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Ⅱa显示窦性P-P间期0.94~0.99s,频率60~64次/min,P-R间期0.18s;每隔2个窦性搏动提前出现1次P′-QRS-T波群,偶联间期0.56s,P′波落在T波终末部,顺传的P′-R间期0.24s、0.38s短长两种。Ⅱb显示窦性P-P间期1.01~1.12s,频率54~60次/min, P-R间期0.18s、0.40s短长两种;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6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附图)示:窦性心律,77次/min,可见提前发生的P′-QRS-T波群,P′波形态与基本波形略异,QRS波群呈室上性型,偶联间期相等,代偿间歇不完全,为房性期前收缩。期前收缩后连续3—4次QRS波群呈室上性型,其前无相关P′波,频率71次/min,较窦性心律稍慢,为加速性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QRS′波群前可见无关的窦性P波,P-R′〈0.12s,且不固定,QRS′波群与窦性P波形成干扰性房室分离。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房性期前收缩致加速性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与窦性P波形成干扰性房室分离。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0岁。因反复胸闷、心悸5年余加重二天就诊。体检:心事76次/min,可闻及早搏无杂音。临床诊断:心律失常。心电图Ⅱ导连续记录见P—P间距0.84s,窦性频率68次/min,P′为房早,P′均落在前一窦性激动T波的升支上,RP′为0.16s~0.20s;下传的P′R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 ,4 0岁。临床诊断 :特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图 1)示 :窦性心律 ,频率 72次 /min ,P -R间期 0 18s,Q -T间期 0 4 0s,可见连续 5个快速的宽QRS波 ;特征 :①QRS波前有P′波 ,P′-R间期 0 16s ,为房性心动过速 ;②异位心房率 2 0 0次 /min ,房室传导比例 1∶1,房  相似文献   

5.
男26岁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肌炎心电图示:各导P′波规律出现,P′波顶峰切迹,P′—p′间隔0.44s,房率130次/min,QRS呈室上性,节律均齐,P′与QRS有固定关系,P′—R间期0.32S,呈2:1传导。室率65次/min。下条(Ⅲ)P′2、5、8、11、14、17出现于T波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57岁,因头痛、呕吐、意识不清3h 于1988年11月20日入院。临床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当日心电图示(图略):两种不同类型的 P 波,一种为圆顶直立型窦性 P 波,P-R间期0.14s,P-P 间距规律,频率64次/min,其后均继以室上性 QRS 波群;另一种为尖窄形逆形性 P′波,P′-P′间距规律,频率143次/min,均未下传心室。同时还可见以上两种 P 波重叠。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完全性房内阻滞,心房分离,孤立性房性心动过速(附图 A)。5天后心电图转为正常(附图 B)。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73岁。心电图示:窦性P—P间期0.86s,频率70次/min,P—R间期0.18s,下传的QRS波形态时间正常。另外还出现规律的宽QRS波形,呈右束支阻滞图形,QRS时间0.11s,其前无相关的P波,偶联间期0.55~0.82s不等,R′-R′间期为1.64s,频率为37次/min,为起源于左束支的室性并行心律。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 男性,72岁,临床诊断:脑溢血。附图(略)Ⅱ导联为连续记录。直立较高的P波为窦性,P—P0.56~0.62s,频率97~107次/min,平均102次/min。深倒置的P~-波为交界性,P~-—P~-0.58~0.62s,频率97~103次/min,平均100次/min,为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NPJT)。其余直立较低,双向,平  相似文献   

9.
多源房速伴左束支阻滞的蝉联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3岁,入院诊断:胆总管下端结石,肝内胆管扩张.心电图V_1导联(附图上行)P_(1、2、10、11)为窦性,P波直立,P-R间期0.14s,频率63次/min,R_3—R_9,R_(12)—R_(15)为房性,P′波形态不一,有直立、双向、平坦或浅倒,P′-P′或P′-R间期不等,P′-P′间有等电位线,R-R不规则,QRS时限0.08s,频率为115—188次/min.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手术次日V_1导联连续记录(附图中、下行)主导心律为多源房速,中行R_4、下行R_(13)呈右束支阻滞型(RBBB),中行R_6-R_9、下行R_(15)-R_(17)呈左束支阻滞型(LBBB).呈RBBB型的中行R_4、下行R_(13)前的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6岁。因心慌、胸闷数天就诊。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心电图检查(附图连续记录):P—P间期0.64—0. 68s,频率88—94次/min,R_(1-5、23-25、36)其前有直立P波,P—R间期0.16s,QRS形态正常,时限0.06s,为窦性激动下传。R_(7-12、16-21)其前后有无关P波,QRS形态畸形,时限0.09s,R—R间期0.64s,频率94次/min,为加速的交界性逸搏心律,R_(13、22)提前出现,QRS间期0.07s,其前有相关直立P波与T波重叠,P—R间期0.20s,为窦性激动下传夺获心室,并伴不同程度的室内差异传导。R_(6、14、15、26)QRS形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75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附图为Ⅰ、Ⅱ、Ⅲ导联同步记录,P_1—P_(10)为窦性 P 波,频率100次/min,P-R 间期0.18s。P′_1—P′_9。为房性早搏,其中 P′_(1、2、3、5、9)呈阻滞性。P′_1期前间期(p-p′时间)0.40s,虽未能下传至心室,但顺向性隐匿性传导激动了房室交界区,使下一次窦性激动 P_2下传至房室交界区时遇此绝对不应期而不能下传,酷似Ⅱ°A-VB。P′_1在逆传时,在窦房交界区与窦性激动发生干扰,故未打乱窦性节律,此房早呈插入性。P′_2期前间期0.40s,也未能下传至心室,与P′_1不同的是逆传侵入窦房结内,并使窦房结提前激动,使窦性周期重建,出现不完全代偿间歇。P′_(3、5)期前  相似文献   

