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形态学及临床特点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特点。结果骨髓涂片中瘤细胞比例≥10%者占87.2%,骨髓瘤细胞中位数约24%;临床表现仍以骨骼疼痛、贫血、反复感染、肾损害为主。50~70岁是高发年龄段。结论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方法,应同时结合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
3.
陈字  顾英  张弿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2):2140-2141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的分型,以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本院确诊为MM患者、并通过免疫固定电泳发现有M蛋白者共55例患者的血清固定电泳结果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5例中,IgG型29例(52.73%),IgA型10例(18.18%),轻链型11例(20%),IgD型3例(5.45%),双克隆型2例(3.64%)。IgG和1gA型MM患者血清球蛋白水平升高明显,而IgD型和轻链型血清球蛋白水平升高不明显甚至降低。【结论】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检测M蛋白对MM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生存期差别较大.为了探讨MM者骨髓中瘤细胞浸润与生存期的关系,作者研究了121例MM患者的初诊时骨髓瘤细胞形态学,并随访到死亡.121例MM中男71例,女50例,平均年龄67±8岁.每例骨髓片均由3人独立阅片,连续计数500个细胞,并计数骨髓中瘤细胞总数及"原始浆细胞"数,最后取三者的平均数.用Cox's比例危险回归模型测出骨髓瘤细胞总数,"原始浆细胞"数和生存期的相关系数,用该系数代入下列公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骨髓瘤(MM)的恶性浆细胞表达一系列细胞粘附分子,使恶性浆细胞或浆细胞的前体细胞选择性粘附并归巢于骨髓基质,并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这些骨髓基质细胞及细胞因子,促进恶性浆细胞增殖,并使恶性浆细胞具有不朽性,在MM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骨髓瘤(MM)的恶性浆细胞表达一系列细胞粘附分子,使恶性浆细胞或浆细胞的前体细胞选择性地粘附并归巢于骨髓基质,并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这些骨髓基质细胞及细胞因子,促进恶性浆细胞增殖,并使恶性浆细胞具有不朽性,在MM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8.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主要表露于B 细胞系成熟阶段的早期造血干细胞疾患,其特点为瘤性浆细胞克隆性增生和堆积并产生异常单克隆球蛋白,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缺陷,免疫功能紊乱,临床上易于发生感染。由于免疫监视功能在恶性肿瘤的发生中有着重要作用,现将MM 患者细胞免疫学变化和本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本研究旨在评估IgD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2013年6月间15例新发IgD MM临床资料。15例诱导治疗中传统化疗9例、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治疗6例。诊断及疗效采用IMWG的标准评估,生存期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男女比例2∶1,中位年龄57(40-72)岁;15例均为Durie-SalmonⅢ期,轻链为λ型占80%(12/15),有骨损害者占了86.7%(13/15),髓外侵犯者33.3%(5/15),胸腔积液26.7%(4/15),肾功能损害86.7%(13/15),贫血占93.3%(14/15),血清白蛋白〈35 g/L占26.7%(4/15),平均肌酐清除率为23.1(6-44)ml/min,诊断时中位血红蛋白82(43-131)g/L。结果表明,可随访11例中,8例死亡,3例存活;平均随访20(0.5-138)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PFS)7(95%置信区间CI 4.6-9.4)个月,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15(95%CI 6.6-27.4)个月;用传统化疗诱导治疗者的中位生存期17(95%CI 6.0-28.0)个月,用含硼替佐米方案治疗者的中位生存期15(95%CI 0.0-33.3)个月(P=0.90)。15例中可评价疗效14例,完全缓解者(CR)33.3%(5/15);非常好的部分缓解者(VGPR)13.3%(2/15);部分缓解(PR)20%(3/15);疾病稳定者(SD)20%(3/15);疾病进展者(PD)6.7%(1/15)。结论:IgD MM是一种少见的MM类型,预后差。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诱导方案对伴髓外浸润的患者有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可能改善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评价MM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2例初诊MM患者和24例健康献血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分别采用溴甲酚绿法、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G)。结果:与健康献血者比较,M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无显著改变(P0.05),CD8~+T淋巴细胞、NK细胞比例升高(P0.05),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CD19~+B淋巴细胞比例降低(P0.05),CD4~+CD25~+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P0.01)。CD4~+CD25~+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与MM的疾病分期呈正相关,与MM患者血清中的β2-MG浓度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MM患者体内在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其肿瘤负荷、病情进展及预后有关。CD4~+CD25~+Treg细胞的表达异常可能是MM免疫逃逸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561例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骨髓活组织检查结果与临床资料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病例包括多发性骨髓瘤(MM)266例和未定意义的丙种球蛋白病(MGUS)295例。诊断标准:①血清或尿中有单克隆性球蛋白成分;②骨髓活检标本浆细胞百分率(BMPC%)>20;③骨骼X线溶骨性破坏。在排除其它原因的浆细胞增高和单克隆丙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IFE)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按照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 ( ISS)分期标准将89例MM患者分为Ⅰ~Ⅲ期,其中ISS Ⅰ期18例、ISSⅡ期23例、ISSⅢ期48例。比较各期患者间血清IFE结果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各指标与ISS分期的关系。结果 ISS各期中免疫球蛋白( Ig)分型均以IgG型为主(占50%以上)。 