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PMQR)在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上的分布情况,并对阳性菌株上染色体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进行分析.方法 细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Vitek-2 compact系统;采用PCR法检测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aac-(6')-Ib-cr和qepA的分布情况.对包含PMQR的细菌,采用E-试验测定环丙沙星的MIC大小,同时扩增测序分析染色体基因gyrA、gyrB、parC、parE的突变情况.结果 临床分离的6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qnrS、qnrB、aac-(6')-Ib-cr、qepA的检出率分别为14.93%、2.99%、2.99%和16.42%.8株细菌同时包含qnr和qepA基因,其中2株qnr、qepA和aac-(6')-Ib-cr同时阳性.PMQR阳性菌株对环丙沙星的MIC值不定(0.032~≥64μg/mL),其中8株(占61.54%)对环丙沙星高水平耐药(≥64μg/mL).比对结果显示,环丙沙星MIC≤0.5μg/mL的3株细菌几乎未见染色体的氨基酸序列改变;而环丙沙星MIC≥8μg/mL的菌株全部存在gyrA和parC编码氨基酸序列改变,且突变主要集中在gyrA 83位、87位和parC 80位上.所有PMQR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的gyrB和parE均未发现任何氨基酸序列突变.结论 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上检测到qnr、aac-(6')-Ib-cr、qepA的分布与共存.PMQR阳性菌株对环丙沙星的MIC值不定,但染色体机制仍是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突变主要见于gyrA的83位、87位及parC的80位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国大陆20家三甲医院尿来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并调查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和流行特点。方法收集卫生部全国耐药监测网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非重复298株尿液分离大肠埃希菌;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多聚酶链反应和DNA测序分析qn-rA,qnrB,qnrS,aac(6’)-ib和qepA基因的流行性;接合实验分析质粒的转移性;Eric-PCR分析喹诺酮基因阳性菌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卡方检验用于分析耐药基因与氟喹诺酮耐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98株大肠埃希菌对20种抗菌药物耐药现象严重,其中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有很高的耐药性,耐药率高达78.5%和74.2%。经基因比对分析,62株(20.8%)细菌携带aac(6’)-Ib基因;45株(15.1%)细菌携带喹诺酮耐药基因,1株(0.3%)检测出qnrA基因,3株(11.4%)检出qnrB基因,5株(1.7%)检出qnrS基因,25株(8.4%)确定为aac(6’)-Ib-cr基因,12株(4.7%)检出qepA基因;此外,有3株细菌分别发现aac(6’)-Ib-cr和qepA1基因aac(6’)-Ib-cr和qnrB1基因,qepA和qnrS1基因共存。45株喹诺酮基因阳性菌株之间具有很大的遗传差异,并且其中有16株细菌携带的基因具有可转移性。aac(6’)-Ib的流行性与细菌的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不敏感性相关(P<0.05);喹诺酮耐药基因的流行性与细菌的氟喹诺酮不敏感性相关(P<0.05)。结论尿液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严重,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主要以aac(6’)-ib-cr为主,qepA1次之,这些潜在播散的喹诺酮耐药基因对于临床尿路感染的治疗有很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耐氟喹诺酮类铜绿假单胞菌gyrA及parC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测定临床分离的 5 5株铜绿假单胞菌MIC值 ,从中筛选出 1株敏感菌和 8株耐药菌 ,以标准敏感菌株ATCC2 785 3作为质控菌株。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gyrA及parC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 (QR DR) ,扩增产物片段长度分别为 35 1bp、397bp。用限制性内切酶SacⅡ消化gyrAPCR产物 ,同时对上述 10株菌的gyrA及parC基因的喹诺酮决定区 (QRDR)进行PCR DNA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有 8株耐菌株的gyrA基因在 83位 (ACC→ATC)有突变 ,导致氨基酸Thr→Ile的改变 ;有 3株高度耐药菌gyrA基因同时在 87位 (GAC→GGC)有突变 ,导致氨基酸Asp→Gly的改变 ;有 4株耐药菌株的parC基因在 87位有TCG→TTG突变 ,导致氨基酸由Ser→Leu的改变。同时具gy rA和parC突变MIC值是仅具gyrA突变菌株MIC值的 2~ 16倍。未发现parC突变单独存在。另外 ,有 6株耐药菌gyrA的 132位有CAC→CAT的突变 ;所有耐药菌株parC基因 115位有GCT→GCG的突变 ,该突变未引起氨基酸的改变。