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包装工艺对薄荷挥发油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普通包装和真空包装的薄荷在37℃和相对湿度75%的条件下保存三个月,每月考察其挥发油含量。结果真空包装的薄荷挥发油含量较普通包装高。结论真空包装更有利于薄荷贮存质量稳定性,是一种较好的保质贮藏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包装工艺对薄荷挥发油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普通包装和真空包装的薄荷在37℃和相对湿度75%的条件下保存三个月,每月考察其挥发油含量。结果真空包装的薄荷挥发油含量较普通包装高。结论真空包装更有利于薄荷贮存质量稳定性,是一种较好的保质贮藏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壳聚糖负载肉桂挥发油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和处方,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壳聚糖纳米粒制备的处方和工艺,以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应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负载肉桂挥发油的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制备工艺,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肉桂挥发油壳聚糖纳米粒形态,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壳聚糖负载肉桂挥发油纳米粒优化后的工艺为壳聚糖浓度0.2%,均质压力为500 bar(1 bar=0.1 MPa),循环次数为20次,TPP含量0.2 mg·mL-1,在该条件下平均包封率为(83.37±0.40)%、平均载药量为(26.42±0.65)%、平均粒径为(248.5±12.2) nm, Zeta电位为(52.3±1.1) mV。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其呈粒径均匀的类球形,且肉桂油外包裹着一层壳聚糖。稳定性结果显示壳聚糖负载肉桂挥发油纳米粒混悬液在低温条件下贮存最佳。结论:负载肉桂挥发油壳聚糖纳米粒,制备工艺简单,可重复性较好,物理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大蒜素/有机凹凸棒黏土/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微球(ASCM),并研究其载药性能。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ASCM,以复合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以大蒜素(DATS)为模型药物,考察了有机凹土(OA)/海藻酸钠(SA)质量比、药物含量、复合温度对微球载药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了OA加入前后微球的溶胀性能和缓释性能。结果加入OA后,当复合微球中OA:SA为1:3,OA:DATS为1:1时,其载药量和包封率由原来的12.3%和42.3%分别提高到16.8%和66.5%,而在pH 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累积释放率降低。结论复合微球可以作为药物的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颈瘤康贴膏中川芎和薄荷的挥发油提取工艺,以及β-环糊精包合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以川芎、薄荷挥发油重量为评价指标,优选其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包合物收率、油转移率为指标,优选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药材不粉碎,混合提取,加5倍量水,浸泡1 h,加热回流提取6 h。包合适宜用研磨法,β-环糊精与挥发油投料比为4∶1,加6倍量的水,研磨40 min。结论本法确定的最佳提取与包合工艺,可有效地提取与保留该处方的活性成分挥发油,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壳聚糖/酸活化凹凸棒黏土(酸化凹土)复合物对双氯芬酸钠的吸附作用和体外释放性能。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度法讨论复合物中壳聚糖的体积、pH值、吸附时间对吸附率和累积释放度的影响。结果在吸附介质pH=7和吸附4 h条件下,复合物对双氯芬酸钠的吸附率和释放度可达到80%以上。结论壳聚糖/酸化凹土复合物对双氯芬酸钠具有较好的吸附和释放性能,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感冒清热颗粒中挥发油的特征图谱并测定其中薄荷酮和胡薄荷酮的含量。方法:Agilent HP-5毛细管柱(30 m×320 mm,0.25μm);进样口、检测器温度250℃;柱温:初始温度40℃,保持1 min,7℃.min-1升至100℃,保持12min,3℃.min-1升至150℃,保持8 min,10℃.min-1升至240℃,保持2 min;载气为氮气;流速:1 mL.min-1;不分流。结果:特征图谱中标定了6个共有峰。薄荷酮进样量在0.0211~0.422μg,胡薄荷酮进样量在0.0371~0.743μg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0%和97.5%,RSD均小于3%。结论:建立的气相色谱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可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控制感冒清热颗粒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准确、可行,可作为感冒清热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羧甲基壳聚糖/聚乙烯醇水凝胶处方及制备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优选羧甲基壳聚糖(CMCS)/聚乙烯醇(PVA)水凝胶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初步考察载药水凝胶的体外释药规律。