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患者女性,72岁,农民,山东省泰安市人,1982年5月3日以腹泻、腹痛10天,疑“急性细菌性痢疾”收入泰安市中心医院传染科。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腹泻,初为黄色稀便,每日腹泻5—6次。第3病日病情加重,每日腹泻10余次,大便呈粘液样和水样,有里急后重感。阵发性腹痛,  相似文献   

2.
免疫抑制诱发大鼠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饮水中加入地塞米松(1.5mg/L),2周后每只鼠灌胃接种2×103个结肠小袋纤毛虫的包囊和/或滋养体,并继续给予地塞米松。对照组与实验组同时以同剂量接种虫体。结果:实验组10只大鼠全部发病,第2周即有6只大鼠出现腹泻及粘液便。第3周,8只大鼠腹泻加剧,糊肛,体瘦毛焦,有3只大鼠死亡。而对照组鼠无发病。  相似文献   

3.
结肠小袋纤毛虫由Molmsten(1857年)发现,它寄生于人和猪的结肠,可引起肠壁病变,产生消化道症状。目前国内外学者一直沿用粪便涂成薄膜经苏木素染色法制作标本。此法操作步骤繁琐、耗时,又浪费染液和试剂。  相似文献   

4.
1990年4月在1例肺部感染患者痰液及灌洗液中,查到结肠小袋纤毛虫,经文献检索,肺部引起病变者,仅在美国及希腊各报道1例[Dig Dis Sci1989;34(10):1621-1623,Trans R Soc TropMcd Hyg 1984;78:833-835]我国未曾有过报道,本例属国内首次发现.1 病例 女,45岁,于1989年8月常有腹泻、粘  相似文献   

5.
人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的超微结构特点。方法 在扫描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 该虫呈椭圆形或卵圆形,体表有突起和小沟,纤毛从小沟内发出,胞口处有纤毛束,纤毛排列很有规律,其轴丝微管的“9 2”结构很清楚。虫体有大小核各一个,大核为肾形,小核圆形或三角形,位于大核的凹侧,大小核均有双层核膜和核孔。胞质内含有大量线粒体、食物泡和多糖颗粒。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分布在虫体的外周。结论 与前人报漕的甚本相同,但在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正> [病例]女,57岁。因腹痛、腹泻、呕吐半个月入院。该患于入院前半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脐周为著,呈阵发性绞痛,不放散、发热。但伴有恶心、呕吐及腹泻。呕吐物为食入之胃内容,无咖啡样物,无蛔虫。腹泻每昼夜约20余次,为暗红色水样便。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痢疾。经给予抗炎、输液、对症治疗10余天  相似文献   

7.
<正> 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il Malmst-en.1857)系异毛目、袋形科、小袋属的一种原虫。多寄生于猪的肠道,偶可传染给人,引起慢性痢疾样症状。人体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至今在我省未见报道。1984年明我门诊发现人体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一例,特作报道。患者女,62岁,农民,副业养猪。就诊时诉腹痛、腹泻,伴纳差,恶心20余天,大便呈粘液状,每天4~5次。体检:患者呈慢性病容。肝脾未触及。盲  相似文献   

8.
结肠小袋纤毛虫是热带亚热带常见的 1种寄生虫。世界上有许多地区发现结肠小袋纤毛虫病。其中以菲律宾、新几内亚、中美洲等地区最为多见。在人感染率高的地方猪的感染率也高。有关结肠小袋纤毛虫的电镜研究不多 ,近年来 ,作者用SEM和TEM对人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作了研究 ,均为对虫体的研究 ,该虫体周身密被纤毛 ,但对纤毛结构和作用的详细观察不够 ,因此作者在这方面进一步地做了工作 ,现介绍如下。1 材料和方法取结肠小袋纤毛虫患者的粪便接种在羊血水培养基内 ,置 2 8℃温箱中培养 4 8h ,经数代转种后 ,取培养液 ,经 10 0 0r/…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沈阳市普通级昆明小鼠寄生虫感染情况,对市内不同区5个单位的小鼠肠道内寄生虫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短膜壳绦虫(小肠及结肠),隐藏管状线虫(盲肠)及四翼无刺线虫(结肠)。感染率在95%~100%,而三种分别的感染率为30%~70%、53%~100%及40%~100%。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直接涂片和改良加藤法对微山湖区肠道蠕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湖区人群肠道蠕虫感染普遍,总感染率为59.87%,发现肠道蠕虫5种,其中蛔虫感染率最高,为54.66%,钩虫、鞭虫、肝吸虫和姜片虫的感染率依次为1.08%、1.08%、1.95%阳1.08%。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目前广东从化家猪消化道蠕虫的感染情况。方法使用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和自然沉淀法对从上述地区采集的266份猪粪进行检查。结果猪粪消化道寄生虫卵的总检出率约为80.08%;两种或两种以上消化道蠕虫混合感染占23.00%。蛔虫、食道口线虫、姜片虫和有齿冠尾线虫是4种最常见的寄生蠕虫。有齿冠尾线虫以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出率较高;猪蛔虫、食道口线虫、布氏姜片虫均以直接涂片法检出率较高。结论广东从化家猪消化道蠕虫的感染情况较为普遍和严重。  相似文献   

