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极毒蕈中毒超声检查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毒蕈中毒患者进行肝、胆、脾、肾超声检查的动态观察,指导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及估计病情预后.方法对9例急性毒蕈中毒患者每日进行超声检查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发现9例病人均患有肝脏增大并肝实质回声密集,呈弥漫性损害,其中2例合并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损害,通过对病人肝、胆、脾、肾B超检查结果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指导临床采用正确的治疗措施,减低死亡率.结论对患者进行心、肝、肾超声检查进行动态观察,结合血生化检查,能指导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例毒蕈中毒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获救李凤辉(湖南省衡东县中医院412400)我院于1994年5月收治一例毒蕈中毒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经精心治疗和护理而获救。1临床资料患者,男,42岁,湖南省衡东县人。因误食大量毒蕈而出现头晕、呕吐、腹痛、昏迷...  相似文献   

3.
毒蕈俗称毒蘑菇,其外观与食用蕈很相似,常因误食而引起中毒。毒蕈的种类较多,其主要成分为毒蕈碱、类阿托品样毒素、溶缸毒素、肝毒素、神经毒素。因每种毒素的毒性和毒理作用各不相同,毒蕈中毒的症状也比较复杂,临床上表现各异,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重者导致肝、肾、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我院于2005年8月收治误食毒蕈中毒患者11例,现将其急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血液净化技术治疗肝损害型毒蕈中毒临床疗效。方法13例毒蕈毒素致肝损害(其中1例并发中毒性心肌炎),在药物治疗同时,13例均联合应用血液透析(HD)加血液灌流(HP)。结果根据病情不同,其中2例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3例行血浆置换(PE),进行抢救治疗,成功率100%。结论根据病情及早选择不同的血液净化治疗,病情恢复快、预后好,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毒蕈中毒的首发临床表现、治疗、预后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6年7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符合毒蕈中毒诊断标准的2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预后情况,将这21例患儿分别纳入预后良好组(n=18,治愈或好转)与预后不良组(n=3,放弃治疗或死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1例患儿的性别、年龄、居住地、毒蕈中毒发生时间、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并对不同预后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1)本研究21例毒蕈中毒患儿中,男性患儿为13例(61.9%),女性为8例(38.1%);中位年龄为8.1岁;2例(9.5%)来自于成都市主城区,19例(90.5%)来自成都市郊县或四川省内、外其他地区;16例(76.2%)患儿在进食毒蕈后6h内发病(早发型毒蕈中毒),5例(23.8%)在进食后6~24h内发病(迟发型毒蕈中毒),平均发病时间为进食后3.8h(0.5~20.0h)。首发临床症状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位于前3位的首发临床症状分别为呕吐(95.2%,20/21),腹痛(42.9%,9/21)及腹泻(38.1%,8/21)。临床诊断:8例患儿诊断为肝功能损害,4例为肾功能损害,3例为心肌损害,3例为凝血功能障碍,2例为脑损害,1例为溶血性贫血。治疗措施:7例患儿接受了洗胃治疗,13例患儿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10例患儿平均接受了3.9次(1~6次)血液净化治疗。治疗转归:17例患儿治愈,1例好转,1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3例预后不良患儿均为迟发型毒蕈中毒。(2)相比于预后不良组患儿,预后良好组患儿的平均发病时间短,受累脏器数少,小儿危重症评分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16,P=0.001;t=5.690,P0.001;t=-3.567,P=0.002)。结论儿童毒蕈中毒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个器官。毒蕈中毒后发病时间、受累脏器和小儿危重症评分与预后相关。迟发型毒蕈中毒患儿的预后较差,更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毒蕈又称毒蘑菇,食用后可导致中毒,常易群体发病,严重者可出现多脏器损害,甚至死亡.因毒蕈所含的毒素种类不同,中毒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脏器损害的程度也不尽相同.2006年7月我院收治的集体误食毒蕈中毒后导致多脏器损害的患者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昭通地区1981~2001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昭通地区 1981~ 2 0 0 1年共调查食物中毒 135起 ,中毒 2 6 2 1人 ,死亡 117人 ,除 1982年外 ,各年度均有食物中毒报告。特点 :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城镇多于农村 ,死亡人数农村远远多于城镇 ,共死亡 114人 ;中毒以二、三季度为多 ;发病场所主要为家庭 ;植物性食品是主要的中毒原因食品 ;有 5 0人死于椰毒假单胞菌毒素中毒 ,4 3人死于毒蕈中毒 ,16人死于毒鼠药中毒  相似文献   

8.
中毒性肝炎型毒常有潜伏期,肠胃炎期、假愈期及内脏损害期,早期处理不当,常可导致多系统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本文旨在告诫人们毒蕈中毒的严重性及救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患者五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在判断肝损伤程度、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q的价值.方法: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ACL-9000全自动凝血/纤溶分析仪测定46例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患者的Ⅱ浆凝血酶原时间(P11)、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I")、凝血酶时间(Tr)、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和D二聚体(D-Dimer)刊平5项凝血指标.结果:毒蕈中毒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ALT、PT、APTT、TT均升高(P<0.05或P<0.01),FIB降低(P t0.01).生存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LT、PT、TT均升高(P<0.05),FIB降低(P<0.05).生存组与肾功能损害组比车PT、TT升高(P<0.05),FIB降低(P<0.05).结论:凝血指标PT、APTY、Tr、FIB在判断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患者肝损伤翟度、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急性毒蕈中毒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肝坏死型、胃肠型、神经精神型及溶血型等 ,其中肝坏死型病情凶险 ,死亡率高。我科于 1998年 5月连续抢救 3例肝坏死型毒蕈中毒患儿 ,治愈 1例 ,死亡 2例 ,现总结如下。例 1,男 ,11岁 ;例 2 ,女 ,9岁 ,系同胞兄妹 ,均于误食毒蕈 12小时左右出现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例 1呕吐咖啡样物。 1~ 2天相继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神志不清、谵妄、躁动。入院查体 :2例均呈浅昏迷状 ,瞳孔对光反射迟钝 ,皮肤巩膜黄染。例 1心肺检查未见异常 ,肝脏肋下 6cm ,剑下 4cm ,质硬 ;例 2双肺呼吸音粗 ,心率 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