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主要为前腹壁的皮肤、肌肉以及壁层腹膜提供镇痛,能有效缓解患者因腹部手术引起的疼痛。随着技术的改革及研究的深入,TAPB的方法也得到改进与补充。超声的出现、临床操作入路的选择、局部麻醉药物的配伍都会影响TAPB的镇痛效果。基于此,本文对TAPB临床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TAPB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Nerve型”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40例腹腔镜结 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全麻诱导后在“S-Nerve 型”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每侧给予0.5 μg/kg右美托咪定2 mL复合0.2%罗哌卡因1 mg/kg的混合液。比较两组患者术 前(T0)、切皮(T1)、手术30 min(T2)、气管拔管即刻(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皮质醇(Cor),术中麻醉药用量, 术后2、6、12、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术后认知 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超声引导下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T1、T2、T3时点,观察组MAP、HR、Cor均显著低于对 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6、12 h,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 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观察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5%,显著低于对 照组的45%(P<0.05)。结论:对于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S-Nerve型”超声引导下TAPB,具有可视化、定位准确的优 势,减少盲穿的损伤风险,而且相比单纯全麻,全麻中联合应用超声引导下TAPB,有利于降低手术应激反应,减少术中麻 醉药用量,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术后认知功能。 【关键词】S-Nerve型;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前锯肌神经阻滞复合腹直肌鞘神经阻滞在肝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02例进行择期肝癌开腹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9)与研究组(n=53).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神经阻滞复合腹直...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背景下,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US-TAP)阻滞与局部伤口浸润(LA)对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患者快速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35):局部伤口浸润联合静脉镇痛;研究组(S组,n=35):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联合静脉镇痛,该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每侧注射0.35%罗哌卡因20 mL(共40 mL)。所有患者围术期均采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方案,术毕两组患者均使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静息及运动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及术后快速康复指标;同时记录两组患者24 h阿片类药物消耗量、术后首次静脉镇痛(PCIA)按压时间、24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患者镇痛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切口感染和皮肤瘙痒)的发生情况。结果 S组患者术后24和48 h的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首次肠道排气时间、首次下地时间及出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S组术后首次PCIA按压时间明显迟于C组,PCI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C组,24 h舒芬太尼消耗总量、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在切口感染和皮肤瘙痒方面意义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局部伤口浸润联合静脉镇痛相比,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联合静脉镇痛更有利于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促进快速康复,并可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后入路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联合腹直肌鞘阻滞(RSB)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三二〇一医院98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年龄25~32岁,平均年龄28.7岁;孕周38~40周,平均孕周39.4周;身体质量指数(BMI)21.4~24.9 kg/m2,平均BMI 22.9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40例,Ⅱ级58例。依据镇痛手段的不同分成2组,即研究组(40例)、对照组(58例)。研究组实施后入路TAPB联合RSB治疗,对照组实施侧入路TAPB联合RS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并发症、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动脉压(MAP)]情况,分析对胎儿安全性。结果 麻醉前两组镇痛及镇静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术后两组的镇痛及镇静情况均较术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10.0%vs 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前两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种捆绑式吻合术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疗效及术后胰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0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BPG组(行捆绑式胰胃吻合手术)74例和BPJ组(行捆绑式胰肠吻合手术)66例。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时间、住院时间),评估术前、术后10 d胰腺功能(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糖化血红蛋白)、胃功能(胃泌素、胃动素),记录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PG组吻合时间短于BPJ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2组患者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2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胰瘘、胃排空障碍、术后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G与BPJ均可应用于PD患者,但BPG术式吻合时间更短,操作难度更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联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MRM)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86例拟择期进行MRM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值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SAPB联合全麻.比较术后2、6、12、24 h时,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比较术前、术后24 h时,两组患者血清疼痛介质及炎症指标水平;记录术后3 d内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2、6、12、24 h时,观察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P物质(Substance P,S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但观察组疼痛介质、炎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恶心发生率34.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14%(P<0.05).结论:SAPB联合全身麻醉有利于减轻MRM患者术后疼痛及炎症水平,并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式子宫全切患者腰硬联合麻醉腰麻成功后经硬膜外导管向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对麻醉阻滞平面的影响。方法选取ASAI~Ⅱ级、50岁以下行腹式子宫全切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研究组(R组),每组各60例。腰硬联合麻醉操作完成后两组均取平卧位。 R组经硬膜外导管向硬膜外腔注射10ml生理盐水。 C组则不注射生理盐水。每隔2min用钝针测定感觉阻滞平面直至平面固定。连续三次所测阻滞平面相同者为最高阻滞平面。记录两组阻滞平面达T6的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及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阻滞平面固定后所有患者均给予辅助药。术中视麻醉效果,可适时再给予适量辅助药及向硬膜外腔追加适量局麻药。并记录术中追加局麻药及辅助药的情况。记录低血压发生率、麻黄碱使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时间、失血量、输液量等。记录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分别对每一个患者麻醉效果的评价结果。结果 R组感觉阻滞平面达T6的时间以及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均较C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R组最高阻滞平面较C组高。 C组有12例追加了局麻药,R组无1例追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组有9例发生恶心呕吐,R组无1例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压发生率及麻黄碱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C组。结论腹式子宫全切患者腰硬联合麻醉腰麻醉成功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射10ml生理盐水能明显改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01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51)与对照组( n=50)。两组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术毕均实施双侧超声引...  相似文献   

10.
