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报道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患者83例和阴性症状患者51例的遗传效应及遗传方式的对比研究,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和Andreasen的阴、阳性症状标准。结果提示:阴性症状的遗传效应较阳性为高,有显著性差异,其遗传方式均为多基因遗传,但阴性症状遗传率较阳性高,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阴性症状有更多的遗传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的遗传效应和遗传方式. 方法对8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广泛性焦虑诊断标准的患者,应用家族史法进行研究,采用分离分析法和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模式的探讨. 结果广泛性焦虑患者一级亲属发病危险性显著较对照组高(P<0.01);广泛性焦虑校正分离率为0.225,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分离率0.25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广泛性焦虑加权平均遗传率和标准误为(61.70±5.10)%;一级亲属的预期发病率为8.9%,实际发病率为7.5%,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广泛性焦虑具有遗传效应,其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多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3.
单、双相抑郁症自杀行为遗传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单、双相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遗传效应有否差异。方法 对1 1 5例单相抑郁症及1 84例双相抑郁症患者应用家族史法进行研究,用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率的估算。结果 单、双相抑郁症患者自杀危险性均较其一级亲属高;患者一级亲属自杀危险性均较对照组一级亲属高;单相抑郁症患者自杀危险性较双相抑郁症患者高;单相抑郁症患者一级亲属自杀危险性较双相抑郁症患者一级亲属高;单相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加权平均遗传率及标准误较双相抑郁症的高,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单、双相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均有明显的遗传效应;单、双相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遗传效应存在差异,更应注意对单相抑郁症患者及一级亲属自杀行为进行监测、预防。  相似文献   

4.
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与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阴性症状分裂症与神经系统软体征的关系。对符合CCMD-2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运用Andreason等的标准,划分为阴性症状分裂症和阳性症状分裂症,并分别进行神经系统软体征检查。研究组的神经系统软体征阳性率,平均阳性项数均较对照组为高,并有十分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单相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遗传效应及遗传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遗传效应及方式。方法 采用严格的纳入标准,对115例抑郁症患者应用家族史法进行研究,用医学遗传数学方法中分离分析和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方式的探讨,并与对照组(395名)比较。结果 单相抑郁症患者自杀危险性较其一级亲属高(P<0.01),单相抑郁症患者一级亲属自杀危险性较对照组高(P<0.01),有自杀行为患者的一级亲属较无自杀行为患者的一级亲属自杀危险性高(P<0.05)。单相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加权平均遗传率及标准误为(70.16±0.79)%;一级亲属自杀行为预期发病率为3.1%,实际发病率为2.6%,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单相抑郁症自杀行为有明显的遗传效应,其遗传方式符合多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6.
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的特异性。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通过对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与32例首发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回顾性调查,比较分析两者早期症状的发生率。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多见有轻度阳性症状、某些阴性症状及个性的改变,比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发生率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症性症状、情感性症状、社会功能障碍等发生率高但与情感性精神障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多种多样,某些轻微阳性和阴性症状发生率高,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应针对这些症状应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7.
单相抑郁症遗传效应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男性和女性抑郁症的遗传效应及差异。方法采用严格的纳入标准,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单相抑郁症患者115例(男38例,女77例)应用家族史法进行研究,用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率的估算。结果女性和男性患者组有精神疾病家族史者分别为46.75%(36/77)和36.84%(14/38),而两组一级亲属心境障碍发生率分别为7.21%(38/527)和3.92%(8/204),但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组一级亲属单相抑郁症发生率(6.07%)较男性患者组一级亲属(2.45%)高,二者均较对照组一级亲属(0.24%)高;女性单相抑郁症加权平均遗传率及标准误(86.77±5.77)%较男性(60.10±12.24)%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女性单相抑郁症均有明显的遗传效应,但二者的遗传效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阴性和阳性症状的特点。方法:对49例分裂样精神病与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和阳性症状作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裂样精神病组中有妄想症状者明显多于精神分裂症组;而精神分裂症组中情感平淡、思维贫乏等阴性症状者明显多于分裂样精神病(P〈0.01)。结论: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在阴性、阳性症状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方法对23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30例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和28名正常人进行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结果显示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和非持续错误数明显高于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发现,WCST的以上测验指标在两组患者之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Andreasen阴性症状量表总分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的迟滞因子分和持续错误数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372和0.4551)。结论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执行功能障碍,其中阴性症状可能与额叶功能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10.
