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11月共收治20例发生中心静脉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所有患者均具有中心静脉狭窄的临床症状、体征,并行MRA或CTA明确诊断,经静脉造影明确病变长度、范围和程度,行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成形术失败时,行血管支架植入术。术后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MRA、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静脉造影,成功处理了20例患者共17条狭窄静脉,其中成功进行PTA 15例,支架植入成功2例,术后狭窄静脉血管通畅,侧支循环消失。首次PTA后再狭窄发生率为11.8%,再次行P1A。所有手术成功病例随访至今未出现再狭窄。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安全、有效,静脉通畅率良好。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支架治疗头臂动脉阻塞性疾患中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头臂动脉阻塞性疾患中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材料与方法  8例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头臂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分为颈动脉和锁骨下动脉两组 ,对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并发症及其治疗处理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在颈动脉组 4例中 ,有 3例出现并发症 ,其中 2例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 ,利用自身血液回灌技术预防了再发生。 2例出现一侧肢体麻木 ,感觉障碍 ,应用 3 0~ 5 0万U尿激酶后缓解。 2例术后严重头痛 ,经药物降低血压、颅压后缓解。在 4例锁骨下动脉组中 ,仅 1例因导丝穿破血管而放弃治疗。在 1~ 2 4个月的随访中 ,颈动脉组中有 1例 9个月后闭塞。结论 颈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并发症明显高于锁骨下动脉。因此 ,在血管内支架治疗头臂动脉阻塞性疾病时 ,要注意对颈动脉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1岁.1年前确诊为乳腺癌,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前曾行左锁骨下深静脉插管.术后两个月.突感左上半身痛,继而出现左侧头颈部及左上肢水肿,伴头痛,胸闷,气短,发热.  相似文献   

6.
中心静脉狭窄是血液透析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常引起上肢持续肿胀等典型临床症状,其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或留置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血管造影是中心静脉狭窄诊断的金标准,可直接显示狭窄静脉的具体部位、程度.中心静脉狭窄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和血管支架植入术,且安全、有效,已逐渐成为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头臂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头臂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患。方法  8例头臂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 ,分别选用自展式Wallstent及热变形记忆合金式Angiomed、Symphony血管内支架。结果  7例成功施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其中颈总动脉 4例 ,锁骨下动脉 3例 ,共置入血管内支架 7枚。术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或消失。 1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的患者未成功。在 1~ 2 4个月的随访中 ,1例颈总动脉血管内支架术后 9个月闭塞。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有效解除头臂动脉阻塞所致的血液循环障碍 ,因其技术简便 ,可成为治疗头臂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患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右侧头臂静脉入路植入静脉输液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右侧头臂静脉入路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采用BCV入路植入TIVAP共49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7例,女356例;年龄29~78岁,平均(47.3±13.2)岁.总结穿刺成功率及留置过程相关并发症.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9% (488/493).手术时间18~35 min,平均(22.5±8.3) min.术中误穿动脉3例(0.61%,3/493),未见血胸、气胸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携TIVAP时间为124~986 d,平均(271.1±53.8)d;并发症发生率为2.25%(11/488),包括港穴出血2例,导管相关感染1例,部分血栓形成2例,纤维蛋白鞘形成6例,未见导管异位、断裂、置管相关夹闭综合征(POS)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右侧BCV入路行TIVAP植入,穿刺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可为临床植入TIVAP提供另一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9.
病例 女性,30岁。主因头晕、双上肢乏力、右眼视物模糊1月伴短暂性晕厥发作2次,于2007年5月31口入院。患者1月来出现站立、行走后头晕、双手乏力、右眼视物模糊,平卧后症状缓解,出现短暂性晕厥发作2次,每次在数秒后缓解。门诊CTA检查示:主动脉弓部三个分支呈逐渐变细(鼠尾状)改变,头臂干分支(右颈总、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闭塞,双侧颈总动脉远端、颈内、颈外及椎动脉通畅,双侧颈部可见粗大网状侧支血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 -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CVVHDF)治疗严重创伤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患者的疗效。 方法  4例因交通伤或高处坠落伤并发ARF患者 ,男 3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47.5岁。平均衰竭脏器 3.8个 ,APACHEII平均评分为 2 7分 ,均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和多巴胺维持血压。采用法国产PRISMA(Hospal)床旁血液透析机行CVVHDF治疗。结果 死亡 3例 ,治愈 1例。 4例患者在CVVHDF治疗 0 .5h后 ,平均动脉压为 (77.8± 5 .8)mmHg ,与治疗前[(6 6 .8± 6 .2 )mmHg]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心率则显著减慢 (P <0 .0 5 ) ;动脉氧分压显著升高 (P <0 .0 5 )。CVVHDF治疗 8h后 ,血清尿素氮、肌酐、钾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 (P <0 .0 5 )。 结论 CVVHDF是治疗严重创伤后并发ARF的有效手段。CVVHDF治疗时血流动力学稳定 ,体液平衡易于调控 ,有助于氮质血症的控制和尽早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弓综合征是各种病变所致的主动脉弓及头臂动脉狭窄,阻塞及其引起一系列缺血症状和体征的总称。在我国最常见的原因是大动脉炎,尤其是青少年女性,7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大动脉炎已做了深入的研究,但有关中国人大动脉炎所致的主动脉弓综合征的造影表现,尚少专题报导,本文分析了53例大动脉炎主动脉弓综合征的造影表现,并讨论了有关诊断及其与临床的联系,现将主要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2.
病例女,55岁,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右手前臂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2000年因左乳房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左手肿胀,诊断为肿胀手综合征,故不能在左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遂于2011年1月右手前臂再次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程顺利,术后可扪及血管震颤,听诊可闻及正  相似文献   

