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雷艇  王美美 《江苏医药》2003,29(12):923-924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的水平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测定 38例SLE患者和 2 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血清NO、总NOS(tNOS)、组成型NOS(cNOS)及诱生型NOS(iNOS)水平 ,比较其差异 ,并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SLE活动组血清NO水平比非活动组及正常对照组升高 (P <0 0 0 1) ;SLE患者NO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 (r =0 6 2 7,P <0 0 1) ;SLE活动组血清tNOS、iNOS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非活动组NO及其各型NOS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iNOS及其合成的NO参与了SLE的病理生理过程 ;血清NO水平可作为SLE活动性的一项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C1q水平,探讨其在SLE发病及活动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对30例SLE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中补体C1q进行测定,同时将其与补体C3、血沉(ESR)、抗核抗体(ANA)、SLE DAI积分作相关分析。结果 SLE患者血清C1q水平(110.10±18.54mg/L)较正常人(206.95±32.65mg/L)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C1q与ESR、SLEDAI积分、ANA滴度呈负相关,与C3呈正相关。结论 SLE患者血清水平补体C1q显著降低,提示C1q缺陷在SLE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C1q越低提示SLE疾病活动程度越高,检测C1q对预测SLE活动有一定价值,作为SLE活动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GM-CSF及其抗体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GM-CSF抗体(GM-CSF Ab)水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尤其是导致血液学损害发生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①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0例SLE(SLE组,按白细胞计数又分为白细胞减少组20例,白细胞正常组20例)、11例其他结缔组织病(病例对照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GM-CSF和GM-CSF Ab的水平;②按SLEDAI评分将SLE组分为活动期组16例,非活动期组24例,用ELISA测定两组血清GM-CSF和GM-CSF Ab的水平;③将SLE组治疗足10个月者12例用ELISA测定血清GM-CSF和GM-CSF Ab的水平进行治疗前后配对比较.④分析SLE组血清GM-CSF及GM-CSF Ab水平与临床指标(SLEDAI评分、血白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①白细胞减少组血清GM-CSF及GM-CSF Ab水平高于白细胞正常组、病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白细胞正常组血清GM-CSF及GM-CSF Ab水平也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②活动期组血清GM-CSF及GM-CSF Ab水平高于非活动期组(P<0.05);③12例完成治疗的SLE患者治疗后血清GM-CSF及GM-CSF Ab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④SLE组血清GM-CSF及GM-CSF Ab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SLE血白细胞计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GM-CSF及GM-CSF Ab水平与SLE,尤其与合并血液学损害的SLE患者疾病活动性有关,可能用来作为合并血液学损害的SLE患者的生物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GM-CSF抗体(GM-CSF Ab)水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尤其是导致血液学损害发生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①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0例SLE(SLE组,按白细胞计数又分为白细胞减少组20例,白细胞正常组20例)、11例其他结缔组织病(病例对照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GM-CSF和GM-CSF Ab的水平;②按SLEDAI评分将SLE组分为活动期组16例,非活动期组24例,用ELISA测定两组血清GM-CSF和GM-CSF Ab的水平;③将SLE组治疗足10个月者12例用ELISA测定血清GM-CSF和GM-CSF Ab的水平进行治疗前后配对比较.④分析SLE组血清GM-CSF及GM-CSF Ab水平与临床指标(SLEDAI评分、血白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①白细胞减少组血清GM-CSF及GM-CSF Ab水平高于白细胞正常组、病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白细胞正常组血清GM-CSF及GM-CSF Ab水平也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②活动期组血清GM-CSF及GM-CSF Ab水平高于非活动期组(P<0.05);③12例完成治疗的SLE患者治疗后血清GM-CSF及GM-CSF Ab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④SLE组血清GM-CSF及GM-CSF Ab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SLE血白细胞计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GM-CSF及GM-CSF Ab水平与SLE,尤其与合并血液学损害的SLE患者疾病活动性有关,可能用来作为合并血液学损害的SLE患者的生物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6.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风湿性疾病。