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要】目的 通过体外培养获得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应用于急性白血病(AL)患者体内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的清除,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疗程、安全性和疗效评估。方法 34例共45例次AL患者均通过血细胞单采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细胞因子体外诱导获得DC和CIK,分别行腹股沟淋巴结区皮下注射和静脉输注;治疗过程中观察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治疗前、中、后期进行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微小残留病灶、骨髓涂片和融合基因等方面检测,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DC、CIK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偶见发热等症状,可自行消退;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均处于血液学和遗传学缓解状态,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和微小残留病灶检测取得满意结果。结论 DC、CIK治疗AL安全有效,副作用少,患者易于耐受,短期疗效肯定,为AL患者MRD的清除以至AL的治愈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对其远期疗效需扩大例数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急性白血病;白血病残留病灶 相似文献
2.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是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同时兼具T淋巴细胞强大的杀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人们对于CIK细胞基础与临床应用的认识一直在不断的更新,本文着重从CIK细胞制备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CIK免疫治疗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IK过继免疫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按常规方法采集细胞,分离培养,10~15 d收获,对50例患者采用CIK细胞静脉输注治疗。结果 50例患者通过CIK细胞治疗后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培养后CIK细胞表型检测可见CD3+,CD3+CD56+细胞较培养前显著增加(P0.01)。结论 CIK细胞治疗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地改善病人的免疫力及生活质量,可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后的肿瘤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并观察CIK细胞治疗乳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学活性及副反应。方法35例乳腺癌患者经规范化治疗后,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诱导出CIK细胞培养后,观察CIK细胞表型,用MTT法测体外细胞毒活性;所有患者均接受一定剂量的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反应、不良反应。结果3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4例,部分缓解6例,病情稳定1例,近期有效率为85.71%,疾病控制率为88.57%,无肿瘤进展时间为2~31个月,中位无肿瘤进展时间为15个月。细胞毒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当效靶比为16:1时,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为77.06±11.62。与CIK细胞回输前相比,患者CD3^+,CD4^+,CD8^+均有明显的升高(P〈0.001)。35例患者在输注CIK过程中1例出现一过性发热(37.5℃)反应。结论CIK细胞在乳腺癌免疫治疗中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亦是新的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细胞,结合传统的手术和化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CIK细胞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估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 IK细胞)过继免疫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44例中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随机分为4组:单纯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即单介入(TACE)组30例,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联合经皮肝瘤体内注入无水乙醇即双介入(TACE PE I)组62例,C IK细胞回输联合单介入组16例,C IK细胞回输联合双介入组36例,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结果C IK 双介入组、双介入组、C IK 单介入组、单介入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1.7%、75.8%、75.0%、43.3%;C IK联合介入组的AFP下降、细胞免疫功能、卡氏评分均优于双介入组和单介入组,生存期也显著延长。结论C IK细胞联合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增强了抗癌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CIK细胞体外培养的免疫表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过程中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CIK)免疫表型的动态变化。方法通过向外周血单个粒细胞(PBMC)中加入白细胞介素2(IL-2)、γIL-1α、γ干扰素(γ-IFN)与抗CD3McAb,诱导出CIK细胞。经流式细胞分析法对CIK细胞进行动态表型分析。结果动态表型分析显示,在第14~21天时CD3 CD16 56 细胞为(31·6±5·5)%~(35·8±9·7)%,呈高表达的平台期。结论CIK细胞在体外培养14~21d,CIK细胞CD3 CD16 56 双阳性细胞呈高表达,此时临床应用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随着免疫细胞生物学及免疫分子生物学的高速发展,细胞介导的过继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患者放疗、化疗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抗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用于临床的过继免疫治疗效应细胞有: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cells,LAK),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s,CTL)、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ells,CIK)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等。CIK是 相似文献
9.
DC与CIK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已知的效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可有效的刺激幼稚T细胞活化和诱导特异的抗原免疫反应,从而将先天和获得性免疫有机联系在一起。是免疫反应的始动者。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ells,CIK)是由IL-2、IFN-γ和CD3单克隆抗体等诱导而成的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其溶瘤活性具有非MHC限制性。 相似文献
10.