结论 gyrA83、87位突变及parC基因 87位突变都可引起铜绿假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 ,但以gyrA基因 83位突变为主 ,合并gyrA基因 87位及parC基因 87位突变可增加耐药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菌gyrA、parC和marOR基因突变与喹诺酮类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常规药敏试验,筛选3株萘啶酸敏感大肠埃希菌和37株萘啶酸耐药大肠埃希菌株;PCR扩增大肠埃希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相关gyrA、parC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同时PCR扩增marOR基因;在耐药株选取部分菌株对gyrA、parC及marOR基因进行测序,检测其突变情况,其结果与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其相关性。结果:37株耐药株均出现gyrA基因突变,但对环丙沙星低耐株最低抑菌浓度(MIC)=2mg/L只出现gyrA单位点突变,而parC基因未发生突变;环丙沙星高耐株(MIC=64mg/L)gyrA基因出现3个位点突变,parC基因出现单位点突变;在环丙沙星高耐株(MIC=256mg/L),并伴有其他类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时,除了出现gyrA和parC基因双位点突变,同时检测到marOR基因的多位点突变。结论:gyrA和parC基因突变在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耐药中起着重要作用,gyrA和parC基因突变的程度与大肠埃希菌耐药水平有关,marOR基因多位点突变在多重耐药机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祝伦  蒋法兴 《安徽医药》2012,16(6):723-725
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氟喹诺酮和阿奇霉素等耐药严重,对头孢菌素敏感性降低的淋球菌株正在增加中,偶有大观霉素耐药的淋球菌株。淋球菌对青霉素和四环素耐药机制包括染色体介导的低度耐药和质粒介导的高度耐药。氟喹诺酮耐药主要是gyrA和parC基因发生突变引起。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与ermF、ermB、ermC基因及mtrR基因突变有关。淋球菌对头孢曲松敏感性降低主要由于penA、mtr等基因突变相关。淋球菌spe位点单步突变导致对大观霉素高度耐药。多重耐药主要与mtrR编码区内的基因突变或多位点突变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PMQR基因及ESBLs的分布情况,并对PMQR阳性菌株中染色体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药物敏感性;PCR检测qnr A、qnr B、qnr C、qnr D、qnr S、aac(6’)-Ib-cr和qep A,对PMQR阳性菌株扩增blaTEM、blaSHV、blaCTX-M和blaPER,同时扩增测序分析染色体基因gyr A、gyr B、par C和par E的突变情况;接合转移试验验证PMQR与bla基因的转移性。结果 10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2株携带qnr S,1株携带qnr D,2株携带aac(6’)-Ib-cr。4株PMQR阳性菌株中有2株接合转移成功,qnr S1和blaTEM-1基因可以通过质粒共同转移。PMQR阳性菌株均在Gyr A亚基和/或Par C亚基存在氨基酸突变,其相应的接合子以及受体菌均未发现突变。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存在qnr S、qnr D和aac(6’)-Ib-cr基因,PMQR与bla基因能共同转移,造成多重耐药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徐潇  张凤兰  林兰  崔生辉 《中国药事》2012,26(9):944-949
目的 本研究旨在阐明市售整鸡中环丙沙星耐药大肠埃希氏菌的分布和耐药机制特点.方法 对广东省3个不同地区市售整鸡中的环丙沙星耐药大肠埃希氏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种系分群、药敏试验和喹诺酮耐药机制研究.结果与结论 从58份市售整鸡中分离出41株环丙沙星耐药大肠埃希氏菌,其中27株属于A群.分离株耐药谱主要有两种:AMP-CAZ-CIP-CTX-Cl-SXT-TET和AMP-CAZ-CIP-CTX-Cl-GEN-SXT-TET.喹诺酮耐药机制研究显示,拓扑异构酶编码基因gyrA和parC均有点突变出现,其中,26株分离株携带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包括oqxAB、qnrS、aac(6')-Ib-cr,而qnrA、qnrB、qnrC、qnrD和qepA基因则均未检出.耐药菌株在市售整鸡中的广泛分布和复杂的喹诺酮耐药机制,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人和猪来源的德尔卑沙门菌的分子同源性,为研究多重耐药性在人畜之间传播提供分子生物学技术依据.方法 药敏试验检测人和猪来源的德尔卑沙门菌多重耐药株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脉冲凝胶电泳方法(PFGE)检测菌株间的分子同源性;结合实验或电转移试验获得目标质粒,质粒酶切图谱检测质粒的同源性.PCR分析染色体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gyrA和arC,质粒可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qnrA/qnrB/qnrC/qnrS、aac(6)-Ⅰ b-cr、qepA和oqxAB.结果 共收集48株德尔卑沙门菌,经药敏试验筛选获得11株多重耐药株(MDR),人源性8株,猪源性3株.11株菌除对氨苄青霉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和四环素(R型:ACSSuT)耐药外,所有菌株也对萘啶酸和环丙沙星耐药,6株对左氧氟沙星耐药,5株对头孢曲松耐药.PFGE分析,11株菌共分为6个克隆,3株动物源性菌株与8株人源性菌株无克隆相关性.喹诺酮耐药基因分析显示,有5株和3株动物源株检测到gyrA的Ser83Leu或/和Asp87Asn突变,6株人源株和3株动物源株检测到parC的Ser80Ile或/和Thr57Ser突变.质粒电泳分析显示,所有菌株都存在1-4条质粒条带,大小介于2~180kb,其中3株人源性菌株和1株动物源性株都存在4kb左右大小的质粒;2株动物源性菌株仅存在20 kb大小质粒.用结合实验和电转移方法,分析4kb质粒结构,证实4个质粒的酶切图谱完全一致,质粒中均存在介导外排基因oqxAB和喹诺酮耐药基因aac(6')-Ⅰ b-cr.结论 人和猪来源的德尔卑沙门菌多重耐药株中质粒介导的外排基因oqxAB和喹诺酮耐药基因aac(6')-Ⅰ b-c是喹诺酮重要的耐药机制,可能在沙门菌间传递,导致对喹诺酮类高耐药性.