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六字诀”训练联合基础构音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呼吸训练+基础构音训练,观察组给予“六字诀”训练+基础构音训练,2组患者均治疗3周。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改良版Frenchay构音障碍量表(FDA)及相关言语呼吸专项评定、最长声时(MPT)测试、最大数数能力(MCA)测试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言语呼吸专项评定、MPT、MCA以及FD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言语呼吸专项治疗有效率(80.0%)、MCA改善值[(3.1±2.3)s]及FDA改善值[(5.7±2.9)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观察组MPT治疗后改善值[(3.2±2.7)s]较对照组有增加趋势,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六字诀”训练联合基础构音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呼吸及言语功能,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呼吸训练+基础构音训练,该联合治疗模式值得在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致运动性失语伴构音障碍的早期训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患者常有各种不同的后遗症,其中失语伴构音障碍是主要后遗症之一,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均下降。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其口语表达障碍最突出,星非流利型口语。表现语量少、讲话费力、发音和语调障碍和找词困难等,因语量少仅限于实质词且缺乏语法结构而呈电报式语言;口语理解相对好,对语法词和次序词句子理解困难,复述、命名、阅读及书写均不同程度受损。  相似文献   

3.
脑性瘫痪伴运动性构音障碍的综合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惠佳  覃蓉 《现代康复》2001,5(11):83-83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患者痉挛性构音障碍的言语训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艳萍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3121-3121
目的 脑卒中患者痉挛性构音障碍言语训练的疗效观察。方法 观察脑卒中患者伴痉挛性构音障碍者51例,给予针对性言语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法各进行一次评定,比较疗效。结果 康复总有效率为94%,按病程长短不一,&;lt;1个月有效率100%,1~3个月有效率95%,&;gt;3个月、≤6个月有效率92%,&;gt;6个月有效率83%,但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构音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言语障碍,主要发病机制为运动障碍,通过言语训练,可获得明显效果,但1年内疗效与病程长短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早期护理介入的作用。方法将36例构音障碍患者分为护理介入组和对照组,护理介入组中护士配合语言治疗采用语言训练(SpeechTherapist,简称ST)全程介入的方法,使患者重建语言功能。结果护理介入组患者语言能力恢复与恢复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且病程小于2个月的疗效比大于3个月的好。结论在构音障碍患者ST中早期护理介入起着重要的作用,越早介入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重度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指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孙波  常俊玲 《现代康复》2000,4(1):56-5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构音接受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将50例脑卒中合并构音障碍的患,根据病程分为三组。接受发音器官及颜面肌肉的康复训练,并进行效果比较。结果:每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构音障碍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到提高。有显性差异。结论:构音障碍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最佳,但对于早期未得到正规康复治疗的患,无论其病程多长短,只要坚持正规康复治疗,均有疗效。  相似文献   

8.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秀芬  齐常萍 《现代康复》2001,5(5):140-140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患构音障碍训练中早期护理介入的作用。方法:将36例构音障碍患分为护理介入组和对照组,护理介入组中护士配合语言治疗采用语言训练(Speech Therapist,简称ST)全程介入的方法,使患重建语言功能。结果:护理介入组患语言能力恢复与恢复组比较有显差异(P<0.01),而且病程小于2个朋的疗效比大于3个月的好。结论:在构音障碍患ST中早期护理介入起着重要的作用,越早介入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比较常规构音障碍训练和强化构音障碍训练方法对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的构音器官运动功能及言语清晰度的影响,探讨改善构音障碍患者构音功能和言语清晰度以及提高康复训练疗效的方法。 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住院患者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训练组和常规训练组,每组13例,2组患者均行相同的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训练组给予常规构音障碍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30min,每周5d,持续2周(共10次);强化训练组则在常规训练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增加1次构音障碍训练,即每日2次,每周5d,持续2周(共20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估法和王国民言语清晰度字表,对2组患者的构音器官运动功能及言语清晰度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治疗2周后,强化训练组与常规训练组言语清晰度分别为(82.54±19.89)%和(73.00±14.66)%,2组Frenchay评分分别为(88.69±13.14)分和(77.38±13.97)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强化训练组的言语清晰度和Frenchay评分与常规训练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renchay评估法分项评估中,强化训练组与常规训练组的呼吸分项得分为(6.15±1.91)和(5.69±1.18)分、唇运动分项得分为(15.31±2.02)和(12.38±3.02)分、喉控制分项得分为(12.62±3.10 )和(11.85±3.21)分、舌运动分项得分为(17.92±2.69)和(14.92±3.80)分,与各分项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强化训练组在唇运动和舌运动分项的得分方面与常规训练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强化训练组比常规训练组评分提高更明显。 结论强化训练及常规训练均可促进患者构音功能的恢复,强化构音障碍训练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构音功能,效果优于常规构音障碍训练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接受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50例脑卒中合并构音障碍的患者 ,根据病程分为三组。接受发音器官及颜面肌肉的康复训练 ,并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每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构音障碍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构音障碍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最佳 ,但对于早期未得到正规康复治疗的患者 ,无论其病程多长短 ,只要坚持正规康复治疗 ,均有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进行性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进行性呼吸肌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的肺功能、躯干控制功能、平衡功能及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验微机言语矫治系统评价构音障碍的信度。方法:使用微机言语矫治系统评价有构音障碍的30例卒中患者,并采用改良PainelanEnder人工构音障碍测验表作同步测验,将两者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微机言语矫治系统评价构音障碍的结果与人工评价表相符合(rs=0.3907,P<0.01),发声测验能较好反应构音障碍的程度(rs=0.6993P<0.01)。