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血清总PSA(tPSA)、游离PSA(fPSA)和游离PSA/总PSA比值(f/tPSA)水平变化,以评价其在前列腺癌合并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50例可疑冠心病男性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1),3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组2).测定两组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置入前,后24 h和30 d时的tPSA、fPSA和f/tPSA值.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患者(组1)tPSA、fPSA和f/tPSA值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组2)术后24小时tPSA、fPSA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f/tPSA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0天tPSA、fPSA和f/tPSA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冠状动脉置入术可引起tPSA、fPSA值明显升高,到术后30天时恢复正常范围.tPSA、fPSA值不能用于冠状动脉置入术后30天内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无球囊预扩张的情况下,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无球囊预扩张的情况下,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分析疗效和成功率。结果30例患者中有34处病变(置入支架),不预扩张成功置入32个支架,成功率93.75%,有2处(2%)病变支架不能通过,经预扩张后再次成功置入,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在选择的冠心病患者中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是安全可行的,这种操作方法的优点是由于不预扩张病变,血管损伤轻,减少了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机会,同时降低患者的费用,减少造影剂用量,支架定位准确,缩短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66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66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 通过精心护理、病情观察、不良反应的处理等,大大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虽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术前做好准备工作,术中与医生积极配合,术后认真细致的护理是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可有效提高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选择性冠状动脉病变进行不作球囊预扩张的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40例,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将可进行支架治疗的患者分为不作预扩张直接支架置入A组(22例)和作预扩张支架置入B组(18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一般情况及治疗7d后在管腔残余狭窄、心肌灌注成功人数以及cTnT进行比较。结果 A组和B组之间的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和B组之间治疗7d后在管腔残余狭窄、心肌灌注成功人数以及cTnT的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在选择好适应症的前提下,不作预扩张直接支架置入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治疗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因此可以进行不作预扩张直接支架置入以节约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腔内支架置入术(PTCA+Stent)患者8例,受累冠状动脉血管19支共27处狭窄,对其中14支20处狭窄血管施以腔内血管成形术及腔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病变血管支或处的治疗率分别为73.6%和74%;治疗血管与内支架的置入率为40%;术后即时造影显示12支18处血管完全扩张,2支血管扩张50%达到血运重建的良好效果.结论 术前分析冠状动脉病变局部特征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疗效,PTCA及PTCA+Stent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阻塞性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STEMI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于术前及术后静脉应用替罗非班,观察组术中选择性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配合术后静脉应用替罗非班,评估两组患者的心肌灌注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umSTR>50%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单支病变及多支病变患者CK-MB及cTn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出血并发症、MAC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冠脉内直接注入替罗非班能显著改善STEMI患者的心肌再灌注,改善心功能,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内注射美托洛尔对介入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注射美托洛尔对介入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6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PCI前向冠状动脉内分别注射美托洛尔2rag(1mg/ml)和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安慰剂。测定术前1h、术后6h、术后24h的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变化,记录患者的胸痛症状以及心率、血压变化和球囊(或支架)的扩张压力、扩张次数。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之间cTNI、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3);两组的心率、血压和扩张压力、扩张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内注射2mg美托洛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小剂量美托洛尔是安全有效的。在介入治疗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护心肌细胞,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其对心率、血压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控制并发症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疗效。方法分析、评估398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术后有效的护理干预,防治并发症的良策。结果并发症发生率9.3%,并发症治愈率为100%,无1例因护理因素造成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良好的术前术后护理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及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2004年l1月到2006年10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患者分为老年组(>65岁)和对照组(<65岁),经股动脉或桡动脉入路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同支架置入术。结果老年组28例置入支架48枚,对照组30例共置入支架52枚。老年组和对照组冠状脉内支架置入手术成功率均为100%。老年组并发冠脉痉挛、冠脉夹层较对照组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一种安全可靠、成功率高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国人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年 6月至 2 0 0 0年 3月我所进行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180例 ,男 16 3例 ,女 17例 ;年龄 34~ 76岁 ,平均 (5 6± 8)岁。单支病变 91例 ,双支病变为 6 3例 ,三支病变 2 6例。结果 在 2 0 6处病变共置入 2 17枚支架。在未经介入治疗的病变置入支架 (De N-ovo stenting) 92枚、PTCA术后结果不理想置入支架 117枚 ,PTCA并发夹层、急性闭塞或濒临闭塞置入支架(Bail- out stenting) 6枚 ,再狭窄病变置入支架 2枚。术前病变平均直径狭窄 (87± 13) % ,术后残余直径狭窄 (3±10 ) %。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 1例 (0 .6 % )、穿刺部位大出血 2例 (1.1% )。结论 国人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可取得良好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效果 ,其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燕晓翔 《安徽医药》2013,17(3):419-421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选取12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其中60例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为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对两组的临床表现,合并的危险因素,血脂水平及冠状动脉造影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糖尿病患者(P0.05);吸烟,无痛性心肌缺血及心梗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相比,冠状动脉病变主要表现为多支血管病变及弥漫性病变(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发生率、TC、TG和LDL-C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前者冠状动脉的病变也比后者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介入性完全性血运重建与非完全性血运重建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介入治疗的117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根据主要的冠状动脉及其重要分支是否完全再血管化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CR组,45例)和非完全血运重建组(IR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死亡率、随访期间心血管总死亡率、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因心血管原因再次入院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等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完全血运重建组糖尿病患病率及心肌梗死病史例数较高(分别为44.4%、23.6%,P〈0.05)。