由于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变幻莫测,诊治困难,严重危害患者,尤其是青年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SLE的发病率约0.07%,60%以上发病在11~40岁,青年女性多见,儿童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患者血清中血液循环系统免疫复合物(CIC)、抗核抗体(ANA)含量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关系,为疾病SLE的综合临床判断诊疗以及对病情活动性和预后治疗效果的综合分析提供更多可靠性的指标。方法 采用ELISA法对健康对照人员和不同发病期的SLE患者血清中CIC、ANA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将检测后得出的数据综合进行相关的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 SLE患者血清中CIC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疾病活动期患者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CIC与ANA同时进行检测还可以有效提高检出早期患者的阳性率。结论 血清中CIC含量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SLE患者疾病的发展程度,可以将其作为SLE诊疗及疾病活动状态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9.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栓形成影响因素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0例SLE患者伴血栓形成7例,发生率为23.3%。通过PAGT、vWF:Ag、Fn、APTT、ATⅢ:Ag、ATⅢ:C、PLG及LA、ACA的检测并复习文献,认为血管内皮损伤、狼疮抗凝物、抗心磷脂抗体、获得性抗血栓形成机制的缺陷(PC、PS、ATⅢ)及纤溶机制的改变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泌乳素(PRL)水平与SLE活动期的关系。方法 应用时间分辨免疫发光试验(TrFIA)测定113例SLE患者和30名正常人血清PRL水平,ELISA测定血清IL-2R的浓度,用SLEDAI评估了113例SLE患者的病情活动性以及Logistic多元回归研究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与高PRL血症的关系。结果63例SLE活动期患者血清PRL水平(14±7)μg/L显著高于50例静止期患者(12±8)μg/L和30名正常对照组(7±6)μg/L;74.9%的活动期患者血清PRL水平在9-51.2μg/L;113例SLE患者血清PRL水平与dsDNA抗体、SLEDAI呈线性正相关 ;Logistic多元回归研究发现蛋白尿、低C3和高dsDNA抗体滴度与高PRL血症相关。结论SLE患者血清PRL轻度升高与SLE的病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周蕾  巩路  于新立  瞿文  陈且峰 《天津医药》2007,35(7):491-493
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及血小板生成素(TPO)在SLE合并血小板减少诊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2例SLE患者、1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血清TPO水平.结果:SLE组血清TPO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低于AA组(P<0.05).SLE组血清TPO水平与循环免疫复合物和血沉呈正相关(P<0.01),与补体C3呈负相关(P<0.01).结论:SLE患者TPO水平升高,并与体内的免疫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在SLE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管又飞  赵秀 《天津医药》1991,19(6):349-35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易于并发栓塞性血管病变。为探讨其发生机制,本文检测了16例患者的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 SLE 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其 PAgT 明显增强(P<0.01);血浆ⅧR:Ag、Fn 浓度显著升高(P<0.01,0.05);APTT 明显延长(P<0.01)。而 ATⅢ:Ag、ATⅢ:C 及 Plg 无明显改变。3例并发血栓栓塞的患者,APTT 皆明显延长,PAgT、ⅧR:Ag 及血浆 Fn 水平都高于正常;而外周血小板计数均严重减少。本研究提示 SLE 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继发性促凝物质(血浆 Fn、ⅧR:Ag)增加而处于一种高凝状态,可能是其易于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_3(MMP_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正常人、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与非活动期患者血浆中MMP_3的水平。结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患者血浆中 ,MMP_3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和正常对照组 (P<0.05) ;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患者中 ,出现临床肾损害和神经精神症状的患者血浆MMP_3水平分别明显高于无上述临床症状者 (P<0.01) ;而出现颊部红斑和 (或 )光敏感以及多发性关节炎的患者 ,与无上述症状的患者血浆中MMP_3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抗dsDNA抗体阳性、低补体C3血症、低白蛋白血症、高IgG血症以及血肌酐升高的患者血浆中MMP_3水平分别显著高于无上述症状者 (P<0.05)。结论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MMP_3呈高水平表达 ,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全身性系统性病变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贝利尤单抗(BLM)治疗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肾脏风湿免疫科 2020-2021 年住院确诊为 SLE 的患儿 23 例,分为三组:对照组(初诊未用 BLM)7 例、初发组(初诊即用 BLM)7 例、复发组(复发才用BLM)9 例,分析三组患儿使用 BLM 前后相关炎症指标、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激素用量等变化,比较三组患儿临床疗效。 结果:儿童 SLE 使用 BLM 后激素用量、SLEDAI 评分、血沉均降低(P 均<0. 01),且初发组临床缓解时间、激素用量、SLEDAI 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 均<0. 