方法:合成不同取代度的CMCS;以羧甲基壳聚糖的取代度,2%戊二醛的用量及温度为考察因素,各取三水平,以水凝胶在pH1.2溶液中的膨胀率为考察指标进行L9(3^4)正交实验;并以甲硝唑为模型药物,对水凝胶的体外释药做初步考察。结果:取代度为0.38的CMCS,在0.2mL的2%戊二醛做交联剂于室温下交联,有最大膨胀率(24.54±1.04)(n=3);以最佳条件制备的甲硝唑水凝胶于0.1mol·L^-1盐酸溶液中在8h内累积释药率达(89.95±1.05)%(n=3)。结论:CMCS/PVA水凝胶最佳处方在pH1.2时具有理想的膨胀率,可做为胃部释药载体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感冒清热颗粒挥发油包合工艺.方法:以质量源于设计理念为指导,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为关键质量属性,两者加权后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包合温度、包合时间、β-环糊精(β-CD)与挥发油比例为关键工艺参数,采用Box-Burman响应曲面设计建立关键工艺参数与关键质量属性的设计空间,通过95%置信区间优化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S)双层(PAPCS)水凝胶膜伤口敷料,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将PVA与SA以质量比2∶1混合,配制PVA/SA混合溶液;将PVA与CS分别以质量比1∶1、2∶1、3∶1、4∶1、5∶1混合,配制不同质量比的PVA/CS混合溶液;采用涂布法制备PAPCS双层水凝胶膜伤口敷料。通过水蒸气透过率、溶胀性能、保水性、力学性能、体外凝血性能和血液相容性考察对水凝胶膜的性能进行评价、筛选PVA与CS质量比;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PAPCS水凝胶膜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抑菌实验比较PAPCS以及PAPCS复合载碘交联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I2@COF@PAPCS)的体外抗菌性能。结果 PVA与CS质量比为2∶1时,PAPCS水凝胶膜综合性能较好。PAPCS水凝胶膜为多孔结构,具有良好的溶胀性能、保水性以及力学性能;PAPCS水凝胶膜的水蒸气透过率为(2 643.76±91.62)g·m-2·d-1,接近理想范围;与PVA/SA相比,PAPCS的凝血指数显著降低(P<0.01),为(72.93±3.58)%,溶血率小于5%,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能力且血液相容性良好;与PVA/SA相比,PAPCS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1.89±0.22)、(12.28±0.25) mm;I2@COF@PAPC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1.95±1.47)、(18.89±0.81)mm,抑菌效果显著优于PAPCS(P<0.001)。结论 采用涂布法可成功制备双层PAPCS水凝胶膜敷料,其各项性能指标良好,具有明显的凝血、抑菌效果,与I2@COF复合使用,抑菌作用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1.
正交法优选陈皮挥发油提取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优选陈皮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水蒸馏法提取陈皮挥发油,应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选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加水量8倍、浸泡时间1h、蒸馏时间5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优选艾叶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研究。方法 采用提取-共沸精馏耦合技术提取艾叶挥发油,计算挥发油得率。GC测定艾叶挥发油主要成分桉油精含量,应用信息熵原理对挥发油得率和艾叶挥发油有效成分进行权重分析,求得综合评分M为评价指标。对M进行Box-Behnken模型分析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6.0 h、浸泡时间2.0 h、料液比12:1。验证得实际M值与模型预测最佳M值相差1%,表明本实验预测性较好,模型可靠度高。结论 基于响应面法与信息熵法原理所得最佳工艺能有效提高艾叶挥发油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顾会芬  张杰 《中国药师》2014,(6):942-944
目的:优选乳癖散结胶囊中挥发油的提取与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提取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药材粉碎度、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包合挥发油,以包合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挥发油与β-环糊精(β-CD)的比例、包合温度和时间对包合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成最粗粉(通过10目筛),提取3h;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和挥发油的比例为4∶0.5 (g∶ ml),包合温度45℃,包合时间1.5h.结论:优选的挥发油提取与包合工艺条件稳定可行,为其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含有不同冻干保护剂的N-三甲基壳聚糖(TMC)包衣去氢骆驼蓬碱脂质体(TMC-HM-LP)的冻干粉,并筛选其最佳制备工艺。方法:用"薄膜分散-pH梯度法"制备去氢骆驼蓬碱脂质体,并采用孵育包衣法、低温高速离心法和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方法测定其包衣脂质体的包封率;以其冻干粉的外观在冻干前和复溶后脂质体的粒径、包封率作为对比指标,优选出最佳的冻干工艺以及冻干保护剂的种类及比例。结果:以葡萄糖-乳糖-甘露醇(2:1:0.5)作为冻干保护剂,通过"分步预冻"的方法和-80℃冷冻干燥技术得到的TMC-HM-LP外观良好,冻干前后粒径和包封率变化较小。