与CR组比较,IR组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狭窄(P〈0.05)、3支病变(P〈0.05)及复杂病变(P〈0.01)比例均高,病变数目少而平均置入支架数多(P〈0.05)。随访6~36个月,IR组再发心绞痛(P〈0.01)、再次血运重建比例(P〈0.05)和MACE事件发生率(P〈0.01)均显著高于CR组。结论:与非完全血运重建相比,完全血运重建能显著改善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的预后,对于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应尽可能达到完全血运重建或功能上的完全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途径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选取614例有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患者,其中经桡动脉途径患者304例(桡动脉组),股动脉途径患者310例(股动脉组),观察介入手术成功率、卧床时间、术后发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7.7%,股动脉组为98.1%,2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5);卧床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成功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不增加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时,围术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术后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及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共入选150例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围术期应用替罗非班加肝素组(实验组)(75例)和肝素组(对照组)(75例)两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基础临床情况、术后冠TIMI血流分级、心肌灌注、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3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结果 两组患者基础临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流达到TIMI3级的比例高于对照组(92.0%和77.3%,P<0.05).随访3个月时,实验组MACE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加肝素组有效减少AMI急诊PCI治疗术中无复流的发生及明显改善靶血管前向血流TIMI分级,减少患者术后MACE的发生率,安全性好,不增加出血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及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90例,按照其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35例)和三支病变组(20例),观察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并分析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及心肌梗死(AMI)组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中hs-CRP浓度比单支病变组显著升高(P<0.01)。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及AMI组的hs-CRP水平比SA组明显升高,AMI组比UA组显著升高。结论 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及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密切的联系,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喷他佐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64例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男性患者,将其完全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喷他佐辛1组、喷他佐辛2组和喷他佐辛3组,每组16例,分别用喷他佐辛0.50、0.75、1.00ug/kg加0.9%氯化钠溶液至200ml。芬太尼组用芬太尼2mg加0.9%氯化钠溶液至200m1,每组均以2ml/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记录患者连接止痛泵后4、8、12、24、36、48、72、96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和要求追加止痛剂的情况。结果喷他佐辛1组8h和12hVAS评分[(2.4±1.2)、(3.2±1.8)分]高于芬太尼组和喷他佐辛2、3组[(1.7±1.0)、(1.7±1.1)分;(1.9±1.1)、(1.9±1.2)分;(1.8±1.2)、(1.7±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喷他佐辛1组镇痛优良率为68.7%(11例),喷他佐辛3组的镇痛优良率[100.0%(16例)]高于芬太尼组[87.5%(14例)](P〈0.05)。结论0.75ug/kg喷他佐辛用于术后镇痛效果可靠,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芬太尼,更适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冠心病( CHD)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42例,在行PCI术前后均进行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MCE)结合腺苷负荷检查,通过心肌显影程度定量判断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情况并记录其图像,将PCI治疗前后心肌声学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PCI手术前后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以便判断PCI手术疗效,估计患者预后.结果42例患者中39例患者成功完成PCI术,病变血管全部开通,重复造影示TIMI血流3级;灌注异常心肌节段治疗后局部所有毛细血管横截面积之和[A=(15.46±3.27)分]、血流速度[β=(0.75±0.16)分/s]、心肌血流量[A·β=(12.00±4.51)分2/s]均较治疗前[A=(6.68±1.76)分、β=(0.40±0.12)分/s、A·β=(2.82±1.38)分2/s]明显增加(t=37.25、27.58、30.65,均P<0.05).3个月后随访,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t=13.77,P<0.01),室壁运动记分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8.75,P<0.01).相关分析显示,PCI术后A、β、A·β相关性较强(均P<0.01).结论 PCI术可有效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组织微循环灌注,尽早行PCI术,可以挽救梗死区的缺血心肌,改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8.
李慧君  胡桃红 《中国医药》2013,8(3):307-30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根据全血凝血检测值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PCI患者中凝血速率〉23cP/min的48例患者进行试验,并将其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优化组,各24例。对照组所有病例均采用标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二联抗血小板治疗,优化组在标准二联基础上加服西洛他唑1个月。观察2组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加以比较。结果优化组治疗后凝血速率为(13.6±2.3)cP/min,明显低于治疗前[(25.3±1.6)cP/min,P〈0.01]。随访1年后优化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4.2%(1/24),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8.3%(2/24);对照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6.7%(4/24),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7.5%(9/24)。2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组与对照组次要出血事件分别为1例(4.2%)和0例,轻微出血事件分别为3例(12.5%)和2例(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根据凝血速率检测结果调整抗血小板治疗可能有利于改善高凝状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患者的预后,但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还需要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ULMCA)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40例ULMCA病变患者采用PCI治疗,随访6~20个月,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经PCI治疗即时成功率100.0%,术中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术后随访6~20(7±2)个月,术后4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l例,CAG证实回旋支开口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PCI治愈;术后动员28例患者在6~12个月进行CAG复查,其中回旋支开口支架内再狭窄3例,左主干远端-前降支开口再狭窄1例,2例再狭窄患者有心绞痛症状,3例再次行PCI,无需要CABG患者.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心血管不良事件总的发生率12.5% (5/40),再狭窄率10.0%(4/40).结论 对经过选择的ULMCA病变进行PCI是安全可行的,有良好的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前给予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23例欲行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62例)和试验组(1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晚),试验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加服盐酸曲美他嗪(20 mg/次,tid),治疗3 d;随后分别行PCI。测定PCI术前及术后24 h的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心脏肌钙蛋白I(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随访PCI后4周时病人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试验组病人PCI术后24 h的cTn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PO活性升高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在术后24 h的CK-MB活性和hs-CRP水平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3 d给予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对PCI围手术期病人的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