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用多种方法研究了神经干内的血管。神经内部血管以神经束膜为界被进一步分为神经外膜及束间血管网和神经束内微血管网。两个血管网的构型基本相似,是两个矩型网眼而大小级别不同的血管网。神经束微血管网的总面积与相应神经束的面积呈直线相关(γ=0.89)。不同神经,不同平面神经束的血管密度无显著性差异。因此,神经束的血管供给在形态学上基本相等。讨论分析了神经内血管系统在移植神经中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内镜下腹盆部髂外动脉与卵巢血管、生殖股神经及腰大肌位置关系的解剖学观测,为内镜下经阴道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取8例成年女性腹盆部标本,在大体解剖后在内镜下进行观测,确定髂外动脉与卵巢血管的交点为内镜下的标志点,测量其与生殖股神经的距离,确定内镜下经阴道肾切除手术通过盆腔后在腹部到达腹膜后间隙的相对安全区域。 结果 (1)确立了以卵巢血管与髂外动脉的交点为内镜下手术入路观察的标志点;左右侧卵巢血管束与髂外动脉相交处的角度,左侧为(20.68±3.14)°,右侧为(29.48±2.47)°;(2)交点处与生殖股神经的距离左侧为(11.84±0.80) mm,右侧为(12.60±1.32) mm。 结论 在卵巢血管与髂外动脉相交平面,在髂外动脉外侧,沿腰大肌的外侧缘进入腹膜后间隙,此范围是一个相对安全区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超排卵(COH)周期中抗苗勒管激素(AMH)联合三维超声卵巢血管成像预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反应性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行黄体中期长方案超排卵PCOS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COH后E2水平和获卵数分为2组:卵巢正常反应组(23例)和卵巢高反应组(15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IVF参数、AMH、三维超声指数并分析这些指标与卵巢反应的相关性。结果卵巢高反应组与正常反应组之间的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高反应组窦卵泡数、平均卵巢体积、D3天AMH浓度明显高于卵巢正常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显示:D3天AMH浓度、窦卵泡数可以预测卵巢的反应性(P0.05);平均卵巢体积、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与卵巢的反应性无相关性(P0.05)。结论 PCOS卵巢高反应患者的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卵巢血流指数没有增加,不能预测卵巢反应性,而其窦卵泡数和AMH浓度明显增加,与卵巢的反应性相关,可以作为卵巢反应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桡神经臂部血供的显微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临床中修复桡神经长段缺损及利用该神经修复其他神经损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35侧经腋动脉灌注带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察供给桡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分布、微血管构筑、营养动脉的外径。结果桡神经接受的营养血管来源分为四种类型;营养血管分布在臂部中段较多;营养动脉起始处外径平均为(0.37±0.03)mm,入神经干处外径平均为(0.28±0.02)mm。结论35侧成人上肢的桡神经全段血供形式可分为3型。在臂部桡神经中,肱深动脉、桡侧返动脉为供给神经血液的主要血管,且大部分集中于中、下1/3段。  相似文献   

5.
用显微解剖法研究了40侧成人尸体的腓肠神经、隐神经和腓浅神经及其血液供给。分析了神经伴行血管、局部血管、神经营养血管和神经外膜纵轴吻合血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吻合血管移植皮神经的应用解剖学要点。  相似文献   

6.
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带血管的腓浅神经游离取材27cm,吻合血管移植修复缺损25cm的正中种经。临床手术证明:由解剖学研究的皮神经血液供给规律所提供的吻合血管移植神经的供体是可用的。讨论分析了吻合血管移植腓浅神经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血供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90年代初 ,有几位国外学者重新研究了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的相互关系 ,发现围绕皮神经的营养血管对皮肤血供有重要作用 ,提出了神经皮瓣 (neurocutaneousflap)的概念[1 ,2 ] 。最近 ,Nakajima等[3] 发现 ,四肢浅静脉也有一套营养血管系统 ,这套血管系统与皮神经营养血管系统相似。这样 ,在有浅静脉、皮神经或浅静脉与皮神经伴行的部位 ,都可切取相应的营养血管皮瓣。因此 ,单纯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概念已不足以反映皮瓣血供的实质 ,有必要提出浅静脉营养血管皮瓣、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概念。1 …  相似文献   