结论: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并结合冻干保护剂的优选,可显著提高包衣脂质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复方逍遥合剂药材中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复方逍遥合剂药材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复方逍遥合剂药材中的挥发油.应用L9(34)正交实验以挥发油提出量为考察指标,以水蒸气蒸馏前浸泡时间、加水量及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优选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提取时间对挥发油的提取有极显著影响(P<0.01),蒸馏前浸泡时间、加水量无显著影响(P>0.05),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4 h、浸泡30 min、加水量6倍.结论: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优选出的提取工艺条件合理、可行、提取效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复方鼻宝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复方鼻宝片中的甘草、细辛及辛夷花蕊进行鉴别;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方法进行总挥发油含量的测定.结果TLC中的斑点清晰,易于识别,阴性对照无干扰;复方鼻宝片中总挥发油的平均含量为0.42%.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筛选香连和胃汤中挥发油的最优提取工艺及包合工艺,提高挥发油的利用率。方法 以主要成分百秋李醇、桉油精、乙酸龙脑酯以及挥发油得率为指标,采用GC法测定有效成分含量,DX8trial软件设计试验方案,熵权法处理实验数据,最终筛选出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采用研磨法对挥发油进行包合,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包合方案,逐一记录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及包合物含油率3个指标,熵权法对指标进行权重分析,根据权重系数计算3个指标的综合评分,并筛选出最佳包合工艺。结果 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浸泡时间1.5 h,提取时间8 h,加水量为8倍水。最佳包合工艺:采用研磨法进行制备,β-CD-挥发油为6︰ 1,料液比为6︰ 1,研磨时间为0.5 h。结论 通过试验筛选的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能提高香连和胃汤中挥发油的得率及有效成分含量,筛选所得最佳包合工艺,能有效包合香连和胃汤中的挥发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不同树种来源的国产和进口沉香,经水蒸气蒸馏法制取挥发油前后化学组成的变化规律,评价沉香挥发油品质。方法 建立1H-NMR指纹图谱,通过化学位移等信息指认代谢物,1H-NMR图谱分段积分后以峰面积为变量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建立GC-MS指纹图谱,鉴定并通过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以GC-MS全谱碎片信息为变量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结果 沉香挥发油及其原药材1H-NMR指纹图谱分别指认24,20个代谢产物,GC-MS指纹图谱分别检出64,112个代谢产物,均按树种来源分为国产和进口2类。沉香原药材经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后,倍半萜类成分相对含量上升,α-愈创木烯、沉香螺醇对沉香挥发油的分组贡献大,茅苍术醇、苄基丙酮、γ-蛇床烯对沉香挥发油的分组贡献小。结论 同一提取工艺条件下,沉香原药材树种来源可影响其挥发油品质,国产和进口沉香挥发油的质量标志物可为其品质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优化桂枝、当归挥发油微囊的处方,对处方优化后制备的微囊进行相关表征和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方法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桂枝、当归挥发油微囊。以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通过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方法对处方优化后制备的微囊进行表征。按照100 mg·kg-1的剂量灌胃给药后采血,HPLC测定血药浓度,比较体内药动学行为。结果 最佳处方为芯材-囊材比1∶1.7,囊材浓度为10.25%,复合囊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麦芽糊精比为3.8∶1,高压均质压力为20 MPa,喷雾干燥进口温度为185 ℃。在该条件下,测得微囊的载药量为(18.94±1.09)%,包封率(96.03±2.9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挥发油已成功被包覆在囊壁材料中,微囊基本形状为球形,表面凹陷但无明显裂缝。体内药动学结果显示,微囊组的达峰时间(tmax)、半衰期(t1/2)、清除率(CL)、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药物从中央室消除的一级速率常数(k10)、药物从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的一级速率常数(k12)、药物从周边室向中央室转运的一级速率常数(k21)等药动学参数与挥发油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药动学结果表明微囊有效延长了桂枝、当归挥发油在体内滞留时间,促进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2.62倍。结论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所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优化桂枝、当归挥发油微囊的处方工艺,具有良好预测性。处方优化后制备的微囊具有良好载药性能,提高了挥发油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