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骨窗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30例出血量在30~60 m L的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对其手术过程及疗效进行回顾,总结小骨窗经外侧裂显微手术的方法及技巧,对比分析了传统手术优缺点。结果患者术后24 h复查CT颅内血肿清除90%以上,1例出现颞叶脑梗塞,无再次出血及死亡病例。患者术后意识恢复良好,通过早期康复治疗,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均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小骨窗经侧裂显微镜下清除基底节区中等量血肿具有创伤小、止血彻底、功能保护好等明显优点,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HICH)后脑积水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HICH后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收缩压及舒张压、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糖、出血部位(蛛网膜下腔、脑室、小脑、基底节区、丘脑、脑叶)、有无脑疝、是否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是否行去骨瓣减压术、是否行颅骨修补术、是否行脑室—腹腔(V-P)分流术、是否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置管清除术联合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有无颅内感染、持续昏迷时间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析HICH后脑积水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2组入院收缩压、入院GCS评分、基底节区出血、丘脑出血、脑疝、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置管清除术联合rt-PA、V-P分流术、颅内感染、持续昏迷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丘脑出血、脑疝、颅内感染、持续昏迷时间 2个月是影响HICH后脑积水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V-P分流术是HICH后脑积水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丘脑出血、脑疝、颅内感染、持续昏迷时间 2个月是HICH后脑积水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有手术指征的HICH后脑积水患者应积极行V-P分流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经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基底节区血肿均采用经侧裂入路手术治疗。结果:死亡9例,死亡率15.0%。其余51例预后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方法进行测评,1级5例,2级8例,3级18例,4级12例,5级8例。结论:经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血肿疗效安全、可靠,具有易于暴露血肿、脑损伤轻微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HICH患者,均行SWI序列及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MRI-DWI)扫描,并以手术结果为对照,分析SWI序列扫描、MRI-DWI序列扫描诊断HICH患者病灶分布情况的准确率与图像质量.结果:经手术结果明确60例HICH患者中共检测出94处病灶.与MRI-DWI序列诊断HICH患者病灶分布的准确率相比,SWI序列诊断病灶分布的准确率更高(P<0.05).经Kappa一致性度量,SWI序列和MRI-DWI序列诊断HICH患者的病灶分布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0.8,P<0.01);SWI序列与MRI-DWI序列诊断HICH患者中病灶分布情况的呼吸伪影评分、运动伪影评分、冈上肌边缘的清晰和锐利度评分、影像的总体质量评分都比较高(P>0.05).结论:两种序列诊断HICH患者病灶分布情况的图像质量相当,但SWI序列诊断准确性更高,和手术结果的一致性也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数字为偶数者为观察组,奇数者为对照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行大骨瓣手术,观察组患者行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记录2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对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通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生存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的比率为84.44%(38/45),对照组为51.11%(23/4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7,P=0.000);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死亡率为0(0/45),对照组为8.89%(4/45),2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86,P=0.041);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后自动睁眼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及术后1周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89%(4/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11%(14/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血肿清除率高等优势,临床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基底节区脑出血不同开颅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同期9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采用微骨窗开颅外侧裂入路与常规骨瓣开颅进行治疗。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随访6个月,根据ADL分级法判断比较,观察组恢复良好率和恢复不良率指标均较对照组优良,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选择微骨窗外侧裂入路手术方案比常规骨瓣开颅有着创伤更小、恢复更快、远期日常生活能力更优等优点,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神经内镜辅助分为A组和B组。A组38例患者给予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B组42例患者给予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手术指标、炎症因子和预后。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血肿清除率高于A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1 d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 0.05),但B组低于A组(P 0.05)。2组术后1 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营养因子(NF)、S100B蛋白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较术前均降低(P 0.05),且B组低于A组(P 0.05)。B组预后良好率高于A组(P 0.05),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患者,手术效果好,术后机体炎性应激反应较小,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患者预后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干预在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恢复期康复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患者康复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在太和县中医院康复科接受康复治疗的78例HICH患者作为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  相似文献   

9.