背景:产后腹直肌分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运动疗法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何种运动方式能更有效地促进其修复,目前尚缺乏共识。目的:通过高频超声检查,观察卷腹运动、腹部中空运动、盆底肌收缩和联合运动4个训练动作对产后腹直肌分离间距的即时影响。方法:招募39例符合条件的腹直肌分离产妇,产后时间2-6个月。在静息状态、卷腹运动、腹式呼吸、盆底收缩、联合运动5个动作模式下,利用高频超声分别在受试者脐上4.5 cm、脐水平和脐下4.5 cm处对腹直肌分离间距进行测量。结果与结论:(1)脐上4.5 cm处,4个训练动作与静息状态相比,对腹直肌分离间距的影响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 0.05);脐水平处,卷腹运动与静息状态相比腹直肌分离间距显著减少(P <0.01),而联合运动与静息状态相比腹直肌分离间距增加(P <0.05);脐下4.5 cm处,卷腹运动与静息状态相比腹直肌分离间距减少(P <0.05),其他3个动作与静息状态相比,腹直肌分离间距虽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 0.05);(2)顺产组和剖腹产组相比,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围手术期管理下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在老年壶腹周围癌患者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19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壶腹周围癌患者127例,其中男71例、女56例,年龄17~81(62.2±11.5)岁。将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61例)和非老年组(≤65岁,66例)。2组患者均接受LPD治疗,并按照标准的ERAS围手术期管理方案进行个体化管理,术后随访1年以上。对比分析2组患者以下观察指标:(1)患者性别、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协会(ASA)评分及合并基础疾病等基线资料;(2)肿瘤的部位、大小(长径)、数目、切缘阳性率,以及有无淋巴、血管和神经浸润等肿瘤病理学特征;(3)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术期指标,包括术后腹腔出血、胃延迟排空、腹腔感染、胆瘘和胰瘘等在内的术后主要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Ⅲ级)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时间等临床病理特征;(4)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LDP手术,围手术期均无心血管事件发生。患者术后出血、胃延迟排空、腹腔感染、术后胰瘘、术后胆瘘等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老年组患者肿瘤长径为2(2.0,3.6)cm,大于老年组的2(1.5,3.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0,P=0.017);2组患者其余的肿瘤病理组织学特征、基线资料,以及包括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腹腔出血是影响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比值比11.158, 95%可信区间1.664~74.836, P=0.013),而包括年龄、性别、ASA评分和其他主要并发症等则不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ERAS理念下的老年壶腹周围癌患者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安全可行,年龄不应成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禁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胸膜横突中间点(MTP)阻滞在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围术期中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11月—2020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限期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的患者60例,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32~80(56.9±9.2)岁。60例患者按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联合胸神经(PECS)Ⅰ型阻滞对机器人辅助直视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ADCAB)患者围术期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2月—2022年4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择期RADCAB患者6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SAPB联合PECS Ⅰ阻滞组(SP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SP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SAPB联合PECS Ⅰ型阻滞。记录2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2 h(T1)、4 h(T2)、12 h(T3)和24 h(T4)静息状态及咳嗽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术中及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首次补救镇痛时间、补救镇痛率、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组术中转为开胸手术1例剔除观察。2组患者T4静息状态和咳嗽时疼痛VAS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P组患者T1~T3静息状态疼痛VAS评分[(2.2±0.7)分、(2.7±0.5)分、(3.1±0.5)分]均低于C组[(4.0±0.6)分、(3.7±0.5)分、(3.7±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80、7.40、4.04,P值均<0.001);T1~T3咳嗽时疼痛VAS评分[(2.9±0.7)分、(3.4±0.6)分、(3.5±0.6)分]均低于C组[(5.1±0.4)分、(4.6±0.6)分、(4.1±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44、8.33、3.98,P值均<0.05)。SP组患者术中和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109±13)μg和(62±10)μg,均低于C组[(146±21)μg和(72±10)μ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1、3.74,P值均<0.001)。SP组患者术后24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为(4. 4±2.1)次,低于C组的(8.4±1.9)次;首次补救镇痛时间为术后(18.2±3.1)h,大于C组的(8.0±1.7)h;补救镇痛率为26.7%(8/30),低于C组的82.8%(2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7、11.90,χ2=18.70,P值均<0.001)。SP组患者拔管时间为术后(4.4±1.3)h,ICU停留时间为(44.7±10.7)h,均低于C组[(5.4±1.5)h和(54.6±9.7)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3.71,P值均<0.001)。SP组患者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3.3%(4/30),皮肤瘙痒发生率为3.3%(1/30),肺不张发生率为3.3%(1/30),均低于C组[41.4%(12/29)、27.6%(8/29)和27.6%(8/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7、4.97、4.97,P值均<0.05)。