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C225)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乳腺癌干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C225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将MCF-7进行微球体培养,根据培养液中是否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和C225分为对照组、C225组、EGF组、EGF+ C225组;培养13 d,观察四组微球体形成大小及数量,计算微球体形成率(MFE);流式细胞术检测微球体细胞及常规培养MCF-7中CD44+CD24-细胞比例。结果 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随C225质量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与对照组比较,C225组微球体体积明显减小,且MFE和微球体中CD44+CD24-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分别为(0.61±0.04)% vs (1.44±0.09)% (P<0.01)和(3.50±0.29)% vs (9.07±0.52)% (P<0.01)。与EGF组比较,EGF+C225组微球体体积明显减小,且MFE和微球体中CD44+CD24-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分别为(0.68±0.04)% vs (1.61±0.05)% (P<0.01)和(4.00±0.58)% vs (10.47±0.79)% (P<0.01)。常规培养MCF-7中CD44+CD24-细胞比例为(2.03±0.15)%,与EGF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GF组与对照组微球体形成大小、MFE以及微球体中CD44+CD24-细胞比例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225对MCF-7中CD44+CD24-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跨膜糖蛋白[1]。为了直接观察EGFR过表达在人类肿瘤中的作用,我们应用反义核酸技术,针对EGFR5′1350bp片段构建了反义RNA表达质粒pLXSNAE5′,将其导入人乳腺癌细胞MDAMB...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克隆抗体联合化疗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贝伐珠单克隆抗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10个月,对比两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的7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0个月,观察组生存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克隆抗体联合化疗治疗HER-2阴性乳腺癌的效果优于单纯化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5):361-364
目的探讨乳腺癌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标本室保存的新鲜乳腺癌标本35例,制备单细胞悬液,利用免疫磁珠分选法进行细胞分选,分选出乳腺癌干细胞(CD44~+CD24~-/low细胞)和分化细胞(CD44~-CD24~-细胞),利用Envision二步法检测乳腺癌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中ER、PR、HER-2的表达。结果同一患者的乳腺癌干细胞与分化细胞的ER、PR、HER-2表达呈现出3种情况:(1)乳腺癌干细胞阴性表达,分化细胞阳性表达;(2)乳腺癌干细胞阳性表达,分化细胞阳性表达;(3)乳腺癌干细胞阴性表达,分化细胞阴性表达。分化细胞中ER、PR及HER-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乳腺癌干细胞(P<0.05)。乳腺癌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共有4种表型,分别为SR~+HER-2~-、SR~+HER-2~+、SR-HER-2~+和SR-HER-2~-,其中,SR表示ER和(或)PR。乳腺癌干细胞的SR-HER-2~-表型比例最大,分化细胞的SR~+HER-2~-表型比例最大;分化细胞的SR~+HER-2~-、SR~+HER-2~+表型比例显著高于乳腺癌干细胞(P<0.05),分化细胞的SR-HER-2~-表型比例显著低于乳腺癌干细胞(P<0.05),但分化细胞与乳腺癌干细胞的SR-HER-2~+表型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干细胞中ER、PR、HER-2阳性表达较低,随着乳腺癌干细胞的不断分化,阳性表达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HER2、EGFR表达与生存期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23(10):1090-1092
  相似文献   

6.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广泛存在于体内各种细胞中,其异常活化与多种人类上皮组织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之一。目前靶向EGFR家族的药物包括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类药物,特别是单抗类药物近年来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表明,大量患者对这类药物表现出原发性耐药或获得性耐药。目前靶向EGFR家族单抗类药物产生耐药的原因主要包括:受体结构改变、血管生成、多种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活化、EGFR的亚细胞定位、EGFR下游效应分子的持续激活和EGFR家族生长因子表达的上调等。本文就靶向EGFR家族单抗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HER2/neu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的一个成员,该基因的扩增或过表达在近30%的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乳腺癌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的生物标志物、更是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一个重要靶标。近年来,针对HER2/neu蛋白已经研制出了多种有效的药物,最主要的和已经进入临床应用的是针对HER2/neu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类药物。HER2/neu阳性的乳腺癌经联合治疗后,85%的患者的存活期可以达到5年以上。本文介绍了HER2/neu基因与蛋白及其作用通路,简介了HER2/neu的检测,重点介绍了以HER2/neu为靶标的单克隆抗体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乳腺癌的发展过程中雌二醇(E2)的作用机制及参与因素,作者使用流式细胞仪观察了人乳腺癌细胞株SK-BR-3在E2作用下的生长特征及p185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的表达。结果提示EGF在乳腺癌的早期发展中可能发挥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E1B蛋白缺陷型溶瘤腺病毒(E1B-- OLV)对乳腺癌干细胞的作用. 方法 E1B- OLV感染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实验组),常规培养MCF-7细胞作为对照组.两组细胞分别行流式细胞仪(FCM)分析CD44+CD24-细胞的表型比例.两组细胞同时行微球体培养,观察微球体形成的大小及数量,计算微球体形成率(MFE),用FCM分析微球体CD44+CD24-细胞的比例. 