CIK细胞联合介入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过继免疫疗法联合介入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中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即单介入(TACE)组31例,CIK细胞回输联合介入组(CIK 介入组)30例,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结果:单介入组与CIK 介入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51.61%,73.3%;CIK联合介入组的甲胎蛋白AFP下降、肝功能改变、卡氏评分均优于单介入组。两组治疗前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IK细胞联合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增强了抗癌效果,不良反应未加重,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应用于急性白血病(AL)清除微小残留病(MRD)的方法、疗程、安全性和疗效.方法:34例共45例次AL患者均通过血细胞单采获得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细胞因子体外诱导获得DC和CIK,分别行皮下注射和静脉输注;治疗过程中观察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治疗前、后进行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微小残留病灶、血常规、骨髓涂片和融合基因等方面检测,评估疗效.结果:骨髓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接受DC、CIK治疗,仅8例出现低热,可自行消褪,安全性良好;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均处于血液学和遗传学缓解状态,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和微小残留病灶检测取得满意结果;DC、CIK治疗同时可促进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结论:DC、CIK用于清除AL残留灶的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体外诱导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性细胞(CIK),研究其增殖、免疫表型变化及对不同肿瘤细胞系的杀伤作用。方法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多种细胞因子进行诱导,扩增培养CIK细胞,细胞计数检测其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MTT法检测CIK细胞对人红白血病细胞系K562、人B淋巴瘤细胞系BJAB、人肺癌细胞系A549、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 CIK细胞在第5天开始进入快速增殖阶段,20 d后增殖为原种植细胞数的182倍,免疫表型为CD3+(97.83±1.03)%、CD3+CD8+(77.12±1.60)%、CD3+CD56+(27.58±2.02)%。CD3+、CD3+CD8+、CD3+CD56+的比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增殖迅速(P<0.01);培养第13天,细胞杀伤效靶比为40∶1的情况下对细胞系进行杀伤,K562为(88.89±7.22)%、BJAB为(75.42±9.52)%、A549为(63.19±5.67)%、MCF-7为(43.53±6.31)%、HepG2为(42.63±7.69)%,CIK细胞对以上细胞系均有明显的杀伤活性。结论通过细胞因子的诱导培养,可以在体外大量增殖CIK细胞,CIK细胞对不同肿瘤细胞株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BBR)增敏柔红霉素(DNR)诱导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代细胞(P-ALLCs)凋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初诊初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骨髓标本12例,分离单个核细胞,按活细胞数2×10^5/m L接种于含20%小牛血清1640的96孔培养板,培养4 h后按照设定DNR 4个浓度和BBR 3个浓度单药及交叉联合应用方案加入不同体积的PBS稀释DNR和BBR储备液培养干预24 h,采用cell counting kit-8 assay(CCK-8)检测DNR和BBR单药作用以及两者联合作用对P-ALLCs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DNR单药作用时抑制率为(11.56%±0.73%)59.60%±2.80%,随着DNR浓度的增加,P-ALLCs的增殖抑制逐渐增强,且后一浓度与前一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BR单药作用时抑制率为(12.39%±1.50%)39.75%±2.43%,随着BBR浓度的增加,P-ALLCs的增殖抑制逐渐增强,且后一浓度与前一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NR联合BBR时的抑制率为(18.43%±1.11%)89.96%±1.40%。在4个联合用药组中,随着BBR浓度的增加,对P-ALLCs的增殖抑制逐渐增强(P均<0.05),而且每一组中DNR联合BBR后的抑制率比DNR单药作用强(P均<0.05)。结论:DNR和BBR对儿童P-ALLCs均有细胞毒性作用并成浓度依赖性。两药联合作用时BBR可以增加P-ALLCs对DNR的敏感性,该作用与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Lef)对免疫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Kupffer细胞(KC)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Lef防治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Lef组,每组8只。模型组及Lef组采用卡介苗(BCG)+脂多糖(LPS)诱导大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Lef组再采用lef干预,考察Lef对大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体外分离培养KC,观察Lef对KC分泌细胞因子TRAIL及其受体TRAIL-R的影响。