13.
病例女,55岁,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期)”行维挣陛血液透析治疗,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右手前臂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2000年因左乳房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左手肿胀,诊断为肿胀手综合征,故不能在左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遂于2011年1月右手前臂再次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利I顷利,术后可扪及血管震颤,听诊可闻及正常血流杂音,术后长期口服双嘧达莫片、阿司匹林片抗血小板凝集,并嘱患者握拳锻炼及热敷保护内瘘。  相似文献   

14.
张舒凤  张倩  赵性泉 《武警医学》2017,28(9):876-881
 目的 研究踝臂指数(ABI)和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ICAS)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5206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ABI检测。颅内动脉狭窄依据经颅多普勒(TCD)诊断;ABI分类依据 2011 ACCF/AHA 指南: 异常ABI(ABI≤0.90), 临界ABI(0.91~0.99),正常ABI(1.00~1.40)。ABI与ICAS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临界ABI(0.91~0.99)(OR=1.364,95%CI:1.024~1.818)和异常ABI(ABI≤0.90)(OR=1.890, 95%CI:1.345~2.658)均与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相关。进一步分组研究显示:在男性中, ABI≤0.90与ICAS密切相关(OR=2.143,95%CI:1.419~3.235) ,但在女性中,两者则无明显相关性。在60岁以上人群中,临界ABI(0.91~0.99)及ABI≤0.90均与ICAS的发生密切相关,OR值分别为1.963(95%CI:1.252~3.079)和2.771(95%CI:1.788~4.293),但在60岁以下人群中临界ABI及异常ABI均与ICAS无关。结论 在无症状人群中,ABI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狭窄的风险评估指标,但其检测价值因不同性别及年龄而不同。
  相似文献   

15.
1病例报告患者女,58岁。因面部肿胀1个月就诊。既往慢性肾炎病史9年,外院维持血液透析治疗6年。曾多次行双上肢内瘘手术建立血管通路,均未成功。改用右颈内静脉临时性留置导管进行透析治疗。1个月前留置导管血流量不佳,面部肿胀,并伴头晕、头痛。查体:血压162/80mmHg,心率86/min,双上肢、头颈及颜面部肿胀,胸壁可...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探讨术前CT静脉造影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2007年7月至2010年8月收治临床怀疑中心静脉病变血透患者8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内瘘侧上肢肿胀,皮温增高8例患行均行中心静脉介入治疗,术前行前臂及中心静脉CT造影,在轴位基础上行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及最荡密度投影,重建并记录血管狭窄或闭塞部位、狭窄程度和范围。将CT静脉造影与DSA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前CT静脉造影显示中心静脉狭窄3例(1例75%,2例90%),闭塞5例,其中左侧头臂静脉病变2例,在锁骨下病变1例,右头臂静脉病变4例,右锁骨下静脉病变1例:病变范围0.5~2.0 cm,平均1.2 cm,与DSA造影结果完全符合。结论 CT静脉造影可以准确显示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部位、狭窄程度和范用,为球囊和支架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20.
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儿童医院接受静脉化疗的13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儿的资料,化疗前均采用超声引导下头臂静脉(BCV)入路技术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术,导管头端位置由术中DSA透视下确认。13例患儿均采用右侧BCV入路,技术成功率为100%,其中1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