结果 实验组MCF-7细胞的CD24-、CD44+和CD44+CD24-比例分别为43.90%、63.26%和22.19%,对照组为6.74%、88.30%和2.30%.实验组中微球体成球时间早于对照组,球体体积大于对照组,MFE高于对照组(1.26%和0.9%);实验组和对照组微球体中CD44+CD24-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8.08%和23.35%. 结论 ElB-- OLV在短期内杀死MCF-7细胞,但主要是乳腺癌分化细胞,可能促进了乳腺癌干细胞的生长,加快了其自我更新和分化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E1B蛋白缺陷型溶瘤腺病毒(E1B--OLV)对乳腺癌干细胞的作用。方法E1B--OLV感染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实验组),常规培养MCF-7细胞作为对照组。两组细胞分别行流式细胞仪(FCM)分析CD44 CD24-细胞的表型比例。两组细胞同时行微球体培养,观察微球体形成的大小及数量,计算微球体形成率(MFE),用FCM分析微球体CD44 CD24-细胞的比例。结果实验组MCF-7细胞的CD24-、CD44 和CD44 CD24-比例分别为43.90%、63.26%和22.19%,对照组为6.74%、88.30%和2.30%。实验组中微球体成球时间早于对照组,球体体积大于对照组,MFE高于对照组(1.26%和0.9%);实验组和对照组微球体中CD44 CD24-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8.08%和23.35%。结论ElB--OLV在短期内杀死MCF-7细胞,但主要是乳腺癌分化细胞,可能促进了乳腺癌干细胞的生长,加快了其自我更新和分化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225单用及与顺铂(DDP)联用对于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子宫颈癌HeLa细胞株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C225组、DDP组和C225 DDP组,每组10只。各组裸鼠分别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225(1mg/只·次)、DDP(5mg/kg·次)、和C225 DDP(C2251mg/只·次,DDP5mg/kg·次)每周2次,共4周。治疗期间定期测量肿瘤大小,观察裸鼠全身状况,实验结束时,将移植瘤完整取出,称取瘤重,计算抑瘤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PCNA、VEGF的表达。结果C225组、DDP组、C225 DDP组肿瘤的平均体积均显著小于实验对照组(P=0.008,P=0.001,P=0.000);C225 DDP组的肿瘤体积亦显著小于DDP组与C225组(P=0.025,P=0.014);各组平均瘤重分别为2.67±0.18g、1.84±0.37g、1.57±0.18g、1.2±0.09g,C225组、DDP组、C225 DDP组与实验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5,P=0.001,P=0.000),抑瘤率分别为31.09%、41.2%、55.06%。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CNA阳性表达率在C225组、DDP组与C225 DDP组较实验对照组显著降低(P=0.033,P=0.011,P=0.003);VEGF的表达率经C225与DDP单用及联合治疗后较实验对照组显著降低(P=0.033,P=0.033,P=0.003)。结论C225与DDP均可抑制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生长,两药联合应用的抑瘤效果优于两药单用;C225单用及与DDP联用后可显著抑制PCNA与VEGF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功能纳米材料Fe3O4/Ag/C225在体外的稳定性、靶向性及抗肿瘤疗效。方法:检测复合纳米颗粒Fe3O4/Ag的释药水平;通过MTT比色法初步检测Fe3O4/Ag/C225抑制鼻咽癌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采用ELISA法检测复合纳米颗粒Fe3O4/Ag/C225上的C225的稳定性。结果:复合纳米颗粒Fe3O4/Ag/C225释药缓慢;偶联在复合纳米颗粒Fe3O4/Ag/C225上C225保持了抗体本身约82%的活性;复合纳米颗粒对鼻咽癌肿瘤细胞抑制作用明显。结论:Fe3O4/Ag/C225在体外稳定性好,偶联C225的复合纳米颗粒保存了抗体活性,对鼻咽癌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Fe3O4/Ag/C225有望发展成为分子影像调强放疗的多功能示踪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与抗Fas单抗(anti-FasmAb)联合应用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MMC、anti-FasmAb单独应用及两者合用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应用中效原理判定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结果:MMC和anti-FasmAb单独应用时,随药物浓度增加对T24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也增加,中效浓度分别为153.426μmol/L、4.150nmoL/L。合用时在大部分效应范围(0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PCNA和BCA-225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和BCA-225蛋白在70例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10例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组织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个数、临床TNM分期和癌基因Her-2等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CNA和BCA-225高表达率分别为64.29%和55.71%,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乳腺癌中PCNA表达与组织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个数、临床TNM分期及癌基因Her-2相关(P<0.05),而BCA-225表达与病理分级和Her-2相关(P<0.05),PCNA与BCA-225表达呈正相关(r=0.2685,P<0.05)。乳腺癌生存组PCNA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PCNA低表达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高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CNA蛋白为乳腺癌患者独立有效的预后指标,风险度exp为1.819224(P<0.05)。结论:乳腺癌PCNA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增殖、发展及预后紧密相关,PCNA 低表达患者的生存状况好于高表达患者,是评价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有效指标。BCA-225对判断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直接和间接偶连方法将柔红霉素成功连接于胃癌单克隆抗体MGb_2,每一抗体所载的药物分子分别为6个(直接法)和54个(间接法)。ELISA证实所制备结合物中MGb_2活性保存较好,且能与胃癌靶细胞特异地结合。噻唑蓝(MTT)比色法体外细胞毒试验表明结合物对胃癌细胞SGC—7901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而对非靶细胞毒性很弱,提示柔红霉素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是由单抗MGb_2介导的。  相似文献   

16.