12.
患女,7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示Ⅱ导,P波按顺序出现,PP0.48~0.50s,(125~120次/min)图中出现波长RR所分割的3组文氏周期。每组文氏周期之PR由0.18s→0.26s→0.30s,在0.30s下传之QRS后又出现逆P(P′)RP′—为0.12s;由P′之出现结束一次文氏周期,周而复始。未见窦P后QRS脱落,而由P′代替一次窦P波。P′并未重整窦性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62岁。因心悸、胸闷、头晕八年,晕厥二次,以冠心病,心律失常收治。入院后心电图(附图)Ⅱ导联,窦性P波,频率80—83次/min(P-P间歇0.75s,和0.72s),夹有QRS波者P—P间歇较不夹有QRS波者为短,呈室性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多数P波与QRS波无关,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中R_(2、4、6)为窦P下传,心室夺获,P—R间期0.12s,R_(4、6)与R_2相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55岁,因间歇性排尿困难一月余入院。查体血压22/14KPa,血清钾9.87mmol/L,诊断为阴道癌晚期引起的尿潴留。图示:窦律,75次/min,P波时限0.14s,P—R间隔0.24s,QRS时限0.14s,Q—T间期0.38s。T_(v3)高尖,基底部窄,双枝对称,呈帐蓬样改变。Ⅱ导可见提前发出的QRS波,其QRS形态与窦性相同,其前有P波,部分P′波埋于前一个T波之中,为房性期前收缩,连续发出形成房早二联律。V_3导联可见由房早引起的房性  相似文献   

15.
<正> 临床及心电图资料患者女性,47岁,临床拟诊扩张型心肌病.附图为1988年5月22日凌晨4时心悸、胸闷时连续记录的Ⅱ导联心电图.图示窦性 P 波规则出现,P—P 间隔1.24s,频率约为48次/分,QRS 波时限0.09s,其前无相关P 波,提示起搏点位于交界区.R—R 间隔呈一短一长或二短一长的现象,短 R—R 间隔、长 R—R 间隔分别大致相等,规律出现.其间夹有一短一长间隔的 R_1—R_3、R_3—R_5与 R_(?)—R_(10)相等,均为2.60s,恰为0.866s 的3倍,故推测交界区以0.866s 为周期(频率70次/分)发放激动.现作出梯形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上图可见窦性P波在3个导联均为直立,P—P间期互差大于0.16s,频率56~74次/min;R—R间期规则,窦性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QRS波群呈室上性,频率65次/min,形成加速的交接区逸搏心律,与窦性P波形成竞争,  相似文献   

17.
患者因心慌、胸闷1月余就诊。体检:T 36.4℃,P 20次/min,BP 130/85mmHg,神志清,心率75次/min。24h动态心电图示:窦性P波,P—P规则,79次/min。R_(1、2、5、8、10、11),QRS波形态一致,时间0.10s,P—R间期0.16s,为窦性心搏。R_(3、6、9)时间为0.14s,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QRS波形态、联律间期一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7岁.阵发性心悸2年,加重1d就诊.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图A)示:窦性心律,P波形态一致,P-P间距0.44s,频率为133次/min,P-R似固定为0.13s,QRS波0.10s,可见QRS波高(R)矮(R′)交替出现,波幅相差》0.10s,酷似2:1 QRS电交替现象.10min后描记(图B)示:窦性频率减慢,p-P间距0.48s,频率125次/min,QRS波仍高(R)矮(R“)交替,但r“波提前出现,并形态宽大(0.12s)畸形,其前虽有窦性P波,但p-R“期缩短,仅0.08s,故R″波为舒张晚期室早,R″波起始部无δ波,排除交替性预激综合征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房室交接区或室性逸博夺获二联律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心电图诊断不难。但房性逸博夺获二联律仅偶见报道。 本例为一69岁的男性,患肠道易激综合征。以往无心脏病史。偶然发现脉搏间歇呈长短交替。常规心电图检查示一种少见的心律失常。Ⅱ导联记录心电图片段(附图上)可见两种形态的P波;其中直立P波的形态与同次心电图(附图下)相一致,清楚表明为窦性P波;而倒置的P′波显然来源于异位起博点。附图上分析如下: 1.窦性心动过缓。R_(2、4、6、8)规则出现,周期1.16s,频率为52次/min。每个窦性P波后均继以QRS波群,P-R间期0.14s。 2.房性逸博。每个窦性周期均被1次房性逸博所中断(P′_(1、3、5、7)),逸博周期固定为0.68s,其P′-R间期为0.12s。由  相似文献   

20.
沈琴  何方田 《心电学杂志》2009,28(3):161-162
例1 患者男性,65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图1)示P波形态有3种:①P^-波,如P3~P8、P12其P—R间期0.08s,P^--P^-间期0.84s,频率70次/min,为非阵发性房室交接区心动过速;②直立型,如P1、P9、P10为窦性P波,其P—R间期0.15s,P-P间期0.88s,频率69次/min;③正负双相型,如P2、P11,形态介于窦性P波与P^-波之间,属房性融合波,其P—R间期0.10s。非阵发性房室交接区心动过速频率与窦性频率相近,两者互相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