12.
用附红细胞体分别感染FMMU白化豚鼠和普通花色豚鼠,同时测定两组豚鼠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探讨FMMU白化豚鼠的免疫学特性与病原体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FMMU白化豚鼠对人附红细胞体比普通花色豚鼠敏感。封闭群FMMU白化豚鼠有独特的免疫学特性,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于普通花色豚鼠,对病原体敏感性高于普通花色豚鼠,更适于建立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胡琴 《热带医学杂志》2004,4(6):744-745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综合ICU感染的流行病学、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对2002~2003年综合ICU收治的355例患进行调查。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9.86%(106/355),发生2例次以上感染占33.96%(36/106),与留置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为37.5%(6/16),与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相关的肺部感染率84.78%(39/46)。结论综合ICU医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与患基础疾病严重、侵入性操作多有关,而且细菌耐药性高,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罗婵清  朱小绵  洪喜  周霓 《热带医学杂志》2014,(11):1482-1483,1534
目的了解汕头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实际发病情况,增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为制定院内感染监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边检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 ,对当日所有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当天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95%,例次感染现患率为2.00%;感染率最高的科室为ICU,为30.00%;在各感染部位中,下呼吸道感染的构成比最大,为52.9%;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8.9%,联合应用率全院平均为6.8%,以二联用药为主,占联合用药中的93.9%。药物使用率及联合应用率最高的科室均为ICU,分别达到100.0%和60.0%。结论应加强对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加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监测、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急诊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监护病房(EICU)最常见肺部感染痰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对125例EICU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致病菌109株,以革兰阴性杆菌(G-菌)为主,共71株(65.1%),前四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2株(20.2%),其中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4珠(12.8%),肺炎克雷伯菌10株(9.2%),鲍氏不动杆菌9株(8.3%);革兰阳性菌(G+菌)28株(25.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14.7%);真菌10株(9.2%),其中白色念珠菌占5.6%。药物敏感试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多重耐药率较高,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仍然对碳青酶烯类敏感。结论该组EICU肺部感染以G-杆菌为主;MRSA和真菌感染的比例较高,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重症监护室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1年1月~2002年10月收治的55例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ICU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11%,其中念珠菌占91%.诱发因素主要有:基础病情危重、气道开放、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大剂量使用激素、住院时间长等,氟康唑治疗效果好.[结论]ICU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及真菌类型有自己的特点,并且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应重视消除诱发因素、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现况,为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边检查和病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当日所有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当天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50%,例次感染现患率为4.80%;感染率最高的科室为ICU,高达45.5%;在各感染部位中,下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最大,为67.1%;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8.6%,使用率最高的科室为ICU,达到100%。结论应加强对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加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监测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捕捉广州大学城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检查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第Ⅲ期幼虫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大学城10所高校生活区和教学区褐云玛瑙螺,人工消化酶消化分离第Ⅲ期幼虫,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并与广州其他地区进行比较。结果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理工大学2个校园内未捕捉到褐云玛瑙螺外,其他8所高校均发现有褐云玛瑙螺;广州大学城广州管圆线虫总体感染率为11.8%(76/642),平均感染度为872条/螺,阳性螺中最高15725条,最低17条;中山大学校园内感染率和感染度比其他校园高,分别为22.0%(56/255),1007条/螺。结论广州大学城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低于广州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9.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现状与防控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高度集中的场所,在提高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同时也存在医院感染的隐患,有效的医院感染防控可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防控策略应从十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本院ICU重症感染患者革兰氏阴性菌(G-菌)的分布和药敏特点。方法取本院ICU重症感染的患者的各类送检标本290份,从标本中分离和培养G-菌,对G-菌的标本分布情况,各种G-菌的比例及排名前5位的菌种对常见抗菌药物的的耐药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290份标本中共分离320株G-菌,在痰液中分布最多,为214株(66.9%);所占比例排名前5位的G-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8.4%),铜绿假单胞菌(15.3%),大肠埃希菌(14.4%),肺炎克雷伯菌(11.9%),阴沟肠杆菌(10.3%);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主要抗菌药物(及耐药率)为氨苄西林/舒巴坦(74.6%)、头孢曲松(67.8%)和头孢噻肟(49.2%);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主要抗菌药物(及耐药率)为氨苄西林/舒巴坦(81.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9.4%)、头孢曲松(55.1%)、头孢噻肟(53.1%)和环丙沙星(55.1%);大肠埃希菌的主要抗菌药物(及耐药率)为氨苄西林/舒巴坦(50.0%)、头孢噻肟(47.8%)和环丙沙星(50.0%);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抗菌药物(及耐药率)为氨苄西林/舒巴坦(73.7%)、环丙沙星(44.7%)和左氧氟沙星(78.9%);阴沟肠杆菌的主要抗菌药物(及耐药率)为氨苄西林/舒巴坦(81.8%)、头孢曲松(63.6%)、头孢噻肟(66.7%)和环丙沙星(60.6%)。结论 ICU重症感染患者G-菌种类多样、分布广泛、耐药性强,且许多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故ICU科室中应该严格规范无菌操作,定期消毒和灭菌,规范和控制抗生素的使用,从而有效预防ICU患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