In the present study,daunomydn (DIM) was chosen to conjugate cowdently with amonoclonal antitibody,MGb_2,against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 via a cis-aconitic anhydride linker(directly) or a dextmn bridge (indirectly,) The mo-lar ratio of MGb_2 to DM in the conjugates was1:6 (direct method) and 1:54 (indirect method),respectively.The ELISA results revealed theantibody after conjugation retained antigen-binding capacity.The conjugates showed a highly se-lective cytotoxicity to the target cells.In lh cytotoxidty test,cytotoxidty of the conjugates wasgreater than that of free DM or irrevalent conjugates to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s,SGC-7901and very low as far as non-target cells (HeLa) were concerned.It is sugared that theselective cytotoxidty on target cells of the conjugates is mediated by the monoclonal antibody.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放射免疫导向药物局部用药对荷人乳腺癌裸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抗CEA单抗C50与131I偶联,制成放射免疫导向药物131I-C50。将已乳腺原位接种人乳腺癌MCF-7细胞且肿瘤直径已达0.5 cm的裸鼠16只随机分为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实验对照组(Ⅲ组)及空白对照组(Ⅳ组),每组4只。对荷人乳腺癌裸鼠进行肿瘤局部注射,Ⅰ组给予131I-C5018.5 MBq,Ⅱ组给予131Ⅰ-C50 3.7 MBq,Ⅲ组给予 131I-mIgG18.5 MBq,Ⅳ组给予C50 0.75 μg,给药当日后6周内每周测定肿瘤大小,计算抑瘤率。结果:Ⅰ组和Ⅱ组与Ⅲ组之间的肿瘤体积、抑瘤率、重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Ⅰ组与Ⅱ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Ⅲ组与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放射性核素 131I标记抗CEA单抗C50局部治疗可抑制荷人乳腺癌裸鼠肿瘤的生长。131I-C50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粘附分子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抑制胃癌转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Chen J  Zhang Y  Chu Y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6):437-439
目的研究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对SCID小鼠胃癌的抗转移作用。方法用人胃癌组织块SGC7901原位移植SCID小鼠制作转移模型。术后第3天开始,动物分别静脉注射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单抗组,9只鼠),每次100μg,每周2次,共3周;或PBS液体(PBS组,11只鼠),每次100μl,每周2次,共3周。术后第6周末,所有动物处死,取肿大淋巴结和可疑转移脏器作病理学检查。结果PBS组肿瘤转移(淋巴结、肝、肺等脏器)率为909%(10/11),单抗组转移率为222%(2/9)。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发现,SCID小鼠有癌转移者其胃癌组织中P选择素mRNA基因表达较不伴癌转移者明显增强,正常对照鼠胃组织P选择素mRNA表达水平较低。结论P选择素及其基因mRNA表达与肿瘤转移相关,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具有抗肿瘤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细胞系中乳腺癌干细胞的比例,为临床根治肿瘤和研发靶向性治疗药物提供理想的乳腺癌干细胞模型。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乳腺癌细胞亚系MCF7、SKB r3和人胚肾293细胞中CD44 CD24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同时对化疗前后各细胞CD44 CD24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CD44 CD24-细胞在MCF7、SKBR3及人胚肾293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0.20%±0.10%;1.37%±0.20%;36.27%±3.44%;CD44 CD24-细胞在293细胞中所占比例最多。化疗后CD44 CD24-在293细胞中比例升高明显,而在MCF7、SKBR3细胞中CD44 CD24-细胞的比例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MCF7、SKB r3、293细胞均存在乳腺癌干细胞,而人胚肾293细胞是临床开展乳腺癌治疗的理想乳腺癌干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