(14):76-76
1病历报告患者,女,26岁。拟行剖宫产术,行硬膜外麻醉时,使用硬膜外穿刺套管针穿刺至硬膜外腔,取出针芯,置入注药软管,操作正常。但在撤套管针时阻力很大,在一突然释放感后撤出。经软管试图注药时亦遇到阻力,以致不能注入。后经改施蛛网膜下腔阻滞完成手术。术后软管嵌顿,不能拔除,最终留滞,患者返回病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娩镇痛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采用单纯硬膜外腔阻滞(A组)、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给予低浓度麻醉药及镇经(B组)、单纯蛛网膜下腔给予低浓度镇痛药(C组芬太尼25ug,D组芬太尼20ug)等四种不同的方法对130例初产妇进行分娩镇痛,比较几组的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对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及新生儿等的影响。并与40例正常未干预组产妇比较。结果 单纯硬膜外腔阻滞的方法用于分娩镇痛的无痛比率为66.7%。阴道助产率高达36.7%。明显高于其它几组(P〈0.01或0.05);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给予低浓度麻醉药及镇痛药的方法用于分镇痛的无痛比率为77.5%。但首次给药后的持续时间较短(1.5~2小时),再次注药于硬膜外腔的效果较差;单纯蛛网膜下腔给予芬太尼25ug的方法用于分娩镇痛的无痛比率为100  相似文献   

13.
椎管内麻醉约占我国临床麻醉总数的6O%以上。因此,提高椎管内麻醉的质量及安全性尤为重要。但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单独应用于临床时各有一定缺点,且并发症较多。我们自1997年5月至1999年10月对96例下肢、盆腔及下腹部手术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E-SA),体会到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并发症少,不受手术时间限制及对循环件吸等生理功能影响轻微的优点。l材料与方法1.且临床临床1997年5月至1999年10月随机选择ASA互~11级择期手术患者96例。男24例,女72例。盆腔手术64例,下肢手术24例,下腹部手术8例。年…  相似文献   

14.
报道30例硬膜外间隙穿刺时误入蛛网膜下腔后仍行硬膜外麻醉的处理方法及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硬膜外麻醉(EA)、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AS)、腰硬联合麻醉(CSEA)应用于再次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泌阳县人民医院行再次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共144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EA组(n=50)、AS组(n=40)、CSEA(n=54)组,其中E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AS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CSE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统计3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首量维持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有效率、术后头痛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等指标,并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CSEA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首量维持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明显优于EA、AS两组(P<0.05);CSEA组术后镇痛有效率、头痛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EA、AS两组(P<0.05)。结论对再次剖宫产产妇采用CSEA,起效时间短,肌松效果确切,利于胎儿娩出,术后不良反应少,应用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6.
采用腰麻同时并硬膜外阻滞麻醉(椎管内联合阻滞麻醉)用于下腹部盆腔手术具有麻醉显效时间短、效果满意、作用时间长、肌松充分、手术操作顺利、生命体征平稳。同时便于术后硬膜外止痛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联合椎管内麻醉时硬膜外注药升高阻滞平面.我们共选取病例20例,全子宫切除12例,下肢矫形手术8例,患者均采用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穿刺行L2-3间隙,蛛网膜下隙注入等比重0.75%布比卡因1.5 ml,硬膜外置管,患者随机分二组,每组10例,硬膜外不给药(A组),蛛网膜下腔注药后15、20、25分钟经硬膜导管给予2%利多卡3 ml(B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郭楠 《吉林医学》2012,33(18):3830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产妇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行剖宫产手术168例产妇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与硬膜组,观察两组在镇痛效果等方面的不同。结果:麻醉起效时间、痛觉完全消时间及术后6 h、12 h咳嗽及按腹压疼痛VAS评分等比较,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均显著优于硬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好,产妇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患者 ,女 ,40岁。患子宫肌瘤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全切除术。术前病人一般情况良好 ,无感觉及运动异常。麻醉穿刺点选择L2 ,3 ,侧入法头向置管 ,穿刺过程顺利。当硬膜外置管 2cm时 ,病人突然尖叫伴右下肢抽动 ,自述右腿疼痛 ,立即停止置管进行观察 ,疼痛感觉消失。再次试探性置管病人无疼痛及异样感 ,硬膜外腔置管 4cm并注射地塞米松 5mg ,然后以 2 %利多卡因行硬膜外麻醉 ,麻醉完善 ,时间约 2h ,共用药2 0ml,手术完成顺利。术后自硬膜外导管注入VitB110 0mg ,VitB12 0 .1mg ,地塞米松 5mg ,留置硬膜外导管以奥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