05);复发组临床缓解时间长于初发组(P<0. 05);临床缓解时间与病程呈正相关(r =0. 606,P<0. 05)。 结论:BLM 治疗儿童 SLE 安全有效,可减少激素用量,降低疾病活动度,且早期应用更易缓解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男性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5年8月住院的41例男性SLE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同期204例女性患儿中年龄匹配的41例进行临床资料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起病年龄、籍贯分布、家族史、首发临床表现、炎性指标及免疫学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常见首发临床表现均为发热、皮疹、浮肿和关节肌肉疼痛。组内对比发现活动期红细胞沉降率(ESR)较C反应蛋白(CRP)的阳性率更高(P<0.05)。男女两组间蛋白尿、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损害、心脏损害和神经精神狼疮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 例男性和20例女性完善肾活检,两组病理分型均以郁型及以上为主。治疗上均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要药物。以SLEDAI评分系统对患者的转归进行评价,好转率男87.8%(36例),女82.9%(34 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死率男4.9%(2例),女12.2%(5 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例死亡患儿的起病年龄为(8.0±1.9)岁,显著低于总样本82例患儿的起病年龄的(11.2±2.5)岁(P<0.05)。结论:男性SLE患儿以发热、皮疹、浮肿和关节肌肉疼痛为常见首发表现,肾脏、血液、心脏、神经精神系统容易受累,狼疮肾炎以病理郁型及以上为主,起病年龄越小可能病情更危重。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脂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度和肾脏受累的关系。方法常规方法检测105例SLE组和60例对照组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双链(ds)DNA抗体,并对SLE患者进行活动度评分和肾脏受累情况的评估。结果 SLE组血清中TG水平高于对照组,H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2组L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组TG水平高于非活动组,HDL水平低于非活动组(P<0.01或P<0.05),2组L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和LDL水平与SLE活动指数(SLEDAI)积分呈正相关,HDL与SLEDAI积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53、0.27及-0.62);dsDNA(+)组TG水平高于dsDNA(-)组,HDL水平低于dsDNA(-)组(P<0.01或P<0.05),2组L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受累组中TG水平高于非肾脏受累组,而HDL水平低于非肾脏受累组(P<0.01),2组L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的血脂异常与疾病活动度和肾脏受累有关.  相似文献   

17.
常文静  蔡辉 《安徽医药》2014,(9):1617-162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临床诊治水平的显著提高,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远期死亡(诊断5年后)原因得到关注。作为SLE远期主要并发症的早发动脉粥粥样硬化,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该文对SLE中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方法临床药师通过进行用药干预、监测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学服务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结论临床药师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 T 淋巴细胞亚群、B 淋巴细胞及 NK 细胞的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解放军264医院和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治的 SLE 380例及健康体检者58例,SLE 患者分为稳定期组157例、轻度活动期组79例、中度活动期组82例、重度活动期组62例。检测各组外周血中 T、B 淋巴细胞、NK细胞、Th、Ts 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并分析 SLE 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 SLE 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 SLE T、Th 及 NK 细胞计数及百分比、Ts 细胞计数低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期组,B 细胞百分比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期组(P <0.05)。 T、Th、Ts、NK 细胞计数、T 细胞百分比与 SLEDAI 评分呈负相关,B 细胞百分比与 SLE-DAI 评分呈正相关(r =-0.347、-0.311、-0.326、-0.351、-0.318、0.455,P <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以为 SLE 患者病情评估及诊治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玲  齐文成 《天津医药》2010,38(12):1094
目的:探讨老年发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41例2007-2009年间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情况,并随机抽取同期81例发病年龄<50岁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老年组患者女:男显著降低(p<0.01); 出现纳差、肌痛肌无力、乏力、体重下降、肺损害、继发干燥综合征及类风湿因子(RF)、抗Ro抗体(SSA)阳性比例明显升高(p<0.05);但狼疮肾炎、光过敏、血液学损害、蝶型红斑、抗双链DNA(dsDNA)抗体滴度升高及补体C3、C4降低的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中青年SLE患者相比,老年发病的SLE患者症状多不典型,疾病活动指数低,但存在较多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