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手术器械消毒灭菌的有效方法,预防院内感染发生。方法:我院从2015.7月取消使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灭菌,采用汇日WAYMLN-2000灭菌器进行腔镜手术器械消毒灭菌,每次灭菌时间为40min。结果:每月对灭菌物品进行一次生物监测,效果均合格。结论:汇日灭菌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保证病人安全,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优化管理,提高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由内镜诊疗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方法制定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清洗消毒管理制度,加大硬件设施和洗消设备的投入,加强质量监督,从细微做起,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流程[1]。结果自2008年4月起,本院引进迈尔集成内镜洗消设备,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内镜的清洗消毒全部达到合格标准。结论加强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优化管理,大大地提了医疗质量,确保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由内镜诊疗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法从内镜室的建筑布局入手,按照2004年卫生部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标准,加大硬件设施和洗消设备的投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强化医务人员及清洗消毒人员的消毒灭菌观念。结果 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本院自应用迈尔集成内镜洗消中心清洗消毒内镜后,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清洗消毒质量,使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合格率为100%。结论认真做好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制定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清洗消毒管理制度,从各个环节把好内镜清洗消毒与灭菌的质量关[1]。使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是预防内镜室发生交叉感染的根本手段。  相似文献   

4.
李坚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190-192
目的:为了预防和减少内镜检查引起的感染,医生要通过清洗和消毒彻底清除内镜黏附的细菌和病毒。方法:(1)内镜的清洗:①床边清洗。内镜检查结束后,要用纱布将内镜表面黏附的黏液和血液擦干净;进行送气、送水及吸引;清除管口,送气、送水洗管道的污物。②洗净槽清洗。加盖防水帽,检查内镜是否漏水;在温流水下用手洗净内镜表面,再用海绵蘸中性剂将内镜的插入部分认真擦洗干净;活检口胶盖,送气、送水和吸引按钮要取下洗净。首先对吸引和活检管道进行冲洗,再用专用毛刷反复刷洗3遍。清洗干净后用流水充分清洗,不能有清洗剂残留在内镜上。(2)内镜的消毒:清洗干净的内镜用高效消毒剂进行异地时间的浸泡就可以达到消毒作用。①人工消毒:笔者用2%戊二醛浸泡内镜10min(ERCP检查设备要浸泡20min)。②全自动清洗机消毒。内镜洗净、消毒后,用蒸馏水擦洗后用70%的乙醇注入管道内干燥后保存。结果:笔者对经过清洗、消毒后的内镜表面、内镜内腔进行生物学检测无细菌生长(如大肠埃希菌、H.pylori/葡萄球菌等)。结论:严格按照卫生部内镜的清洗、消毒标准是能够达到预防和减少内镜检查引起的感染的。  相似文献   

5.
内镜检查作为一项侵入性诊疗技术,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内镜结构复杂,精密度高,材料特殊,存在许多管腔,不宜高温消毒,只能采用低温消毒或某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加上其价格昂贵,容易出现因镜子少而使用频率高,冲洗不彻底,消毒时间不足等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可引起交叉感染的发生.故加强对内镜的消毒与管理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1 胃镜使用后存在的危险因素1.1 自身腔内带菌感染:其感染主要是由于接受检查后定植在胃肠道内的正常菌属进入血液或其他正常无菌组织而引起的内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加强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操作,保证安全。方法抽样监测消化内镜的清洗效果。结果消化内镜的工作经过规范程序化管理,清洗消毒监测合格率100%。结论严格规范操作,加强责任心,杜绝感染,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正>消化内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微创性的诊疗技术。为防止医源性感染,内镜清洗消毒的护理管理工作已成为目前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管理年评价、医院达标上等重要部门管理检查项目[1]。三元色标识管理亦称为"看得见的三元色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工作或生产活动,以最简单快捷的方法传递、接收信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管理方法[2]。我科在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内镜在许多学科得到广泛应用和拓展,但临床胃肠镜使用后存在大量污染菌,平均在105~1010cfu/ml,Spach调查与内镜有关的医院感染中有281例是通过胃肠镜传播[1],杨广岚等[2]报导安徽省26家医院内镜消毒合格率仅29.03%(9/31)。为尽量减少医院感染,确保诊疗安全,国内外一直关注其消毒方法的改进。我院于2005年5月在贵州省首家引入酸性氧化电位水(Elec-trolyed Oxidizing Water,EOW,以下简称EOW)对胃、肠镜进行常规消毒,为了解其消毒效果,采用戊二醛消毒液为对照,对我院内镜中心门诊病人使用的胃、肠镜进行消毒效…  相似文献   