结果 Lef可明显改善免疫性肝损伤大鼠肝细胞损伤、肝细胞变性坏死减轻,视野内凋亡小体变少。Lef能显著降低KC分泌的TRAIL、TRAIL-R1、TRAIL-R2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f对BCG+LPS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RAIL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多靶点激酶抑制剂西奥罗尼对FLT3-ITD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CCK8和集落形成试验检测不同浓度西奥罗尼对FLT3-ITD阳性AML细胞增殖和活力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西奥罗尼对FLT3-ITD阳性AML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蛇床子素联合肿瘤坏死因子诱导凋亡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对乳腺癌干细胞的杀伤效应及机制。方法 用TRAIL及蛇床子素体外处理MCF-7乳腺癌非干细胞及MCF-7乳腺癌干细胞,MT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乳腺癌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试验检测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化,凋亡酶激活因子(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er-1,Apaf-1)的表达水平,细胞色素C的释放;免疫共沉淀法检测Apaf-1和caspase-9前体的相互作用。结果 MCF-7肿瘤干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显著低于MCF-7非干细胞。在MCF-7肿瘤干细胞的培养体系中加入蛇床子素能显著提高TRAIL对MCF-7肿瘤干细胞的细胞活力抑制率。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蛇床子素能显著上调MCF-7肿瘤干细胞中Apaf-1的表达水平,但不影响细胞色素C的释放。在MCF-7肿瘤干细胞中转染Apaf-1 siRNA后,蛇床子素联合TRAIL对MCF-7肿瘤干细胞的协同杀伤活性受到显著抑制。另外,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表明,蛇床子素联合TRAIL能显著诱导MCF-7肿瘤干细胞中Apaf-1与caspase-9前体的相互作用,并使之发生活化。结论 蛇床子素通过上调Apaf-1的表达促进TRAIL对乳腺癌干细胞caspase-9的活化,从而增强TRAIL对乳腺癌干细胞的凋亡诱导效应。 相似文献
17.
18.
神农33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肿瘤坏死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内毒素(LPS)所致急性肺损伤(ALI)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神农33(SN33)注射液对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给大鼠静脉注射LPS,建立ALI模型。分别采用ELISA和Northern blotting方法检测LPS攻击后不同时间血清中TNF-α含量,及肺组织TNF-αmRNA水平的变化,同时以地塞米松(DXM)为对照,观察神农33注射液对TNF-α释放和表达的影响,及肺病理形态的变化,结果:LPS诱发大鼠ALI过程中血清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肺组织TNF-αmRNA表达明显增高,以神农33保护的大TNF-α含量和mRNA表达均低于相应时相LPS攻击组,且肺损伤程度减轻,结论:TNF-α在LPS诱导的ALI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神农33注射液可以抑制TNF-α的释放和表达,对肺脏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对非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患者颗粒细胞活性氧(ROS) 水平及线粒体 DNA (mtDNA)的影响。 方法 选择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非 PCOS 患者 50 例, 提取卵泡液中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随机分为炎症因子处理组和对照组, 处理组分别加入 5 nmol/L 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 对照组加入等量炎症因子稀释液, 比较各组颗粒细胞 ROS 水平及 mtDNA 拷贝数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 IL-1、IL-6、TNF-α 处理组颗粒细胞 ROS 水平及 mtDNA 拷贝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均 P< 0.05)。 结论 炎症因子 IL-1、IL-6、TNF-α 可导致颗粒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增高和线粒体受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二甲氧雌二醇(2-ME)对人白血病细胞l(562细胞的增殖、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2-ME处理白血病细胞K562,通过MTT法检测K562细胞活力,应用AnnexinV和PI双染的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细胞凋亡率,应用凝胶蛋白电泳迁移率分析法EMSA检测K562细胞核内NF.KB蛋白的结合活性变化情况。结果:随着2-ME浓度的升高,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562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且当2·ME浓度为8μmol·L-1时,细胞凋亡率达64.3%;同时K562细胞核内NF—kappaB的DNA结合活性明显降低。结论:2-ME可显著抑制人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并诱导其凋亡;2-ME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机制与NF—kappaB蛋白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