ISSⅡ、Ⅲ期的M蛋白阳性率和骨髓瘤细胞比例均高于ISS Ⅰ期(P均<0.05);ISS Ⅲ期M蛋白阳性率和总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瘤细胞比例≥10%为标准)(P<0.05);ISS各期之间M蛋白和骨髓细胞形态学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M患者随着ISS分期的增高,其M蛋白阳性率和骨髓瘤细胞比例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实验室诊断指标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5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验组)及同期50例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观察对象,对其均实施血清尿酸(UA)、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对比两组观察对象的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UA、β2-MG较对照组更高,P<0.05;Ⅰ期、Ⅱ期、Ⅲ期患者各组间的UA、β2-MG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实验室诊断指标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为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室诊断指标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常见实验室诊断指标对分型、治疗和预后的意义。方法观察40例MM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及细胞化学染色情况,并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及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结果 MM患者的骨髓瘤细胞具有较高的异质性,酸性磷酸酶染色(ACP),酸性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ANAE),过典酸-雪夫染色(PAS)对骨髓瘤细胞分型具有鉴别诊断意义;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检出率为84.0%,59.0%出现在γ区,25.0%出现于β与γ区间,16.0%出现于β区;免疫固定电泳对M蛋白检出率为95.0%,其中IgG型55.0%I、gA型25.0%、轻链型15.0%;LDH检测显示ISS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对应MM患者的LDH平均值分别为198.70 U/L2、32.34 U/L3、61.67 U/L,与血清β2-MG有较好的平行性。结论骨髓细胞形态与细胞化学染色对MM有鉴别诊断意义;免疫固定电泳对M蛋白检出率高于血清蛋白电泳,且前者对MM的临床分期及预后更具有临床意义;血清β2-MG与LDH的含量与MM患者病情呈正相关,可作为临床疗效及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外周血肿瘤前体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26例MM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携带浆细胞相关抗原(PCAA)——CD38+的淋巴细胞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①MM患者CD3+(总T)细胞、CD4+(TH)细胞、CD4+/CD8+比值下降(P<0.05),而CD8+(TS/TC)细胞无明显变化。②MM患者外周血CD38+细胞明显增高,化疗后CD38+细胞数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①MM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②MM患者外周血中存在肿瘤前体细胞,并且与疾病的临床分期和化疗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IFE)和免疫球蛋白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意义。方法对90例MM患者的血清进行IFE和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IFE结果显示其对应的免疫球蛋白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其他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受到抑制。结论免疫球蛋白定量可对MM患者进行初步筛查,IFE对检测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并对其分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为IVIG无反应型KD患儿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80例KD患儿,发病10天内接受IVIG标准治疗,对IVIG无反应组与敏感组患儿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NF-α水平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外周CD4~+/CD8~+、CD3~+CD4~+、CD3~-CD19~+、TNF-α水平无反应组明显高于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8~+、CD3~+明显低于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16~+CD56)~+、CD2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敏感型患儿,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NF-α有更明显的异常,为早期诊断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指标,同时有助于预测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CD200和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其在MM预后分层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8例MM初诊患者骨髓血中CD200和其它免疫表型(CD38,CD138,CD56,CD19,CD20,CD117,胞浆轻链Kappa和Lambda)表达,以及外周血Treg的比例;分别检测患者血清血红蛋白(Hb)、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浓度;通过国际分期系统(ISS)和细胞遗传学特征进行预后分层;分析MM患者表达CD200与Treg细胞的相关性,比较不同表达相关性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78例初诊患者表达CD200~+率为71.79%(56/78),在年龄和性别分布上CD200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在其他抗原表达上,CD200~+组CD117的表达显著高于CD200~-组(P=0.032),CD20、CD56和CD19的表达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别。CD200~+组Hb量明显低于CD200-组(P=0.035),血清β2-MG水平显著高于CD200~-组(P=0.013),血清LDH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CD200~+组中ISS分期Ⅰ期患者占58.62%(17/29),Ⅱ期患者占75%(30/40),Ⅲ期占100%(9/9),随着CD200表达强度增加,预后分层危险度上升(P=0),CD200表达越强,预后越差;Treg细胞CD200~+组显著高于CD200~-组(P=0.043),Treg含量与CD200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0.743,P=0.044)。CD200-组患者总生存率(OS)显著高于CD200~+组(P=0.036),疾病无进展生存率(PFS)稍高于CD200~+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M患者CD200表达和Treg含量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是MM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以及临床判断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