通过人和猪的接触或间接途径,沙门菌有传播喹诺酮耐药性的风险,同一种质粒可在人和动物中转移而传播该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60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选择多重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作为研究对象,用多重PCR法进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的检测和分析。结果检测出耐药基因qnrA型2株,qnrB型耐药基因15株,aac(6’)-Ib基因9株,其中aac(6’)-Ib—cr型耐药基因5株。其中有1株肺炎克雷伯菌检测到同时含有qnrA和aac(6’)-Ib—cr基因;还有3株肺炎克雷伯菌检测到同时含有qnrB和aac(6’)-Ib—cr基因。未检测到qnrC、qnrD、qnrS、qepA型的耐药基因。结论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含有多种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肠埃希菌耐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相关耐药基因检测及耐药机制.方法 选取我院尿液等排泄物和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的150株大肠埃希菌株,应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PCR技术检测qnr以及aac(6')-Ib-cr质粒基因的表达,并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 150株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50%,20株菌检出阳性基因qnrB,qnrS以及aac(6')-Ib-cr的阳性率分别为12.20%、9.76%、13.41%,共有8株菌同时携带超过2种质粒基因,其对喹诺酮类药物均耐药,同时合并有其他类型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12株菌检出单个质粒基因,其中4株对喹诺酮类敏感.结论 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十分严重,存在qnrB、qnrS、aac(6')-1b-cr流行,并存在两种及多种耐药基因共存于同一细菌中的现象,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数量与耐药种类数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子宫中隔切除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宫腔镜术后不同处理方法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55例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术后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术后处理措施,包括宫腔放置与不放IUD,是否进行人工周期治疗,部分患者术后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第1、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宫内放置IUD的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取环.结果 54例患者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其中40例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完成了术后2次宫腔镜检查,另14例只完成一次检查.宫腔术后放环与否对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术后使用人工周期治疗患者较未使用者子宫内膜厚,此两者术后第3个月宫腔镜检查发现宫底创面均已有内膜覆盖.使用GnRH-a类药物患者术后官腔形态满意.结论 TCRS术后宫腔放置IUD无助于预防术后粘连的发生;术后人工周期治疗应更个体化并有针对性的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及时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可防止术后宫底新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许明哲  杨昭鹏  李波 《中国药事》2011,25(12):1243-1246
目的介绍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为国内药品监管机构和原料药生产企业提供信息,促进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国际化。方法通过查阅调研欧盟相关药品法规和与EDQM同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的组织机构和具体程序。结果与结论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在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加强了药典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保证了原料药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住院患者精神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精神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调查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403例住院精神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并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①传统精神药物使用显著减少,新型精神药物使用占据首位;②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趋向小剂量化;③本组联用丙戊酸盐类药物显著增多;④我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近年来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新型精神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慢性宫颈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引起盆腔脏器炎症,并且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诣在探讨不同方法在慢性宫颈炎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0例宫颈炎患者,采用药物保妇康栓、聚焦超声治疗及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电切术治疗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下宫颈电切术治愈慢性宫颈炎,并且切除宫颈移行带,减少宫颈癌发生。  相似文献   