结论 超声引导SAPB联合PECS Ⅰ型阻滞能够为RADCAB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围术期镇痛,降低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肝切除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8月于我院行择期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24例,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腰方肌组采用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两组术后镇痛方案均为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麻醉期间常规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采用腰方肌阻滞的患者在阻滞完成后15 min记录阻滞平面。分别于术前、术后2 h、术后8 h、术后12 h、术后24 h和术后48 h对患者进行VAS评分。记录患者术中和术后PCIA阿片类药物消耗情况及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尿潴留、瘙痒和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腰方肌组患者在术后2、8、12 h 3个时间点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方肌组12名患者最高阻滞平面为T6(T6~10),最低阻滞平面为L1(T12~L1)。与对照组相比,腰方肌组术中和术后PCIA阿片类药物消耗均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腰方肌阻滞能够有效缓解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术后急性期疼痛,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肝切除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8月于我院行择期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24例,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腰方肌组采用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两组术后镇痛方案均为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麻醉期间常规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采用腰方肌阻滞的患者在阻滞完成后15 min记录阻滞平面。分别于术前、术后2 h、术后8 h、术后12 h、术后24 h和术后48 h对患者进行VAS评分。记录患者术中和术后PCIA阿片类药物消耗情况及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尿潴留、瘙痒和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腰方肌组患者在术后2、8、12 h 3个时间点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方肌组12名患者最高阻滞平面为T6(T6~10),最低阻滞平面为L1(T12~L1)。与对照组相比,腰方肌组术中和术后PCIA阿片类药物消耗均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腰方肌阻滞能够有效缓解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术后急性期疼痛,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高血压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接诊的8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高血压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实施单纯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同时间点应激水平变化、麻醉苏醒时间比较、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DBP)、心率(heart rate,HR)明显下降,与T1(手术前)时段比较,对照组各指标在T2(插管时)、T3(手术中)、T4(拔管后)时段有明显的上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在T2、T3、T4时段略有上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皮质醇、肾上腺素、內皮素在T2、T3、T4时段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4.70±1.02、7.80±2.26、16.29±5.28) min均小于对照组(9.78±3.01、15.83±3.29、28.30±5.22) min,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0%(3/40)小于对照组42.50%(17/4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减少高血压老年患者LC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水平的影响,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胸膜横突中间点(MTP)阻滞在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围术期中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11月—2020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限期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的患者60例, 其中男30例、女30例, 年龄32~80(56.9±9.2)岁。6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MTP阻滞组(MTP组)30例和静脉镇痛泵组(镇痛泵组)30例, 其中MTP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MTP阻滞麻醉, 镇痛泵组采用全身麻醉, 2组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镇痛泵48 h。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瑞芬太尼总用量, 术后补救镇痛次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麻醉满意度评分, 手术结束苏醒即刻(T1)及术后4 h(T2)、8 h(T3)、24 h(T4)患者静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体质量指数等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和手术, MTP组无穿刺误伤胸膜及血管神经等并发症发生。2组患者手术时间、静脉镇痛补救次数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作为罗哌卡因佐剂用于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 2020年6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33例。两组均采用TIVA,在麻醉诱导前行双侧后路腰方肌阻滞,D组每侧注射加入0.50 μg/kg右美托咪定的0.2%罗哌卡因30 mL,R组每侧注射0.2%罗哌卡因30 mL。记录术后2、6、12、24、48h h的静息和运动疼痛VAS评分;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48 h内有效PCA次数、舒芬太尼总量、哌替啶镇痛例数、镇痛满意度。 结果 与R组比较,D组术后12 h、24 h、48 h的疼痛VAS评分和运动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8 h按压镇痛泵总次数、舒芬太尼总量、需要哌替啶镇痛例数明显降低(P<0.05),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镇痛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双侧后路腰方肌阻滞用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安全有效,能降低患者疼痛评分,增强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时间,减少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多模式镇痛方案提供新选择,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