8.
引言关于神经与血管之间的联系问题,至今研究的还不够,特别是大脑内的神经-血管联系的研究更少。过去,对神经元的突触问题做过不少工作。Cajal(1934)将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突触分成轴体突触和轴树突触。张香桐(1957)将这两种突触分别称为胞体上的突触或包围性突触和树突上的突触或依傍性突触。但是,学者们对突触的研究一直都集中在神经元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yr61、VEGF的表达在卵巢上皮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40例卵巢上皮癌组织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所有病人术前皆未接受放化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组织中Cyr61、VEGF的表达,比较其表达与卵巢上皮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1)Cyr61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率80%(32/4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织中的20%(2/10),P0.01;(2)Cyr61的表达与卵巢上皮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VEGF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率72.5%(29/4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织中的30%(3/10),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Cyr61在卵巢上皮癌中呈高表达,且标记癌组织的敏感性高,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卵巢上皮癌标记物;Cyr61的表达与卵巢上皮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它可能参与卵巢上皮癌的演进,或许可作为卵巢上皮癌生物治疗作用的新靶点;(2)Cyr61与VEGF表达相关,表明两者在调控血管生成的过程中存在协同效应,提示Cyr61通过调节VEGF表达的途径影响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0.
新血管生成在个体发育、创伤愈合等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肿瘤生存、转移、复发的组织基础[1].研究表明,少数极恶性肿瘤存在血管生成(angiogenesis)、血管形成(vasculogenesis)和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等方式,多种血管新生方式与肿瘤的转移、复发等恶性生物行为密切相关.卵巢癌的死亡率在女性生殖道癌瘤中居首位,患者5年生存率长期徘徊在30%左右,最新研究证实,卵巢恶性肿瘤血管生成具有多样性,本文将就卵巢癌不同血管生成方式的研究进展及其与卵巢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背阔肌和大圆肌转移修复肩轴撕脱伤的解剖学基础及与神经血管蒂的关系背阔肌(LD)和大圆肌(TM)的肌-腱性转移(MTT),无论单一或联合转移,近年来被倡用于修复不可逆性肩袖撕脱伤。本研究旨在:(1)回顾LD和TM的神经血管蒂的解剖学基础;(2)  相似文献   

12.
1. 血管周神经概述血管壁主要由内皮、平滑肌、结缔组织(包括纤维、基质、结缔组织细胞等)、营养血管、淋巴管及血管周神经组成。这些结构中血管平滑肌的舒缩与血管的功能直接相关。血管平滑肌的舒缩功能由血管周神经和血管内皮控制,因而又分非内皮依赖性及内皮依赖性两种。体现了血管周神经和血管内皮对血管张力及局部血流的双重调节作用。本文着重阐述血管周神经对血管舒缩功能的调节。血管周神经(perivascularnerves)成丛分布于血管外膜或外、中膜交界处,少数可进入中膜,偶尔有的神经纤维可直达内膜。神经末梢的分枝形成广泛的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临床工作中修复桡神经长段缺损及利用该神经修复其他神经损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35侧经腋动脉灌注带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组织学切片观察供给桡神经的微血管构筑、营养动脉的外径、神经外膜、神经束组间、神经束间以及神经束内血管层动脉内径,在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干内不同水平的血管内径和血管网的分布及吻合情况,显微镜下进行追踪观察并用测微尺计测。结果镜下所见的血管内径相差较大,在臂部桡神经束组间血管层中,上、中、下各1/3段动脉平均内径(μm)分别为31.03±1.26,29.88±1.60和35.70±1.87。中、下1/3段动脉平均内经相比较,两者无显著差异(t=1.43,P>0.05)。在臂部桡神经外膜血管层中,以中、下1/3段动脉内径较大,与上1/3段动脉平均内经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t=2.67,P<0.01)。结论在光镜下,桡神经微血管构筑可分4层,各层血管内径在神经的不同部位可发生一定的变化,血管集中区域的动脉外径较大时,它所在部位的外膜、束组间、束间甚至束内的血管内径都有增大的趋势。桡神经纵切片中,外膜血管网密度高于束内血管网密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5,23(6):676-678,F0003
述评加强基础研究促进组织工程学协调发展朴英杰23(1):3微创外科解剖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丁自海等23(2):115老树逢春发新枝钟世镇23(4):339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徐达传等23(4):343皮瓣、肌瓣、骨瓣双蒂腓肠肌皮瓣下滑修复跟腱及皮肤缺损的应用解剖学杨军等23(1):31以腓骨短肌腓浅血管为蒂腓骨短肌皮瓣逆行转位术的应用解剖罗滨等23(1):38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应用解剖张发惠等23(2):118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应用解剖张发惠等23(2):122足背皮瓣与足外侧或外踝上哑铃状…  相似文献   