氯氮平与氟哌啶醇对血清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氯氮平与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对1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氮平组和氟哌啶醇组,并分别再分为阳性症状为主(阳性组)和阴性症状为主(阴性组)。分别用氯氮平或氟哌啶醇治疗8周。治疗前和治疗第2、4、8周末分别检测血清NO含量,并观察各组之间NO动态变化。选择3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血清NO含量两阳性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阴性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两阳性组之间和两阴性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后两阳性组血清NO含量均逐渐下降,到第8周末接近正常水平,与对照组相仿。而氯氮平组的阴性组逐渐上升,与治疗前比较,第4、8周末差异显著,第8周末与对照组相仿;氟哌啶醇组的阴性组逐渐上升,但与治疗前比较,到第8周末差异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显著。治疗后两阳性组差异无显著性;两阴性组,第2、4周末差异无显著性,第8周末有显著差异。结论:氯氮平和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NO含量有影响,阳性症状为主患者的血清NO含量降低,阴性症状为主患者血清NO含量升高,且氯氮平升高以阴性症状为主患者血清NO含量的作用较氟哌啶醇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方法 对23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30例取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和28名正常人进行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结果 显示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总测验次数、持错误数和非持错误数明显高于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同时发现,WCST的以城两组患者之间显著性。相关分析显示,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Andreas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同胞的脑CT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论证精神分裂症与脑结构异常的关系,将符合CCMD—2—R的5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43例健康同胞进行脑CT对照研究。采用Kay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对精神分裂症进行评定,并对患者的年龄、病程和阴性症状评分与脑CT作相关的分析。结果发现,患者的侧脑室指数及侧裂池与同胞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与脑结构异常呈相关性,在非同病双生子的研究中,上述关系更为显著。提示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结构异常与环境因素有关,脑室扩大的程度反映环境创伤。可将其归于非遗传的发病机理,但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障碍与阴、阳性症状群的关系.方法 将新入院且未经治疗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要求分为阳性症状群组(P组)和阴性症状群组(N组),并分别做韦氏记忆量表(WM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检查.结果 WMS检查显示,阳性症状群组明显优于阴性症状群组,有显著性差异,健康对照组理解因子显著优于阳性症状组,但其他各因子与阳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WCST检查阳性症状群组Rc、Re、Rpe三因子明显优于阴性症状群组,阳性症状群组和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女性分裂症患者认知障碍与阴性症状群的关系明显较阳性症状群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喹硫平合并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6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标准的患者,疗程12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为76.5%。PANSS阳性、阴性及一般精神病理总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1),TESS评分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喹硫平合并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遗传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遗传的差异。方法:在同期出院的87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整群连续抽取精神分裂症阳性家族史患者107例:按性别分为男性组45例,女性组62例。对家族史阳性率,先证者父系、母系、同胞、子女患病情况,一、二、三级亲属患病情况,胎次,患病个数及疗效作统计分析。结果:男性阳性家族史比率较女性低,且疗效差异有显著性;女性患者4胎及以上者显著较多。结论: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阳性、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三者间血清总睾丸酮(T-Tes)和游离睾丸酮(F-Tes)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和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阳性症状患者(78例)、阴性症状患者(94例)和正常人对照组(100例)的血清T-Tes和F-Tes水平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 阴性症状患者血清T-Tes和F-Tes水平明显低于阳性症状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5);阳性症状者组血清T-Tes和F-Tes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虽有差异但无显著性(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Tes水平存在一定的改变,尤以阴性症状患者血清Tes水平处于低值状态,提示该型患者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利培酮合并万拉法新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以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利培酮合并万拉法新)和对照组(单用利培酮),分别给予相对应的药物治疗。观察时间为12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其疗效.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以了解药物的安全性。结果在治疗后4周。实验组PANSS总分、阳性因分、阴性因子分、一般精神病理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05~2.53,P〈0.05);治疗后8、12周,两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与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3.86~18.85。P〈0.01);在治疗后4、8、12周两组间比较阴性因子分差异有极显著性(t=5.15~12.6P〈0.01)两组药物副反应TESS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使用利培酮治疗的基础上合并万拉法新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抑郁症患者自杀的遗传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与遗传的关系,提供有关遗传预测的资料。方法:对近二年连续住我院符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的63例抑郁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进行了遗传效应的研究,以无精神疾病者269人为对照组。所得资料行单因素分析,用多基因阈值理论估算自杀行为的遗传率。结果:索引病例中有自杀行为者较其一级亲属高(P〈0.001)。一级亲属中发生自杀行为的危险性较对照组高(P〈0.01),有自杀行为的  相似文献   

19.
作者根据主要临床表现(阴性或阳性症状)、遗传史、及男女性别,分析2364例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的出院疗效,以期了解这些因素的预后价值。方法由二位主治医师按1984年黄山会议制定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重新肯定精神分裂症计2364例。并按病情记录,参照 Andreasen 的标准分为阴性症状为主与阳性症状为主的二组。阳性症状组共2169例,占95.55%,其中有遗传史者756例(35%),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SP)患者临床症状与外周血氧化应激因子、IL-6、S100-β、NT-3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50例SP患者以及30例体检正常人员,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通过SP精神症状(PANSS)评分将观察组分为阳性症状组与阴性症状组,检测相关外周血氧化应激因子水平,并检测血清相关蛋白因子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阳性症状组一般症状评分与阴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PANSS总分、阳性评分、阴性评分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症状组除脂质过氧化物(LPO)、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外均与阴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GSH-Px、NO、IL-6、S100-β、NT-3均无显著性差异;阳性症状组与阴性症状组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P)、神经营养因子3(NT-3)无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症状组与阴性症状组白细胞介素6(IL-6)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指标中,一氧化氮(NO)浓度与SP患者PANSS总分、一般症状分成负相关(P0.05)、SOD与SP患者PANSS总分、一般症状分成正相关(P0.05),NT-3与阳性症状组患者一般症状分成正相关(P0.05),其余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的发生及发展可能与氧化应激因子、IL-6、S100-β、NT-3有关,且精神症状与SOD、NO以及NT-3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