9.
史利克  王燕  王悦  刘燕  任力 《河北医药》2009,31(18):2471-2472
内镜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各种内窥镜以其在诊治过程中创伤小,痛苦轻,直观性好等优点,已在许多学科得到广泛运用和拓展。消化内镜在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要进行消化内镜操作的患者多,而医疗资源有限,而操作过程中内镜密切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和组织等,若不进行严格消毒,容易引起医源性交叉感染。如何加强内镜的使用与管理,保证消毒灭菌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延长内镜的使用寿命是摆在内镜使用者与消毒灭菌和医院感染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手术室硬式内镜器械集中管理方法 ,通过加强人员专业培训,建立规范化的操作流程等细节管理,提高了工作质量,降低了手术感染的风险,保证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1.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化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烨 《贵州医药》2008,32(8):759-761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在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国家对内镜感染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有效防控院内感染,杜绝内镜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9,(19):183-185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清洗以及消毒监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持续改进措施,对内镜清洗以及消毒引发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清洗以及消毒质量加强监督。方法 2017年2月~2018年2月对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消毒间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实施常规管理并将之作为对比组,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在监控管理中对消化内定清洗以及消毒问题进行分析,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并将之作为研究组。结果对比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抽检结果显示总合格率为82.47%,研究组总合格率为9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取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监控管理持续改进的方法能够使清洗消毒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有助于使医院感染发生率得到有效抑制,同时还可保障医疗安全,既能够保证检查以及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促进患者预后改善,提升医护水平和整体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前,许多基层医院内镜的消毒现状令人担忧,笔者期望成立专业的集中式管理、清洗消毒中心,并接受来自社会的专业机构的监控,逐步消除内镜消毒过程中存在的隐患,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真正为就诊者创造安全的诊疗环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CSSD)集中处理硬式内镜器械管理的实践与效果。方法:某院消毒供应中心在2014年1~12月对2335件硬式内镜器械未进行集中处理管理,在2015年1~12月对3113件硬式内镜器械进行集中处理管理,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集中处理前后硬式内镜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率、灭菌失败率、应将处理所用时间等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集中处理后硬式内镜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率(0.32%)明显低于处理前(15.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中处理后硬式内镜器械灭菌失败率(1.32%)低于处理前(9.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硬式内镜器械管理效果明显,有助于减少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率与灭菌失败率,为患者诊疗期间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科学》2016,(9):184-186
目的研究分析清洗消毒硬式内镜的最佳方法,以提升其管理质量。方法在我院手术室中选取180套硬式内镜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90套。为A组器械进行集中式清洗消毒,为B组器械进行分散式清洗消毒,对比两组器械的清洗质量以及灭菌质量。结果经检测,两组器械的灭菌合格率对比,均达到100.00%,无差异(P>0.05)。试纸法、目测法以及残留血试验,检测出A组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7.78%、100.00%、96.67%,依次高于B组器械的74.44%、85.56%、75.56%,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对硬式内镜器械实施集中式清洗消毒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器械的清洗合格率,确保器械灭菌效果,为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主要在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相关工作进行监控时的改进方法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对持续监管以及改进消化内镜的消毒情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消化内镜消毒处理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找,并对影响其最终消毒效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护理质量的相关标准进行完善,加强清洗消毒的质量监督。结果在对消化内镜的消毒情况进行监管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的相关要求,确保内镜的消毒质量能够得到不断地改进,以此来让消化内镜的消毒质量能够得到持续有效地改善,确保内镜监测过程中的消毒或灭菌效果能够达到相关要求,为医疗安全提供基础保障。结论通过对内镜清洗消毒的监控管理进行持续改进,不仅可以提高内镜中心整体的护理服务质量,为医疗安全提供基础保障,而且还可以防止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内镜洗消中心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泽英  郭敏 《淮海医药》2009,27(2):165-166
目的观察现代化内镜洗消中心对内镜(胃肠镜)有效消毒灭菌效果。方法采用四槽清洗消毒法和内镜洗消中心清洗消毒两种方法对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结果按卫生部标准监测,60件使用四槽清洗消毒合格率为98.3%,60件使用内镜洗消中心消毒合格率为100%。结论运用现代化内镜洗消中心对内镜进行清洗消毒,可以提高内镜消毒效果,提高内镜使用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本院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监测结果,采取改进措施,规范医院内镜清洗消毒流程,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对内镜清洗消毒质量进行采样监测,并对质量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清洗方法的改进能有效提高内镜的检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71, P<0.01)。结论医院应重视内镜消毒质量监测,通过持续改进,不断规范内镜清洗流程,提高内镜清洗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9.
内镜介导下的诊断与治疗是目前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甚至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内镜诊疗技术迅速发展,因而更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清洗、消毒及灭菌的安全有效方法。以往我院采用戊二醛浸泡消毒内镜,其气味大,对呼吸道和眼睛均有较强的刺激性,容易导致医务人员受到伤害并污染环境;并且,戊二醛的浸泡时间长,不利于内镜的周转使用。2010年1月我院开始使用氧化还原酸化水对内镜进行消毒。本文比较酸化水与戊二醛对内镜的消毒效果,并探讨酸化水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三级医院内镜消毒灭菌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省6家三级医院对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版》的执行情况,为预防医院感染,防止医疗纠纷,确保医疗安全,加强内镜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卫生厅组织于2004年10月30日至12月30日对我省厅直6家综合大医院内镜消毒灭菌质量进行现场检查和采样监测。结果 6所医院消毒级内镜及附件采样共83份,合格47份,合格率56.60%;灭菌级内镜即腹腔镜及其各种手术钳采样67份,合格64份,合格率95.50%。内镜污染细菌中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构成比分别为18.67%、8.00%、5.33%。HIV抗体初筛试验1 例阳性。结论各医院贯彻执行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版》力度不够,尤其是消毒级内镜生物学监测合格率低,存在医疗隐患,必须及时整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