结论:微机言语矫治系统的评价功能是客观,可靠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与膈肌功能改善的疗效,为促进脑卒中患者呼吸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1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训练(腹式缩唇呼吸训练、叩击排痰训练、胸廓松动训练),研究组给予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共4周。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与膈肌功能的变化,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与呼气流量峰值(PEF)、最大吸气压(MIP)、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膈肌增厚率(DTF)与膈肌活动度。结果:干预4周后,2组患者FVC、FEV1、FEV1/FVC、PEF、MIP值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DTei、DTF值与膈肌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均P<0.05),但2组患者治疗后DTee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较常规呼吸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和膈肌功能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田蕾  郭羽  陈海军 《中国康复》2021,36(12):729-733
目的:探讨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力学、肺功能及呼吸困难(mMRC)分级的影响。方法:114例脑卒中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持续6周。统计2组患者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及治疗前后呼吸力学指标[响应频率(Fres)、5Hz振荡频率下的气道阻力(R5)、肺顺应性(Cl)、气道阻力(Raw)]、肺功能[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用力肺活量(FVC)]、6 min步行距离(6MWD)、膈肌功能[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膈肌移动度]及采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评估测试(CA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急性加重次数及住院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6周后,观察组Fres、R5、Raw均低于对照组,Cl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FEV1/FVC、FVC、FEV1%及6MWD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膈肌移动度、DTei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mMRC、CAT、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除了DTee其余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能改善脑卒中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力学,恢复膈肌功能和肺功能,在缓解患者呼吸困难、减轻病情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六字诀联合吸气肌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3组均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PT、OT),训练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吸气肌肌力训练,联合吸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六字呼吸训练。练习3个月后,对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吸气肌功能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干预3个月后,联合组和训练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干预后的FVC、FEV1、MV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训练组干预后的FEV1、MV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干预后的FEV1、MVV均明显高于训练组(均P0.05);训练组与对照组间、联合组与训练组间的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联合组和训练组患者的MIP、PIF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联合组患者干预后的MIP、PIF均明显高于训练组及对照组(均P0.05);训练组干预后的MIP、PI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单独的吸气肌训练相比,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六字诀联合吸气肌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吸气肌功能,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效果的文献,时限均为2019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1日。两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评估方法学质量。使用Rev 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9项随机对照试验,共1 258例受试者。试验组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SMD=0.55, 95%CI0.40~0.71, P <0.001)、改良Bathel指数(MD=7.55, 95%CI=6.55~8.54, P <0.001)、运动活动日志(SMD=-0.84, 95%CI-1.38~-0.31, P=0.002)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Brunnstrom分期上肢部分(SMD=0.61, 95%CI-0.08~1.30, P=0.08)和改良Ashworth量表(MD=-0.51, 95%CI-1.1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呼吸肌评估和训练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胸外科80例患者采用软件随机编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呼吸肌评估和训练,比较2组术后呼吸功能、呼吸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2周的p(O2)、FCV1高于对照组,p(CO2)低于对照组,胸围差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呼吸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肌评估和训练有利于改善胸外科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1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Biodex平衡功能分析训练仪进行训练;训练前后进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结果:治疗5周后,2组FMA、BI、BBS及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恢复较常规康复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行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估步行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BBS、FAC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凝视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凝视稳定训练。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静态和动态平衡功能,动态步态指数(DGI)评定动态平衡功能,Balance-B平衡评定与训练系统评定静态平衡功能和跌倒风险,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中下肢部分(FMA-LE)评定下肢运动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定步行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BBS、DGI、FMA-LE、FAC和MBI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均更高于对照组(P<0.01,0.05);2组患者X轴和Y轴重心偏移、X轴和Y轴重心移动平均速度、重心移动总轨迹长和跌倒风险系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均更低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凝视稳定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静态和动态平衡功能,降低跌倒风险,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