严畅  陈伟强  杨光  吕晨  苏杰 《解剖与临床》2012,17(2):158-160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和疗效.方法:对3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根据GO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38例均顺利手术,术后32例清醒,1例持续昏迷,5例死亡.存活的33例随访3~8个月,平均5个月.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9例,中残18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理想的方法,具有对脑组织损伤小、易发现出血点、神经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上颌牙弓进行测量,了解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牙弓的形态学特点,为临床评价牙弓发育、咬关系提供参考,为临床咬诱导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丹麦3Shape公司牙科模型扫描仪及应用软件,对32副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牙弓的模型(分非裂侧和裂侧)进行扫描和数据测量,内容包括牙弓各段的宽度、长度、非裂侧和裂侧牙弓周长.使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裂侧和非裂侧牙弓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双尖牙区,裂侧与非裂侧的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双尖牙区t=5.19,P<0.01;第2双尖牙区t=3.24,P<0.05).第1恒磨牙区,裂侧与非裂侧的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P>0.05).患者非裂侧比裂侧牙弓实际周长长约4.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P<0.01).结论 对于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牙弓在裂隙侧宽度明显发育不足,牙弓周长明显小于非裂侧.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应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检查法 (SSR)定量评价脑梗死患者的交感神经反射活动 ,并探讨其植物神经中枢调节机制。方法 :对 4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 ,利用肌电图仪刺激双侧正中神经记录SSR ,并以 30例健康人作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病灶同侧SSR异常 38例 (90 % ) ,对侧为 30例 (71% )。皮层梗死组主要表现为双侧SSR波幅对称性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内囊—基底节区梗死组的异常表现形式有SSR缺失 ,双侧波幅降低 (同侧 :P <0 0 0 1,对侧 :P <0 0 1) ,以病灶同侧波幅降低更显著。结论 :SSR可定量评价脑梗死患者的交感神经功能状态 ,对脑梗死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有亚临床诊断价值 ;脑梗死急性期可致SSR抑制 ,内囊—基底节区对植物神经系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4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采用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入路,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结果术后24h内复查CT了解血肿清除情况,47例血肿清除90%以上,17例血肿清除80%以上。随访6个月,按GOS恢复标准:Ⅴ Ⅳ级65.6%,Ⅲ级18.8%,Ⅱ级3.1%,Ⅰ级(死亡)12.5%。结论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创伤小,手术显露较满意,止血可靠,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是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有效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35岁。头顶枕部被石块砸伤10天,伤后持续头痛于1988年4月来我院就诊。体检发现顶后部靠中线处有稍凹之小坑,触之略下陷,缺乏坚实感。临床疑为顶骨凹陷性骨折而摄了头颅正侧位 X 线片。X 线检查:头颅正侧位片(附图1、2)  相似文献   

14.
经外侧裂入路行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解剖和技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经外侧裂行基底节区高血压手术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和手术技巧。方法:15例头颅湿标本,模拟手术入路观察外侧裂区解剖结构和相互毗邻关系并进行手术入路研究。结果:视辐射分前、中、后3束,前束覆盖颞角前尖端顶壁和侧壁,中束在颞角上壁和侧壁,前束和后束从外侧膝状体发出后向前卷曲,而后束离开外侧膝状体后终止于距状沟上岸没有向前的卷曲,后束走行于侧脑室下角的外侧壁,这样视辐射纤维存在于脑侧面的颞角的顶壁和中后及侧壁,颞角下壁没有视辐射纤维;经外侧裂、梨状皮质和钩的入路行基底节区高血压手术时,可以不损伤视辐射和钩束。结论:手术入路经外侧裂通过钩前面和上面的梨状皮质能安全进入基底节区而不损伤视辐射和钩束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15.