15.
以前臂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17  
目的:通过对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及其与皮肤血供关系,与前臂主要浅表静脉关系的显微解剖学研究,为以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设计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新鲜成人上肢标本22侧,从肱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对前臂皮神经及营养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外径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结果:皮神经都有营养血管伴行,此营养血管来源于前臂知名血管的肌间隙、肌肉穿支或直接皮支;前臂皮神经的营养血管既营养神经,同时也沿途发出许多细小的分支营养皮肤;营养神经的穿支或皮支血管在穿出深筋膜部位经统计处理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以前臂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血供可靠,静脉回流充分,可形成逆行或顺行蒂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6.
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为带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的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在 3 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 ,观测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及其与周围皮肤的供血情况。结果 :尺神经手背支的血供近侧端来自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 ,起始处外径为 ( 0 .9± 0 .3 )mm ;远端为第 4或第 3掌背动脉。起始处外径分别为 ( 0 .6± 0 .2 )mm和 ( 0 .7± 0 .2 )mm。其神经支在神经束间和神经旁相互吻合成纵行血管网 ,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构成丰富的皮下筋膜血管网。结论 :以尺神经手背支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形成手背尺侧筋膜皮瓣 ,可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的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卵巢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CD 31的表达与新生淋巴管和血管的生成及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方法,检测29例卵巢上皮癌和19例良性肿瘤组织中VEGFR-3 和CD31的表达,计数VEGFR-3阳性淋巴管数 (MLC) 和微脉管密度(MVD)。结果: 卵巢上皮癌MLC和MVD显著高于良性肿瘤和正常组织(MLC, P<0.05; MVD, P<0.01)。有淋巴转移的卵巢上皮癌患者MLC和MVD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患者(P<0.05)。卵巢上皮癌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的MLC和MVD显著高于Ⅰ-Ⅱ期(MLC,P<0.05;MVD,P<0.01)。卵巢上皮癌MLC和MVD在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学分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卵巢上皮肿瘤组织VEGFR-3和CD3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MLC和MVD提示肿瘤组织有淋巴管和血管的生成,可作为判断肿瘤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男性盆腔神经丛的外科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术中避免损伤盆腔神经丛 (盆丛 )的解剖标志。方法 对 42具盆腔器官作盆腔解剖或组织切片 ,观察盆丛与盆腔脏器的毗邻关系。结果 盆丛位于直肠的前外侧 ,距肛门口 ( 9.5± 1.6)cm ,精囊的后外侧 ,在前列腺基底部与前列腺血管形成神经血管束 ,于尿道膜部外侧和后外侧 ,穿尿生殖膈。结论 精囊和前列腺神经血管束可作为泌尿外科术中防止损伤盆丛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9.
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筋膜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筋膜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巨微解剖、全身动脉放射显影及电脑图像分析技术 ,解剖观察了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与分布情况。结果 :腓肠外侧皮神经于腓骨头上方 ( 7.1± 1.3 )cm ,中线外侧 ( 1.8± 0 .6)cm起自腓总神经 ,分支分布于小腿后外侧上 2 /3部 ,末端与腓肠内侧皮神经相吻合。其营养动脉主要为窝外侧皮动脉 ,于腓骨头水平面上方 ( 4 .6± 2 .3 )cm处发自动脉 ,并于腓骨头上 ( 4 .6± 1.2 )cm ,中线外侧 ( 2 .1± 0 .5 )cm处开始伴行腓肠外侧皮神经下降 ,下端主要与腓动脉穿支吻合 ,形成一营养血管链。结论 :以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链为蒂可以设计近端或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在人卵巢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卵泡发育的关系。方法:取排卵前期人卵巢组织和来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的取卵日卵泡液、人卵巢黄素化壁层颗粒细胞(hMGLCs)、人卵巢黄素化卵丘颗粒细胞(hCGLCs)、未受精卵母细胞或未成熟卵母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BDNF在人卵巢组织中不同发育阶段卵泡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BDNF在人卵泡液,hMGLCs和hCGLCs无血清培养上清液中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TrkB在人卵巢组织不同发育阶段卵泡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研究TrkB在hMGLCs,hCGLCs和未受精或未成熟卵母细胞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TrkB在hMGLCs和hCGLCs的表达及其差异。结果:人卵泡液中存在BDNF,BDNF表达于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的颗粒细胞及窦状卵泡的卵丘颗粒细胞。TrkB表达于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的颗粒细胞、窦状细胞的卵丘颗粒细胞、壁层颗粒细胞及卵母细胞,壁层颗粒细胞表达量高于卵丘颗粒细胞。结论:在人卵巢BDNF及其受体TrkB可能(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的方式)参与颗粒细胞功能的完成和卵母细胞发育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