15.
片剂溶出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丽  商萍 《黑龙江医药》2006,19(5):379-380
目的:考察片剂溶出度的影响因素,提高片剂溶出度,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各种参数对片剂溶出度的影响,选择出最佳工艺条件,如改进处方、控制颗粒硬度和大小、控制压力等工艺参数,用于指导大型生产,提高片剂溶出度。结论:崩解剂及润滑剂的用量对片剂溶出度影响较大,颗粒的硬度及大小、粘合剂的温度,压片压力对片剂的溶出度亦有影响;片剂直径大小对片剂溶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给予大鼠槲皮素后血浆中代谢产物的定性检出条件。方法:给予大鼠槲皮素单体(100mg.kg-1)后腹腔静脉取血,血浆样品经2mol.L-1盐酸(甲醇-水溶液)水解,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浆样品中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大鼠给药后3h内取血、血浆样品经盐酸水解处理4h,可稳定检测槲皮素和异鼠李素,样品在—20℃条件下贮存稳定。结论:血浆样品采集时间、盐酸水解时间及贮存方式等不同均可影响代谢产物的有效检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与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8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三组,三组均采用综合治疗,A组62例用甲泼尼龙静脉滴注,B组60例雾化吸入布地奈德,C组60例用静滴氢化可的松,观察三组喘憋、哮鸣音消失和住院时间。结果A组喘憋、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B,C组缩短(P〈0.05)。结论甲泼尼龙静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效、安全、方便,明显加快治愈过程,优于布地奈德与氢化可的松。  相似文献   

18.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该院住院患者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住院使用抗菌药物病历544份。依据《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原则》等相关规定进行评价,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结果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31.8%,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有选药不当、高起点用药、用法用量不当等。结论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严重,医院应采取措施加强监管,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对天津市北辰医院医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是对上市药品安全性的再评价,是公众安全合理用药的保障,是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中心对天津市北辰医院103名医务人员进行了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认知度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相关部门的药品监管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县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县乡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医疗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9-2010年1504例县乡级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按性别、年龄、院别、付费方式、疾病分类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秩和检验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间及院别间平均住院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平均住院日为10.39 d,女性为8.69d,乡级医院为9.27d,县级医院为9.50 d.不同年龄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15岁组、15 ~24岁组、25~44岁组、45 ~65岁组、大干65岁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10 d、7.66d、8.83 d、10.26 d和11.33 d.自费患者平均住院日为8.39 d,新农合组为9.10 d,商业保险组10.17 d,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患者则为11.08 d.不同疾病分类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明显,妊娠类平均住院日最短,为6.73 d,而肿瘤患者则为14.26 d.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分类及不同付费方式间平均住院日存在差异,县级医疗机构和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