滑脱前期腰椎峡部裂屈伸运动中旋转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双侧滑脱前期腰椎峡部裂患者腰椎静态和屈伸运动中动态矢状位旋转稳定性。方法分析55例双侧滑脱前期腰椎峡部裂患者的腰椎X片,测量静态侧位片和过伸、过屈动力侧位片上发生峡部裂的L4/5或L5/S1节段的椎间盘角,并计算过伸和过屈侧位椎间盘角之差,和相应数量的正常体检者的对应指标随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侧滑脱前期腰椎峡部裂患者和正常体检者腰椎静态侧位和过伸侧位片上对应节段的椎间盘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屈侧位椎间盘角及过伸过屈动力侧位椎间盘角之差,和正常体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滑脱前期腰椎峡部裂在屈伸运动中存在着矢状位上的旋转不稳,需尽早进行外科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颅内侧裂池蛛网膜层次及其和大脑中动脉(MCA)各级分支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成人尸头6例(12侧),显微镜下观察外侧裂膜性结构层次及侧裂池构成,解剖MCA各支分布及其和膜性层次间的关系。结果侧裂池由外向内共有4层蛛网膜结构,分别是远外侧侧裂膜(FLSa)、外侧侧裂膜(LSa)、中间侧裂膜(MiSa,内层和外层)和内侧侧裂膜(MeSa)。12侧标本中,4层膜性结构均完整的6侧。FLSa通常菲薄,覆盖在侧裂浅静脉表面,和静脉外膜粘连紧密;LSa相对致密,构成了侧裂池的真正外侧壁,并分隔MCAM3和M4段;沿MCAM3段走行,有相对菲薄的MiSa浅层覆盖并将其固定在侧裂池内;在M2和M3段交汇处,见相对致密的MiSa深层,包绕M3段起始部,并将侧裂池分为前后两部,3侧标本中该层菲薄稀疏,呈网眼状;而在M1和M2段间有非常致密的MeSa,分隔侧裂池和颈内动脉池,5侧标本中,该膜菲薄呈网眼状。结论侧裂池蛛网膜的分层分布和MCA各级动脉关系密切,掌握其解剖特点有利于术中充分解剖侧裂池和颈内动脉池。其膜性分布的个体化差异,可能影响MCA动脉瘤的出血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95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9).对照组采取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取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血肿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HICH患者相比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更明显,能提高清除血肿率,改善脑神经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三台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77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术前ELISA法检测血清FIB,判断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分析术前FIB水平对术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177例患者中,23例(12. 99%)发生术后再出血;再出血患者术前FIB为(4. 64±1. 03) g/L,未再出血患者术前FIB为(3. 07±0. 50) 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 829,P 0. 05)。术前FIB临界值为4. 190 g/L时,预测术后再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894,敏感度为73. 91%,特异度为98. 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ICH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与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前FIB水平、术后收缩压、术后舒张压均有关;多因素Logic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6 h、术前FIB≥4. 190 g/L、术后收缩压≥200 mm Hg、术后舒张压≥120 mm Hg均是HICH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 844、3. 297、2. 469、2. 459。结论术前FIB水平是HICH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较灵敏的预测指标,临床需要对再出血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并侧裂池减压,术中对天幕裂孔疝患者行天幕切开脑疝复位术治疗急性重度颅脑外伤并侧裂区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31例急性重度颅脑伤并侧裂区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后,在显微镜下将侧裂池蛛网膜切开,冲洗引流,敞开侧裂池充分减压,对术前天幕裂孔疝患者行天幕切开并复位。结果 12个月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MRI+MRV检查:侧裂区水肿消退,侧裂区静脉回流畅顺。术后生存25例,生存率为80.6%,死亡6例,死亡率为19.4%;GOS评分:恢复良好19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侧裂池减压并天幕裂孔疝复位术能提高急性重度颅脑外伤并侧裂区损伤,可提高生存率、降低死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尿道上裂1例     
临床上可见到各种类型的尿道上裂,而对尿道上裂少有报道,我院收治1例介绍如下。 患儿李某,男,10岁,出生后即有阴茎短缩,畸形,常有尿液浸湿衣裤,多次就医无效,于1995年9月6日入本院。一般情况正常,头、颅、胸部无特殊,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电图正常,腹平软,肝脾不大,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阴囊内左右睾丸相等,阴茎纵缩于皮下,指压阴茎腹侧包皮后部可显出阴茎外形,背侧包皮少于腹侧,从龟头尿道外口之背部呈瓣状裂开直达阴茎1.8cm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